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辦理養老保險,但是由於對於養老保險知識比較匱乏,只能亂買一通,其結果是多花費了錢,還不能夠得到最大保障。我們所說的養老保險分為兩個大種類,一是社會養老保險,另一個是商業養老保險,在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中,社會養老保險是佔主導地位的,而商業養老保險始終處於補充和輔助的地位。那麼在辦理養老保險時,需要什麼技巧呢?結合我過去的經驗和已有的社保知識,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養老保險的主要知識點,包含了的繳費方式,繳費年限,待遇的水平,然後才能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年齡結構,對今後養老金的期望值等來作出合理的規劃,既要保障繳費年限的連續性,同時要保障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能夠綜合考慮好這些因素,平衡好這些關係,就基本做到了科學購買養老保險。
作為在崗職工,辦理什麼養老保險,我們本身是沒有多少選擇權利的,因為社保法有明確的規定,作為單位職工,只能按照社保法的規定,辦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作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目前也是我國養老保險中,保障待遇最好的一種養老保險。按照社保法的規定,職工養老保險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比例繳費。其中用人單位繳費比例佔了三分二,個人繳費比例為三分之一。其中單位繳費部分是計入統籌帳戶,個人繳費部分是計入個人帳戶。單位繳費部分,也就是統籌帳戶部分,主要是用於支付我們退休後的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領取完畢之後的個人帳戶養老金,國家每年調整提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人員死亡以後的死亡待遇等,由於這部分養老金的支付額度比較大,所以佔了繳費總額的三分之二;個人帳戶部分,這部分錢主要用於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發,而且永遠是屬於個人的財產,退休後作為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發,死亡以後沒有領取完的,可以依法繼承,退休前前死亡的,也可以繼承一次性支付給家屬。從單位職工的這種繳費方式來看,能夠作為單位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是最為科學的一種辦理方式。
除了在崗職工以外,我國還有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對於靈活就業人員如何更加技巧性地辦理或購買養老保險呢?我們也分為幾種情形來考慮。第一種是年齡在35歲以下,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的人,還是辦理職工養老保險是最為科學的。之所要考慮35歲這個年齡,主要是從繳費年限來倒推的,35歲如果是女性,可以繳費20年,如果是男性可以繳費25年,這個繳費年限都可以高於最低繳費15年的最低要求,可以保障在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之時按時辦理退休。之所以要考慮經濟能力,主要是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比較高,一般每年繳費大概在8000元到10000元左右,而且要保障自己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還要保障中途不會斷繳,所以經濟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在繳費標準上,由於靈活就業人員經濟方面的原因,綜合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按照60%來繳納是最為科學的,雖然個人帳戶養老金基本上是按照繳費檔次的提高比例而成正比的,但是基礎養老金由於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一個固定值,基礎養老金繳費比例低的人佔有一定的優勢,按照60%繳納養老保險是比較科學的一種繳費方式;從退休後每年養老金調整的方式來看,主要是和繳費年限掛鈎,繳費年限越長,掛鈎調整的金額就會越高,在定額調整時,不管養老金的高低,定額調整的金額都是一樣的,所以對於繳費標準低的人,增加繳費年限也是一種比較科學的繳費方式。
第二種是年齡超過35歲以上,經濟能力比較差的人,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最為科學的。這裡主要還是從收入的角度,經濟承受能力的角度來考慮的。由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相對低一些,而且繳費方式比較靈活,繳費檔次可以每年變更一次,既不影響繳費年限的中斷,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逐年提高或是變更繳費標準,繳費年限也可以延長到25年。按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規定,繳費年限超過15年,超過15年的部分,每超過一年每年增加基礎養老金3元或者是5元,這有利於增加自己的基礎養老金,同時個人帳戶養老金也會大幅度地增加。
綜上所述,對於如何科學地購買養老保險,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科學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最科學的辦法就是找一份工作,按照單位職工的方式繳納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按照60%的繳費標準繳納,然後儘量爭取更長的繳費年限也是比較科學的;對於年齡比較大的,經濟承受能力比較差的人,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比較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