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廟高中創始人曹振和傳-狀元鄉第一位校長

2020-12-25 騰訊網

曹振和開創觀廟高中,開辦代銷點、校辦工廠,解決教師問題

曹振和觀廟高中苦學,現學校教,如饑似渴學習

曹振和觀「傲氣」,「拿大」,竟惹縣領導大發牢騷?

曹振和苦學:為何把高中教材通三遍,作業做三遍?

曹振和一代天驕,將觀廟高中打造成「學習型」象牙塔

曹振和校長,率領全校教師學習洛陽教法

曹振和坐鎮觀廟高中,大膽改革,五顧茅廬,請得大師出山

曹振和坐鎮觀廟高中,大膽改革,培養出觀高第一位英語老師

曹振和坐鎮觀廟高中,大膽啟用新人

曹振和求賢若渴,積極為家鄉教育挖人

曹振和以最大的努力,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

曹振和無私奉獻,所有晉升和獎勵全部讓給教師

曹振和校長,夜行百裡,只為教師送一份材料

曹振和校長,臨退休之前,才當選市級優秀校長

曹振和校長,觀廟高中一把手的廉潔、公道、正派

曹振和校長,從商城高中任上退下來,依然惦記觀廟高中

曹振和校長屬馬,與駝峰山之間的無限遐想

他,觀高中的創始人、首任校長。1975年,觀廟高中建立後,他恪盡職守、勤動懇懇、嘔心瀝血、潛心探索,形成了「開放創新的、求真務實的、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科學的、人文的、開發型的」辦學特色。在他的艱苦努力和帶動下,組建了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建立了學習型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學習型的學生,創辦了學習型的學校,形成了「領導苦幹,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三苦精神。

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從觀廟高中走向了中國和世界高校,就像觀廟高中西邊駝峰山上的松柏,櫛風沐雨,長成參天大樹。而他,就像那巍峨的駝峰。

曹振和開創觀廟高中,開辦代銷點、校辦工廠,解決教師問題

幾年前,一位記者、作家採訪觀廟高中後,感慨地說出一句:「富有詩意的駝峰山,生長著奇蹟,萬象河流淌著神話。」是啊,觀廟高中是奇蹟,又是神話!

1975年秋,曹振和等一班人在沙灘上建起了學校,月辦小學的一批教師辦起了高中。從原林灣中學過來的13個教師中,沒有一個大專生,一半是中師畢業生,一半是初、高中畢業生。教學設備除了粉筆和三角尺,便一無所有。

中國有句古訓叫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國武學上也講用「心」去打人。

這個「心」講的是「用心」、「潛心」和「專心」。

觀廟教育界人士,就是用「心」創造了事業的輝煌。觀廟高中建成後,隨著「四人幫」的粉碎,高考制度的恢復,曹振和等一批青年教師的熱情如火山爆發,似大河奔流。

高中班招來了,很多知識不會不要緊,在苦幹中學習。學校經費短缺,自己想辦法解決。教師們當大工,學生當小工,自己動手建了7間房子,辦起了校辦工廠。收紅麻、打麻繩,觀廟姜寨的麻繩銷售武漢幾百年,他們就依附姜寨賣麻繩。

學校緊鄰街頭,高中辦起了代銷點,開墾菜園種菜,低價賣給師生吃,作為福利。當時,麻繩廠和代銷點每年收入3萬多元,彌補了辦學經費的不足。

曹振和觀廟高中苦學,現學校教,如饑似渴學習

人們說,高中的學生苦,其實,觀廟高中的教師更苦。他們邊教、一邊學,有時是現學現賣。曹振和從自己做起-------

他弄了一套高中教材,一本一本地通,一遍一遍地通。他像一個學生,跟雷雲清學數學,跟孫長富學化學,跟熊保恆學語文.........他如饑似渴,爭分奪秒,課外活動時間,他向教師請教,吃飯間,一邊吃飯一邊探過。

做作業,做到曙光初露;在實驗室,他一呆就是半天;到外地去辦事,在公共汽車上,他掏出了課本。開黨代會、人代會,別的代表看電影、看文藝演出時,他在旅社裡推開了課本…

曹振和觀「傲氣」,「拿大」,竟惹縣領導大發牢騷?

