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記者 李慧穎)「如果不是住在這附近,經常來這裡散步鍛鍊,根本不會想到這個公園地下是一個汙水處理廠。」正在天府公園鍛鍊的市民劉晨對記者說到。
劉晨口中的這個汙水處理廠,正是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是四川生首個地埋式汙水處理廠。該汙水處理廠集生活汙水治理與公園城市建設於一體,汙水處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設景觀活水公園,佔地僅為傳統地面式汙水處理廠的三分之一,實現了「一地雙層多用途」,地下空間建設汙水處理廠,地面空間建設景觀活水公園和科普展廳,配套建設擁有近500個車位的公共地下停車場,提升周邊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品質,將傳統汙水處理廠由生態「負資產」轉變為「正資產」,有效解決「鄰避」難題,具有顯著的環境、社會及經濟價值。服務面積55平方公裡,服務人口26萬人,日吞吐量可達10萬噸。天府中心、西部博覽城和成都科學城之間的汙水通過處理廠達到地表水準IV類後再釋出,其中1萬噸/天通過臭氧活性炭工藝進一步脫色去味除臭後,成為高品質再生水,經綜合管廊為科學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衝洗、綠化澆灑等;其餘作為普通再生水,為鹿溪河生態溼地提供景觀及生態補水。
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地面上的公園
魚翔淺底 錦江河水不斷變清
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投用,只是成都治水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成都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部署,勇於擔當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者的責任,全面推進河長制管理,深入推進重拳治水,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9年1-11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質總體呈良好,107個地表水斷面中,I~Ⅲ類水質斷面95個,佔88.8%,同比上升14.3個百分點;IV~V類水質斷面10個,佔9.3%,同比下降10.5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斷面2個,佔1.9%,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編制了《錦江水生態治理總體規劃》《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方案》,總體謀劃好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提出「一年治汙、兩年築景、三年成勢」目標要求。據悉,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共治理484個排汙口、規範整治汙染點源780處、整治農村院落汙水104處、整治病害管網16段、改建市政汙水管網約11公裡、新增汙水處理能力約12萬噸/日、清除流域河道淤泥97.89萬立方米。天府新區華陽、高新區中和、金牛區九裡堤、武侯區紅九方溝、郫都區安靖5個片區汙水直排「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錦江河水逐年變清,國控出境斷面黃龍溪水質從2016年的劣Ⅴ類,轉變到2017年的Ⅴ類,改善至2018年的Ⅳ類。
黑臭水體還清變綠 摸底河變景觀河
按照《水汙染防治法》和國家「水十條」要求,成都市城市建成區共查明黑臭水體43個,總長度111.7公裡,摸底河是其中之一。摸底河是中心城區六大河流之一,串聯三大歷史文化片區、五大生態公園,串聯三十餘個小區,影響居住人口14.5萬餘人。摸底河黑臭水體段起於蜀輝路橋止於送仙橋南河出水口,全長6.8公裡。通過以排水管道為導向,順汙尋源,準確掌握汙染源位置和成因,針對性地實施管網糾錯,共治理下河排汙口358個,新建汙水管道17.5公裡、汙水處理設施4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540噸/日,清除河道淤泥6.5萬立方米,規範整治養殖場5家、違法排汙企業30家,拆除違建14.24萬平方米,拆除河道蓋板2540平方米,完成投資9.35億元。2018年6月和11月,先後通過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聯合組織開展的專項督查和巡查,圓滿完成國家考核目標。
成都市青羊區在治理磨底河黑臭水體過程中,將水環境治理與城市管理治理相結合。綜合採取控源截汙、河道清淤、生態補水、景觀提升等措施,對摸底河實施綜合治理,在消除黑臭的基礎上,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在持續改善水環境的同時,充分結合棚戶區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對沿岸兩邊街區實施特色改造,為特色街區提供良好生態產品,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綜合目標,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協調。通過實地查勘、編制方案、現場協調等方式,實施老舊院落雨汙分流改造。通過治理,78處汙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明顯。為了消除內源汙染,青羊區將磨底河清淤疏浚工作納入河道長效管理內容,按照「隨淤隨清」原則,對磨底河實行日常清淤和重點清淤結合方式開展內源汙染防治。
築牢生態本地 探索治水新路徑
為描繪「水潤天府」盛景,成都市著力構建完善河長制工作體系,提升全市河湖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配置市、縣、鄉、村四級河長10801名,確保市域內每條河流均有河長;設立河道警長214名,聘請民間河長3058名,設置河長公示牌10109個。配套出臺河長會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驗收制度6項基礎性制度和督導檢查制度、河長聯繫單位工作制度、河道警長制度和基層河長巡河制度4項創新制度。印發了金馬河、錦江、沱江流域「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編制完成縣級「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193套、鄉鎮級「一河一策」四大清單821套,編制一河(湖)一檔708套。組建市級河湖水環境巡查暗訪隊,建立突出水環境問題周通報制度,督促各級河長履職盡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市已開發投用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正式運行「成都e河長」手機APP,在全省率先實現各級河長在線巡河、實時記錄和智慧管理。還探索建立了成都、德陽、樂山、眉山、雅安、資陽、阿壩七市(州)岷江、沱江河長制工作協調機制,籤署合作協議,聯動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黨群工作部供圖)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