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藍頂藝術區的成功之謎:要聚藝術家要與城市共生

2021-01-16 環球網

中國老牌的藝術園區一般都經歷過原始生成階段以及產業園區建設階段,它們進入後一階段的時間有先後,但往往都背上了產業化的十字架。如今,我們正面臨全國性的文化建設與城鎮化建設大潮,藝術區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與機遇?這種挑戰與機遇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與市場呢?四川成都藍頂藝術區10年的發展歷程也許可以作為一個樣本,幫助我們認識藝術園區的功能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藍頂10年:三部曲

今年,恰逢馳名中外的成都藍頂藝術區創立10周年,藍頂10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品牌孕育期,也就是「老藍頂」時期,發端於2003年8月,周春芽等知名藝術家把工作室建在成都市武侯區簇橋鄉機場路的閒置廠房裡,成立了藍頂藝術中心。第二階段是品牌成型期,即「新藍頂」時期,以2009年1月舉辦「藍頂藝術家工作室入住暨藍頂美術館開幕」儀式為標誌,宣告位於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荷塘月色」的新藍頂揭幕,周春芽等14位藝術家入駐。

2004年1月,「老藍頂」就舉辦了大型當代藝術展「2004在成都」。此後,「居住在成都——2004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先後於10月在深圳美術館、12月在成都現代藝術館以及2005年2月在新加坡斯民藝苑舉辦,使「藍頂」蜚聲中外。

第三個階段是品牌發展期,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新新藍頂」時期:2009年9月,毗鄰新藍頂的成都市雙流縣政府聯手藝術區打造藍頂當代藝術基地,建設規劃總面積1500畝,即集當代藝術、創意產業、時尚風潮、當代生活於一體的雙流藍頂藝術新村。2012年5月,藍頂藝術新村經過一年半的建設落成,著名藝術家羅中立、張曉剛、方力鈞等在此落戶。今年5月,「雙流藍頂藝術新村」舉行開村儀式。

藍頂奧秘:與城市共生

藍頂為什麼會越變越紮實,越來越豐富強大?周春芽從三個層面來分析原因:從藝術家的角度看,藍頂是一個當代藝術的概念,所有的藝術家到這裡來不僅僅是因為他有機會從事藝術,更多的是在這個區域裡能獲得一種精神的支撐,會相互影響;從開發者的角度看,藍頂開發者的思想是一種和諧的思想,並不把利潤看得很重要,他們看重整個生存質量,慢慢地開發;從當地的老百姓和政府看,藍頂參與了當地的城鄉統籌,在為農民增收、環境建設、藝術繁榮與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出貢獻,與當地有著一種共生關係。

藝術園區,首先源於藝術家的聚集,不僅成都的藍頂是如此,北京的藝術區798、宋莊是如此,上海的藝術區M50也是如此。不過相同的原因卻未必會有相同的結果:北京的798、上海的M50都出現了藝術區的功能轉型,藝術家集聚區變成了畫廊集聚區,出現了藝術家流出的現象。而宋莊幾年前發生當地農民與入駐藝術家圍繞藝術家工作室的產權官司,反襯了藍頂模式作為藝術家家園的價值:「新藍頂」為入駐藝術家解決工作室的產權問題,解決了藝術家的後顧之憂。

「藍頂會成為中國藝術園區發展歷史的標杆之一。」參與了上海M50蛻變的金偉東目前是上海紡織控股麾下主管藝術園區的公司高管。

產業化與城市經營

「與這個區域、這座城市共生,是藍頂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周春芽說,「當代藝術家的特點,就是他的藝術和當下發生的事是有聯繫的。他們起到的作用,是豐富這個社會、豐富這個城市的精神生活。它會和這個城市的發展同步,也跟社會的發展同步。它既有吻合又有批評,但這種批評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對此,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呂澎曾經這樣評論,讓「藍頂」一戰成名的「2004在成都」展覽,表現出了成都這個城市在今天的開放性特徵。「那時的成都已經不是一個地方的形象,而是一種當代的象徵符號。」

他們的話,都揭示了藍頂模式與成都的城市經營的共生關係。北京的798與上海的M50之所以會發生園區功能的轉型,也是與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功能有關。由於市場發育程度不同,成都扮演著當代藝術生產基地的角色;而北京、上海則成為當代藝術交易中心,798、M50自然會逐漸演變成畫廊集聚區。據了解,798未來還將打造中國當代藝術的交易平臺。