在商城、在觀廟人們心目中,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心目中,認為曹振和「傲氣」,「拿大」。因為曹振和很少說話,別人找他說話、辦事他就是三言兩語,甚至幾個字:「這事行,你明天來找xxx辦」,「這事不行,不能辦」。

有一次,縣裡一個副縣級領導送一個學生到觀廟高中,曹振和只和這位領導說了一句話:「胡國樹書記跟我說過,你的學生我接收。我給你寫個條,到總務處辦手續吧。」說罷,課本一夾,曹振和到教室上課去了。

這位縣領導十分不解:這曹振和簡直是個怪人,怎麼這麼不講禮貌,還怎麼當校長?這位領導找到了當時的,公社黨委書記胡國樹大發牢騷,胡國樹笑著說:「您不了解,曹振和就是那麼一個人。他太忙,全校的工作他要考慮,他上課、聽課,還要通課本、做作業。他平常話都懶得說,他現在每天做作業,有時還搞到天亮,這位縣領導苦笑一下,若有所思。

就這樣,在星光和曙光的對接中,在寒冬和暖春的交替中,僅兩年時間,曹振和把整個高中教材通了三遍,把整個高中課本上的,所有的作業做了三遍。

曹振和苦學:為何把高中教材通三遍,作業做三遍?

曹振和說:「我那樣做,在當時確實是屬於迫於無奈:一是那時的老師少,還經常外出學習,不管哪一科老師走了,我可以上課;有時,老師一學就是幾個月,若等到老師回來再上課的話,那會耽誤了學生;二是,我聽老師的課時,老師講的好不好,我懂;三是針對課本和高考題,研究它帶規律性的東西。」

曹振和還要求領導班子和觀廟高中教師,每人至少能教2至3門課,教文科的,能教語文、歷史、地理;教理科的能教數學、物理、化學。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迅速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為了方便工作人員,不脫產學習、國家開設了「五大」。

觀廟高中鼓動、支持教師學習,讀」五大」期間,外出學習的報名費、資料費、學費、差旅費、住宿費等一切費用,統統報銷;工資、福利、獎金照發。有這麼好的機會和條件,誰不發奮學習呢,觀高的教師一邊教書、一邊學習、讀大專、讀本科,直到個個達標。

那時的觀廟高中,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領導班子和教師在一起,談論的是學習;教師和教師在一起,談論的是學習,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探討的還是學習。有了電視後,曹振和規定:師生們在一起只看半小時的新聞聯播。然後就是學習。

夜裡,學生下自習了,教師們把學生攆進寢室。燈熄了,而校長的住室還亮著燈,教師的住室還亮著燈。校長影響者教師,教師又影響著學生。

努力拼搏、發奮進取、自強不息,在觀廟高中已形成了習慣,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這種習慣和定式以後在全鄉形成。誇張地說,這種思維定式和習慣,刻進了觀廟學子的靈魂,溶進了觀廟學子的血液。

這種習慣和定式,有時影響著人的一生。許許多多的觀廟學子,讀了中專,再讀大專,讀本科,再讀碩、博土,成為博土後。今天,觀廟鄉(還不計當年畢業於觀廟高中的外鄉學子)能出130多名碩士,20多名博士、博土後,10多名出國留學生。進入新的世紀,在外工作的觀廟學生中,每年考上一二十個研究生,就足以說明「終身學習」這一觀念的形成和傳承。

曹振和一代天驕,將觀廟高中打造成「學習型」象牙塔

把曹振和當年的實踐,上升到今天的理論就是」創建了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建立了學習型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學習型的學生,創辦了學習型的學校」!

當時,是洛陽三中對口支援觀廟高中。在洛陽市教育局、商城縣教育局參加的,洛陽三中與觀廟高中見面會上,洛陽市教育局領導和洛陽三中領導表示:願意對觀廟高中在經濟上、教學設備、圖書和儀器等方面給予儘可能的支持。

而曹振和出語,大出洛陽人意料之外,曹振和說:「感謝洛陽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誼!錢、物資類的東西,我們什麼都不要,我們只要知識和經驗。請你們傳授教學經驗和幫助培訓教師。

1984年5月,應曹振和的邀請,洛陽市三中派來11名在全市有名的教師,高中課程的每門1至2人,到觀廟高中上課;同時,學習洛陽的教師怎樣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

