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春節,年味都在圓檯面上

2020-12-20 騰訊網

丨上海的除夕,家家都是「圓桌派」

▲一個上海普通家庭的年夜飯。供圖/圖蟲·創意

每到春節,整個上海空了一半。

繁忙都市氣息散去,

老上海小市民的底子就顯露出來,

這種市民氣息也延伸在年夜飯的飯桌上。

作為「魔都」,上海的年夜飯也不乏一些國際化的菜,諸如把和牛、生蠔、龍蝦、法式甜點安排進菜單裡的。但大多數上海人還是更傾向於回歸本幫本味,可能是一年到頭「瞎吃八吃」久了,過年還是想傳統一回。或者說在家庭年夜飯籌備小組裡,平日吃Brunch、吃Buffet的Michael和Sofia實在是沒剩什麼發言權。

▲去飯店裡吃年夜飯,對現在的人來說也早已不是新鮮事。供圖/視覺中國

「魔都」年夜飯其實並不「魔性」,即便是在周璇唱《夜上海》的年代,滬上大佬杜月笙家裡也就吃吃普通菜式。杜的秘書胡敘五回憶杜公館過年,「無非是鹹肉風雞,時鮮蔬菜,再加幾盤熱炒,一個暖鍋」,「所供餚饌,家常菜倍覺有味,若用上海參魚翅,反不是吃年夜飯的格局」。

▲上海一家飯店推出的年夜飯套餐菜單。供圖/圖蟲·創意

大佬家隨意些,小民家則講究些,殊途同歸,終究講求一個「家」字。張羅一桌好菜,為的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圍桌落座。上海過年得吃「圓臺面」,「承辦」年夜飯的家裡總擺上一張圓桌,屋子小的人家就備個可伸縮摺疊的,實在沒有就問鄰居借一張,總之全家人都得坐在一起。

先上冷盤:圓臺面的儀式感

在上海,「吃圓臺面」除了字面意思,還可以引申為(飯店裡)吃宴席。即便是在家中自己做的年夜飯,也要吃出在飯店裡一樣的儀式感。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買熟菜。三林大紅腸、燻雞、白斬雞、醬鴨、烤鴨、鹽水鴨、爆魚、土豆色拉、四喜烤麩等等,都是現成的。在精明的上海人眼裡,那些本就是「飯店菜」,買回家裡吃,那是實惠又不「坍臺」的。

▲白斬雞總是上得了臺面的。供圖/視覺中國

開袋即食的熟菜,午後便已擺上檯面。廚房內外,人們開始忙活起晚上的重頭戲。傳言上海男人會做菜的說法大概是真的,穿個圍兜忙前忙後的不少。勤快的人家,或者不乏打下手者的廚房,一些熟食店裡的菜比如烤麩、爆魚之類也會自己做,露一下手藝、吃一份心意。

▲四喜烤麩。供圖/圖蟲·創意

烤麩搭配香菇、木耳、金針菜、花生「四喜」,鹹甜口感最受上海人喜愛,還討了好口彩。烤麩舊時代有「靠夫」抱大腿的寓意。我本人更喜歡它宛如coffee兄弟的「洋氣」語調,兩者都是咖啡色,coffee是「苦中有甜」,coffu則是「甜中有鹹」,皆可品人生之味。

▲爆魚。供圖/圖蟲·創意

至於爆魚,為了避免客人以為是「鮑魚」結果是「青魚」(主要有烏青魚、草青魚等)的尷尬和失落,經常被寫作「燻魚」。其實也沒有煙燻的步驟!做法不難,先炸後醃,但因為耗時耗油,家裡做的就少了,過年可以小小地浪費一下。

▲既沒有「龍」,也沒有「蝦」的龍蝦片。來源/網絡

和爆魚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上海小囡的童年回憶——(沒有龍也沒有蝦的)龍蝦片。也是因為費油,所以多在節慶時才吃的「奢侈品」(雖然本身是廉價的……)。家裡孩子多的話,龍蝦片一上桌,等不到開席可能就被吃得精光。

