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小寶寶是非常脆弱的,從出生到上幼兒園的這個階段,總會小病連連,各種狀況頻出,讓爸媽們心疼又心累。今天筆者為大家梳理出0~3歲寶寶最常遇到的4大病症——腹瀉、咳嗽、溼疹和捂熱症候群,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家長應該如何護理寶寶?平時又預防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腹 瀉
由於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胃腸道耐受及適應能力差,身體免疫力弱,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腹瀉,常見引起腹瀉的原因有餵養不當、病毒/細菌感染、受涼等。
寶寶腹瀉了,如何應對?
『飲食護理』:
寶寶腹瀉期間繼續正常餵養,不僅能避免營養不良,還能加速腸道功能的恢復,因此不建議家長給腹瀉期間的寶寶禁食。母乳餵養的寶寶應該繼續母乳餵養,已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吃一些面、粥等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持續腹瀉一周以上,寶寶的腸胃就很容易出現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此時需要將母乳或者奶粉替換為無乳糖奶粉餵養,以減輕腸道壓力。另外,還需要給寶寶多飲水、增加母乳餵養次數或口服補鹽液來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
『生活護理』:
媽媽們要勤給寶寶換尿布,每次排便後,媽媽都用溫水清洗寶寶屁股並擦乾水分,以減少寶寶皮膚疼痛感。
腹瀉寶寶通常還會感到腹痛,因此爸媽們要加強寶寶腹部保暖,可以通過熱敷或輕柔腹部的方式來減輕疼痛感。
腹瀉頻發,如何預防?
寶寶腹瀉是幼兒高發疾病,部分地區發病率高達75%[1]。因此,對於寶寶腹瀉,做好預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以飲食管理和糾正衛生習慣為主:
1)科學飲食,科學餵養。
堅持母乳餵養,母乳中有多種免疫物質以及寶寶所需要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可以增強寶寶的消化道防病能力。另外,母乳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吸收,可減少寶寶腹瀉的機率。在添加輔食時媽媽們應該遵循「由少到多」和「一種到多種」的原則,合理餵養,定時定量。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避免「病從口入」,媽媽們在平時餵養過程中,應該注重寶寶餐具、碗筷的消毒,食物和飲用水要潔淨,寶寶常接觸的玩具、衣物要常洗常換。另外,家長要讓寶寶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好習慣,保證寶寶擁有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戶外活動。
3)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感染輪狀病毒是引發寶寶秋季腹瀉的主要元兇。因此,建議2月齡~3歲的寶寶每年接種一次輪狀病毒疫苗,減少寶寶感染輪狀病毒的機率。
咳 嗽
寶寶咳嗽是一種防禦性反射活動,當異物、刺激性氣體、呼吸道內分泌等刺激到呼吸道黏膜時,就容易引起寶寶咳嗽。
寶寶咳嗽,怎麼應對?
咳嗽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症狀,而且適當的咳嗽可以幫助寶寶排出呼吸道的異常分泌物或異物。因此,當寶寶咳嗽時,家長首先要注意觀察,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需要立即就醫的情況:
①寶寶誤吸入或吞入異物,導致寶寶突然咳得很嚴重,爸媽們可以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助寶寶咳出異物,如果依舊難以咳出,應立即送醫。
②高燒+咳嗽並伴有呼吸困難。
③如果寶寶臉色差,呼吸增快,胸悶氣短,則很可能是寶寶毛細支氣管炎發作,應及時送醫救治。
如果寶寶平時就愛咳嗽,可以試試以下辦法:
『睡覺時抬高寶寶頭部』:媽媽可以給寶寶墊一個稍高一點的枕頭,以減少鼻腔分泌物流到喉嚨,引起咽喉癢而加重咳嗽。
『拍背排痰法』:可以輕輕拍寶寶的背,促其排痰。
『熱飲止咳法』:喝溫開水或奶液可使寶寶粘痰變稀,減輕呼吸道黏膜的乾燥情況,促進喉嚨排痰。
『水蒸氣止咳法』:寶寶咳嗽嚴重時,可讓寶寶吸入一些水蒸氣,潮溼的空氣有助於清除寶寶肺部的粘液,平息咳嗽。
寶寶咳嗽,怎麼預防?
