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是網際網路上內容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種碎片化內容,匯聚到一起,通過協同創作,生長為很酷的東西。告別Social media的時代,著迷WIKI帶來了著迷自身的成長,迎來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個新時代——Social Community。
10個月前,一則著迷網完成融資1.3億元的消息引起了行業內的注意,彼時業內對著迷的印象還僅是遊戲媒體,何以獲得了如此之多的融資?業內或有不解。
就在業內困惑之時,數月後,著迷創始人及CEO陳陽將著迷WIKI興趣社區推到了臺前,同時他解釋道,當時參與融資的復星昆仲、藍馳創投都是衝著這款產品才投的錢。
著迷WIKI其實就是利用技術將碎片化的內容匯聚到一起的垂直百科,並通過UGC的貢獻不斷加深百科內容的精度和深度,同時為了鼓勵用戶貢獻內容,著迷WIKI還提供基於每個詞條的興趣群組社交服務。
陳陽認為,比手遊領域更大的流量入口在動漫興趣領域,今年10月份剛剛在PC端上線的海賊王WIKI短短兩個月內,海賊王詞條就已由用戶貢獻超過8000頁內容,這是首部由海賊迷協同創作的中文主題百科。同時,12月底,中文首款基於海賊王的WIKI——「海賊迷」App即將正式上線,iOS及各大安卓市場同步上架。
你採礦,我賣水
做WIKI的想法並不是在今年才有的。早在著迷成立之初,陳陽和他的團隊就看好了手遊這一領域必將爆發,隨著行業的爆發相應的用戶獲取成本也會升高,所以他認為如何幫助相應的公司更好的降低成本是屬於他的機會。
「我願意在別人挖金礦時,站在外面賣水」,陳陽認為,在網際網路上能夠影響用戶的東西有很多,但做內容是成本最低的一個,所以需要尋找一種既能夠提供精深內容,又能夠聚合大量興趣用戶的產品。
對於手遊行業來講,一方面注重產品本身的可玩性,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品牌曝光。結合這兩方面,解決用戶新進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讓產品快速、準確的到達,轉化率相對較高的用戶群中。也就是說,在手遊的上遊,需要有一個根據遊戲內容、IP為核心的興趣社區,來聚合相應的興趣用戶。
於是,陳陽看中了基於興趣的主題百科。雖然決定了方向,但過程並不一帆風順。著迷自2011年起,就開始做社區內容,先後嘗試以Twitter、Facebook等形式作為載體,但結果都不夠理想。
直到日本Gungho的《Puzzle and Dragons》爆紅後,由於這款遊戲只有日文版的資料,許多中國玩家積極地在國外興趣百科網站Wikia上貢獻著該遊戲的中文資料庫,「我們的團隊發現了用戶的需求,開始在Wikia建立《Puzzle and Dragons》的WIKI,相當於首個P&D的中文主題百科,不久後Puzzle and Dragons的WIKI成為了中文Wikia點擊率最高的。」於是,陳陽開始參考Wikia的模式,搭起了著迷WIKI的框架。
解決UGC
Wikia是由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於2004年創建的,在運營思路上都強調興趣和社交,除提供必需的基礎信息外,在製作上還需要內容精而深。
區別於普通樹狀圖的內容體系,Wikia中內容都是平行的,更利用內容的擴充和延展。所以,Wikia的內容除了需要強大且專業的內容審核團隊,還需要重度用戶的積極參與。
在中國,用戶是不缺的,但是如何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內容貢獻上,是複製Wikia模式的難題。陳陽表示,針對這一問題,著迷有專門的運營團隊,這個運營團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編輯,他們不需要在網上四處尋找優質的內容填補詞條,而是需要在各大論壇、垂直網站,挖掘牛人與意見領袖,引導並規範他們在著迷WIKI上生產內容。
陳陽稱,從目前接觸的各個領域中的達人來看,大家還是很有欲望貢獻自己的知識的,前提是平臺的底層工作做的足夠好,節約達人在輸出內容時的學習使用成本,同時在同類興趣社區的環境下,從達人的角度也比較容易形成馬太效應,不僅利於其貢獻更多內容還能形成口碑傳播。
此外,陳陽指出,著迷WIKI的內容範圍並不局限於遊戲和動漫,隨著內容的豐富以及用戶的積累,著迷會慢慢將詞條內容拓展至更廣泛的長尾興趣中,內容形態也將豐富到圖文、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