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老師教導學生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質良好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城鄉勞動者。」由此可知,應大力發展(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職業技術教育 D、初等教育
解析:C,這裡很多同學都會陷入我國當前教育發展趨勢的糾結中,但是一定要注意審材料,看看材料表達的內涵是什麼。
2、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社會教育制度 B、國民教育制度 C、學校教育制度 D、基礎教育制度
解析:C。一個國家教育制度叫做國民教育制度,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題是學校教育制度。
3、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質是( )
A、培養勞動者 B、為人民服務 C、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D、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解析:C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質和特點。
4、(多選題)從存在的形態上看,教育目的可分為( )
A、應然的教育目的 B、實然的教育目的 C、社會的教育目的 D、學校的教育目的
解析:AB
5、(多選題)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 )
A、強調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服務
B、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C、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當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D、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解析:ABC 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性,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堅持全面發展,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發展,堅持腦力與體力兩個方面的和諧發展,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3、培養獨立個性。4、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
6、(多選題)美育的實施途徑有( )
A、通過各種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實施美育 B、通過大自然實施美育
C、通過社會的日常生活實施美育 D、通過綜合實踐實施美育
解析:ABC 實施美育的途徑就只有這三條。
7、(多選)從教育階段來說,教育制度的類型有( )
A、繼續教育 B、高等教育 C、學前教育 D、基礎教育制度
解析:ABCD 這裡大家也會因為已有的知識把A選項漏掉。我國當前的學制從層次(縱向)來看有:幼兒、初等、中等、高等。從類別結構看有:基礎(學前、中小學)、職業、高等、成人、特殊。 所以題目問的是我國當前的所有教育類型。
8、(判斷題)針對教育功利化現象,杜威提出了「教育無目的論」,他旗幟鮮明地指出「教育活動不應該有什麼目的」 (錯)
解析:杜威是教育無目的論的代表人物,但是教育無目的論的意思是指在教育目的伴隨著教育過程而發展,教育結束後沒有目的。所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教育目的存在於教育過程中。
9、(判斷題)教育目的是教育主體對其所希望達到結果的設想(對 )
解析:教育目的從廣義上來說人們對受教育者的一種期待,是一種希望受教育者能夠在諸多身心方面發生的變化,是一種教育理想;狹義上來說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是學校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標準和規格要求。
10、(判斷題)學校輿論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 是實踐的產物。( 錯)
解析:校風才是。
11、(判斷題)德育是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智育是培養細節的行為習慣。( 錯)
解析:兩者顛倒。
12、(多選題)實施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 )角度進行。
A、面向全體學生 B、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C、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D、要求學生主動學習
解析:ABCD
單選題
13、學校制度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學校之間的( )
A、領導和從屬關係 B、主導與輔助關係 C、銜接與分工關係 D、合作與競爭關係
解析:C 根據楊淑芹主編《教育學教程》可知:學校教育制度是由國家及其授權的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並保障實施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調整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交叉、比例關係以及教育權利分配關係的教育制度。
14、( )反映了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
A、教育制度 B、學校教育制度 C、教育體制 D、學校領導制度
解析:C
15、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採取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貫制 D、多種方式並存
解析:D 這裡對於太多同學來說就是一個大坑。我國目前有六三制和九年一貫制的基本學制,但是不是唯一學制,我國義務教育是多種方式並存的。
16、赫爾巴特的教學的教育性原則中,「教育」指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體育 D、美育
解析:A 赫爾巴特是傳統教學三中心的代表人物,主張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和「無教學的教育」,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教學成為實施德育的一條基本途徑,是學校的一項主要工作。
17、在下列文件中,首次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是( )
A、《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解析:C 1985年。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有步驟地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
多選題
18、智育的任務是( )
A、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 B、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品德能力
C、發展學生的智力 D、培養訓練學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解析:ACD B選項是德育的任務 除此之外,智育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19、教育目的要解決的問題是( )
A、為誰培養人 B、怎樣培養人 C、培養什麼人 D、怎樣辦教育
解析:AC 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我國當前學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
A、加強基礎教育,落實義務教育 B、調整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C、穩步發展高等教育,以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 D、重視成人教育,發展終身教育
解析:ABCD
21、學校美育的內容主要包括( )
A、形式教育 B、活動教育 C、理想教育 D、藝術教育
解析:ACD 根據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還有另一種分類:藝術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自然教育。
22、小學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的要求包括( )
A、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B、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C、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D、初步學會生活自理
解析:BCD
23、學生文化具有過渡性和( )
A、外顯性 B、多樣性 C、非正式性 D、互補性
解析:BCD 除此之外還有調適性、過渡性
24、一般認為學校的產生需要哪些條件( )
A、閒暇階層的出現 B、文字的出現 C、國家機器的產生 D、生產力的發展
解析:BCD A錯,是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機構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來為統治階級服務。 除此之外還需要腦力和體力的分離,出現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教師)
25、對於教育規律與教育方針兩者之間關係的說法錯誤的( )
A、教育規律和教育方針都是人們主觀意志的體現 B、正確的教育方針反映了教育的客觀規律 C、教育方針能代替教育規律 D、教育方針政策使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和最終依據
解析:ACD 教育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兩者之間不能相互替代。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教育問題和教育現象。
26、(判斷題)廣義的教育制度是國民教育制度;狹義的教育制度即學制,它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 對。 廣義的教育制度是一切教育設施和有關規章制度的總和)
27、(判斷題)學校文化也稱校園文化(錯,學校文化涵蓋校園文化,是整體與個別的關係)
28、(判斷題)學校精神文化可分為三個基本成分:認知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錯 是四個成分,還有一個情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