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20多年韓籍慰安婦致中國人的感謝信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韓籍慰安婦洪愛珍寫給童增的感謝信原件 童增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姚蘭)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大學教師童增寫了《中國要求日本民間受害賠償刻不容緩》的萬言書,掀起了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浪潮。經媒體發表後,許多人給童增寫信,講述他們或親人的受害經歷。短短幾年內,童增就收到了近萬封來信。如今,這些信件的內容,已上傳至美籍華人建立的非營利性網站「10000個正義的呼聲——童增書簡」上,成為日本侵華戰爭所犯罪行的鐵證。其中一封塵封了20多年的韓籍「慰安婦」洪愛珍寫給童增的信件引起了記者的關注。

  洪愛珍在信中稱童增為「大恩人」,信中寫到「今年十月上旬,你從北京城派人到武漢,到我家裡看望我這個漂流了近五十年的一個韓國受害者,頓時我的淚如雨點,好像是在做夢之中,好多天我都是半信半疑的過日子,十一月十四日終於在北京會見了你,當時我有好多好多的話但說不出來,那是感情的激動。我想陳老為我們和你們一樣為了向日索賠盡了大力,自己用自己的錢為我們辦事。」

  洪愛珍1928年出生於韓國慶尚南,被日軍強徵到中國充當慰安婦,在中國武漢的慰安所裡一度懷孕,孕娠三個月時被迫流產,手術時,她的子宮被一併摘除,從此絕經。

  為何一位韓籍慰安婦洪愛珍會寫信感謝童增?這裡必須提到一位陳忠義老人,他的父親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死於大轟炸,妹妹被日軍抓走,他到北京找到童增後提到武漢有一群韓籍慰安婦。童增委託陳忠義並資助洪愛珍、何君子、洪江林作為26名韓籍慰安婦代表到北京,並親自帶她們到韓國駐中國大使館。洪愛珍等三位老人從韓國使館出來後,晚上為了表示感謝,他們執意請童增等三位中國人吃飯。在東單附近找到一個朝鮮餐廳,何君子用韓語與餐廳服務員交流後,何君子親自到餐廳廚房,用韓國泡菜和魚做了一個菜,以表示對童增等人的感謝。吃飯期間,三位老人還高興地跳起韓國舞蹈,也贏得了鄰桌吃飯的其他顧客的掌聲!

  童增與何君子、洪江林在送行火車上合影 童增供圖

  買火車票的過程也很曲折,當時在北京站排隊買車票的人很多,擔心買不到票,童增靈機一動拿著一張紙,用鋼筆描出幾個大字「求購:北京—漢口」,站在退票口,童增仿佛能感覺到前來退票的人,不一會買到兩張硬臥,另一位前來退票的小夥子看到童增迎面舉起的求票紙張,從兜裡掏出兩張軟臥,正好與兩張硬臥同一車次,問童增要不要,雖然軟臥價格貴很多,童增還是一咬牙買了。次日童增親自送三位老人回漢口,將三位韓籍老人和陳忠義老人送上火車。

  童增與洪愛珍在送行火車廣場合影 童增供圖

  童增現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被稱為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去年,他也因為索賠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由於歷史和現實等方面的原因,「慰安婦」問題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被提起。他當年在寫萬言書的時候,尚未在資料中見過有關「慰安婦」的表述。曾經參與東京審判的一位美國檢察官1994年也曾對童增說過,東京審判有兩個遺憾的地方,一個是「慰安婦」,一個是「細菌武器」,當時沒有作為日軍戰爭罪行進行審判。直到1991年,韓國的8名「慰安婦」勇敢地站了出來,起訴日本政府。隨後,其他亞洲國家的官方或民間組織陸續走上了起訴的道路。尋找中國的「慰安婦」也成為童增當時的工作內容之一。

  這些韓籍「慰安婦」是怎樣留在中國的呢?童增介紹說:「她們是在二戰時被日軍強徵到中國來做『慰安婦』的,被日軍動過子宮切除、摘除卵巢等手術,永久喪失了生育能力而成為日軍的性奴。戰爭結束後,她們自覺無顏面返回家鄉,默默地留在中國。當時中韓沒有外交關係,她們就改稱自己為朝鮮籍。」

  後來,洪愛珍等3位韓籍「慰安婦」回國後,繼續向日本政府討要公道、進行索賠,在中韓兩國民間力量的幫助下,還有其他更多的韓籍慰安婦相繼回到韓國探親,有的老人甚至回到韓國安度晚年。對於20多年前童增幫助在華韓籍「慰安婦」返鄉的善舉,韓國的「慰安婦」研究會和一些黨派機構聯繫到童增,向他表示了敬重和感謝。

  童增也表示:「正義可以遲到,但不能缺席。」他說:「日韓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是一個突破。作為中國的團體、個人或者是政府應該在這樣一個歷史的契機下加大力度要求日本政府對中國的戰爭受害者特別是『慰安婦』進行謝罪、賠償。」