▲油爆蝦。供圖/視覺中國

家裡無非兩個灶頭,一熱炒一蒸煮。滿滿一桌菜,又無暖氣加持,往往是擺得起的涼菜當家,算是時間和空間賽跑。作為海邊的都會,又是移民城市,上海人飯桌上的水產要豐盛些。浙江人帶來的蔥油海蜇皮、鰻鯗(海鰻幹)也成了經典的上海年味。作為涼菜,和先前的熟食一起,早早擺上桌面。甚至,油爆蝦、糖醋排骨等上海名菜都有冷、熱兩個版本,口感風味各有千秋。

▲糖醋排骨。供圖/視覺中國

再上熱菜:不知道怎麼燒就紅燒

中國人的年夜飯,無非雞鴨魚肉。這些光靠冷菜自然可以滿足,但還欠些體面,所以熱菜必須「硬」:紅燒獅子頭(明顯的揚州移民烙印)、紅燒魚紅燒蹄髈紅燒肉……一定要大魚大肉。紅燒是上海菜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上海人稱自己的菜係為「本幫菜」,其實就是本地菜的意思,和蘇幫菜、徽幫菜等相區別。本幫菜的特色是「濃油赤醬」,當你一時不知道如何處理食材的時候,那就放點醬油吧。

▲看上圖你就知道什麼是濃油赤醬了。供圖/視覺中國

濃油赤醬的料理和如今上海人自詡的口味清淡大相逕庭,所以紅燒肉裡可以放些百葉結、白蘿蔔或是筍類解解膩。不少人家裡,年夜飯會有竹筍 肉這道菜。竹筍寓意節節高是全國通用的了,可在上海這多少有點不可思議,因為「竹筍 肉」早已在滬語裡引申為「打板子」、「打屁股」的意思,從而成為一種「童年噩夢」的象徵。不過似乎美味當前,也就不會顧及這麼多。

▲竹筍 肉。供圖/匯圖網

年時大菜,萬變不離雞鴨魚肉蝦,一些本幫名菜如鱔絲、圈子(大腸)、小黃魚甚至醃篤鮮,雖然原料也未必便宜,但在老上海人眼裡還是有點不上檯面,不足以登上年夜飯的大雅之席。

壓軸主菜:全家都要福

壓軸之作,若是在大酒樓裡,要數「八寶鴨」——一道將鴨子開背掏空,填入糯米以及筍丁、肉丁、香菇丁等「八寶」配料,蒸熟食用的功夫菜。想想就複雜考究的製作流程、誘人的視覺衝擊和豐富的味覺層次,著實是令人可以期待一年的重磅年菜。

▲八寶鴨。來源/網絡

若是在尋常百姓家,壓軸大菜通常會像杜月笙家那樣,上一個暖鍋。暖鍋搞出了一定的程式,所以也就有了專屬的稱謂——「全家福」。雖然家家配料不盡相同,總是各有各福的團圓菜式。

冬天吃暖鍋本就是人的天性,「一鍋純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絲又是一碗,加上山藥又是一碗」,這是梁實秋的北平年景;鍋裡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點綴著蛋餃和配菜,就是安徽人胡適家裡的「一品鍋」。在上海,蛋餃、肉皮、麵筋是「全家福」裡的主力,其他鹹肉、肉丸、豬肚甚至鱔絲、蛤蜊等不一,配菜則有黃芽菜、粉絲等,仿佛是沸騰著的「全家桶」。

▲全家福,江浙一帶人家年夜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供圖/圖蟲·創意

蛋餃成為「全家福」的主力,和它自身金黃、元寶形狀有關,也是招財進寶的意思。張愛玲曾在《半生緣》裡借人物之口吐槽說:「蛤蜊也是元寶,芋艿也是元寶,餃子蛋餃都是元寶,連青果同茶葉蛋都算是元寶——我說我們中國人真是財迷心竅,眼睛裡看出來,什麼東西都像元寶。」