金偉東表示,藝術園區要面對產業化的挑戰,首先需要大政策的配套,像國外那樣,有許多政策配套於藝術品收藏與藝術項目的培育,由此形成一種趨勢,讓當代藝術隨著物質層面的豐富而在精神層面也有所提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藝術家與畫廊永遠在挖第一桶金。同時,分布於全國各地的這麼多藝術園區可以分層,有的是傾向於物質的,用產品來表達;有的是傾向於精神的,通過作品來表達。而在對藝術園區進行精準定位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藝術園區與城市經營的關係,要充分發揮其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讓藝術園區在特定的城市、特定的社區,畫龍點睛。

相關焦點

  • 藍頂藝術區:何以讓藝術家「偏安」
    藍頂藝術區「用集體建設用地解決藝術家的產權問題」,藝術家既可以選擇購買產權房,也可以通過租房的形式在藍頂安頓。在藍頂,混雜著成功或等待成功的藝術家。徐佳和 在北京798藝術區頻繁遭遇二房東、漲價、旅遊化等煩惱的輪番困擾下,宋莊藝術區近期又迎來了「強拆」風暴。
  • 藍頂樣本:藝術園區產業化的挑戰
    藍頂十年:三部曲今年,恰逢馳名中外的成都藍頂藝術區創立10周年,藍頂10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品牌孕育期,也就是「老藍頂」時期,發端於2003年8月,周春芽等知名藝術家把工作室建在成都市武侯區簇橋鄉機場路的閒置廠房裡,成立了藍頂藝術中心;第二階段是品牌成型期即「新藍頂」時期,以2009年1月舉辦「藍頂藝術家工作室入住暨藍頂美術館開幕
  • 肖波:成都藍頂當代藝術區柒拾玖號別院設計
    建築的改建改造是本案的核心靈魂,攝影師和室內設計師雙重身份在做室內設計時卻花大量的精力研究建築,空間,光影的關係,加建的灰空間部分強烈對與光的追求,探索建築與光影共生的藝術空間。光一旦進入了人所設計、建造的建築,就被賦予了更加深遠的含義,成為了某種表達,而建築也成為了柯布西耶口中「光線下形狀正確、絕妙、神奇的遊戲。
  • 【雅昌專欄】高嶺:從新藍頂看全國藝術區生態的發展模式
    新藍頂藝術區的成功轉型,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經濟附加值和高端文化品牌形象效應,更催發人們思考,在今天究竟什麼樣的藝術生態環境和制度保障能夠使藝術創作走得更加自由、安穩和放心,從而使當地的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能夠相互支撐,形成長久和可持續的良性關係。
  • 成都老藍頂藝術區畫上句號 曾見證當代藝術發展
    藝術區一角 嚴仕康 攝 2012年4月2日,位於簇橋附近的老藍頂藝術區,這裡的藝術家已紛紛離開,圖為藝術區內最後「留守」的三位藝術家之一的郭燕老師在門口留影。  成都商報記者 喬雪陽 攝影記者 程啟凌  實習生嚴仕泰  「老藍頂馬上要淪陷為家具廠了,我這個『留守女人』近期也將最後撤離。雖然這裡冬冷夏熱、條件艱苦,但依然讓人留戀。」清明假期前一天,成都知名女藝術家郭燕的一條微博,引來了圈內人紛紛關注。
  • 成都藍頂藝術節「雲上」網際網路藝術展周末開幕
    2015成都藍頂藝術節即將於26日拉開帷幕,這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盛宴。據悉,此次藍頂藝術節將持續至12月31日。藝術節以藍頂藝術區為主要展覽活動場域,豐富活動遍布市內的藝術機構、社區及文化休閒場所。本屆主題為「眾在•參與」。
  • 成都老藍頂當代藝術區被雨淹 畫家痛心到哭(圖)
    損失  ●老藍頂藝術區四五十間工作室無一倖免,油畫泡成「水墨畫」,損失估計超過500萬元。  影響  ●隨著畫家的搬離,老藍頂這個成都曾輝煌一時的文化地標也許將結束其歷史使命。據初步估算,這次暴雨給老藍頂藝術家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萬,間接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衡量。很多藝術家表示,也許還會下更大的暴雨,他們準備把工作室搬到更安全的地方,而這場天災,也很有可能導致老藍頂這個成都曾輝煌一時的文化地標消失。
  • 成都藝術區:有人歡喜有人愁
    春節剛過,四川成都的濃園、藍頂等幾大藝術區負責人又開始籌備新一年的展覽了,而藝術家們也開始繼續創作。    「北村藝術區在去年初就已經解體了,現在我正打算另找一個地方,以一種新的方式重組藝術區。」曾經的北村藝術區村長、川音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劉勇顯得有些無奈。     成都藍頂藝術中心E區的一藝術家阿嘉娜告訴筆者,最近這裡傳出了將要拆遷的消息。據了解,受周邊環境影響,包括周春芽在內的一些知名藝術家早已將工作室搬到了成都三聖鄉「荷塘月色」的新藍頂藝術中心。
  • 北京798藝術區設「兩元門票」:商業與藝術的博弈
