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雖然也有很多良心賣家,但是在做生意這件事上,商人的頭腦還是挺讓人佩服的。有很多常見的營銷手段,看起來像是消費者佔了便宜,但實際上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商家常用的營銷方法,你都中招了嗎?一起來看看。
到餐廳吃飯免不了要點上一杯飲料,尤其是像麥當勞這樣的。可樂和漢堡小食捆綁,這樣一份套餐,要比單獨買單品要划算。而買套餐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中套餐和大套餐。這兩種尺寸的套餐,漢堡是一樣的,但是薯條和可樂的大小就不同,價格自然也有差。
但是大杯可樂比中杯可樂多嗎?光看這個杯子,還真差了不少,但是裡面的量就不知道了。有人做了實驗,買了一杯中杯可樂,然後倒到一個大杯的空杯裡面。結果發現,在中杯滿滿的一杯,到了大杯裡就已經八分滿了,再加入冰塊,就是滿滿的一杯大杯可樂。其實它們的量加不了多少,價格上卻要相差幾塊錢。
「加量不加價」這幾個字有種莫名地吸引力,通常會出現在像薯片或者飲料這樣的產品中。這幾個字促使了原本沒有想買的人最後還是順手買了這些產品。但是如果仔細對比,就會發現,它的量雖然增加了,但是加不了多少。只是外包裝看起來大多了。
有時候看到有些產品,原本是單獨售賣的,做活動的時候就會捆綁消費。通常是熱門產品和冷門產品一起,把原價提高再打折,看起來就像是便宜了。遇到打折促銷,如果不買上一些總覺得虧了。但實際上原本你只要花10塊錢買一個你需要的東西,現在你花了15塊錢多買了另一件你不需要的東西。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都要斟酌一下哪家影院的哪個場次比較便宜。多數影院都會有活動,一張電影票打完折也就幾十塊錢。到了影院看電影的時候,為了消磨那一兩個小時,都會買上一桶爆米花,一邊看電影一邊吃。一般的爆米花量都很大,其實多數情況下都是吃不完的。但是看電影要吃爆米花是多數人的一個習慣了,而且影院也不讓自己帶外食。然而電影院賣的爆米花,一桶的價格卻比一張電影票還貴。不過很多人還是會為此買單,這也使影院賺到了更多的利潤。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