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清華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專門提到一個男生的名字:
林萬東。
林萬東
以713分考上清華的林萬東,來自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大山深處,是典型的窮人家的孩子,查詢成績時還在工地上搬磚。
工地上的林萬東
他爸爸患有腰傷和腦梗,不能幹重活兒。他姐姐在讀大學,弟弟在高一,家中還有85歲的爺爺。
這個相信讀書才有出路的家庭,並沒有垮下。因為,這個家中,有一位不怕吃苦也不願服輸的媽媽。
林萬東的媽媽孔大桃,今年才41歲,是一位農村婦女。為了供養三個孩子讀書,給丈夫和公公看病,她來到昆明一家工地上,每天和男勞力一樣和泥沙,背磚頭,運材料。
工地上的媽媽
如果說,這是現實所迫的負重前行,那麼,在兒子收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孔大桃流著淚笑著說出的這句話,還是讓人看見這位「狀元媽媽」的與眾不同:
「但壓力最大的時候,我心裡仍然非常高興,只要孩子聽話,我一直都是能吃苦耐勞。」
媽媽孔大桃
因為有奔頭,所以有壓力。因為有希望,所以願吃苦。因為願接受,所以才快樂。
沒有讀過太多書的母親孔大桃,說出的這段話,給讀了很多書的我們,上了這樣一課:
我們之所以為壓力感到痛苦,很多時候並不在壓力本身,而是害怕吃苦的我們,對壓力太過抗拒。
真正的樂觀主義者,就是面對壓力仍然心懷熱望。
因為他(她)知道,壓力所來之處,正是希望所指之向。直面壓力,才能擁抱希望。
母親孔大桃的這種樂觀,在兒子林萬東的自白書《唯有自強不息,才有無限可能》中,也有所提及。
沒有感謝貧窮的林萬東,多次提到媽媽用弱肩撐起一個家,但從不說自己苦。
他說,家庭負擔這麼重,貧困生活這麼苦,工地勞作這麼累,但媽媽從來沒有在他面前抱怨過什麼,哪怕她因體力透支太重,4個月瘦了30多斤。
林萬東對媽媽的白描,讓人想起另一個出身寒門的孩子——王心怡。
2018年高考後,以707分考上北大的寒門女孩王心怡霸了屏。
王心怡
這不僅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來自寒門,稀缺和勵志讓寒門貴子更容易激發共鳴,而且因為,王心怡寫的那篇《感謝貧窮》的文章。
在那篇文章裡,王心怡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對她影響至深的人——媽媽,河北省棗強縣的一位農家婦女。
王心怡媽媽(左)
這位身體不好的媽媽,和很多底層媽媽一樣,勤勞,善良,堅韌。不同的是,她身上多了一些達觀、自律和堅持。她穿著自己20多年前的舊校服,也在王心怡和弟弟因身穿土得掉渣的衣服,被同學嘲笑時,淡淡地說:「不要理他,認真做事就好。」她一個人守著家,卻堅持數年如一日地用破舊自行車,接送兩個孩子,遇到惡劣的雨雪天氣,她步行也要去,甚至在回家的路上,像孩子一樣陪孩子們玩雨水,打雪仗。她日夜勞作,帶孩子們下地幹活,在春播秋收、寒來暑往的重複中,用莊稼的生長和土地的收穫,告訴孩子們要像種子那樣,正因為被狠狠踹上一腳,才能在泥土之下紮下牢固的根系……她身體力行帶領孩子們,從生活和土地中學到的真知,遠遠勝過念了很多書、有著高學歷的父母。這世上只有一種深刻,那就是被生活百般刁難,依然熱愛人間煙火。所以,當王心怡的那篇《感謝貧窮》全網傳閱時,人們看到她感謝的分明不是貧窮,而是帶領她穿越貧窮的媽媽。當身患先天性脊柱裂、下肢癱瘓的甘肅男生魏祥,在爸爸身患癌症去世後,靠媽媽一路陪同一路求醫,從小學讀到高中,最終以648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被全網讚嘆為「鋼鐵般的偉大媽媽,培養了鋼鐵般的優秀兒子」;
魏祥和媽媽
當畢業於北大的超級演說家劉媛媛,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講述自己寒門貴子的成長時,眼睛含淚地說最讓她驚嘆的,是她的媽媽,那個小學一年級也沒有讀完的農村婦女,她總認為讀書是最重要的事兒,所以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要供養家裡的三個孩子上大學;劉媛媛談母親的影響
