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年夜飯有啥講究?菜肉湯糰、春卷、蛋餃、粉絲都要有

2020-12-20 澎湃新聞

快過年了。不少人有一種感覺,年夜飯似乎離小時候的記憶越來越遠。

「從前年夜飯對於一家人來說,是一年裡的『大項目』。全家總動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男女老少全都要撲上去。」

1月19日,作家沈嘉祿與楊忠明做客寶山行知讀書會,暢談「海派年夜飯的講究」。

1月19日,作家沈嘉祿(左)與楊忠明做客寶山行知讀書會,暢談「海派年夜飯的講究」。

一頓上海年夜飯有怎樣的規矩?

沈嘉祿說,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今天的許多地方以前並不是上海的,比如嘉定、青浦,所以上海海派文化中不可避免有江南文化的元素,這同樣體現在民俗文化上。

「比如八寶飯,它本來不是上海的。再比如湯糰,我不知道寶山的老百姓吃什麼湯糰,估計是菜肉湯糰,這是正宗的上海湯糰。如果吃的是鮮肉湯糰,那來自於安徽。如果吃的是豬油湯糰,那來自於寧波。」

沈嘉祿笑言,菜肉湯糰做起來更麻煩一點,它首先得有薺菜,最好是野薺菜,很香,讓人感覺到春天的氣息。上海人過年還要吃春卷,春卷是「金條」,寓意黃金萬兩。上海人還喜歡做砂鍋,裡面有魚丸、肉丸、大白菜、粉絲、蛋餃、鮑魚、豬蹄子,一大鍋。

「這裡面必須有蛋餃和粉絲,蛋餃象徵『元寶』,粉絲象徵『銀線』,既然有元寶了必須要有銀線。上海人還要吃到塌棵菜,上海話中叫『脫苦菜』,意為脫離苦海。」

還有幾樣東西比較重要。比如白斬雞、醬鴨,這也是受到江南文化的影響。

沈嘉祿稱:「還有蹄髈,蹄髈現在被中國烹飪協會宣布為134道名菜之一,上海有十大名菜,這裡面就有蹄髈。當然還得有一條魚,『年年有餘』。其他東西就比較簡單,好一點還要清炒蝦仁,『蝦仁』上海話和『歡迎』同音。還有一道烤麩,這道菜也是從江蘇過來的,所謂烤麩就是——烤很富。女孩子你嫁到婆家來,你必須要會做烤麩。」

蛋餃

現在市民多去外面吃年夜飯

讀書會上,不少人都提到今天人們愛「下館子」吃年夜飯。在沈嘉祿看來,根本原因在於市民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我們現在家庭都小型化,過去一大家子四代同堂很普遍,現在一般都是兩代同堂。到了過年,一些子女不想燒,也體諒老人不要再忙,乾脆去外面吃一頓,這就是變化。」

「過去我們經常走親戚的,我到你家吃一頓,你到我家裡吃一頓,大家很熱鬧。但是現在誰在家裡宴請?很少了,都到飯店。而且你出門不到五百米就可以找到飯店。」

沈嘉祿特別提到一個數據,現在上海的飯店已經超過四萬家,其中西餐館是兩千家,日料店比西餐館還要多,大約到了三千家。「因為選擇餘地很大,在家裡吃飯的必要性就下降了。這樣一來,大家覺得過年的氣氛就會受到一些稀釋。」

他說,曾經過年時上海每家每戶都會發一張券,分大戶和小戶,大家靠這券年前採購魚、肉、蛋、乾貨。

「可別小看這張紙。市政府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年時的餐桌比平時稍豐富一點,很多東西就從外省換回來。」沈嘉祿打比方,浙江楓橋香榧子很有名,但二三十年前杭州人吃不到香榧子,因為香榧子都到上海去了。「為什麼供應上海?因為交換。杭州不是需要縫紉機、自行車嗎?上海是工業重地,手錶、縫紉機、自行車都有,就和外省去換吃的,所以過年前我們上海市民準備的比較充足。」

今天上海的食物非常豐富,僅僅糖年糕就變化很大,不但糖、桂花都多,還有各種各樣的造型。沈嘉祿感慨:「在享受這些食物的時候,要真切感受到幾個方面。首先感受到家情、社情和國情。如果能從這三個方面去咀嚼年味的話,年輕人會對家庭、人生和國家有更加豐富的認識。」