▲蛋餃。供圖/圖蟲·創意

財迷歸財迷,對於童心未泯的人來說,做蛋餃卻是頗有趣的年節廚房活動。傳統的上海蛋餃,是用鐵勺做出來的。灶上開小火將鐵勺燒熱,肉皮塗抹出油後取出,鐵勺中倒入預先調好的蛋液,輕輕地轉動手腕使其鋪滿勺底。只聽得蛋液滋滋作響,不必等其完全凝固,便夾小團肉糜放在中央。邊上蛋液稍凝,用筷尖小心挑起一邊以迅雷之勢蓋上肉糜,旋即側翻鐵勺,合攏兩面,待蛋液全部凝固,蛋餃即成。

▲製作蛋餃。供圖/圖蟲·創意

飯後點心:比飯菜更年味

一般來說,中國人的一餐是沒有吃甜點的習慣的。過年則不同,點心甚至比正餐更令嗜甜的上海人期待。如果把年夜飯比做一場春節聯歡晚會,點心好比《難忘今宵》的謝幕曲。可上海人偏偏在這個時間點上要謝幕、開幕、謝幕、開幕幾次,常常是吃了八寶飯還要吃湯圓,吃了湯圓還要吃春卷的。

▲八寶飯。供圖/視覺中國

八寶飯是最經典的點心。照道理應該是最後一道菜了,八寶飯一上桌,八寶匯聚、四平八穩。傳統的八寶飯是用糯米飯拌上糖和豬油,放蓮子、紅棗、金橘脯、桂圓肉、蜜櫻桃、蜜冬瓜、瓜子仁等果料,撒上紅、綠梅絲做成。光明食品有速凍八寶飯,老牌糕團店沈大成、喬家柵、王家沙之類當然也有做好的賣。不少人家裡還是會手工做,講究的連豆沙也要自己炒,一炒便是兩個小時,過年送人也是特別能拿得出手的。

▲酒釀圓子。供圖/視覺中國

在全國範圍內,年夜飯的南北對決可以簡化為餃子對湯圓,上海自然是「湯圓派」。黑洋酥(黑芝麻、豬油、糖混合)和鮮肉分出了甜、鹹二宗。實心小圓子做的酒釀圓子就更是人見人愛,可以說是見過不愛吃小籠生煎的,見過不愛吃粢飯油條的,沒見過不愛吃酒釀圓子的。此外還有水果羹裡加小圓子的,算是一種升級版,平時吃得不多,視覺上有點像湯圓版的八寶飯。

▲春卷。供圖/圖蟲·創意

春卷是另一項可以和餃子對立起來的「南方系」年味美食。和湯圓一樣,經典的上海春卷也有甜、鹹兩種。甜口以豆沙為餡,鹹口則是以黃芽菜、肉絲、香菇為餡的「三絲春卷」,將表皮炸至金黃,外脆裡熱,吱吱作響。

▲大白兔奶糖。供圖/圖蟲·創意

吃完幾輪的點心後,年夜飯便告一段落。人們從餐廳轉場到客廳繼續閒聊,或者看看春晚。茶几上的果盤裡擺放著水果和各種糖果。大白兔奶糖、花生牛軋糖、話梅糖、酒芯巧克力、陳皮梅、五香豆、瓜子、花生、鴨胗幹、萬年青餅乾……

▲上海人的童年回憶——萬年青餅乾。來源/網絡

過年的神奇之處在於,童年美味重現,大人也一下子回到小時候。一頓甜鹹油膩暴飲暴食後的你,當然可以嘴上拒絕,暫時不吃,但是你還是會忍不住拿了揣兜裡,擇日而食。就算雙手也忍住了,臨告別時主人還是會再抓一把往你兜裡塞。壓歲錢都拿了,糖果還好意思不收麼?

