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鍛鍊
交流心得
舞蹈表演
培訓課堂
幼兒教育
校長作為一校之長,要抓管理、要抓教學、要抓安全。怎麼抓才抓得好,怎麼抓學校才能向前發展,怎麼抓能讓學生的成績提高,怎麼抓,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十年前,蘭州市校長發展學校應運而生。2018年新一屆蘭州市校長發展學校順利開班,來自我市的100位校長當起了學生,他們聆聽國內專家講座,實地查看全國名校的發展。從課程體系建設到學校文化建設,再到教師成長以及信息化教育的跨界改革,無不滲透了蘭州市校長發展學校的教育成果,正所謂教育一個人受益上萬學生。今天,在蘭州市校長發展學校接受培訓的校長們,即將圓滿完成本屆校長發展學校研訓任務。他們將走出課堂回到自己的管理崗位,用自己所學所想,為學生的成長奉獻自己的才華。
門門課程彈無虛發
要說校長發展學校,學習主體都是校長,有幼兒園的園長,有小學的校長,還有初中和高中的校長。那麼,他們在一起都學什麼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培訓中心主任鄧永剛告訴記者,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就是如何讓所有的校長都能達到國家需要的辦學標準、辦學能力,在學校裡怎麼實現立德樹人的辦學目標等。因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培訓中心根據國家的政策方針,結合蘭州市教育的需求,精心地進行課程設計,力爭幫助校長思維發展和能力提升。讓課程安排既具有時代特點,又突出問題導向,兼顧發展差異,對教育教學管理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在課程內容架構方面,也是從四個方面著手。政策解讀方面,教科院會邀請全國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來參與教學,對政策進行解讀。理論引領也正是解決對校長的思想改造,實現不是簡單的模仿。實踐示範和現場觀摩就是讓校長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現實化的過程,實現政策到理論的提高,又從理論到思想的提高。
據悉,此次校長發展學校一共分為四期。第一期著力於學校發展的宏觀問題。聚焦最新教育政策解讀與校長角色、學校發展規劃、管理智慧、資源整合等關乎學校發展的宏觀性問題。
第二期的內容安排從宏觀向中觀轉移。從校長的工作方向切入,關注學校的課程建構、教育科研、教師專業成長、課堂改進、家校共育等問題。第三期內容著重於中觀問題的深化,著力於從理論到實踐、到操作性的轉化,同時兼顧熱點問題。在課程建設、家校共育上,呈現了一些優質學校的具體實踐,並且從課程到教學更加具體,學科核心素養、可視化思維、生涯規劃等是其具體呈現。
第四期是基於熱點問題的補充性回饋。基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治理能力提升,設計了學校治理的報告。圍繞培訓前的調查問卷反饋中,校長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教師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改進、未來學校建設、校園安全等問題,採用專家報告與實踐案例分享相結合的形式,設計了相關課程。
蘭州需要優質校長
蘭州作為西北重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其教育發展一定要放在全國教育發展的大格局中推進、實施。作為「教育人」,校長是教育的重要相關者和重要管理者,應該對國家頂層設計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而校長發展學校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高端平臺。學校管理工作看似是一位校長只服務一所學校,但是校長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將會影響到上萬學生的進步。蘭州的教育發展水平,既要看硬體,更要看軟體。「硬體」的問題「軟體」的提升主要是圍繞教師資源的統籌配備和提高進行的。所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後的落實都要落在教師的肩上,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發展的著力點之一就是教師的發展。蘭州市校長發展學校不僅解決了「軟體」發展的問題,同時,也給我市教育改革提供了實踐性很強的指導。蘭州市啟動「三名人才」計劃就是在「校長發展學校」培訓推動我市教育改革的具體實踐。目前,我市共有金城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196位,同時,將蘭州市教師人才發展納入到市委人才發展戰略當中,今年首批首席專家、青年專家教育系統就有22位。這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與責任,要加倍努力實現個人成長發展的同時帶動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進而促進蘭州教育的發展。
校長發展了學生才會更好成才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中學校長王彥強完成了4期的學習,對於校長發展學校他有深刻的體會。他告訴記者,蘭州校長發展學校的開設,充分考慮了蘭州的特點和時代性。針對性極強,課程設計比較精緻。實現了把學校靈魂武裝起來的目標。用先進的信息調動了教師的發展,最終影響到學生,再以學生發展為核心,觸及更多的教育變革。以前是看成績,現在的教育更加注重內在的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也帶動指導了學校的全面理解。面對一些焦慮的問題,學校引導學生家長理性思考教育目標。如果說教育的意義是讓人變得「道德」和「智慧」,則「必備品格」是做人的根基,是道德人生的基石;「關鍵能力」是做事的基礎,是智慧人生的基石。學科教學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兩大要素,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基準,挖掘學科育人價值,落實學科育人這一根本使命。首先,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課題,落實學科育人的社會使命;其次,關注學科對人的發展價值和知識對人的生存價值,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再次,切實落實從「為了知識的教學」轉向「基於知識的教學」「關注知識」轉向「關注人性」「關注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轉向「關注學習學科知識的人」等以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的教學觀,最終達成學科教學的價值取向:即從「為了知識的教育」轉向「通過知識獲得教育」。
基於知識的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教學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知識是人素養形成和發展的載體,但教學絕不能只停留在知識上,就像從飯菜中獲取人身體成長的營養素一樣,從知識中汲取人精神成長的營養素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關注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實際上就是「關注人性」,當然,這種關注離不開知識,因為知識是教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發展的文化資源和精神養料。