曹振和要求觀廟高中教師認真寫出心得體會,根據洛陽三中教師的教學,找出自己的差距。洛陽三中的教師,在觀廟高中上了一個星期的課。

曹振和校長,率領全校教師學習洛陽教法

洛陽的教師走後,曹振和召集觀廟高中教師及學生代表參加,研究洛陽教法,一門一門地開展教研活動。讓教師自己談,讓學生參加評,找出了自己的差距。

這年秋的開學初,曹振和又帶上雷顯同、魯永柱、潘立功等年輕教師北上洛陽。在洛陽三中,聽洛陽教師的課,讓我們的教師,在洛陽三中講課,講後請洛陽三中的教師評,請洛陽三中的學生評,再請洛陽三中的教師幫助修改備課,讓我們的老師再講、再評

他們在洛陽一住就是半個月。蜜蜂採百花,酸出的蜜才甜。金庸武俠小說上說,武學上採百家之長才,能成為武林高手,才能獨步天下。曹振和想當武林高手,曹振和想獨步天下。

除洛陽三中外,他有計劃地帶著各科教師,到信陽高中、平橋區的平昌中學、固始縣的石佛高中、羅山縣的澀港中學,到湖北的麻城、天門高中等去聽課,看教師備課,找教師、學生座談。每出去一次,曹振和與所帶教師都密密麻麻地記了一大本。回來之後,認真地反覆地開研討會。吸取別人長處,針對觀廟學生實際,形成自己的經驗。

像百川歸海,像蜜蜂釀百花,像霍元甲集武林百家之長,多家教學經驗,經曹振和帶領觀廟高中教師採集、歸納、綜合,觀廟高中的教學經驗日漸豐富,日臻成熟。

從而形成了「開放創新、求真務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科學的、人文的、開發型的」辦學特色。

曹振和坐鎮觀廟高中,大膽改革,五顧茅廬,請得大師出山

歷史進入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常用詞彙裡又出現了個新名詞一------改革。1975年秋,觀廟高中建起後,曹振和任觀廟公社,教育支部黨支部書記、觀廟中學校長;1981年至1984年,兼任觀廟公社管委會副主任,在觀廟公社教育界人事方面,曹振和說話是算數的。

1976年秋,觀廟中學辦高中後,以及以後的歲月裡,從調動人的積極性出發,從辦好觀廟教育出發,曹振和等在人事制度上進行了艱苦探索,進行了一系列大膽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果。是打破一切條條框框,唯才是舉。觀廟高中建立後,在全公社教師的使用上,打破一切條條框框,實行了「四個不論:

1、只論能力。在這個政策下,朱賢生、黃太清、周永來、孫志啟、劉寬福、黃守林、崔友知、高光惠等一批,較為優秀的民辦教師選到了觀廟高中。朱永元是初中畢業生,但事業心強,勤於自學,教學效果好,曹振和把他調到觀廟高中。後來,朱永元成為全國模範班主任、特級教師。

2、敢為人先,大膽啟用「有歷史問題」的知識分子,為觀廟教育事業的發展,達到不怕摘帽不怕坐牢的境界。1978年高考外語10分作為參考分,曹振和及張乃陽就預感到外語一科將來必考,並且分量將會不小,他們便開始著手培養外語教師。

在「兩個凡是」主宰著中國政治,「地、富、反、壞、右」仍然是階級敵人的大氣候下,他豁出去了,請被划過「右派」的,原河南大學外語系畢業的貢梓平,到鄉裡幫忙培訓外語教師,經歷了太多坎坷和曲折的老教師,死活不敢出門,曹振和「五顧茅廬」,貢梓平才答應「和個別教師說說」。

曹振和坐鎮觀廟高中,大膽改革,培養出觀高第一位英語老師

曹振和就派「老三屆」潢高畢業生、有外語基礎的朱賢生,去向貢梓平學外語,朱賢生邊學邊培訓。1978年暑假,觀廟就辦了大規模的外語培訓班。1980年,外語百分制,外語專業單獨招生的時候,全信陽市報考外語專業的,幾乎被觀廟高中獨攬。30年來,觀廟高中僅朱賢生培養出的,外語專業大學生就有600多人,曾濤培養出的200多人,僅外語專業的就有800多人。

曹振和坐鎮觀廟高中,大膽啟用新人

3、大膽啟用年輕人,給青年人壓擔子。雷顯同、張忠誠、朱明星、袁以友都是中專畢業生,年輕、事業心強,愛崗敬業,進取精神強。曹振和把他們要到觀廟高中,給他們壓擔子。他們邊工作,一邊進修,成為骨幹教師。

