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母乳庫工作人員正在清點捐贈的母乳
哺乳期母親把嬰兒吃不完的母乳捐獻,給有需求的嬰兒使用,這樣的母乳庫5年前在國內首次出現。但由於缺乏明確的標準和監管舉措,靠公益支撐的母乳庫處於「蹣跚哺乳」的狀態。根據此前媒體報導,網上曾出現較多「母乳交易」的情況,但因存在較大風險而被嚴查。在這期間,2016年和2017年,北京先後出現兩家公益性質的母乳庫。與此同時,線上也出現了專門的母乳供需發布平臺。又是一年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此前有較大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實體母乳庫運營情況如何?業內如何看待母乳庫?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現狀
民營母乳庫2年捐獻量
僅夠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用奶量
2016年1月,北京太和醫院在院內建立了一個公益母乳庫。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北京太和婦產醫院母乳庫看到,所謂「母乳庫」其實是由兩個房間構成,外間是採奶間,擺放著沙發、吸奶設備,可供兩位志願者同時捐獻,這裡的隔簾還可以幫助捐贈媽媽保護隱私。另一個房間作為操作間,裡面擺放著專業的母乳檢測、儲藏設備、消毒設備和操作臺。每逢進出母乳庫的人離開後,醫護人員還需要對室內進行消毒。
太和公益母乳庫負責人武文藝介紹說:「實話說,目前長期來醫院捐母乳的媽媽並不多,大部分捐贈者都是在本院生產的新媽媽。」據統計,兩年中有300多人次參與採集,獲取到400個左右的母乳樣本,最多的一個人捐了30餘次母乳。目前母乳庫每年採集及發放母乳量7萬餘毫升,存奶量1萬毫升。除了捐給福利院的孩子們,通過這裡的母乳庫總共有100餘位嬰兒受益,其中大部分受益者,是在北京太和婦產醫院出生的新生兒。
但是稍加測算就不難發現,兩個月嬰兒一天的用奶量通常在600毫升至700毫升左右,這家母乳庫7萬餘毫升的吞吐量實際上僅能滿足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需求。以18.9升的普通桶裝水容量計算,7萬毫升的母乳連三桶都裝不滿。武文藝說,在母乳庫發展相對較好的廣州地區,僅一家母乳庫兩年前的年吞吐量至少達到30萬毫升,相比之下北京地區母乳庫的發展還顯得緩慢得多。
線上母乳供需平臺 5個月7條捐獻信息
北青報記者搜索母乳相關信息時發現,去年5月20日,一家自稱以「母乳分享為主」的線上平臺在北京成立。在該平臺「母乳供需發布」子欄目下記者看到,北京地區最新的一條「供給」信息是4月份發布。從去年12月到今年4月,5個月中僅有7條「供給」信息。唯一一條「需求」信息是上個月發布的。
按照網站提供的信息,北青報記者在該平臺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這樣的介紹:「不經手母乳,不經手任何檢查,只提供連接用戶與母乳庫的平臺」。使用該平臺發布的母乳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務費。
探因
為什麼母乳庫火不起來
國內第一位母乳庫捐贈志願者徐靚告訴北青報記者,母乳對於嬰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母乳庫的設立能夠幫助一些特殊情況的孩子及時服用母乳,改善健康狀況。但由於常態化的捐贈還有困難,所以母乳庫的母乳經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母乳庫在國外已有近百年發展史,但在中國還是新鮮事物。目前全國僅廣州的母乳庫運營相對成熟,由於運營管理和捐贈觀念等問題限制發展,無錫一家母乳庫在2017年遭遇關門窘境。
為什麼母乳庫火不起來?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與目前國內缺乏標準、缺乏統一監管等原因有關,由於官方沒有明確表態,也少有政府投入或者社會資本的注入,靠公益支撐的母乳庫「步履蹣跚」。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與國外的有償使用不同,我國的母乳庫多以「無償捐贈,免費使用」為主,並非「交易」。有了標準才能規範化管理,才能定價,才能通過有償服務獲取運轉資金,最終才能走上良性循環。
北京婦幼保健優生優育協會原會長、兒科主任醫師陳靖宇則更關注母乳庫的安全問題。「設立母乳庫,首先第一點,就是要保證母乳的安全性」,陳靖宇認為,如果要設立母乳庫,必須有專人管理,登記母乳情況以及提供給多大月齡的孩子服用等信息。「管理必須很嚴格,如果管不好,好心辦了壞事兒,得不償失」。
從醫學角度,陳靖宇表示「孩子吃自己媽媽的母乳是最好的」。他說,哺乳期間每個月母乳的脂肪含量、蛋白質等都不一樣,如果寶寶剛一個月,去吃已經一歲寶寶的母乳肯定是不合適的。
太和醫院武文藝表示,在捐獻母乳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花很長時間和產婦溝通,但往往還是會因為家屬的反對而終止。「社會的認知不足,不太重視母乳庫存母乳這樣一件事」。
內存
「母乳不足」多為自我誤判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母乳餵養對嬰兒好處很多,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有助於嬰兒發育。母乳對於嬰兒來說易消化,易吸收,還能保護嬰兒免於感染,預防腹瀉,預防呼吸道感染。
不少產婦都特別關注「新生兒第一口母乳」,擔心不能及時給孩子餵上母乳,因而出現了奶粉代替的情況。對此,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姜梅說,這種情況往往都是產婦和家屬的誤判,從醫學角度來看,臨床中極少有母乳不足或者沒有母乳可餵養的情況,除非一些早產兒或者母親患有不適宜餵養的疾病。「母乳的產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下奶,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與新生兒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剛出生幾天的嬰兒本身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營養成分,準備好了才出生,所以前幾天『缺奶』不必緊張。」姜梅說,「新生兒所需要的母乳量很少,吃幾口就飽了,常有家長因為孩子哭鬧而誤以為孩子沒吃飽、母乳不足,這其實都是誤判」。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李佳 彭小菲
供圖/北京太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