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24公裡到10公裡,縮短距離貼近民心

2020-12-20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24公裡到10公裡,縮短距離貼近民心

2020-12-16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普定縣聯合驗收組對補郎鄉倉田村至石階村產業機耕道新建項目驗收。驗收結論是:新建硬化機耕道3公裡,寬4米,厚0.15米,水泥路面(C20標準),可以通行!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石階村正式進入補郎鄉「半小時經濟圈」。

說起石階村,補郎群眾第一印象是遠、偏、路繞。石階村是補郎鄉現轄11個行政村之一,距離鄉政府駐地直線距離不到10公裡,卻因一條不可逾越的天塹,村民出行辦事,必需繞行24公裡的山路,途徑猴場鄉,不但路途遙遠,而且路況不好。

「要想富,先修路」,2019年底,在脫貧攻堅發起全面總攻,在全面打贏基礎設施硬仗的政策支持下,補郎鄉倉田村至石階村產業機耕道新建項目被提上日程。得知多年來的心願即將圓滿,楊本才支書高興的說:「我們會舉全村之力,修好這條致富路」。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補郎鄉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鄉域範圍內先後修通硬化了翁卡村至等堆高寨機耕道、倉田村至石階村機耕道、等堆奤奤至大屋基機耕道等多條產業路20餘公裡。

從24公裡到10公裡,縮短的是距離,貼近的是民心,石階村群眾騎上新買的摩託車在新修的產業路上,笑逐顏開!

通訊員 | 龔 丞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24公裡到10公裡,縮短距離貼近民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深圳局協調相關學校及時免除了3人的學費,還為每人申請了每年7000元生活費補貼。強基固本促發展要致富,先修路。深圳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56萬元,加上村民自籌資金,完成了浮洲村村道硬化工程,圓山、烏樹、後林3個村民小組那些鄉間泥濘小路成為了歷史。對五保戶林盾來說,最開心的事兒莫過於他家接通了自來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鬱婕小康夢,曾經是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每一個人的嚮往,特別是當面對汶川大地震災後的滿目瘡痍時,小康就是一個夢。10年之後,夢變成了現實。距離天水城區10公裡的地方,就是賈家寺村。便利的交通成為當時災後異地重建的最佳選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說說我家開心事② || 我享受到了好政策
    2020-10-14 21:07 |衢江發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力攻堅促發展 真情幫扶暖民心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聚力攻堅促發展 真情幫扶暖民心——市委組織部幫扶工作紀實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呂婭莉進入深冬,崇信縣南部山區覆蓋著厚厚的積雪。散居在半山腰上的群眾世代有放牛的傳統,僅有的一條與外界聯通的砂石小道經常被隨處可見的牛糞堵得找不到落腳之處,「為了躲避隨時可能踩到的『地雷』,到10公裡外的鎮上趕集置辦日常用品時,除了穿平日裡的布鞋,還要再帶一雙雨鞋,如果恰巧趕上雨天,夾雜著牛糞的稀泥沒過腳踝,寸步難行,跑一個來回,一天也就過去了,全身上下也被糊的不成樣子了。」提起過往生活,村支書趙建榮連聲嘆息。
  • 北港大橋春節前完工 石碼到廈門縮短14公裡(圖)
    記者了解到,大橋建成後,石碼到廈門距離將縮短14公裡左右。  昨日,記者在龍海市北港大橋項目工程建設現場看到,大型挖掘機、攪拌機正靜靜地佇立在路旁,一臺鏟車和十幾名工人正在工地上忙碌著。而大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川區:人居環境整治不停步 美麗鄉村入畫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川區:人居環境整治不停步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0-08-25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阡陌交通編織橘鄉幸福網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是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位於忠縣柑橘產業核心區的新立鎮、雙桂鎮,涉及10個村(社區),農戶3.58萬人。近幾年,縣交通部門在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大力實施農村道路建設。如今,「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路網為項目建設和項目所涉鄉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強大動力。
  • 比老路縮短了11公裡
    2018-04-24 14:14 |通訊員 陳秀秀
  • 距離廈門10公裡,距離臺灣省200公裡,金門島為什麼屬於臺灣省?
    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西南海域的金門島,距離廈門市僅僅只有10公裡而距離管轄它的臺灣省卻有200公裡,這又是為什麼呢?>有蘇,陳,吳,蔡,呂,顏6家移居金門,此後自唐宋元時代金門島逐漸走向繁榮,宋代大儒朱熹曾在此地設燕南書院,引導教化此地也是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後勤基地,公元1664年,清軍攻佔金門開始了遷界禁海的行動,金門島上的居民被強制遷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建鄴,很萊斯!
    全國網際網路公司10強中有8家落戶;獲評「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稱號;……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建鄴區的專場發布,通報了建鄴高水平建設小康社會的有關情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今年,隨著京東區域總部等一批優質總部項目「雲籤約」,網易有道、58集團、甲骨文、商湯科技、bilibili等一批數字經濟項目成功落地,已集聚超40家數字經濟總部,全國網際網路公司10強中有8家落戶建鄴,初步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數字經濟總部集聚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09-1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活力 華麗蛻變展新貌 2020-12-2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追逐綠色的夢想
    指著10年如一日的綠化「成績單」,李連和對跟他一起爬上山頂的鄰居、高中同學思文學說,「這裡哺育了我更養育了我,作為卯寨的兒子我要回報家鄉,作為黨員和黨總支書記,更要把支部抓黨建、黨員帶群眾、共同奔小康的責任扛起來。」「是啊,如果沒有你這個綠化荒山的『拼命三郎』,也就沒有現在的卯寨新村,鄉親們哪能像現在一樣發展致富,過上這麼好的日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寬巷子社區黨委書記吳麗萍告訴記者,「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更高了。面對本地的、外來的、打工的各式各樣的人,我們社區需要為他們做好服務,而文化能把人與人聯結到一起」。  「把文創的『根』扎進城市的生活裡,扎進社區裡,和社區居民一起進行一場文化的『社區營造』」,這是寬巷子社區的初衷,也是土生土長的成都70後於侃的追求。
  • 中國學者編新世界地圖 北京飛紐約縮短8千公裡
    該地圖已指導南北極科考和國際航空,使北京飛紐約航程縮短8000公裡。  變化:北冰洋成世界中心效果:  北京飛紐約縮短8000公裡  變化:北冰洋成世界中心  今年52歲的郝曉光是中科院武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的辦公室牆上懸掛的新編《系列世界地圖》給人第一眼感覺是怪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徵集獲獎...
    2020-10-10 17:56 |浙工之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盡銳出戰打贏收官戰——鎮原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鎮原縣屯字鎮閆孟村現代有機果園。賈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明金說:「按照縣裡統一安排,我們對全村水、房、路進行了徹底排查,更換石橋等6個自然村老舊自來水管線10.1公裡,解決了65戶群眾供水不穩定問題,硬化村主幹道13.8公裡,解決了6個自然村264戶群眾出行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