4、請進來。觀廟人熊炳文是「文革」前的河南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生,在城關中學任教。在餘善武考大學後,數學教師缺的情況下,曹振和找到教育局協調城關中學,請熊炳文老師到觀廟高中教數學。

曹振和求賢若渴,積極為家鄉教育挖人

5、「築巢引鳳」,實施回歸工程。觀廟鄉林灣村人何士平,「文革」前考到焦作礦務學院本科專業,畢業後分到長沙礦務局子弟學校。曹振和多次去長沙,動員何士平回家鄉,為教育事業出力,何士平被曹振和獻身觀廟教育事業的精神所感動,捨棄長沙礦務局的高薪,調回觀廟高中。

餘善武在武漢鋼鐵學院畢業時,分到湖北省治金機修廠,在關係未辦時,曹振和在他畢業前趕到了武漢鋼鐵學院,和餘善武長談三天三夜,夜晚就和餘善武在學生宿舍擠一個鋪,動員餘善武回家鄉為教育事業作貢獻,並許諾給餘善武解決兩間住房、一個院、一間廚房。把餘善武在農村務農的妻子,安排到校辦小工廠。民師出身的餘善武,深知家鄉教育人才奇缺,被曹校長的誠心所感動,毅然放棄了大城市,回到了觀廟高中。

曹振和說:「一個單位,作為一個領導者的本事,有大有小。本事大點,你搞得好一些;本事差點,你搞得一般。但作為一把手,儘管你的本事差點,但你只要公道正派、廉潔,至少單位意見少ー些,矛盾少ー些。你再對你的下屬多一些關心,用真心愛他們,用忠誠善待他們。只要你的下屬百分之百地努力、儘管領導本事差點,這個單位也不會太差。」曹振和是這樣想、這樣說,也這樣做了。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貧困的商城、貧困的觀廟,教師苦師的家屬和孩子苦。那時,大部分教師是「二元制」家庭,即教師是國家戶口,愛人和孩子是農村戶口,教師在校教書,愛人在家料理責任田、責任地、責任山。

那時有一句口號叫做:「把四人幫」耽誤的時間奪回來!」觀廟高中幾乎沒有星期天。教師的愛人在家不僅要做女人的活,還要做男人的活。

曹振和以最大的努力,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

教師們的辛苦和奉獻,曹振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以最大的努力關心、照顧教師,以最大的努力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學校沒有辦公室、沒有會議室,把僅有的房子儘可能地騰出,讓每個教師有一間辦公室兼住室。

辦好教師小食堂,用代銷點的收入,拿出部分補貼教師夥食。讓炊事員儘量變換花樣,讓教師們吃好些。辦好麻繩廠,廣泛聯繫銷路,打緊學校開支,儘量把教師的福利搞好一些、高一些。

若是教師或教師家屬生病,曹振和必親自看望。如是重病住院,學校幫助聯繫醫院、醫生,沒有住院費,學校先行墊資。春秋兩季,曹振和安排後勤人員借公社的小貨車,到化肥廠買出廠價化肥,拉回來後給農村的教師送到家去。那是「計劃經濟」時代,化肥有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即使是零售價都還不好買。

曹振和無私奉獻,所有晉升和獎勵全部讓給教師

凡是有晉升工資和各種獎勵,曹振和儘量為教師爭取,自己從不沾手。1979年,觀廟高中高考成績突出,名列全地區高中前茅。秋季,地區教育局、商城縣革命委員會、商城縣人民政府在觀廟召開現場會,縣裡給了觀廟高中兩個工資晉升獎勵指標,縣裡和公社明確指定給曹振和一個,可曹振和把兩個指標全讓給了教師。

曹振和校長,夜行百裡,只為教師送一份材料

1984年,《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起了評選全國優秀班主任的活動,觀廟高中報了成績突出的朱永元,8月的一天,接到縣教育局送材料的通知後,曹振和親自去送材料到地區教育局,班車趕到信陽,天已黑了,找到熟人一問,說評委們已去了雞公山,明天就要初審材料。曹振和心急如焚,但沒有去雞公山的車。他怕誤了教師的好事,連夜步行趕往雞公山,步行了近百裡。

