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築牢長江經濟帶生態本底 「水潤天府」盛景正重現

2020-12-14 四川新聞網

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記者 李慧穎)「如果不是住在這附近,經常來這裡散步鍛鍊,根本不會想到這個公園地下是一個汙水處理廠。」正在天府公園鍛鍊的市民劉晨對記者說到。

  劉晨口中的這個汙水處理廠,正是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是四川生首個地埋式汙水處理廠。該汙水處理廠集生活汙水治理與公園城市建設於一體,汙水處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設景觀活水公園,佔地僅為傳統地面式汙水處理廠的三分之一,實現了「一地雙層多用途」,地下空間建設汙水處理廠,地面空間建設景觀活水公園和科普展廳,配套建設擁有近500個車位的公共地下停車場,提升周邊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品質,將傳統汙水處理廠由生態「負資產」轉變為「正資產」,有效解決「鄰避」難題,具有顯著的環境、社會及經濟價值。服務面積55平方公裡,服務人口26萬人,日吞吐量可達10萬噸。天府中心、西部博覽城和成都科學城之間的汙水通過處理廠達到地表水準IV類後再釋出,其中1萬噸/天通過臭氧活性炭工藝進一步脫色去味除臭後,成為高品質再生水,經綜合管廊為科學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衝洗、綠化澆灑等;其餘作為普通再生水,為鹿溪河生態溼地提供景觀及生態補水。

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地面上的公園

  魚翔淺底 錦江河水不斷變清

  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投用,只是成都治水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成都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部署,勇於擔當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者的責任,全面推進河長制管理,深入推進重拳治水,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9年1-11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質總體呈良好,107個地表水斷面中,I~Ⅲ類水質斷面95個,佔88.8%,同比上升14.3個百分點;IV~V類水質斷面10個,佔9.3%,同比下降10.5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斷面2個,佔1.9%,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編制了《錦江水生態治理總體規劃》《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方案》,總體謀劃好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提出「一年治汙、兩年築景、三年成勢」目標要求。據悉,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共治理484個排汙口、規範整治汙染點源780處、整治農村院落汙水104處、整治病害管網16段、改建市政汙水管網約11公裡、新增汙水處理能力約12萬噸/日、清除流域河道淤泥97.89萬立方米。天府新區華陽、高新區中和、金牛區九裡堤、武侯區紅九方溝、郫都區安靖5個片區汙水直排「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錦江河水逐年變清,國控出境斷面黃龍溪水質從2016年的劣Ⅴ類,轉變到2017年的Ⅴ類,改善至2018年的Ⅳ類。

  黑臭水體還清變綠 摸底河變景觀河

  按照《水汙染防治法》和國家「水十條」要求,成都市城市建成區共查明黑臭水體43個,總長度111.7公裡,摸底河是其中之一。摸底河是中心城區六大河流之一,串聯三大歷史文化片區、五大生態公園,串聯三十餘個小區,影響居住人口14.5萬餘人。摸底河黑臭水體段起於蜀輝路橋止於送仙橋南河出水口,全長6.8公裡。通過以排水管道為導向,順汙尋源,準確掌握汙染源位置和成因,針對性地實施管網糾錯,共治理下河排汙口358個,新建汙水管道17.5公裡、汙水處理設施4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540噸/日,清除河道淤泥6.5萬立方米,規範整治養殖場5家、違法排汙企業30家,拆除違建14.24萬平方米,拆除河道蓋板2540平方米,完成投資9.35億元。2018年6月和11月,先後通過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聯合組織開展的專項督查和巡查,圓滿完成國家考核目標。

  成都市青羊區在治理磨底河黑臭水體過程中,將水環境治理與城市管理治理相結合。綜合採取控源截汙、河道清淤、生態補水、景觀提升等措施,對摸底河實施綜合治理,在消除黑臭的基礎上,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在持續改善水環境的同時,充分結合棚戶區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對沿岸兩邊街區實施特色改造,為特色街區提供良好生態產品,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綜合目標,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協調。通過實地查勘、編制方案、現場協調等方式,實施老舊院落雨汙分流改造。通過治理,78處汙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明顯。為了消除內源汙染,青羊區將磨底河清淤疏浚工作納入河道長效管理內容,按照「隨淤隨清」原則,對磨底河實行日常清淤和重點清淤結合方式開展內源汙染防治。