    另外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掛有明顯收費標示的畫廊,觀眾人數明顯比不收費畫廊要少,但駐足欣賞作品、交流作品感想的人數比例卻高了許多。在對因收費而選擇過門不入的觀眾隨機採訪中,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就是來看看玩」。
  • 在藝術、美食與小貓咪的包圍下,解鎖三聖鄉的冬天丨周末YOU成都
    為了帶你花式解鎖千面成都的周末玩法,我們會不定期分享本地周末遊攻略,幫你找到打開成都的多種方式。2021年的周末,也請跟著我們,繼續遊成都。  如果覺得一條路線不夠,YOU成都APP上還有更多寶藏路線等待大家發現。  本周關鍵詞:三聖鄉暖冬之旅。
  • 成都東湖公園「變身」文藝範兒 錦江打造中西部文化之心
    成都東湖公園「變身」文藝範兒 錦江打造中西部文化之心 「不 定 式 」2016成都東湖跨年藝術季青年展,共有25位藝術家,100餘件作品參展,涵蓋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
  • 擁有「藝術第三城」之稱的成都,這四家寶藏級美術館,你都去過嗎?
    藝術家何多苓老師說:「想要感受一個城市,就應該去看看這座城市的藝術展覽。」從古至今成都都是孕育藝術的肥沃土地,雖偏居西南,但一直人才輩出,出現了太白詩仙李白、東坡居士蘇軾、草堂詩聖杜甫、國畫大師張大千、一代文豪郭沫若、文壇巨匠巴金等等名人,數不勝數。
  • 這31個成都文創園區個個都是打卡聖地 哪個美出新高度?
    上榜園區 ↓藍頂藝術區、紅星路文創產業園東湖音樂創客薈「紅創空間」文創產業園綠地468(西部)文創中心>藍頂藝術區藍頂藝術區位於成都東郊三聖鄉,得名於周春芽等一批藝術家最初在成都郊外一間藍色頂棚廠房設立的工作室。
  • 將府藝術區面臨"強拆" 藝術家指其"一女二嫁"
    將府藝術區面臨「強拆」   ●鄉政府單方面解除合同,將土地另作他用,稱建築違章  ●藝術家指其「一女二嫁」   自798藝術區成型後,北京又有多個藝術區逐漸冒出昨日,記者獲悉將府藝術區將於本月底面臨拆除,目前拆除通告已貼至每戶藝術家門口。對此,租用此地的藝術家認為自己所籤合同還未到期,屬於正常租用,對此次的拆除感覺特別不解與不公。  藝術區所在地將臺鄉政府認為藝術家們的工作室屬於違法建築,因此必須拆除。而藝術家們則認為,將臺鄉政府把同一塊土地「一女二嫁」是引起此次糾紛的真正原因。
  • 安美術館開幕與十三位藝術家共同探討「向心-城市共生」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藝術家就是藝術家,別再把國家和地區的標籤掛在嘴上,從現在起,中國藝術家必須平等地跟美國藝術家和歐洲藝術家進行PK。所以中國藝術家必須要從自己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中找到自我支撐的力量,不再作為歐美文化藝術大餐的配菜和春卷,而是打造以自己為文化主角的國際舞臺。
  • 「社群」北京798藝術區的第一個獨立雙年展(圖)
    從內部看,它意味著人們圍繞著相近的理念和社會理想聚成一個社群,他們並不一定居住在同一個集中的空間,但構成一個對人類相處懷有新希望的精神社群。網際網路和自由的藝術社區提供了這一可能性。」坐落於北京北部的798藝術區前身是東德設計的軍工廠。上世紀90年代,這個工廠被遺棄並對藝術家和畫廊開放。
  • 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 探訪宋莊藝術區
    中國日報網12月3日電(記者陸中秋)日前,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組織全國百家媒體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攝影採訪活動在北京通州區舉行。來自中央、省、地市縣主流媒體的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和團體會員單位代表140餘人走進了宋莊藝術區。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丨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
    之前在一次關於成都和重慶兩地文學發展的研討會上,李海洲曾說過,成渝兩座城市生活方式的不同並不影響兩地作家群體的溝通,「並非是單純文學上的溝通,反倒是生活上的交流賦予了大家創作的靈感。在生活上,成渝兩地的詩人大部分都是很好的哥們,比如來了重慶,大家都會聚一下,重慶人過去了也會聚一下,大家血脈相連。」
  • 滴,請查收這份成都文化建築圖鑑
    ——勒 柯布西埃 城市如一座巨大的展廳 文化建築就是其中最矚目的展品 賦予城市以精神之靈性及文化之氣韻 城市如一個巨大的容器 文化建築就是其中最耀眼的藝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