曹振和趕到雞公山,天都快亮了。喊不開門,就在賓館的走廊上打一會盹。評委們知道後,感慨萬分:「像你這樣的校長,全信陽地區獨此一個!」

曹振和的路沒白走,汗沒白流。這年秋,朱永元被評為全國模範班主任。日月輪換,歲月更迭,歷史在前進。觀廟高中隨著歷史長河的向前,全市出名、全省出名、全國出名。凡是工資晉升,有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評先指標市、縣都優先考慮觀廟高中,一次又一次點名是,曹振和的獎勵晉升指標,曹振和一次又一次地讓給了教師。

曹振和校長,臨退休之前,才當選市級優秀校長

直到1994年底,曹振和跨入53歲的時候,市、縣給他評了個市級優秀校長。這是他離崗前的最後一次機會,曹振和才沒有推讓。因為按有關規定,正科級幹部到55周歲就要離開領導崗位。

那一次又一次讓給教師的指標,可不是一般的只發一紙獎狀的指標。有些指標具有極重的含金量。像工資晉升,加到定級別,每月可多拿幾十元乃至百元以上人民幣,像省級、國家級的獎項,可增加幾級工資,而且終身享受,可曹振和還是一次又一次讓了。他說:「工作是同志們幹的,只要學校能辦好,比給我什麼都高興。」

朱水元等教師曾不止一次說:「振和校長把榮譽、利益都讓給了我們,就連買化肥這麼小的事都想到了,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工作。」朱水元道出了觀廟高中教師的心聲。

曹振和對教師做到了公道、公平,對教師獻出了愛和忠誠。他要求教師對學生一定要做到公道、公平、公正,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像對待兒女、弟弟、妹妹。曹振和深有體會地說:「如果在學生的世界觀形成時期,讓他感到學校、社會是公平、公正的,他們才會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對人生、對社會充滿希望他才會充滿希望地去奮鬥。如果在校就感到人生不公,社會黑暗,他就會形成畸形的心理和人格,容易形成對人生、對社會的逆反心理,那樣是危險的。

曹振和校長,觀廟高中一把手的廉潔、公道、正派

曹振和還多次跟教師們說:「只有對學生充滿愛,時時處處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讓他們感到學校像家一樣,有一個溫暖、自由、寬鬆的環境,學生不拘東,沒有壓抑感,他們才能自由地、快樂地、心情舒暢地學習,才能有好的效果。」觀廟高中從曹振和至今,一代又一代的領導、教師都這樣做了

當年,曹振和和觀廟教師這樣做,是出自本能的,是最原始的人性善的。藝術家說:最原始的就是最美麗的。他們當年的愛和關心,就是今天提倡的「以人為本」。

觀廟高中出名以後,縣內外的、省內外的教育人士紛紛來觀廟高中考察、學習。通過和方方面面的座談,他們發出的共同的感慨是:觀廟高中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廉潔、公道、正派是觀廟高中質量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建校初期,曹振和帶人到長竹園山裡去買樹,一車又一車的樹從山裡拉下來,自已連個棒槌都沒弄。那是計劃經濟時代,買木料是靠計劃的,再加上階級鬥爭時代,誰也不敢砍一棵樹,市場上根本買不到木料。如果借著學校買樹,自己順便買點木料,就公家的車帶下來,也無可非議,但曹振和沒有那麼做。

曹振和校長,為何佔了縣領導一毛錢便宜

1979年秋,地區教育局一位領導來觀廟高中考察時,高血壓發作,這位領導平時喝蜂蜜治高血壓,學校就給他買了一壺蜂蜜。過不多久,這位領導寄給曹振和30元錢。曹振和把錢交到了學校。實際上給領導買蜂蜜的錢已入帳報銷了。曹振和如把這錢歸為己有,誰也不知道,那時的30元,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可曹振和就是不佔。

縣政府招待所的一位領導,送一個學生來觀廟高中上學,條件差不多,曹振和就把學生收下了。臨走時,塞給曹振和一條芒果煙,曹振和遞錢,這位領導怎麼也不要。過後,曹振和託進城辦事的教師帶去3元錢。當時芒果煙是3.1元一條,曹振和說:「那角錢沒好意思讓帶去,如果連一角錢還帶去的話,恐怕那位領導真生氣了。收了一個學生,佔了一角錢便宜。」曹振和詼諧地說。

