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母乳庫現狀:2年捐獻量僅夠一個嬰兒喝3個多月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太和母乳庫工作人員正在清點捐贈的母乳

  哺乳期母親把嬰兒吃不完的母乳捐獻,給有需求的嬰兒使用,這樣的母乳庫5年前在國內首次出現。但由於缺乏明確的標準和監管舉措,靠公益支撐的母乳庫處於「蹣跚哺乳」的狀態。根據此前媒體報導,網上曾出現較多「母乳交易」的情況,但因存在較大風險而被嚴查。在這期間,2016年和2017年,北京先後出現兩家公益性質的母乳庫。與此同時,線上也出現了專門的母乳供需發布平臺。又是一年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此前有較大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實體母乳庫運營情況如何?業內如何看待母乳庫?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現狀

  民營母乳庫2年捐獻量

  僅夠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用奶量

  2016年1月,北京太和醫院在院內建立了一個公益母乳庫。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北京太和婦產醫院母乳庫看到,所謂「母乳庫」其實是由兩個房間構成,外間是採奶間,擺放著沙發、吸奶設備,可供兩位志願者同時捐獻,這裡的隔簾還可以幫助捐贈媽媽保護隱私。另一個房間作為操作間,裡面擺放著專業的母乳檢測、儲藏設備、消毒設備和操作臺。每逢進出母乳庫的人離開後,醫護人員還需要對室內進行消毒。

  太和公益母乳庫負責人武文藝介紹說:「實話說,目前長期來醫院捐母乳的媽媽並不多,大部分捐贈者都是在本院生產的新媽媽。」據統計,兩年中有300多人次參與採集,獲取到400個左右的母乳樣本,最多的一個人捐了30餘次母乳。目前母乳庫每年採集及發放母乳量7萬餘毫升,存奶量1萬毫升。除了捐給福利院的孩子們,通過這裡的母乳庫總共有100餘位嬰兒受益,其中大部分受益者,是在北京太和婦產醫院出生的新生兒。

  但是稍加測算就不難發現,兩個月嬰兒一天的用奶量通常在600毫升至700毫升左右,這家母乳庫7萬餘毫升的吞吐量實際上僅能滿足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需求。以18.9升的普通桶裝水容量計算,7萬毫升的母乳連三桶都裝不滿。武文藝說,在母乳庫發展相對較好的廣州地區,僅一家母乳庫兩年前的年吞吐量至少達到30萬毫升,相比之下北京地區母乳庫的發展還顯得緩慢得多。

  線上母乳供需平臺 5個月7條捐獻信息

  北青報記者搜索母乳相關信息時發現,去年5月20日,一家自稱以「母乳分享為主」的線上平臺在北京成立。在該平臺「母乳供需發布」子欄目下記者看到,北京地區最新的一條「供給」信息是4月份發布。從去年12月到今年4月,5個月中僅有7條「供給」信息。唯一一條「需求」信息是上個月發布的。

  按照網站提供的信息,北青報記者在該平臺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這樣的介紹:「不經手母乳,不經手任何檢查,只提供連接用戶與母乳庫的平臺」。使用該平臺發布的母乳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務費。

  探因

  為什麼母乳庫火不起來

  國內第一位母乳庫捐贈志願者徐靚告訴北青報記者,母乳對於嬰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母乳庫的設立能夠幫助一些特殊情況的孩子及時服用母乳,改善健康狀況。但由於常態化的捐贈還有困難,所以母乳庫的母乳經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母乳庫在國外已有近百年發展史,但在中國還是新鮮事物。目前全國僅廣州的母乳庫運營相對成熟,由於運營管理和捐贈觀念等問題限制發展,無錫一家母乳庫在2017年遭遇關門窘境。

  為什麼母乳庫火不起來?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與目前國內缺乏標準、缺乏統一監管等原因有關,由於官方沒有明確表態,也少有政府投入或者社會資本的注入,靠公益支撐的母乳庫「步履蹣跚」。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與國外的有償使用不同,我國的母乳庫多以「無償捐贈,免費使用」為主,並非「交易」。有了標準才能規範化管理,才能定價,才能通過有償服務獲取運轉資金,最終才能走上良性循環。

  北京婦幼保健優生優育協會原會長、兒科主任醫師陳靖宇則更關注母乳庫的安全問題。「設立母乳庫,首先第一點,就是要保證母乳的安全性」,陳靖宇認為,如果要設立母乳庫,必須有專人管理,登記母乳情況以及提供給多大月齡的孩子服用等信息。「管理必須很嚴格,如果管不好,好心辦了壞事兒,得不償失」。

  從醫學角度,陳靖宇表示「孩子吃自己媽媽的母乳是最好的」。他說,哺乳期間每個月母乳的脂肪含量、蛋白質等都不一樣,如果寶寶剛一個月,去吃已經一歲寶寶的母乳肯定是不合適的。

  太和醫院武文藝表示,在捐獻母乳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花很長時間和產婦溝通,但往往還是會因為家屬的反對而終止。「社會的認知不足,不太重視母乳庫存母乳這樣一件事」。

