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力攻堅促發展 真情幫扶暖民心

2021-01-11 平涼日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聚力攻堅促發展 真情幫扶暖民心——市委組織部幫扶工作紀實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呂婭莉

進入深冬,崇信縣南部山區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山上的枯樹枝由於氣溫低下形成的霧凇與偶爾從村民家中飄出的嫋嫋炊煙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副美妙的冬日鄉村水墨畫。新窯鎮楊安村和西劉村就坐落在這一片靜謐祥和中。楊安村和西劉村屬崇信縣十六個貧困村之列。平涼市委組織部於2017年開始幫扶兩個村後,始終以精準脫貧工作為己任,緊密聯繫縣、鎮、村三級,結合村情民意,為貧困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經過努力,使楊安村、西劉村兩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319人、98戶392人,到2020年全部脫貧摘帽。兩村也由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結構薄弱、發展後勁乏力的貧困村,蛻變為遠近聞名的示範村、先進村,古老的村莊再度煥發出蓬勃力量。強堡壘,添動能,激發發展活力兩張長條凳,兩張長條桌,五間搖搖欲墜的平房,雜草叢生的院子用一個土圍牆圍著,由於地下水位高,圍牆冬天降溫就變歪,隔年開春氣溫回升後又會自然「站」直。這是市委組織部2017年初開始幫扶西劉村時,該村村部的「囧」境。與西劉村相鄰的楊安村的情況也不差上下。給錢給物,更要給個好支部。按照農村基層黨支部陣地建設標準化要求,市委組織部協調市、縣、鄉積極籌集經費,本著「經濟適用、功能齊全」原則,修葺改造了西劉、楊安兩村村部辦公環境,添置了辦公物品,一改村部環境破敗不堪的局面。改造後的村黨支部涵蓋了黨員活動中心、農家書屋、黨員教育培訓、便民服務室等,功能更為齊全,群眾辦事更為方便高效,「村民有事沒事都喜歡到村部轉轉,或諮詢政策,或辦事,或學習『充電』,村支部的黨建活力明顯提升,支部班子幹事創業的激情也得到了有效激發,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楊安村村支書孫治科深有感觸地說。與此同時,以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為重點,市委組織部督促部機關2名第一書記履行黨建工作職責,指導支部書記抓落實抓推進,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在全面完成自查整改的基礎上,對標對表逐項進行再梳理、再完善、再強化,目前已全部實現達標,「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制度落實到位,農村基層黨員政治生活的規範化水平,村黨支部推動發展、帶領致富、化解矛盾的能力顯著提升。 一邊建強黨支部戰鬥堡壘,一邊積極培育致富帶頭人。2018年,在市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和村「兩委」的積極協調下,錦屏鎮的薛德科來到西劉村成立了綠源美生態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承包了200畝土地,修建了集採摘、垂釣、農家樂於一體的綠源美生態苑,年收入達15萬元,解決了村上20多名貧困戶務工問題,還通過繳納承包費為村集體年增收1萬餘元。在西劉、楊安兩村,像薛德科這樣通過黨支部抓典型培育,在各個產業中湧現出的帶頭人有32名,在他們的帶領下,曾經落後的西劉、楊安兩村一改舊貌,村集體經濟實現「零」的突破,2019年分別達到3.33和3.65萬元。為了進一步提升村「兩委」班子和致富帶頭人的致富帶富能力,市委組織部組織楊安、西劉兩村村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前往貴州六盤水市進行了「三變」改革學習考察,赴天水、定西、白銀、南梁、蘭州等地進行學習考察,有效激發了幹事創業熱情。這一切,是市委組織部牢牢抓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以黨建促脫貧的生動實踐。辦實事,解難題,群眾收穫滿滿幸福感西劉和楊安過去的生活有多苦,這裡的老百姓最清楚。西劉村與陝西隴縣溫水鎮相鄰,離新窯鎮遠,離崇信縣城更遠。這裡山大溝深,出行尤為艱難。散居在半山腰上的群眾世代有放牛的傳統,僅有的一條與外界聯通的砂石小道經常被隨處可見的牛糞堵得找不到落腳之處,「為了躲避隨時可能踩到的『地雷』,到10公裡外的鎮上趕集置辦日常用品時,除了穿平日裡的布鞋,還要再帶一雙雨鞋,如果恰巧趕上雨天,夾雜著牛糞的稀泥沒過腳踝,寸步難行,跑一個來回,一天也就過去了,全身上下也被糊的不成樣子了。」提起過往生活,村支書趙建榮連聲嘆息。道路不通,發展就無從談起——市委組織部幫扶伊始,便把修路的事提上了日程。在多次協調市、縣交通部門後,爭取到資金600多萬,對8公裡的赤隴路進行了柏油罩面,困擾西劉村群眾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2018年道路完工的那天,寂靜的村子沸騰了,群眾自發從家裡拿來鞭炮在村部燃放,幾公裡外都聽得到聲響。「通過實施『五改三建』,我們不僅改善了兩村的大環境,農戶家裡的小環境也一同得到了改善,依託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各種扶貧政策,這裡的群眾消除了危房,解決了水、電、路不通的問題。出行上,我們不但改善了兩村主幹道,主幹道到群眾家門口的道路以及部分群眾的院子也一同進行了硬化,沒有硬化的都用地磚鋪設了人行道」。楊安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張永恆表示。緊接著,市委組織部指導村「兩委」和廣大群眾開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三大革命」,圍繞房前屋後、村莊清潔、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著力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廢棄莊基、殘垣斷壁等問題。楊安村實施衛生改廁107戶,拆除舊莊基48戶。西劉村實施衛生改廁105戶,綠化美化通村幹道9公裡。2020年為楊安村下撥幫扶資金8.05萬元,修建楊安村紅牛合作社辦公場地2間,為申安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購買小型拖拉機1輛、旋耕機1輛,購買化肥69袋、地膜20卷。為西劉村下撥幫扶資金5萬元,入股崇信縣農投公司,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分紅4000元。為楊安村、西劉村的20戶殘疾、低保、未脫貧等困難群眾發放慰問金1.2萬元和戶均價值600元的慰問包20件。