由於觀廟高中名氣大,各種考察團、參觀團不時光顧觀廟高中,如果無限制地招待,再多的錢也可以吃完,好在曹振和制度在先,觀廟高中一建立,就成立了財務管理委員會和夥食管理委員會,學校的每一筆收支都要經過財務管理委員會,學校來客學生食堂和教師食堂都由夥食委員會監督。

每月一公布,對學校來客,規定5元錢一個人(午餐、晚餐),有時因特殊情況,吃超了標準,曹振和拿工資補上,堅決不能超標準。有時在只有一兩個客人的情況下,10元錢確實做不出什麼菜,曹振和就把客人帶到自己家去,添一個菜就把客人招待了。而且每次來客後,都由夥食管理委員會監督結算。學校的財務也是一個學期一公開,由財務管理委員會籤名。

可見,曹振和的做法早於中國20多年,直到20世紀末,為了防止腐敗,有關人員才探素出單位財務集體匯籤制度。其實,20多年前,曹振和就這樣做了。不貪不佔,多年來在曹振和身上形成一個習慣,一個思維定式。1988年,縣裡把曹振和調到縣高中當校長。觀廟高中的教師進城到縣高去看他,他自己掏錢在學校食堂裡招待。不貪不佔是曹振和的處世原則,公道正派又是曹振和的立世之本。

上文曾提到過,多少次工資晉級,多少次各種獎勵和榮譽,曹振和都讓給教師了。但這種讓不是沒有原則的,不是帶有私人感情和個人恩怨的。

曹振和校長,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校長

在觀廟高中,凡有工資晉級等各種獎勵,沒有一個教師去找,沒有一個教師去爭。像財務管理和夥食管理,是早有制度和條件的,「好事」全憑工作態度和實績,而工作成績又佔大的成分。有了好事憑制度和條件,該是誰就是誰,該是你的,即使你外出學習不知道,學校也會給你辦好;不該是你的,你爭,即使找領導說話也沒用。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它的精華,也有其弊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著對腐敗容忍的弊端,有著濃厚的容忍腐敗的文化氛圍,認為當領導的佔點便宜是應該的,像「大小當個官勝於賣紙菸」就是傳統容忍文化的表現。

在某些單位,遇上個比較清廉的領導,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敬佩得五體投地,就有很高的威望。在觀廟高中,遇上曹振和這個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校長,教師還能說什麼,只有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把自己所帶的科成績教上去。

在觀廟高中,沒有勾心鬥角,沒有歪風邪氣,沒人爭晉級,沒人爭獎勵。只有教師間的暗暗競爭,都在暗暗使勁,爭取所教的科奪全校第一、全縣爭,著看誰的班考的大學生多。在這種和諧的競爭中,一批又批大學生從觀高走向了中國和世界的高等院校。

曹振和校長,從商城高中任上退下來,依然惦記觀廟高中

1997年,曹振和從商城高中校長的任上退了下來。至今他仍然惦記著觀廟高中,惦記著他在觀廟高中送走的大學生。在我採訪曹振和時,曹振和送給我一份他任校長期間觀廟高中歷年考走的大學生名冊,上面有姓名、高考分數、考上年份、所考院校和所在工作單位,在工作單位一欄內,根據學生的工作變動,他改了又改,學生調一個單位,他改一次。拿著名冊,我說,「曹校長,你還惦記著你在觀廟高中時畢業的學生?

「在觀廟高中那段時間,是個特殊的年代,現在我特別懷念那個年代,也特別關注那些年考走的學生,我經常打聽他們,他們每前進一步,我都由衷地感到高興。」曹振和激動地說。那一刻,我百感交集。20多個春秋過去了,30多個春秋馬上過去了,曹振和任觀廟高中校長的歷史已漸漸遠去。

30年的往事在人的大腦記憶中很難清晰,曹振和和他的學生可謂天涯海角,歲月悠長。可他仍然記得他的學生,仍然惦記他的學生。不知道在這個觀念急劇變化,處在激烈競爭時代的,忙忙碌碌的學生們是否記得曹振和?