當生活在單親家庭、以635分考上北郵的安徽男生王恆傑,在高考結束後撲通一聲跪在媽媽面前,說出那句「媽媽,謝謝您,這些年您辛苦了」,而他的媽媽李姝卻笑容滿面地說,離婚後她從未將兒子看成累贅,從不覺得是為孩子在付出,反而覺得兒子是陪她的朋友……
給母親下跪的高考男生王恆傑
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底層媽媽的群像,也聽到了寒門貴子這樣的心聲:
不必感謝貧窮,不必感謝苦難,不必感謝意外,但請一定一定要記得感謝媽媽。
媽媽的愛,是孩子夢開始的地方。媽媽的愛,也影響孩子命運的走向。
不管你承不承認,在中國現有的語境裡,家庭教育中媽媽承擔的重量,扮演的角色,都普遍比爸爸重很多。
這也是那些寒門貴子在公開場合,一次次提及媽媽的原因。這,也是大部分中國媽媽,普遍焦慮的主要原因。
而這種焦慮,在社會變革、生計壓力、教育矛盾的不斷放大中,甚至讓很多媽媽手忙腳亂,心力交瘁。
當媽媽難,當一個好媽媽更難,當一個教養得當、不丟自我的好媽媽,更是難上加難。
儘管,學霸的養成,有天賦、運氣和機遇的成分,但這些優秀孩子背後的媽媽們,還是給了我們這些平凡媽媽這樣的啟示:
①人間實苦,請你少些抱怨。
嘮叨和抱怨,是大部分媽媽最容易犯的兩大通病。
生活的重負和壓力面前,柔弱而無助的她們,為排解內心的憂傷和絕望,習慣把焦慮的子彈,射向自己最親、離自己最近的孩子。
但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除了讓身邊的人感到窒息和困擾,並無益處。
好媽媽,不抱怨,不是她不難,而是她知道,再也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再難,一點點去克服,一步步想辦法,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②現實雜亂,請你多些定力。
在教育中,媽媽們很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攀比和跟風:
人家父母報了什麼補習班,我們也要報;人家孩子學到深夜11點,也逼著自家孩子學到這個點;上次孩子考得好,這次孩子考得差,孩子沒事人一樣,媽媽卻嚇得一驚一乍……
每個家庭都有著不一樣的磁場,每個孩子都有著不一樣的能量,這就要求每個媽媽都要有自我的定力。
這定力就是,尊重自家孩子的生長規律,愛他所長,也愛他所短,信他所言,也尊他所想。
媽媽有定力,孩子才可能找到自己。
③婚姻易變,請你自我實現。
現代婚姻離婚率高,這恰是人們尊重自我感受、珍貴自我價值的體現。單親媽媽越來越多,但離婚並不意味著不幸。
不以受害者自居,不把自己對婚姻對男人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不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不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或「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不活了」……
媽媽對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情緒負責,孩子才能擺脫愧疚感和負罪感,在自信和舒展中活得陽光灑脫。
好媽媽,就是把孩子帶到人間,但不強塞給孩子自己的悲歡。
⑤世間萬書,比不上媽媽這本書。
一個孩子,來到人間,閱讀的第一本無字之書,就是媽媽這本書。媽媽的味道、神態、語調,媽媽的品性、為人和修行,是孩子的源頭,也是孩子的起點。
因為,名次和分數,總會消逝;成績和榮耀,總會暗淡。唯有媽媽內心閃光的靈魂,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是的。
謝謝你,我的孩子,願意選我當你的媽媽。
也謝謝你,我的媽媽,這麼苦仍願陪我一起長大。
當然,我們在歌頌媽媽的無私奉獻的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媽媽的辛勤付出是值得尊重和被看見的,而爸爸也應該主動參與到家庭教育這一塊。
來源:品讀時刻、閒時花開(ID:xsha369)
本轉載屬於政府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