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小樹不修不直。
如果在小樹成長的過程中,不及時把多餘的枝條剪切掉,小樹就無法長得筆直高挺,會長得彎彎曲曲不成樣子。
育兒也是如此,小的時候沒養成好習慣,家長過於溺愛,最後也終將食其惡果。
李玫瑾教授,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如果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做?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家長溺愛無度孩子成了「小霸王」,長大後無法無天、目無尊長
朋友在補課機構,說最近來了一個問題少年:開學就初三了,文化課基礎非常差,交流上,老師說什麼都要反駁一下,很沒有禮貌。
本來以為這就夠不聽話的了,在和他母親交流後,才發現這話孩子的問題可遠遠不止這些。
他母親為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把工作辭了變成全職媽媽,就是因為太在意孩子,甚至還是溺愛,害怕自己不在身邊,孩子會受委屈。
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成了「小霸王」,小時候還好,長大後稍微不順心就對母親連打帶罵,不滿足他的要求,就爬上窗臺威脅要跳樓,媽媽只能不斷地妥協。
這位媽媽說: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朋友忍不住嘆氣,這個媽媽操心的日子在後面呢。
管孩子得「男女有別」,娃的性別決定教育方式也要不同
家有男孩的家長說:非常羨慕女孩子的家長。
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會發現,女孩們安靜地玩一些角色扮演遊戲,甚至獨自一人也可以安靜地玩著娃娃或者看著繪本。
而男孩,就像個脫韁的野馬,不停地跑,上躥下跳,年紀小的男娃身後必須也得有個家長也在跟在屁股後面跑。
有女孩的家長也坦言,一個男孩頂我們家三個,太淘氣了。
男孩和女孩不只生理上不同,在其成長過程中,心理、語言、運動、精細動作、思維模式等,也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對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應該有所區別。
教育男孩,家長要有「三捨得」
男孩成長為一名男子漢,今後肩負起生活的重擔,家長要有三捨得。
一、捨得孩子遇挫折
遇到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在挫折中站起來、走出來,家長可以開展一些挫折教育,防止長大後,因為一點事就一蹶不振。
二、捨得對孩子放手
有的家長包辦所有的事,不讓孩子幹這幹那,孩子始終獨立不起來,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早晚都會離開你,必須給予他能獨立生存的很好的能力。
三、捨得孩子去冒險
很多家長出於愛護,不讓孩子爬高、下水、接觸外界等,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很緊張,把不要和不可以掛在嘴邊,時間長了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
家裡有女孩的家長,要早早「立四規」
一、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媽媽列一張名單,除了名單上的人,其他人都不可以碰觸女孩的身體,從小樹立起保護自己的意識。
二、要樹立正確金錢觀
對女孩可以富養一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相比金錢,生活中還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避免變成拜金女。
三、要在感情中有保留
女孩不能在感情中,喪失自我,一味地迎合對方。感情中要有所保留,能夠認清問題的本質,以免受到更大傷害。
四、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輕易地去傷害自己,遇到危險也要以保命為先,生命高於一切。
「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啊。」
《請回答1988》中,這樣一句話戳中很多為人父母的心,是啊,哪個爸爸媽媽生下來就能勝任父母這個角色呢?
不都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點點學習、改正,用心的當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嗎?
討論話題:你家的孩子難管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