我想,應該記得,也確實記得。在寫作此書的採訪過程中無論是領導、教師、學生,或是觀廟的群眾,他們首先提起的是胡國樹、曹振和。在觀廟高中採訪中,曹振和」三個字一次又ー次在我耳邊提起。

曹振和校長屬馬,與駝峰山之間的無限遐想

採訪結束時,我和校長李宏忠,漫步在觀廟高中體育場邊。對面的駝峰山,在夕陽裡蒼翠如滴,萬象河波光鄰鄰。我想,當年曹振和在觀廟高中選擇校址時,有意或無意間選擇了那片菜園。

是看到那片菜園,西依巍峨的駝峰山,瀕臨蜿蜒的萬象河,有山有水,風光如畫激發了他的靈感?還是曹振和屬相為馬,馬和駱駝同類,同是勤勤懇懇、忠忠實實地為人類服務的?駝峰山象徵駱駝,駱駝吃著粗糙的飼料,而馱著重負,不辭勞苦、艱難跋涉,一直見到綠洲,給人以激勵。

是的,曹振和就像駱駝,在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勤勤懇懇、嘔心瀝血、艱苦跋涉,終於見到了綠洲。駝峰山的松柏,經歷了大自然的風霜雨雪,長成了參天大樹,一片綠蔭,那濃綠的參天大樹,不就是觀高的學子嗎?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在教師們心血的澆灌下,經歷了風風雨雨,成為祖國棟梁。曹振和,你就是那巍峨的駝峰。