  內存

  「母乳不足」多為自我誤判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母乳餵養對嬰兒好處很多,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有助於嬰兒發育。母乳對於嬰兒來說易消化,易吸收,還能保護嬰兒免於感染,預防腹瀉,預防呼吸道感染。

  不少產婦都特別關注「新生兒第一口母乳」,擔心不能及時給孩子餵上母乳,因而出現了奶粉代替的情況。對此,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姜梅說,這種情況往往都是產婦和家屬的誤判,從醫學角度來看,臨床中極少有母乳不足或者沒有母乳可餵養的情況,除非一些早產兒或者母親患有不適宜餵養的疾病。「母乳的產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下奶,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與新生兒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剛出生幾天的嬰兒本身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營養成分,準備好了才出生,所以前幾天『缺奶』不必緊張。」姜梅說,「新生兒所需要的母乳量很少,吃幾口就飽了,常有家長因為孩子哭鬧而誤以為孩子沒吃飽、母乳不足,這其實都是誤判」。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李佳 彭小菲

  供圖/北京太和醫院

相關焦點

  • 北京:母乳庫兩年獲捐量餵不飽一名嬰兒
    現狀   民營母乳庫2年捐獻量   僅夠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用奶量   2016年1月,北京太和醫院在院內建立了一個公益母乳庫。   太和公益母乳庫負責人武文藝介紹說:「實話說,目前長期來醫院捐母乳的媽媽並不多,大部分捐贈者都是在本院生產的新媽媽。」據統計,兩年中有300多人次參與採集,獲取到400個左右的母乳樣本,最多的一個人捐了30餘次母乳。目前母乳庫每年採集及發放母乳量7萬餘毫升,存奶量1萬毫升。
  • 【關注】廣東多地母乳庫捐奶量不足,兩年仍無人捐獻!
    母乳是嬰兒最安全的天然食物上周是第26個「世界母乳餵養周」記者走訪東莞、珠海、深圳等地的母乳庫發現捐獻者相比需求遠遠不夠東莞母乳庫甚至成立兩年尚無捐獻者。「願意捐的不多,需要的人又覺得不安全」是母乳庫遇冷最大的原因。
  • 青島公益母乳庫供不應求 呼籲更多愛心媽媽捐獻
    去年9月,島城首家公益母乳庫正式啟用,招募青島乃至全省的愛心媽媽們前來捐獻母乳,用來救助早產兒、牛奶蛋白過敏嬰兒、化療後患兒等六類重症患兒。昨天,首次公益母乳庫分享會在青島和睦家醫院舉行,3個多月來已經有愛心媽媽20人次捐獻母乳2750毫升,但島城有需求的患兒數量很多,目前公益母乳庫的存乳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青島首位國際認證哺乳顧問王豔呼籲,希望更多的愛心媽媽們能夠前來捐獻母乳,造福島城患兒。
  • 正能量 37度的愛 河北首家公益母乳庫成立
    導語:今天小編看到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5月21日,河北省第一家公益母乳庫在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正式啟動,當日有8位愛心媽媽首批捐獻母乳,這意味著今後秦市許多危重早產兒、低體重出生兒也能夠吃到珍貴的母乳了。母乳庫在國外已有近百年發展史,但在中國還是新鮮事物。
  • 山東首家公益母乳庫落戶島城 愛心媽媽可捐獻
    >    記者前天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牽頭主辦的中國母乳庫推廣項目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首個公益母乳庫將落戶島城,不久的將來,島城哺乳期的愛心媽媽們可以定期前往捐獻母乳,母乳庫將造福更多的早產兒或患病新生兒。
  • 滬首個公益母乳庫啟用,捐獻合格母乳零下80度保存
    上海市兒童醫院牽頭在上海成立首個母乳庫。經過近2年的醞釀籌備,2016年6月5日,上海市第一家母乳庫在上海市兒童醫院揭牌啟用,並對外招募捐贈志願者。此次成立的母乳庫為公益性質,將供有需要的患兒免費使用,包括家庭無法提供母乳的早產兒、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兒、極低體重兒等。
  • -18℃保存無償捐獻免費使用 揭秘陝西首家母乳庫
    事實上,與精子庫、臍帶血庫等機構遍地開花相比,母乳庫顯得形單影隻。2015年,我省首家母乳庫在陝西省第四醫院成立,這也是迄今為止西北地區唯一的母乳庫。4年過去,母乳庫的運轉情況如何?完成母乳捐贈需要哪些程序?母乳庫的發展,還需要哪些制度安排?
  • 南京1000多位愛心媽媽參與母乳捐獻——華東首家母乳庫探訪
    5月20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媽媽的奶水對寶寶來說不僅僅是食物,有時候甚至是無法代替的治病「良藥」。2013年,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華東地區首家、全國第二家母乳庫。這五年的時間,感謝1000多位愛心媽媽的無私捐獻,是她們的這一選擇讓5000多位早產寶寶健康成長。
  • 南京一母乳庫捐奶量杯水車薪 海外母乳庫如何管理
    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母乳,對於健康的嬰兒來說,是生命食糧,來自媽媽的人間美味。而對於早產兒、病患嬰兒而言,母乳不僅僅是食物和美味,更像是一種治療甚至救命的藥物。每年的5月20號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宣傳日,母乳庫的話題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