烤麩

年味的消失與重歸

楊忠明表示,他發現家裡人越來越重視春節文化,比如春節去賞花。「莘莊有個梅園,春節的時候可以看梅花,了解到很多有關梅花的詩句。」

他還說,老上海對於過年時的花卉其實也有講究。比如水仙。「我父親每年要做很多水仙花,做了以後送給朋友。如果年初一水仙花開出來的話,你家裡是很順利的。而且水仙花到過年的時候要裝扮一下,就像女孩塗點口紅一下,不好的葉子把它剪掉。」

沈嘉祿坦言,他一直在考慮這樣的問題——今天大家住在比較高大上的居民小區裡,房子越來越大,可未必等於活動空間越來越大。

「因為我們跟周邊的鄰居都是老死不相往來。我每年要寫春聯,會特意把名字寫在春聯上,我太太很緊張,說把名字寫上去不安全。我說我不怕,我家裡沒什麼錢。鄰裡之間過分強調自己個人隱私,把許多社交機會放棄了,這也是我們一個面臨的困惑。」

他說:「快到過年,我們能不能採取新的形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溫馨。比如說社區裡面可以過大年,又比如知行讀書會開一個茶話會、酒會,社區鄰居到這裡來,吃的不要太多,但是我們通過這個聚會聊聊天,和睦相處,展望未來。」