文章來源:大別山有個狀元鄉

相關焦點

  • 商城縣教育人物丨觀廟高中陳家明的教學苦旅
    觀廟高中繼續領跑市級示範性高中。這是觀廟高中「三苦」精神結出的碩果!觀廟高中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凝結為學生苦學、教師苦教、校長苦守的「三苦」精神。保持和發揚「三苦」精神使觀廟高中在上個世紀成為聞名遐邇的信陽農村高中「三傑」之一,至今成為一面不倒的教育旗幟。人們說,有「三苦」精神在,想不出成績都難。
  • 「攝影」觀廟高中老師的這段話,燃燒著備戰高考的學子
    丈夫不逆旅,何以慰前程商城縣觀廟高中班主任李春洋觀廟高中備戰高考——倒計時60天,誓師大會。加油,我們的觀廟高中!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人不進廟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
  • 觀成中學校長昨天發微信朋友圈 一張「花臂照」,牽出一位英語「小...
    觀成中學初二(4)班陳潤琰同學的「小花臂」 學校供圖遠看像紋身 近看像作弊 細看發現小秘密 記者 韋嘉蓉 昨天下午,杭州觀成中學校長李潔在朋友圈裡曬了一隻特別的小手臂:下臂整整齊齊寫了兩圈黑字,被袖子擋住的上臂也隱約可見字跡,最「複雜」的是手背,既有橢圓圖,又有坐標軸,各種標記密密麻麻,手底下還壓了一張數學卷子。
  • 一位高中校長給新入職教師的三條建議
    一位高中校長給新入職教師的三條建議今天的會上,看到我們學校的新教師,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我感到很激動。要有「終身學習」的科學理念——一位高中校長給新入職教師的三條建議現在是知識大爆炸時代,知識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 走遍名山大川,你知道中國的寺、院、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俗語說,「天下名山僧佔盡」,凡是風景秀麗的地方,就有許多傳統的中國宗教場所,它們不僅 是宗教信仰場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成為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很多人分不清楚寺、院、廟、觀、庵等宗教場所的區別,下面我來解答一下。
  • 商城高中校長受政府嘉獎,他的表態除了感激更多的是責任
    商城高中校長作為「優秀校長」代表發言,他感到十分榮幸,也非常激動。近十年來,該縣的高考成績,一直穩居全省前列,一本升學率不斷攀升,清華北大錄取總人數在全省177個縣區中位居前十。自1992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他從一名普通的高中化學老師、班主任,到副校長、校長,身份在變,但他教育的初心從未改變;從豐集高中、達權店高中、觀廟高中,到教體局、商城高中,工作的陣地在變,但他的教育夢想卻從未改變——他要讓家鄉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 凌霄巖洞,鬼斧神工;冼夫人廟,巾幗英雄
    冼夫人廟,巾幗英雄 粵·西·毅·行·裡·程·數 第三天:5公裡 2020/08/17 今天我們是我們粵西毅行的第三天了,天氣似乎也特別眷顧我們
  • 教育一位校長 上萬學生受益「校長發展學校」發展了學生和學校
    理論引領也正是解決對校長的思想改造,實現不是簡單的模仿。實踐示範和現場觀摩就是讓校長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現實化的過程,實現政策到理論的提高,又從理論到思想的提高。據悉,此次校長發展學校一共分為四期。第一期著力於學校發展的宏觀問題。聚焦最新教育政策解讀與校長角色、學校發展規劃、管理智慧、資源整合等關乎學校發展的宏觀性問題。
  • 「讓孩子做一個有知識的好人」 專訪河南冠英教育集團創始人、校長...
    原標題:「讓孩子做一個有知識的好人」 專訪河南冠英教育集團創始人、校長高冠英  ■專訪河南冠英教育集團創始人、校長高冠英中原網訊(記者 張勤 趙文靜/文 馬健/圖)「在冠英,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作為一個母親,我的每個孩子都是最優秀的。」
  • 五至羅山縣廟仙初級中學
    梅校長常到各初級中學招生,到廟仙初級中學招生時,向校長羅磊推薦了王教授。羅校長很感興趣,要了王教授的聯繫方式,就與王教授聯繫。2010年3月31日,應羅磊校長之邀,王教授為羅山縣廟仙鄉初級中學做題為《機遇與你同在》的演講。這是王教授第一次到羅山縣廟仙中學。2010年11月10日,又為該校學生做了題為《習慣主宰人生》的演講。這是王教授第二次到羅山縣廟仙中學。
  • 江蘇海頭高中校長:讓學生成為「大寫的人」
    原標題: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大寫的人」 「這裡的學生夢裡有濤聲,眼裡有帆影,他們有大海般的性格與豪情。」說這話的是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校長劉興法。而說這話的緣由不僅因為學校處於海州灣畔,瀕臨黃海,更是學校推行的教育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蓬勃生長,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大寫的人。劉興法眼中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從人出發,並落腳到人的發展的教育。
  • 雪加創始人冒充媒體闖悅刻發布會被人轟走?電子菸圈:廟小妖風大
    現場某第三方諮詢機構在發布會上發布電子菸報告,稱悅刻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4%,遠超行業2~10名的總和,對於這一數據的真實性很多業內人士也表示懷疑。鉑德CEO汪澤其公開懟悅刻的數據不真實、雪加ceo是區塊鏈騙子成立的企業,電子菸圈一時間硝煙四起。
  • 除了武訓高中校長,還有一齷齪校長
    最無恥的是陳春秀讀的中學叫武訓高中。武訓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位名人。武訓出身於山東聊城東昌府。大家注意,跟陳春秀一起通報的另一位受害者叫王麗麗,她就在東昌府。這真是太巧合,也太諷刺了。武訓生活在清末,他家裡特別窮,也沒有念過書,連名字都沒有。他一開始要飯,長大後幹零工,曾經被人騙過。他意識到,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命運。
  • 天水話裡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是咋來的?
    因為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和尚住在寺裡,寺是佛教的場所,例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寒山寺,還有咱們天水的南郭寺、淨土寺;廟是紀念先祖或著名歷史人物的地方,例如泰山東嶽廟、曲阜孔廟、天水伏羲廟、泰山廟;觀是道家的場所,而道人住在觀裡,道觀是道士修煉的地方。道教宮廟稱「觀」或者「廟」或者「宮」,而不稱「寺」,例如北京白雲觀、周至樓觀臺、天水玉泉觀等就是研究道教文化、傳播道家文化的重要場所。
  • 中國第一座廟墓合一建築群,這裡竟留有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唯一真跡
    衛輝市比幹廟景區大門遊客不多,門票是四十元一位。比幹以太師高位輔佐過商朝的兩位君主,一位是他的哥哥帝乙,一位就是他的侄子商紂王。是歷史上著名的賢臣少師,最後卻被自己的親侄子殺死。比幹廟內媽祖雕像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一一公元987年),福建莆田湄洲人,是比幹第87世孫女,被尊為海神,是中國影響最大、信徒最多的女神。
  • 學生課業重高中校長自殺
    據新華社電日本愛媛縣新居濱一所高中的校長6日被發現在家中上吊自殺。  死者在學校辦公室留下遺言,希望當地教育部門解決高中學生負擔過重問題。  自殺者名叫正岡博志(音譯),現年60歲,是愛媛縣公立高中———西新居濱中學校長。警方說,當地時間6日上午7時30分左右,正岡博志被發現吊死在自己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