相關焦點

  • 日方「絕不接受」韓慰安婦受害者索賠案背後的兩國恩怨
    70多年餘恨難平的韓國慰安婦,一直以來都未放棄對日聲討,索賠之路異常艱難。日本政府堅持認為「慰安婦問題已得到解決」,無法接受韓國方面近年來持續不斷的追究。這一歷史問題成為日韓上空難以消散的陰霾,1月8日韓國法院的一紙判決給兩國關係再添波瀾。
  • 韓慰安婦受害者索賠案宣判,日方「絕不接受」背後的兩國恩怨
    70多年餘恨難平的韓國慰安婦,一直以來都未放棄對日聲討,索賠之路異常艱難。日本政府堅持認為「慰安婦問題已得到解決」,無法接受韓國方面近年來持續不斷的追究。這一歷史問題成為日韓上空難以消散的陰霾,1月8日韓國法院的一紙判決給兩國關係再添波瀾。
  • 韓政府表示尊重韓國法院對慰安婦索賠案判決,日方抗議該結果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8日評論稱,韓國政府尊重法院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者賠償損失的判決,將為恢復慰安婦受害者的名譽和尊嚴盡其所能。同日,日方對該判決表示抗議。對於該判決,日本外務省同日立即召見韓國駐日本大使,對判決結果表示抗議。
  • 韓法院判決日本政府向韓籍慰安婦進行賠償,日本政府拒絕參與訴訟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8日就12名「慰安婦」受害女性(含逝者)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賠訴訟做出一審宣判,裁決日本政府按照原告方的索賠要求,向每人支付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這次宣判是日本企業被判賠償的原被徵勞工訴訟之後,韓方做出的反駁日本政府主張的又一司法裁決。
  • 韓女教授爆料:韓國曾有誘騙"慰安婦"的"皮條客"
    日軍韓國「慰安婦」在接受中國軍人詢問,這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視頻截圖)  韓國票房冠軍電影《鬼鄉》是一部關於「慰安婦」的影片。然而,該片在籌拍過程中卻相當不順利:不是被嫌題材不夠商業化,就是太敏感,甚至也有對「慰安婦」制度是否存在的質疑。在資金缺乏的狀況下,最後是由7萬5千名韓國國民眾籌才得以開拍。  臺灣「中時電子報」近日刊文稱,由以上過程可知,即使在韓國這種看似對殖民歷史頗為在意的地方,其實也有相當程度遺忘歷史的企圖。  文章稱,日前,臺灣大學一名教授在德國開會時認識一名韓籍女教授。
  • 「家鄉,我聽到了您春天的召喚」——《致陽泉籍在外人士的感謝信...
    這是陽泉籍在外優秀人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片人孫金嶺在2月29日寫下的感言。  在2月28日召開的全市項目建設暨招商引資大會上,市委、市政府發出了《致陽泉籍在外人士的感謝信》,對廣大陽泉籍在外人士長期以來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給予的鼎力支持和熱忱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開館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記者 潘旭)22日,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舉行開館典禮,公開展示一批「慰安婦」制度倖存者捐獻的各類紀念文物。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大陸的受害者僅19位在世。
  • 使館前被放置慰安婦少女像,日本召回駐韓大使和總領事,並中斷……
    韓日達成「慰安婦」協議一周年之際,大批韓國民眾在全國多地舉行抗議活動,要求日本向慰安婦受害者真誠道歉。釜山市民團體為反對「慰安婦」協議,在日本駐釜山總領事館前設立了慰安婦少女像,為此,日本召回駐韓大使和總領事,以示抗議。6日,日本政府對韓國民眾在日本駐韓國釜山總領事館前放置「慰安婦」少女銅像的行為表示強烈抗議,決定暫時召回日本駐韓國大使長嶺安政和釜山總領事森本康敬,並中斷日韓政府之間正在進行的經濟合作磋商。
  • 韓法院判日政府賠償慰安婦受害人 日方拒接受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1月8日,圍繞韓國法院判決日本政府對12名韓國「慰安婦」受害人進行賠償一事,日本政府方面表示不接受。資料圖:韓國首爾民眾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示威,抗議日方關於「慰安婦」問題的不當言論。
  • 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銘記真相
    臺籍「慰安婦」始終盼望日方道歉。圖為2010年8月,臺北民眾舉著標語和「慰安婦」照片抗議日本政府拒不道歉。新華社目前臺灣僅剩的3位「慰安婦」中,兩位92歲,一位87歲。鑑於日方始終不肯反省歷史的態度,僅存的3位阿嬤或許有生之年也無法等來日本的道歉《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薛洋發自臺北 2016年「三八」婦女節,臺灣首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在臺北市大稻埕揭牌。大稻埕是臺籍「慰安婦」「小桃阿嬤」(本名陳桃)兒時生活過的地方;另一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自南洋回來後,也在這邊賣過飲料。如今博物館揭牌,前者剛駕鶴西去,後者也是風燭殘年。