-END-

文丨Face

編輯丨伊森

圖編丨Geethan

設計丨Q年

封圖丨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距離春節還有近一個月,上海的年味最先從這些老字號飄出
    原標題:距離春節還有近一個月,上海的年味最先從這些老字號飄出  上海城市中的年味在哪裡?南京路上走一走就知道了。距離春節還有近一個月,上海年味已變濃。帶起這波年味的正是滬上老字號餐飲店:過年最重頭的是年夜飯,不少老字號在年夜飯中都增加了經典菜餚的數量;半成品年菜成了今年年貨市場一大特色,七八家老字號都推出了半成品年菜新品……
  • 如何讓上海更有年味多一些見面溝通、少一些虛擬問候,年味本質是人...
    內容策劃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城市史研究部邵文菁告訴記者,年畫展的初衷,是讓市民遊客在春節期間可以享受一份「年味大餐」。在沒有門票門檻的博物館舉辦這類展覽,也是可以普及到更多公眾的方式之一。 【為何今天的「年味」不夠味】 一新潮一懷舊的兩場展覽,展示出上海的文化場館對年味、年俗文化的參與度。
  • 年味是什麼味?16位攝影人分享珍藏的春節記憶美片,一起尋找年味
    當下,我們生活在這個什麼都不缺的時代裡,雖然都笑談著一到歲末,餘下的生活就剩下等過年,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所熱切盼望著的年,已經由一種體驗,淪為了一種回味。於是,我們當代人年味的主題變成了找尋年味。找尋年味,是平凡生活中不甘平淡的我們為之努力的倔強。
  • 年貨大街的鄉情與年味——探訪春節的臺北傳統市場
    新華社臺北2月15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農曆春節,臺北的傳統市場迎來採購年貨的人潮,記者近日走訪南門市場、迪化街,老街老鋪的年貨集市裡,處處是鄉情縈懷、年味濃濃。   位於臺北羅斯福路的南門市場,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之一,上海糕點、福建佛跳牆、金華火腿、寧波湯圓、湖南臘肉,大陸各地傳統美食一應俱全。「早年間北方來臺的人很多,外地傳統美食就成為南門市場的一大特色。」南門市場自治會會長王銓國說。  「老」是南門市場的特色。
  • 上海迪士尼開啟春節模式,首次推出年夜飯套餐帶來濃濃年味
    農曆豬年將至,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已準備就緒,邀請遊客共同慶賀新春佳節。  隨時邂逅神奇年味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是迎接新年的傳統習俗,即日起至2月19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也將換上農曆新年主題的裝飾——色彩鮮亮的米奇燈籠、喜氣洋洋的中式春聯、爭相競豔的花環花卉和鮮豔亮麗的剪紙裝飾,不一而足。整個度假區到處都將洋溢著紅火喜慶的色彩,農曆新年的熱鬧旋律縈繞耳畔,為遊客打造沉浸式的節慶體驗。
  •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從「革命化」春節到博物館裡的春節
    原標題:這些人,那些「年」①|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從「革命化」春節到博物館裡的春節  談起春節記憶,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印象最深的是我國春節習俗的變化。他經常想起上世紀70年代過春節的樣子。那時,過春節常帶一個定語——「革命化」的春節。  什麼是「革命化」的春節?
  • 春節去哪玩系列之小鎮年味
    春節去哪玩?貼心的小編為你準備了15個地方,無論你是想去看花、看雪、看山、看海,還是看年味,統統滿足你!前幾天小編分別給大家推薦了「春華爛漫」、「雪猶未盡」、「歸隱山林」、「海邊曬日」,當然春節還有很多小夥伴在旅行的同時也想體會濃濃的年味兒。今天小編和大家推薦咱們春節年味兒最濃的幾個景點。
  • 春節營銷大戰「拯救」年味?