  築牢生態本地 探索治水新路徑

  為描繪「水潤天府」盛景,成都市著力構建完善河長制工作體系,提升全市河湖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配置市、縣、鄉、村四級河長10801名,確保市域內每條河流均有河長;設立河道警長214名,聘請民間河長3058名,設置河長公示牌10109個。配套出臺河長會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驗收制度6項基礎性制度和督導檢查制度、河長聯繫單位工作制度、河道警長制度和基層河長巡河制度4項創新制度。印發了金馬河、錦江、沱江流域「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編制完成縣級「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193套、鄉鎮級「一河一策」四大清單821套,編制一河(湖)一檔708套。組建市級河湖水環境巡查暗訪隊,建立突出水環境問題周通報制度,督促各級河長履職盡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市已開發投用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正式運行「成都e河長」手機APP,在全省率先實現各級河長在線巡河、實時記錄和智慧管理。還探索建立了成都、德陽、樂山、眉山、雅安、資陽、阿壩七市(州)岷江、沱江河長制工作協調機制,籤署合作協議,聯動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黨群工作部供圖)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以長江經濟動脈涵養千年文明紐帶 ——長江經濟帶沿岸各省市積極...
    近年來,重慶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不斷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正成為重慶新的亮麗名片。五年來,通過機制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區域合作等範式,長江經濟帶沿岸城市在長江文化的探索、整理、研究、保護方面取得可喜成就。2020年年底,《水歷史和水文明研究》集刊在湖北首發,我國第一本聚焦水歷史和水文明研究的集刊自此問世。
  • 長江經濟帶PK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哪家強?
    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如何?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態勢如何?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介紹,《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對比分析》報告採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情報研究的方法,揭示了長江經濟帶、黃河生態經濟帶及其各省份在基礎研究版圖當中的地位和影響。為黃河生態經濟帶的戰略構建以及我國不同區域的科研布局和協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數據支撐。
  • 唐堅: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綠色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流域是一個以水為紐帶的經濟社會大系統,也是一個有著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溼地生態系統。目前,長江流域面臨著廢汙水排放嚴重、水質不斷惡化、汙染事件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問題。
  • ...擴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上強調
    12月10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省委書記劉奇出席並講話。現場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省公安廳暗訪拍攝的警示片。省長江辦、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同志匯報有關情況,江西銅業集團、上饒市、萍鄉市、撫州市、贛州市負責同志作了發言。   劉奇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歷史擔當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共籤合作備忘錄 從七個方面助推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
    ▲劉學普為重慶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研究中心授牌今(9)日,長江經濟帶11省市市場監管局生態文明標準化合作暨重慶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重慶召開。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劉學普為重慶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研究中心授牌,長江經濟帶11省市市場監管局共同籤署了生態文明標準化合作備忘錄。
  • 天府新區成都部分分區規劃通過審查
    》於昨日通過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委員會審查。  農村地區保留了接近700平方公裡的生態綠化隔離地區,這部分區域將結合農業生態本底和山水田林打造休閒旅遊以及高端文化旅遊,發展以旅遊文化為主的現代服務業。  生態保護引綠入城  「先蓄後排」新增湖泊  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上,分區規劃變被動保護到主動建設,引綠入城,形成「一帶兩楔九廊多網」的生態格局。
  • 成都天府新區來杭推介,將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奧特萊斯公園
    成都天府新區來杭推介,將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奧特萊斯公園
  • 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已然奏響!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變化?來看這份...
    四川篇:上遊的責任「四川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切實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四川篇章。」——四川省委書記 彭清華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四川牢記。五年來,四川不斷以實際行動呵護母親河生態安全,持續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 成都落實興川大計把天府新區建設作為"一號工程"
