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目前仍然在服役的攻擊機並不多,其中最先進的就要屬俄羅斯的蘇-25「蛙足」攻擊機和美國的A-10「疣豬」攻擊機,但是這兩者各具特色,都是符合本國國情和實際需求的好飛機,很難分出一個勝負來,不過就先進性來看的話,還是A-10要強一些,但是話說回來,俄羅斯有蘇-34戰術轟炸機在手,也不會研發類似於A-10這樣的攻擊機。
A-10攻擊機研發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蘇聯的鋼鐵洪流讓歐洲極為頭疼,在優勢的制空權保障下,發展一種專用於近距離對地支援、火力遮斷任務的攻擊機就成為當務之急,這就是A-10誕生的背景,因此從一開始,A-10就沒有考慮到突防的困難,也沒有考慮速度等要求,他就是要作為一輛會飛的炸彈卡車作戰,所以他有了23噸體重,11個武器掛架,7噸的掛載。
A-10攻擊機最著名的武器就是他招牌式的GAU-8型機炮,他由7管30毫米機炮組成,最大射速可達3900發/分,備彈1350發,可以使用貧鈾穿甲彈,對付蘇系主戰坦克脆弱的頂部防禦和車體上部防禦裝甲,非常有效,成為了T-72開罐器。A-10攻擊機可以攜帶AGM-65空地飛彈、GBU-12、GBU-10雷射制導炸彈、火箭發射巢、AIM-9系列近距離格鬥空空飛彈、電子幹擾吊艙等裝備,最新的A-10C還可以掛載JDAM「傑達姆」精確制導炸彈,作戰效能非常強大。
A-10曾經在伊拉克戰爭中,以144架次的出擊,摧毀了900輛坦克、2000多輛裝甲車,幾乎所有的伊拉克陸軍裝甲力量都是被A-10給摧毀掉的。2013年左右時,美國曾經討論要將A-10退役,最後有美軍軍官認為,A-10雖然老舊,但是有效,如果退役,等於通敵,所以美軍最後選擇為A-10進行升級,而不是將其退役。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A-10的突防能力很差,在失去制空權的時候,幾乎不具備生存性,躲不過任何防空飛彈的攻擊,但是他的誕生理論就是:美軍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優勢,A-10可以從容作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蘇-25攻擊機了,他雖然武器掛載能力和使用能力不如A-10,比如他只能掛載4噸的武器,比如他不能使用衛星導航精確制導炸彈,大部分時候都是使用無控火箭和低阻航彈作戰,但是他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蘇-25攻擊機也擁有30毫米機炮,但是只是雙管,射速倒是不低,可達3000發/分,備彈很少,只有250發,火力持續性不如A-10,而且沒有貧鈾穿甲彈,在對付主戰坦克時的效果不如A-10。但是蘇-25攻擊機在19噸的機體上,裝備了兩臺4.4噸推力的R-195發動機,必要時可以飛出超音速,因此具備一定的低空、高速突防能力,他誕生的背景同樣是基於美軍有制空權的優勢,所以他無法變成和A-10一樣笨重、緩慢的飛機。
在俄羅斯的作戰體系中,蘇-25也不是承擔主要對地打擊任務的攻擊機,俄羅斯還有蘇-24和蘇-34兩種戰術轟炸機,其中蘇-34載彈量超過7噸,而且可以使用大量制飛彈藥,比如KH-31反艦飛彈、KH-59MK2巡航飛彈等,一次最多能掛載7枚近程巡航飛彈作戰,具備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飛行速度最快超過2馬赫,而且飛行半徑超過了2000公裡,他就比A-10要先進的多,具備了縱深攻擊的能力。
至於蘇-24戰鬥轟炸機,他使用變後掠翼設計,他也具備低空慢速攻擊和高空超音速突防能力,飛行速度較快,同樣可以使用精確制飛彈藥。事實上,在俄羅斯軍事體系中,蘇-25隻是二級攻擊機,他主要是彌補主力的蘇-34等戰術轟炸機的數量不足,同時以低造價可以實現規模裝備,在俄羅斯海軍,甚至拿蘇-25攻擊機當做教練機來使用,培訓飛行員。
由此可見,A-10攻擊機和蘇-25攻擊機無所謂好壞,只是他們誕生於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任務需求,對於俄羅斯而言,研發一種類似於A-10的攻擊機毫無技術難度,只不過俄羅斯真心無法使用一種完全沒有速度和機動性的攻擊機,這對於在未來戰爭中不容易奪取制空權的俄羅斯而言,無異於研發自殺式飛機,對於俄羅斯來說,攻擊飛機,還是有些速度和機動性來得好,起碼可以和護航的飛機一起行動,增加突防成功概率。
當然,如果非要說出一個先進性的話,那還是A-10更先進,好歹可以使用精確制飛彈藥,火控系統上要好一些,何況載彈量也更大,火力也更強,對於攻擊機來說,這就是先進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