1)多喝白開水。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寶寶稀釋痰液,便於喉痰咳出。最好是喝白開水,不要用飲料、果汁代替。
2)增強寶寶體質,預防感冒。平時媽媽們要注意寶寶的營養三餐,多喝奶,多吃蔬果補充維生素。除此之外也可以多吃一些蒸梨或蒸蘿蔔,它們具有清肺化痰的食療效果。
3)保持居室潔淨,空氣流通。儘量不帶寶寶到人群擁擠嘈雜的環境,在霧霾天氣儘量不帶寶寶出門,身邊的家人應該避免在寶寶面前吸菸。
4)生病時不宜洗澡。洗澡時血液循環比較旺盛,因此在寶寶生病時洗澡容易再次受涼。
溼 疹
溼疹俗稱「奶蘚」,是寶寶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一般發生在出生後1~12個月,1歲以後的寶寶能夠逐漸自愈,發病率逐漸減低。常常出現在頭面部,然後逐漸蔓延至頸部、背部和四肢。
寶寶長溼疹了,如何應對?
除了到醫院根據醫生建議對症治療外,媽媽在寶寶溼疹期間,也要做好應對措施:
『飲食護理』:
要避免餵食過量的食物導致寶寶消化不良,哺乳的媽媽要忌吃牛奶、禽蛋、海鮮等易致敏食物。
如果寶寶溼疹時,還伴隨有便秘或奶瓣,則寶寶很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受,這時候應該儘快給寶寶的奶換成水解奶粉或者無乳糖奶粉。
『皮膚護理』:
溼疹發作時常常瘙癢難忍,因此寶寶出現溼疹時,應勤剪寶寶指甲,避免寶寶抓傷皮膚。
在寶寶運動後,或是夏天炎熱時,要及時給寶寶增減衣物,避免出汗、發熱加重病情。此外,還需要在寶寶溼疹期間,給寶寶塗抹保溼霜。
如何預防寶寶溼疹?
年齡較小的寶寶,皮膚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纖維組織少,皮膚屏障功能特別弱,因此很容易因為外界刺激導致溼疹,比如摩擦、唾液、奶液、日光、溼冷、鹼皂等都可能誘發寶寶溼疹。
1)飲食上避免過敏原:還在吃母乳的寶寶,媽媽飲食上應該清淡溫和易消化,避免食用有過敏風險的食品。
對於易發生溼疹或者皮膚比較敏感的寶寶,添加輔食時必須從少量開始,循序漸進,蛋白、魚、蝦等易敏輔食建議都推至7~8月齡之後再給寶寶食用。
2)家居室內要常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在寶寶3歲前都不建議在家裡養寵物。
3)皮膚護理:寶寶的皮膚非常脆弱,尤其是有過溼疹病史的寶寶,最好不要洗澡過勤,2~3天洗一次為宜。另外,平時給寶寶穿的衣物,要儘量貼身、柔軟。
捂熱症候群
新生兒和小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比成人大,散熱也相對比成人快,如果平時過度保暖或捂悶,非常容易造成寶寶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
捂熱症候群這個詞雖然陌生,但它卻非常容易發生:有研究表明,目前嬰幼兒症候群發生率佔1~4歲寶寶以外傷害的10%~46.2%,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高達75.5%~94.3%[2]。
寶寶有捂熱症狀時,如何應對?
捂熱綜合症發生時,往往寶寶已經出現了缺氧症狀,此時家長們應該立即採取措施,送至醫院檢查治療。
1)降溫散熱:打開包被,鬆開寶寶衣服,帶寶寶到通風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然後帶去醫院就診。如果寶寶體溫很高,還需要採用物理降溫幫助降低體溫,如使用冰墊、溫水擦浴等。
2)及時補水:當寶寶高熱大汗後身體非常缺水,容易引起脫水,此時應該儘快給寶寶補充一些生理鹽水和葡萄糖。
在此要特別提醒各位寶媽,平時不要因為擔心寶寶受涼,就給寶寶穿的太緊太厚,尤其是新生兒寶寶,保暖過度和缺乏新鮮空氣會使寶寶發生捂熱症候群。
由於秋冬季節等原因,寶寶抵抗力差,身體免疫功能發育尚不完全,很容易疾病找上門,因此寶寶格外需要寶媽奶爸們的精心呵護。養娃不易,爸媽們可以提前先做好功課,了解如何預防以及寶寶生病了如何護理,就可以有效減少寶寶生病的機率、減輕寶寶生病的痛苦,讓帶娃生活更輕鬆。
參考文獻:
[1] 姚淑菊.嬰幼兒腹瀉的護理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7):217-218.
[2] 張潔. 防範捂熱症候群——改善睡眠習慣有可能挽救嬰幼兒生命[A]. 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七屆中國睡眠醫學論壇會議指南.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