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繞不開《史記》。
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或是名人推薦,必有《史記》。
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
很多人以為它嚴肅枯燥,但其實它如小說般生動、有趣,情節豐富。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這裡整理一些史記中20句經典名言分享給大家。
今天,聞道歷史觀挑出《史記》中的9句經典,如果你讀懂,一定受益終生。
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譯文: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鑑。
賞析:把以往的得失當作將來的借鑑,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勵將來。有些追悔過去的過失,還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沉溺其中,吸取教訓防止將來錯誤再度發生。那才是有益之舉。就這一點來說,前人已給我們總結出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2、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譯文:家境貧寒就會思慕賢惠的妻子,國家動亂才會想要一個賢良的宰相
賞析:看一個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對貧窮與富貴、低賤與騰達時如何為人處事,而不是聽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人,才稱得上君子。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擔當起扶危定傾、理亂興治的重任。
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翻譯】:倉庫充實,人民就懂得禮節;衣食豐裕,人民就知道光榮和恥辱。
賞析: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抓住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國家才能逐漸強盛起來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翻譯】能做的人不一定會說,能說的人不一定會做。真正的認識一個人,不容易。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翻譯】上位者自身行為端正,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執行;自身行為不正,就算發下命令,也沒人聽從。
以身作則是最好的命令。
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翻譯】智者即便考慮一千次,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愚笨的人,也有聰明的時候。
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有所收穫。
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翻譯】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賞析:這句人們傳誦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對禽情人性進行長期觀察後總結出來的精闢之見,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來面目,人在生命走到盡頭時,回歸到了善的境界,總願將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奉獻出來,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8、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譯文:飛鳥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來。
賞析:身處順境被主人恩寵,往往會招來禍患,所以一個人志得意滿,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見好就收。因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滿天下者不賞」。
9、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譯文】到了應該做出決斷的時候,而不能決斷,反過來就要遭受禍害。
【賞析】處事果斷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意志堅強的表現。處事果斷的人,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能夠當機立斷,善於抓住時機,毫不遲疑地採取措施和行動。那些遇事優柔寡斷,當決不決,躊躇不前的人,往往會坐失良機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在歷史上和文學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司馬遷在記述歷史的同時,妙語連珠,留下許多經典的具有哲理的詩句。
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記載了從上古時期到武帝之間的三千年歷史,道盡了中國人的處事之術。
這樣的一部絕世奇書,無論喜愛文學還是歷史的孩子,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讀史書可以知得失,學習到古代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和總結。一個人的見聞,決定了他的視野;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他的作為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經常讀史書,通常會有極高的格局。這套全彩詳解的《史記》4冊,不僅能減去孩子的閱讀障礙,更能增加孩子的閱讀樂趣。
現價僅需79元,一頓午餐錢而已,無論是自己看還是送孩子,送朋友都非常合適。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