楊忠明也表示,寶山這個地方文化底蘊深厚,這裡的居民也相處融洽。「我想,當地習俗和現在的生活可以結合起來,多搞點這方面的文化活動。從前我記得猜燈謎,大家都可以學到一點古詩詞、書法之類的知識,猜中了還送本書,這樣的活動真不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年夜飯,一定要討個好口彩
    還有一道四喜烤麩是上海人家的年夜飯必備菜。講究一點的人家則有醉蟹、搖蚶、糟蛋、風鵝、鰻鯗等,在計劃經濟年代如果端得出這些菜,那麼這家人肯定有路道! 鍋可以是一隻金光閃閃的紫銅暖鍋,也可以是一隻青花大海碗;反正這道菜投料要足,湯頭要寬。魚圓、肉圓、爆魚、豬腳、肚片、魷魚卷、水發肉皮,還有黃澄澄的蛋餃(也叫「金元寶」,以前都是自己家裡攤的,各位想必都有美好的記憶)等等,排得整整齊齊,下面墊了菠菜或大白菜,還有泡軟的粉絲,呈現出人見人愛的喜慶模式,預示著來年的幸福指數一路飆升!
  • 雞鴨魚肉都得有 上海人的年夜飯有哪些講究?
    不同地方的年夜飯各有特色,是當地民俗文化和地域傳統的集中體現,那麼老底子上海人的年夜飯有哪些講究?  首先,中國人喜歡年夜飯的餐桌上琳琅滿目,所以菜餚的數量是越多越好。通常上海人年夜飯的最低標配是「八冷盆八熱炒」,外加一道點心和一道湯,如果家境殷實而人數又多,還會再加幾道菜。  其次,上海是個移民城市,大部分人祖上都是從各地來上海打拼的外地人。
  • 上海人真正扎臺型的年夜飯,都藏在這25道菜裡!
    現在回想起來,這道菜也是下酒好手啊。三黃雞/白斬雞年夜飯嘛,雞鴨魚肉、海鮮,全都要。雞自然是白斬三黃雞,堪稱年夜飯的「見面菜」。白斬雞講究肉質細嫩,皮爽脆。這個烹飪難度真的是專業級別的,我跟姆媽嘗試了一次,不記得成果如何了,總之後來我家都是到小紹興買現成的白斬雞。
  • 年夜飯,越南人都吃啥?
    越南年夜飯是要供奉祖先的,所以必須精心準備,製作過程須保持乾淨,視覺講究美觀和豐富,最後才是味道。 年夜飯的常見菜餚有白切雞、白切豬肉、圓棕及各式炒菜。 中部人民對各種「卷」情有獨鍾,比如煎春卷(ram cu n)、春卷(g i cu n)、烤肉捲筒粉(bánh t cu n th t n ng)、春卷皮包豬肉(bánh tráng cu n th t heo)等等。這些「卷」自然就成為中部人民年夜飯必不可少的菜餚啦!
  • 來看看在年三十晚上,上海人的年夜飯都在吃些什麼菜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上海的年夜飯菜單,上海是個移民城市,大部分人祖上都是從各地來上海打拼的外地人,所以上海的地方菜系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海派菜系,採各家之所長,濃油赤醬本幫菜的獨特口味。
  • 春卷、蛋餃、帶魚,你家準備好了嗎?蕪湖人快來曬曬你家的年菜!
    春卷,想必咱們蕪湖的老百姓都非常熟悉,眼看春節就要到來,這家住蓮塘新村的劉阿姨已經早早地包起了春卷。69歲的劉阿姨,退休前是個出納,如今包起春卷,那手法也是相當嫻熟。這春卷餡兒挺講究,有剁碎的肉腰、蒜花、白菜、香菇、木耳、蝦米等等,說到師從何處,劉阿姨笑了。
  • 寧波人年夜飯都吃些啥?80後潮人曬菜單(圖)
    寧波老底子年夜飯  有人想嘗點新鮮的,也有人想找傳統的,在網上,網友們推薦寧波人自己的年夜飯。  鮑女士是鎮海人,是一位廚藝高手,她推薦年夜飯新菜——糯米糖醋藕,「藕有路路通的寓意,很多人家會吃,但是普通炒法,真的不好吃。」  鮑女士的這道菜這樣做:把糯米泡水發脹然後放入藕中,上高壓鍋蒸。
  • 安徽各地人的年夜飯怎麼吃 合肥必吃的菜是蛋餃
    1、合肥年夜飯必吃的菜是:蛋餃、老母雞湯相信合肥每家人在過年的時候都會做蛋餃,把打散的雞蛋,放在煤氣灶的火苗上方烘烤,勺子裡的一層雞蛋汁隨著手腕的轉動而均勻地覆蓋在了鐵勺的內壁,只需半分鐘,一張薄薄的蛋餃皮就做好了。老母雞湯是老母雞宰殺後除去內臟等外部雜物洗淨,與蔥、姜、料酒、精鹽同時放入開水鍋內,用慢火燜煮約3小時,直至雞肉脫骨,即可食用。
  • 哪道菜如皋人的年夜飯每年必吃?
    ,常年在外一回到家,爸媽問我喜歡吃什麼菜,我說不要大魚大肉,只要最有如皋味的家常菜,當然還有野菜春卷、芋頭絲圓子、年糕、過年都是每家每戶必做的年夜飯菜,滿滿的家鄉味!冷切羊肉@節能空調之mini:一定會有的應該就是冷盤羊肉了,因為我們都很喜歡吃,最惦記的不是哪道菜,而是大家圍在一起吃飯的感覺以及吃飯途中發的壓歲錢,有沒有新菜式就要看我媽會不會煮了若要帶圖只要早上幾個蘿蔔乾吃了一碗玉米粥了
  • 年夜飯吃什麼 你準備好了嗎?(圖)
    只有幾天就要過年了,不管是下館子,還是自己做,都該好好籌備一下年夜飯了。如果在家吃年夜飯,那麼採購、準備菜譜、烹飪將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工程。在飯店吃,也有諸多訂購的技巧。小編匯總了一些專家和牛人的經驗,給大家提供如下參考:
  • 鹹肉蛋餃春卷水磨粉炒瓜子 老上海閒話過年的味道