    但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成都中心城區的承載能力早已接近極限,環境容量逼近閥值,僅靠現在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接近9000人的中心城區,無法承載建設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宏大願景。    實現成都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廣闊的地理空間、更寬裕的環境容量、更良好的生態本底。天府新區建設,恰為成都按照科學理念重構城市空間、調整產業格局、塑造田園形態提供了主體平臺,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廣闊天地的大門。
  • 新都區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本底 做優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唇齒間的鮮香熱辣碰撞,食客的人聲鼎沸交融……初冬的夜風雖然帶來陣陣寒意,澆不滅的卻是新都區三河街道天府沸騰小鎮「火」一樣的熱情。湖畔舉杯暢飲、水上火鍋盡歡,每天上千人的狂歡不僅解鎖了成都火鍋的新吃法,也開創了「火鍋+音樂+綠道」的新旅遊方式。 熱鬧,從不獨屬於沸騰小鎮。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5月3日 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要求,進一步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規劃。規劃實施範圍為全市域。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 望聞問切 把脈開方——透視審計署首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體檢...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望聞問切 把脈開方——透視審計署首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體檢報告」新華社記者劉紅霞端午剛過,審計署19日發布首份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的專項公告,就沿江11個省份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中央決策部署情況出具審計「體檢報告」。
  • 從黃金水道到生態新走廊 長江經濟帶奏響綠色轉型發展「主旋律」
    天開地闊,長江水從山川冰泉中走來,通絡沿江生態,涵養兩岸百姓。中華民族生命之河正開啟綠色發展新航程。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向領航。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攝滾滾壯美江河,新的綠色生態號角已吹響。王毅談及長江經濟帶生態建設時表示,探索「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已成為長江流域保護和發展目標,「要尤其重視自然環保與經濟建設的關係,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成果可為發展中國家的大河流域治理提供經驗借鑑。」
  • 南昌吉安上饒市委書記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成為年終歲末市委書記們關注的重點。當天,收聽收看會議後南昌市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曉軍出席會議並講話。
  • 建西南最大「水上森林」 成都天府新區雁棲溼地「藍圖」出爐
    繼鹿溪河生態區項目之後,9月15日,成都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的又一力作——雁棲溼地「藍圖」出爐。據中鐵二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未來將打造為成都地區首個真正意義的溼地項目。  在哪裡?  文創城作為成都天府新區總體功能布局「一心三城」中的三城之一,基於自然的生態本底,以文創產業為支撐,全面貫徹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與展現山水林田湖城交融之美的全新城市景觀形態。雁棲溼地作為天府文創城帶動城市建設發展的生態景觀項目,是「未來文創城市的綠心,天府公園城市的窗口」。
  • 長江經濟帶保護和治理的重大意義
    以「三水共治」為抓手,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以持續改善長江水質為中心,統籌推進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先後組織開展了非法碼頭和非法採砂整治、沿江化工汙染整治、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檢查、入河排汙口整改提升、固體廢物大排查、長江幹流岸線保護和利用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狠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163個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
  •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原標題: 如今,善待長江已成為人們的強烈共識和自覺行動,長江也正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注入全新動力。  生態長江,綠水青山鄉情濃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逐水而居。可是,如果向母親河過度索取,讓她既提供飲用水源,又提供排汙去處;既提供航運通道,又提供農林水產,卻不知保護與節制,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關係就會被破壞。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重慶涪陵杯」徵文獲獎名單來啦
    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學主辦,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學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基地承辦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重慶涪陵杯」有獎徵文活動,自發布徵文啟事以來,收到全國18個省(市)作者的投稿。
  • 邵陽市水利局組織集中觀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尹華增)12月22日下午,邵陽市水利局組織局班子成員、各科室和局直各單位負責人集中觀看《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局黨委書記、局長伍先明主持並講話。警示片曝光長江經濟帶11省市部分地區的工業汙染、生活汙染、面源汙染、滲濾液汙染、水域生態破壞等問題,觸目驚心、令人警醒。觀看過程中,市水利局幹部面色凝重,深受震撼,深受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