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作為「二十五史」之首,包蘊萬千,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司馬遷歷經14年之久,嘔心瀝血之作,記錄了自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豐富的思想內涵給了後世人無數啟迪,而以下這10句《史記》中的經典名言,更是句句透徹,能讓我們以史為鑑,看完後受益匪淺!
1.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
釋句:語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意思是生活在今世,記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當作鏡子來對照自己。
2. 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德厚者位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內而整齊萬民也。
釋句:語出《史記·禮書》,指的是人類社會的萬千世界,規矩則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事前就要從事仁義道德的教育,事後要用刑罰實施得失的獎勵和制裁。所以德高望重者因其能服人所以要授予較高的權位,能力強的因其做事成績而給予高薪厚祿,這是統一海內而使萬民信服的總則。
3. 治之其未亂也,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有之,則無及已。
釋句:語出《史記·蘇秦列傳》,意思是處理問題要在亂子發生之前,在災難還沒有來臨之間就及早採取行動,禍患臨頭了採取尋找相應的對策,就來不及了。
4. 天道平分,與善徒雲。賢而餓死,盜且聚群。吉兇倚伏,報施糾紛。子罕言命,得自前聞。嗟彼素士,不符青雲!
釋句:語出《史記·伯夷列傳》,指的是說天道平分,對於善良的人卻是一句空話。不信,你看盜賊們還那麼猖獗,而賢者卻先餓死了。所以,吉兇的依附和善惡的報應都沒規律可言。至於那些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者,也只能為他們嘆氣而已。
5. 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
釋句:語出《史記·田叔列傳》,意思是月亮滿了接著就會虧損,事物發展到了極盛就會出現衰敗,這是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律。
6. 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聖統,唯在擇任將相哉!
釋句:語出《史記·匈奴列傳》,指的是堯雖然賢明,卻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業,在得到大禹以後全國才得以安寧。況且要想發揚聖人的優良傳統,只在於選擇和任用將相啊!
7.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釋句:語出《史記·張儀列傳》,意思是羽毛量多,其重可使舟沉。物輕量大,亦可使軸斷。眾口一詞,雖金石亦可熔化;多人毀謗,縱骨肉亦遭毀滅。比喻輿論作用極大,眾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致人於死地。
8.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
釋句:語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意思是能做的人未必能說,能說的人未必能做。
9.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釋句: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思是天下人吵吵嚷嚷,嘈雜喧鬧,都是為了各自的私利而來;天下人碰碰撞撞,擁擠奔忙,都是為了各自的私利而往。
10.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釋句:語出《史記·鄭世家》,指的是因權勢利益而結合的朋友,一旦權盡利絕,交情就會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