如今,無論走進西劉還是楊安的任一農戶家中,推開院門,目光所及之處,一切盡顯時代氣息,易地扶貧搬遷集中點的小院都通上了自來水,接上了太陽能,用上了嶄新的家用電器。這讓兩年多前還帶著一家老小住在3間土坯房、3孔舊窯洞裡的楊安村韓莊社貧困戶馬喜成頗為感慨,「女婿在附近的煤礦上打工,一年收入近5萬元,我當生態護林員一年有7000多收入,加上種玉米,家裡的光景越來越好,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這兩個孩子也爭氣,心裡舒坦得很。」馬喜成指著貼滿了兩個孫子獎狀的牆面,抑制不住內心的歡喜。動真情,用真心,把扶貧對象當親人幫扶中,市委組織部的黨員幹部始終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沉下身子滿含熱情,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做群眾的「好幫手」,得到了群眾的信賴。楊安村村民張文軍腿部殘疾,早些年為了給身患重病的長子治病花去了48萬元,掏空了家底,還欠了一大筆外債。隨著兒子醫治無效離世,眼看著家庭自此與貧窮相伴卻無能為力,張文軍萬念俱灰,一蹶不振。詳細調研了解後,市委組織部牽頭協調7個幫扶單位及市總工會、市民政局、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籌集資金12.7萬元幫助償還債務。同時,將張文軍列為重點幫扶對象,通過實施大病保險補償、大病醫療救助、臨時生活救助、易地搬遷、冬春救災補助等各種政策,協調聯繫其次子在百貫溝煤礦務工,幫助他發展養牛、玉米等適宜產業,張文軍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順利脫貧。「市委組織部的人一個月跑好幾趟,真是多虧了他們和村幹部對我家的幫助,四處跑、打電話,解決了我的大難題……慢慢地,我還是想把日子過到人前頭。」張文軍說。 西劉村村民趙效文妻子患腦梗塞多年,家裡無力承擔藥費,市委組織部幫扶責任人便自掏腰包在市上為她買好藥,每隔一段時間就託駐村的工作隊員捎去,從來沒有間斷過。「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我們能看得見。」趙效文的臉上寫滿了感激。據了解,2017年9月以來,市委組織部部機關作為崇信縣幫扶組長單位,積極協調落實項目資金,紮實開展幫扶工作。具體負責幫扶新窯鎮楊安村、西劉村,部機關34名幫扶責任人共幫扶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為2個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6名,總計投入、銜接落實項目17個,資金累計達1138.11萬元。先後在兩個村上協調修建了3個養殖小區,幫助落實牛產業補助資金47萬元。落實項目建設資金35萬元,在西劉村、楊安村採用分散式建設模式完成村級光伏扶貧項目,目前全部實現併網發電,為村集體帶來了收入。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原創 肖海寧 i自然全媒體編者按:科學規劃繪藍圖,教育扶貧謀長遠,強基固本促發展,產業幫扶壯經濟……對幫扶的浮洲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足了「繡花」功夫,既輸血又造血,使浮洲村一步步蝶變為美麗村莊,村民相繼脫貧摘帽,向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 扶貧調研|愛心助學暖人心 真情幫扶促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決戰脫貧的「集結號」, 發出了決勝總攻的「衝鋒令」。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步入小康社會,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世界和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邰友誼:艱辛幫扶路 真情暖民心
    艱辛幫扶路 真情暖民心鎮原縣殷家城鄉桑樹坬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邰友誼講政策、摸實情,扶貧路上風雨無阻桑樹坬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屬於深度貧困地區桑樹坬村群眾居住分散以窯洞為主,飲水為小電井和水窯,受降雨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住房和飲水的不穩定變化是影響我們脫貧的最大障礙,我和村支書、包村領導逐戶排查住房飲水安全,即使溼滑的山路、惡劣的天氣、艱苦的環境都沒能阻擋我們的步伐,扶貧路上處處充滿艱辛,有道路上的危險,有生活上的困境,這些在脫貧攻堅的任務面前都能夠克服,當群眾的住房、飲水安全得到解決,看到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就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疲乏勞累全部煙消雲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靈臺縣:「網紅水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靈臺縣:「網紅水果」博洋蜜群眾致富的「甜蜜事業」 2020-07-09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活力 華麗蛻變展新貌 2020-12-2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24公裡到10公裡,縮短距離貼近民心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24公裡到10公裡,縮短距離貼近民心 2020-12-16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鄉親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是你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道路上最好的禮物他們的行動,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最美的詮釋他們,是奔跑在這條路上最可愛的人!在這緊要關頭,是工會的消費扶貧讓我們增加了脫貧致富的信心。」下一步,省總工會將嚴格按照「四個不摘」的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工會「五大優勢」,堅決做好脫貧攻堅收官工作,重點打造完善消費扶貧長效機制,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工會智慧與力量。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定點幫扶工作巡禮】來賓市紀委監委...