  • 「七七事變」80周年 香港民間團體在日本駐港領館外放置「慰安婦」像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共同社報導稱,中國香港民間團體今日在日本總領事館入駐的大樓附近天橋上,放置了2座象徵慰安婦問題的受害者少女像。 該團體稱,這是華人社會首次放置「慰安婦」雕像,爭取在原地放置到年底。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總領事館已向香港特區政府方面要求儘快撤除。 今年初,日本曾因為駐韓使館門口的慰安婦像,召回駐韓大使,導致日韓在朝鮮危機期間溝通不暢。
  • 臺灣慰安婦問題:馬英九堅守立場 蔡英文一退再退
    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在臺南市日據時期建築林百貨對面,臺灣首座慰安婦銅像揭幕。152釐米的銅像,配上中日英韓四種語言,訴說著那段痛苦的歷史。當天,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揭儀式。與「二戰」時期所謂「高砂義勇隊」「臺籍日本兵」一樣,臺籍慰安婦也是日本侵略者的炮灰。雖然她們也想向日本政府討回公道,只不過,由於歷史與現實的糾葛,直到如今依然等不到東京的一句道歉。更令人遺憾的是,2016年民進黨當局執政後,出於現實政治考慮,在慰安婦的問題上節節退讓。
  • 她是慰安婦,最多一天要接待10人,家人去日本收屍卻被索要保管費
    慰安婦像16歲那年,正好是1939年。一直到1946年的時候,金學順老人才回到了韓國。之後近50年時間裡面,一直生活在慘痛的過往當中。直到1990年,日本政府對慰安婦的態度徹底激怒了金學順老人。隨後,金學順和多位曾經的慰安婦來到日本,控訴日本政府當年的所作所為,要求賠償2000萬日元。然而直到金學順老人去世(1997年)的時候,日本政府都未能承認當年所做的罪行,賠償就更不用提了。而在賠償問題上面,金學順老人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 東航有48名韓籍空姐 她們飛在寧波很愉快
    這些韓籍空姐被錄取之後統一在上海東航培訓中心培訓3到6個月。  記者採訪時發現,韓籍空姐最大的特點就是「微笑多」。高真珠說:「韓國人注重禮儀禮節,見到生人主動彎腰打招呼,韓籍空姐注重形象,經常梳理儀容,喜歡在頭髮上用髮膠,不讓髮絲飄散。」  丁智善是第八批進入東航的韓籍空姐。她發現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在處理一些問題上有所不同。
  • 致企業的感謝信
    致企業的感謝信 2020-02-04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長心聲|昌邑市文山中學家長的感謝信:致可愛的你們!
    致可愛的你們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來襲,使我們每個人都措手不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地白衣天使奔赴抗疫一線,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擴散。如今,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保障了全國人民的正常生活。
  • 加拿大籍華人回寧探親遇上疫情 寫了一封英文感謝信
    「I appreciated them very much......」2月15日下午,南京江寧區江寧街道牌坊村村委會收到一封英文感謝信,這封感謝信是回寧探親的加拿大籍華人李先生寫的。這背後有一段怎樣的故事呢?「經過過去幾天的相處,我發現這群工作者非常的負責和專業。
  • 貴師大湖北籍學子家長寄來感謝信
    " 貴師大在第一時間想到了身受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籍學生,學校的責任和擔當、學校的大愛之心讓我們倍受鼓舞,讓我們想到當初的選擇是沒有錯的。"3 月 18 日,一封來自湖北籍學子朱璐瑤家長朱鵬飛的感謝信,雖然不到 700 字,卻飽含著對貴州師範大學濃濃的感恩之情。
  • 塵封的記憶——一件往事
    塵封的記憶—— 一件往事蔡集成我最早知道韓麟符的名字是在1990年出版的《紅山文史》第四集李在洲先生的文章《赤峰教育界知名人物》裡,但文字非常簡略,只有200多字。忽然有一天,看到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十六開紙竟有20多頁之多,整整齊齊貼滿了教室後牆,題目是《思想匯報》,裡面寫的是作者寒假中在村裡參加社會實踐的事兒。那時的假期,學校規定學生都要參加社會活動。記得這年寒假,我到三中街公社下轄的西橫街一個居民小組,組織居民政治學習。三個家庭婦女,一人織毛衣,兩人納鞋底,13歲的我給她們讀《毛選》。
  • 日寇翻譯進村抓婦女當慰安婦被殺死,這個村莊隨後遭報復17人被害
    歷史會被塵封,但不會被掩蓋,更不會被扭曲,老兵為你還原那些真實的罪行。這是一起1944年日寇在河北省衡水製造的慘案,抗戰中日本人燒殺搶掠的惡行中國人民都聽說過,除此之外,日寇還到處姦淫婦女,甚至史無前例的創造了隨軍「慰安婦」制度,這個「慰安婦」只有一小部分是被日寇軍國主義洗腦的日本女人,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是來自中國、朝鮮半島、中國臺灣、東南亞甚至歐洲的一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