洪海鷹是北京實驗二小蘭州分校的校長,高強度的學習讓她對教育方針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轉眼間,為期兩年的校長發展學校的學習馬上要結束。回顧兩年來的學習,121名學員在北京、蘭州、廣州一起聆聽高質量報告、參觀當地名校、進行同伴分享交流……兩年的學習大家收穫滿滿。蘭州市教育局的傾心策劃,中央教科院的用心設計,蘭州市成人職教中心的精心組織給大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培訓期間,確切地說自2015年擔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的校長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將學校辦成一所大家認可的學校?一路走來的思考、實踐、摸索,思想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而帶來變化的重要原因是校長發展學校的分期密集培訓如一場場及時雨一樣,指導著我如何科學管理學校,尤其指導著我進行學校辦學特色——愛慧課程建設的步步落實。
崗位變化倍感壓力
據了解,在校長發展學校培養過程中,部分校長的崗位發生了變化,有些從初中到了高中,有些是從一般學校到了示範性學校。崗位的調整,讓校長都感受到了壓力。駢旭在這個過程中從一所初中學校轉到了高中學校。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原點在哪裡?校長的基本素質是什麼?學校在面對社會、家長和學生升學的需求和素質教育間的爭論與矛盾,學校到底應該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教育等等。自2018年至2019年蘭州市教育局和中國教科院聯合舉辦了蘭州市新時代首期校長發展學校,在為期兩年的學習中,通過專家引領、參觀訪學、同伴交流、經驗分享、總結凝練等方式,全面探討了新時代教育總要求、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學校管理、學校課程建設、教育信息化建設2.0等諸多熱點焦點問題,聚焦校長辦學力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引導了實踐。學習思考的過程既是實踐的過程,也是發現的過程——教育是培育幸福的過程。亞里斯多德認為善是幸福,「幸福要依賴於善良和井然有序的心靈。善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來自於適當的良好教育」;教育應該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智慧成長,一個好的教育體系一定非常重視好的思維和行為體系的培養。因此,校長的基本素質不是學科專業能力而是工作要有方向感。帶著這些思考和認識,我在明確學校未來發展方向、完善學校文化內涵、重構課程體系提升學校品質發展上再前行。
王延寧也是這期間從一所初中校到了省級示範高中。有些外國語學校長期受西方文化的薰染,或多或少有點崇洋媚外;有些學校甚至直接搬用外國課程……類似做法極有可能導致將學生培養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人」。為此,認真地研究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更具有急迫性。要充分估計到人們認識滯後的嚴重性,當今的教師隊伍中不僅不乏不讀書者,而且不乏不思考者。不問時事只關心一己之私者大有人在,認識糊塗得過且過的混世佬也大有人在,認識不到位不加重視者更是大有人在。因此,對立德樹人的必要性,對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道理要大講特講。一定要進一步增強這方面的意識,這關乎辦學方向——學生的國家認同、政治立場、法律意識、道德修養、為人處事全在於此。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讓學生懂得基本的規矩,做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學校的任務。倘若學校不能造就學生的君子人格、利世價值、善良情感,不能樹立學生正確的政治立場、信仰操守、做人原則,而是任由他們野蠻生長,或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學得比原來還差,甚至越來越壞,學校還有存在的價值嗎?因此學校要把人教好,而不是只教給學生一些知識。要將通過立德而樹人挺在首位,通過立德而讓學生首先成為利黨、利國、利民的一個好人。
跳出自己的圈子看的更清晰
劉志是我市實驗幼兒園的園長,也是校長發展學校中唯一一位學前教育的園長,與小學、中學校長在一起接受培訓,她有一種跳出學前看教育的感覺。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對其影響最大最重要的學習與培育,莫過於參加蘭州市教育局所組織的校長發展培訓班的學習了。因為它使自己有時間與機會靜下來跳出幼兒教育看教育,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逐漸形成對教育深刻的認知,增強教育的定力,從而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局中找準幼兒園發展的定位與方向,在一次次主題突出的培訓中使自己對事關幼兒園發展的價值性問題、結構性問題、制度性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厚植了自己的教育情懷。懷一顆敬畏心,讀懂孩子,就是要求我們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十分虔誠地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小心翼翼地善待兒童的思想萌芽,幫助與指導幼兒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感知與體驗,學習用正確的方式與自然、與同伴、與社會交往,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這是幼兒教育的原點,它對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挑戰。因此,「看見孩子——看懂孩子——發展孩子」成為蘭州市實驗幼兒園教師的基本功,需要教師用紮實專業理論與專業能力來支撐。為此,在幼兒園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將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幼兒園管理的關鍵所在。
從2011年起至今,實驗幼兒園開始努力構建家園合作的共同體,目的是充分利用對幼兒兩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和家庭,聚集幼兒教師和家長兩支力量,構建幼兒園與家庭具有共同價值取向與共同利益的集體,優化家庭教育指導,加強家園溝通交流,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在教育方法上協調一致,在教育行為上互相補充,從而形成強大合力,共同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一個安全保證的世界、一個健康成長的世界、一個富有兒童情趣的世界、一個陽光自然的世界、一個多元展示的世界、一個感官探索的世界、一個接納與引導的世界、一個自主自由的世界、一個豐富的語言世界,從而為他們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實效,從而實現幼兒園與家庭雙方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