    因為這個弄堂是(原)南市區檔次比較高的,不是啥人都好進來的。」  但是自家過年的氣氛是很濃鬱的。「阿拉姆媽養了十二個小孩,我排行老九。阿拉平常客堂間裡吃飯就要兩桌唻。過年辰光,老法年三十要燒經的,所以小菜要供的。阿拉老頭子回來要發壓歲錢,每年都有一個紅包。過年前頭還請裁縫師傅到屋裡廂來,給阿拉做新衣裳。所以春節對阿拉講起來,老開心的。」
  • 沈家私廚 年菜與口彩
    還有一道四喜烤麩,上海人家的年夜飯必備!烤麩歸類為豆製品,其實是用小麥做的,發酵後成形一大塊,買來後巧媳婦用手撕成一塊塊,如果用刀切就不地道了。入油鍋炸一下,潷去水分,加金針菜、香菇和木耳,再加點剝了紅皮的花生米,醬油與白糖要捨得放,煮透入味,澆上麻油,就是一款具有經典意義的年菜。這道菜是比較考驗廚藝的,客人來了,舉箸一嘗,便知道當家主婦能不能幹了。
  • 蘇州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除夕你家飯桌上有這些菜嗎?
    很快春節就要到了,對中國人來說,年夜飯是極為重要的一餐,全國各地的年夜飯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蘇州也一樣。下面來看看蘇州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除夕你家飯桌上有這些菜嗎? 年夜飯吃爆魚,不但取「年年有餘」的好寓意,且「爆」字亦有「爆發」之意。
  • 年夜飯出現頻率最高的5道菜,蛋餃上榜,第四道菜大人小孩都愛吃
    臨近過年,各家各戶都在準備年夜飯啦!構思菜單也好,準備材料也好,都行動起來啦!年夜飯出現頻率最高的5道菜,有你吃過的嗎?大魚大肉是必不可少的,紅燒雞肯定是主打菜,香噴噴的就著都能吃兩碗大米飯,就默默的問一句,雞大腿還是你的嗎?還有滷拼,各種各樣的美味經過滷汁,變得更加誘人啦!
  • 年夜飯最常出現的5道菜,蛋餃和雞湯絕配,紅燒小公雞必不可少!
    時間真的過得非常快,一轉眼就快過年啦,大家團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吧!年夜飯最常出現的5道菜,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估計每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蛋餃,小時候可能會自己包,現在直接在外面買更方便啦,不得不說,蛋餃和雞湯真是絕配,熱乎乎,非常暖身。年夜飯上怎麼能少得了硬菜呢,紅燒公雞絕對會算上啦,雖然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大家平時偶爾也會吃紅燒雞,也不怎麼特地燒這道菜了。但過年的時候,看到它還是感覺很有熟悉感,很有年味!
  • 浙江寧波人的年夜飯菜單,你最喜歡吃哪道菜?
    寧波的生麩很有特點,它是用麥麩製成的。擅長此道菜的寧波人都是用手把烤麩掰碎的,這樣烤起來才更入味,味道也更鮮美。6、炸春卷炸春卷是寧波傳統年夜飯裡最討喜的一道菜了,黃芽菜肉絲或薺菜肉絲餡的春卷最地道。將春捲入鍋油炸至金黃色,配醋上桌,吃得吱溜吱溜的,那真是美味極了!7、鹹齏大湯黃魚新鮮的雪菜經醃製後質地脆嫩,鮮美可口,有一種無孔不入的特殊鮮香,而且能保存很長時間,寧波人稱之為鹹齏。"
  • 年夜飯必備美食蛋餃
    營養專家認為這道菜基本適合任何人群,尤其是因體虛、年老而感到眼睛昏花的人和貧血、血虧的人。額下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在大勺上均勻塗抹豬油,然後在火上烤至融化,一定要保證每次做蛋餃前勺子是燙的。在勺子上淋上蛋液,均勻轉動勺子,保證蛋液均勻覆蓋在勺子上。3成肥肉,7成瘦肉混成肉餡。
  • 上海人的春節,年味都在圓檯面上
    即便是在家中自己做的年夜飯,也要吃出在飯店裡一樣的儀式感。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買熟菜。三林大紅腸、燻雞、白斬雞、醬鴨、烤鴨、鹽水鴨、爆魚、土豆色拉、四喜烤麩等等,都是現成的。在精明的上海人眼裡,那些本就是「飯店菜」,買回家裡吃,那是實惠又不「坍臺」的。
  • 上海人年夜飯必吃的幾道菜,你最愛哪一道?#愛申活暖心春##網絡述年#
    年夜飯小知識在家吃年夜飯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開始準備起來了有沒有八寶飯、春卷、四喜烤麩這樣的標配?還記得小辰光吃年夜飯,一定會用到的「圓臺面」嗎?千萬不要小看這張臺面,這裡的每一道菜都有著人們對新一年滿滿的企盼!
  • 曬曬年夜飯,擺盤講究顏值超高,10幾道菜都精美有食慾
    邊看電視邊翻閱朋友圈,發現他們家的年夜飯,一家比一家豐盛,徵得他的同意,把它拉出來曬曬給大夥瞧一瞧,打發點無聊的時間吧!松鼠鱖魚,做的有模有樣,不必飯店的差吧,家中有味擅長做菜的爸爸,真是幸福的要死!擺盤也挺講究的,中國人過年過節,魚是必須要有的,代表的寓意國人都懂,」年年有餘「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