    合山市北泗鎮雲堡村是來賓市紀委監委結對幫扶村。自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以來,市紀委監委始終把「抓黨建強隊伍、以強隊伍促發展、以快發展助脫貧」工作模式抓實,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教育扶貧等方面主動作為,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史詩  ?——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東鄉縣是我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奶驢養殖促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奶驢養殖促增收 2020-07-09 23: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電商直播帶貨 助力脫貧攻堅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電商直播帶貨 助力脫貧攻堅 2020-07-23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康路上】第一書記「龔霄鵬」:踏實肯幹 真情幫扶!
    2020年是灌南縣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第二個一百年的偉大夢想即將揚帆啟航。
  • 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
    2018年,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駐村「十項制度、十項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駐村工作,與嘎查「兩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牧區經濟,全身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用真情架起幹部與基層群眾「連心橋」,以實幹鋪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小康路」,努力寫好精準扶貧大文章,用心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2020-12-22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力民生暖民心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張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確保就業、就醫優惠、弱勢救助……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
  • 對口幫扶促發展 助力脫貧奔小康---記貴州民族大學定點幫扶鎮遠縣...
    據了解,此次第三工作組定點幫扶貴灑村70000元。像這樣的走訪與慰問對於貴州民大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們總會隔三差五來到這裡,為報京送來溫暖,傾心助力出謀劃策,紮實推進了精準幫扶工作。鎮遠縣作為黔東南2017年第一個按國家標準退出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報京鄉是鎮遠縣2017年唯一按省標實現減貧摘帽的鄉鎮,脫貧攻堅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那時候我才明白,總書記說的小康,不僅是咱老百姓吃飽穿暖,還要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從那以後,李引生每天吃完飯,都要在村裡走上一轉,「聽一聽東家長西家短,看一看村裡都有什麼新鮮事兒。」生活富裕了,精神也不能空虛。熱愛秦州小曲的村民們組建起了非遺傳習所,農閒時節湊在一起哼上兩句,心裡好不痛快。
  • 2020年 成都實現高標準全面小康
    原標題:2020年 成都實現高標準全面小康   「黨心連民心,政策暖人心,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生活不用盼!」2月20日,簡陽市老龍鄉燈壩村的新春聯歡會上村民陳貴光打著自編自演的快板,雖然動作有些生疏,還是引來臺下鄉親們齊聲喝彩。   「陳老漢講出了我們的心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撫遠市蔓越莓基地:黑土地種起蔓越莓 紅...
    東北網6月26日訊(記者王春穎)日前,隨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的腳步,記者走進撫遠市的紅色果海——蔓越莓基地。2015年春天,公司在撫遠開始引進種植蔓越莓,當年引進種植一年苗500餘畝,發展到目前已種植4200畝蔓越莓。按生長規律,蔓越莓3年產果,4年見效,5年後進入持續豐產期,屆時果實畝產可達3000公斤。蔓越莓抗氧化能力高,蔓越莓果乾、果汁和餅乾等產品高價熱銷,但在我國,蔓越莓規模種植不足,加工企業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鮮果。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教育系統對口幫扶最後五十二個國家級...
    消息傳到千裡之外的太湖之濱無錫,定點幫扶從江縣的江南大學師生為之歡欣鼓舞。  江南大學校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先後12次赴從江調研,發揮食品輕工等學科優勢助力「從江香豬」「從江瑤浴」等品牌發展;劃撥專項經費60萬元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採購當地土特產270餘萬元……「從江實現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我們要在新的起點上加強合作共建,繼續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