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
在教育學這個學科當中,主要將其分為宏觀教育學、中觀教育學以及微觀教育學三個部分。宏觀教育學主要對應的教育學的第一和第二章中外教育史的內容,以及教育和教育學的發展脈絡這個部分。中觀教育學主要對應的是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以及課程這個部分。微觀教育學相對比較容易理解,對應的是教學、德育、班級管理、學生和教師這個部分。那麼進行主要是對中觀教育學的第一個內容教育目的進行剖析。
首先,先明確一下這部分的考情,主要常考的內容是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以及教育目的地功能和教育目的的影響因素,那麼其中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是重要的考點。通常情況下考的是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的構成,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或者是給你例子讓你反選是層次結構當中的哪一個,我們一定要對這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理解。
一、教育目的地層次結構大體上由宏觀的教育目的,中觀的各級各類的培養目標和微觀的教學目標所構成,但有的版本給的是四個層次結構,多了一個課程目標介於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之間,所以這個順序一定要屢清楚,切記順序是不可以顛倒的,從上到下依次是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
二、教育目的指的是針對全體學校的全部教育對象來說的,主要是對培養人的總要求,結合當前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並沒有具體的培養要求。各級各類的培養目標,主要指的是各級各類的學校根據教育目的的宏觀指導,並結合特點學校的特點和面對的特定學生而制定出來的具體要求。例如職業教育學校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生產勞動技能和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術知識。課程目標主要指的是某一個學科在實施了之後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圍繞的是某一個學科。教學目標是教師經過了大的學期或學段的教學之後,希望學生所發生的預期變化。那麼從上述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教育目的是國家的,是針對所有人的,總要求。各級各類培養目標是學校的,是針對部分人的,具體要求。課程目標圍繞某一個學科。教學目標的主體是教師或教學。所以在例子反選題我們很容易抓住本質,選對題。
三、從上述四個層次結構可以看出,越往下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實施,所以越往下越具體,越往上範疇越大,所以越抽象。而且其中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人來說的,而培養目標只針對特定的學生群體,所以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關係是普遍和特殊的關係。
現在我們就通過幾道題再來強化一下這部分的知識點。
1、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不包括以下哪一個( )
A教育目的 B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育目標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就是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主要包括了四個層次,順序依次是教育目的,各級各類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所以選項D錯誤。
2、教師在一節課實施了之後,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是( )
A 教學目標 B課程目標 C培養目標 D教育目的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教育目的層次結構當中每一層次的理解,在題幹當中很容易判斷出來的主體是教師,而且手段是教學,那麼很容易確定選項是教學目標。
以上是《教育學—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