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家長最為看重的一件事情,有的家長為了能夠給孩子預約一個好的幼兒園,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開始為孩子報名。
甚至,為了孩子能夠接觸到更好的資源,有的家長甚至還會送禮、送人情等等,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安心的學習環境。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一樣,家長們為了孩子上學更便宜、更省時省力,就為孩子買學區房、租學區房等等,這些其實並不是電視劇誇張,而是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做的最近的付出。
也許有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家長並不是那麼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到了初中、高中之後,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抓的很緊。
這是因為在孩子小學的時候,他們主要的學習科目比較簡單,基本上只有語文、數學以及英語這3門主科目。
而家長只需要盯著孩子這幾門功課就可以,而孩子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小,心思也比較集中,學習壓力沒有那麼大。
但是,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之後,學習的科目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主科目也增加了很多,導致孩子一時之間很難適應。
所以,到了初中之後,就很容易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在小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到了初中之後成績突然下滑,也有的學生很快適應並且成績能夠有所上升。
有的學生下降,那家長內心肯定是著急的,會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輔導班之類的,就是想讓孩子的成績能夠上升上去。
而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心裡肯定是開心並且沾沾自喜的,這種學生也是老師眼中的好苗子,但是,卻也有一些「例外」。
孩子考試普通中學,成績保持全校第一,老師卻找來家長建議轉學
寶媽琳姐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琳姐的兒子軒軒在小升初考試的時候發揮的有些不太好,沒有考上重點初中,分數線也沒有考上其他比較好的初中,最後只能去一所普通的中學。
而普通中學大家都知道,學習不好的學生很多,總是待在這樣不懂得奮鬥的環境中,即使是學習好的孩子也很可能被同化。
不過,琳姐的兒子在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也開始慢慢的好了起來,一直是班級第一,後來還考上過全校第一。
一開始,琳姐還很開心,覺得孩子長大了,還幻想著孩子到時候考上一個好高中,之後再上一所好大學,那以後自己就不用愁了。
但是,班主任卻把琳姐叫了過來,據班主任反應,雖然軒軒的成績一直都很不錯,但是,在班級裡的人緣卻並不好。
對同學頤指氣使,言語之中滿是驕傲,甚至,在老師上課的時候還不認真學習,又不回答提問老師的時候又不虛心,表現並不是很好。
而老師也知道軒軒之前的情況,對琳姐說:我還是建議轉學,現在學校裡沒有競爭也沒壓力,在這所學校成績好不代表什麼,還是轉到更好的中學吧。
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中學也有普通和重點之分呢?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就是學習環境,好學校和普通學校之所以差別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學習氛圍和環境並不相同。
普通學校的學生聚在一起除了聊天就是打遊戲,而重點學校的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多半是學習,或者是在一起看書,成績當然不同。
其次就是心裡狀態,重點學校的學生們每天的心裡想法大概是學習計劃,學習筆記,想考哪所大學等等,而普通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想的大概是課程趕快結束,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放學之後玩什麼等等。
最後就是師資力量,一所學校最關鍵的並不是名氣有多大,而是學校所具備的師資力量有多麼雄厚。
一些普通學校的老師並不是那麼優秀,也許是重點學校的老師當不了所以才來現在的學習執教,而重點學校的老師基本上都獲得過個人榮譽的,再不濟也是985、211等名牌大學畢業的老師,教學質量肯定更加優秀了。
總之,一個鳳凰即使落在了雞群也是鳳凰,一個野雞即使落在了雞群仍是野雞,所以,家長的格局要大一些,不要矮子裡面挑高個兒,只有家長的格局變大,才能拓展孩子的格局。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對此有什麼看法呢?你覺得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有可比性嗎?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