  • 深圳首個母乳庫運營如何?
    她的孩子才4個月多,母乳供應非常充足,之前不知道有母乳庫,倒了很多初乳,張女士覺得好可惜,所以聽說寶安有母乳庫後,她立即把冰箱凍奶送來。張女士是全市眾多愛心媽媽中的一員。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母乳庫2015年12月成立,這是深圳第一家公益母乳庫,接受全市及周邊城市愛心媽媽捐贈的母乳,開業至今一年半共接受捐贈母乳接近一百二十萬毫升,其中個人最多捐贈量達7萬多毫升。
  • 公益母乳庫:存儲一份特殊的愛
    自首家母乳庫於2013年5月在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最近兩三年來,西安、南京、北京、上海的公益母乳庫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立。通過這一媒介,愛心媽媽可捐出自己多餘的母乳,供有需要的嬰兒免費領取使用。在這樣一個發展「破冰」階段,公益母乳庫目前進展狀況如何?是否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要使其順利成長,還需要哪些制度安排?請隨本報記者一起探究問題的答案。
  • 揭秘「中國母乳庫」
    「母乳能不能得到徹底消毒,這也是很多人顧慮的一個問題」。  28歲的陳玉吉(化名)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以下簡稱廣州母乳庫)最新的一位母乳捐贈者,編號448。這意味著已有448位母親,成為了這家醫院住院患兒們的「奶媽」。  2013年3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了內地首家母乳庫,緊隨其後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和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相繼成立母乳庫。
  • 青島「母乳銀行」運行近3年 已為近百名寶寶供母乳
    「請問是公益母乳庫嗎,我家的寶寶現在4個月大,我妻子奶水不足,因為對牛奶蛋白過敏,沒辦法喝普通的配方奶,我想問問能不能申請母乳援助……」16日上午9時,又一名幼兒家屬給青島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公益母乳庫打來電話求助,
  • 一個無資金政策支持的早產兒中國母乳庫:活在零下20度
    2013年3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了內地首家母乳庫,緊隨其後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和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相繼成立母乳庫。與精子庫、臍帶血庫等機構遍地開花相比,母乳庫顯得形單影隻。 2015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委員蔡國斌提交《關於建議我國各省市應建立母乳庫試點工作的提案》,這也是母乳庫話題首次亮相全國兩會。截至南方周末發稿時,蔡國斌仍不知該提案能否被立案。
  • 建立母乳銀行的越南經驗:確保嬰兒第一口奶一定是母乳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供圖確保早產兒第一口喝的是母乳峴港婦女兒童醫院是越南國家級的公立醫院,2012年由兩家婦女和兒童醫療中心合併而成,目前有1200張床位。「每年大概有15000個嬰兒在我們醫院出生,其中有10%是早產兒。」峴港婦女兒童醫院副院長阮山介紹,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口奶很重要,他們醫院做了許多嘗試。
  • 上海市兒童醫院母乳庫告急存量僅夠維持一周
    一開始,母乳還必須要現場捐贈,愛心媽媽要每天前往醫院。後來,母乳庫開始接受「凍奶」,但媽媽們還是需要自己把凍奶送來。張婷介紹,母乳庫一直有幾個比較固定的愛心媽媽。愛心媽媽們也都有微信群,會互相宣傳。如今,最多的一個媽媽捐了142000ml母乳,還有媽媽連續捐贈了19次。但哺乳畢竟是階段性的,媽媽們總有一天會斷奶,所以要長期維持母乳庫中有充足的奶量,就需要後續接力。
  • 成本高昂、缺乏統一標準 多家母乳庫運營艱難
    核心提示  中國每年約有150萬早產兒,然而全國母乳庫不足20家;  捐奶量少、標準不統一、資金短缺等問題困擾多家母乳庫;  專家指出,應進一步普及母乳捐贈觀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哺乳期媽媽一瓶多餘的母乳,對一個早產嬰兒來說,也許就是一粒救命的藥丸。
  • 尷尬的母乳庫:用的比捐的還少,別人的奶不能給自己孩子吃?
    劉喜紅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稱「廣州婦兒」)臨床營養科主任,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母乳庫——廣州婦兒母乳庫的負責人。她口中的「平穩發展」包含兩層意思:積極一面是全國母乳庫數量增至25家;消極一面是這種發展波瀾不驚,6年多來母乳庫的捐獻人數、捐獻奶量沒什麼突破。
  • 網售母乳難保安全,專家呼籲各級醫院建母乳庫
    2應鼓勵各級醫院建立母乳庫由於身體或其他原因,有些母親沒有或較少母乳,有些特殊人群也需要母乳供給營養。因此對母乳較為豐富,自己的新生兒、嬰幼兒吃不完的母乳,提供給其他需要的人,就是一種社會互助的行為。▲從母乳捐獻到母乳庫,每瓶母乳都必須用專門的冷藏保溫箱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