    2019年春節共有8.23億人通過微信收發紅包,參與人數進一步增長。2020年相關數據尚未公開,正常的話參與人數也會再一次刷新。自2015年開始,參加春節營銷的網際網路公司名單,逐漸超過了雙11。在全民喜慶的情緒下,同樣是投入幾個億去做營銷,有了「年味」buff的加持,春節營銷的效果就要超過其他時段。
  • 春節「年味地圖」出爐: 烤鴨一飛沖天,成全國人氣榜首
    春節將至,過年的重頭戲怎麼少的了「吃」?那麼國人在吃上有什麼新變化?近日大眾點評「年味地圖」顯示,烤鴨成為了全國最火的過年菜,其次是椰子雞、酸菜魚、羊蠍子、米線。南京最火的5道過年菜是:什錦菜、春卷、紅燒鰱魚、紅燒獅子頭、蘆蒿炒乾子。
  • 一份上海人的年夜飯菜單 這些吃全才叫過年
    美食地標:上海  年味代表:各種「年菜」齊全上陣  狗年春節已經進入倒計時!上海的小夥伴們,你們準備好了沒有?前方重頭戲,年夜飯馬上要來了!上海寧切年夜飯交關講究,不僅要米道好,更要討口彩、圖吉利、扎臺型!就讓小編翻開老黃曆為你深扒上海人的年夜飯菜單裡都有哪些講究。
  • 大眾點評發布2020「年味地圖」 一文讀懂鼠年春節飲食新趨勢
    以前,年味是一家老少圍坐一團,熱熱鬧鬧吃頓年夜飯。近年來,雖然許多傳統年俗漸漸淡出視線,但新的「年味兒」正在新舊年俗的碰撞中迸發出來。吃什麼?在哪裡吃?都成為個性化的選擇。庚子鼠年春節臨近,今年飲食消費又有哪些新趨勢?1月17日,大眾點評2020「年味地圖」正式上線。
  • 美團大眾點評「年味地圖」上線 實時直播春節消費熱點
    中新網2月1日電 猴年春節將至,各地年味日益濃厚,返鄉、買年貨、舉家團聚……各種春節傳統習俗裡,當然還少不了吃喝玩樂,過年吃啥、住哪、去哪、看啥也都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 上海大世界新春遊樂會裡的「弄堂年味」
    (新春見聞)上海大世界新春遊樂會裡的「弄堂年味」中新社上海2月5日電 題:上海大世界新春遊樂會裡的「弄堂年味」作者 王子濤石庫門裡跳格子、打康樂球、弄堂深處掛著的臘腸鹹肉……你記憶中的「上海年味」是什麼樣的?
  • 九大春節裝飾,讓空間年味十足!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隨著庚子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想必大家也都開始為春節在做準備,年味是從一點一滴的布置開始的,窗花、春聯等等充滿年味的裝飾一個都不能少,紅紅火火過新年!②春聯貼春聯也是自古以來人們迎春的方式,也是春節裝飾中最有年味的裝飾。春聯是辭舊迎新的令符,寓意著出門當紅、抬頭見喜,為春節氣息添上濃厚的一筆。
  • 春節祈福「最旺」的寺廟,上海城隍廟上榜,另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
    春節祈福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每到大年初一,很多人喜歡去寺廟裡上香拜拜,祈禱來年多福萬事如意。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廟,有些隱藏在深山裡,也有些落在鬧市區中。近些年來,大年初一「搶頭香」成為人們樂此不疲的一種潮流。春節即將來臨,你們知道哪個地方的香火最旺盛嗎?
  • 上海迪士尼發布中西合璧春節「菜單」
    1月9日,換上鼠年春節定製新裝的米奇和米妮在發布會現場亮相。 當日,上海迪士尼舉行新春發布會,宣布自1月13日至2月9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將以特色主題活動貫穿整個農曆鼠年春節,在中國年味中融入豐富的米奇和米妮元素,為遊客奉上中西合璧的春節「菜單」。
  • 老上海年味:水筍燒肉
    喜 迎 新 春 水筍燒肉,作為上海人家的看家年菜,由來已久。用砂鍋燒上一大鍋,要留親戚朋友吃飯的,撈一大碗加熱一下,就成一道頗受歡迎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年菜。
  • 上海人心心念念的春節吃食,你最愛吃哪個?
    上海的冬天離不開 這些家常味道與濃濃的年味 樣樣看了都饞人 春節即將到來 春卷 上海的春卷,與「年」有關,所有關於春卷的味道,是一種飄散不去的年味。
  • 收好這份《魔都最強年貨採購地圖》,上海人的年味都在這裡了!
    今天為你推薦阿拉經典的《魔都最強年貨採購地圖》把上海人的年味一網打盡▼▼▼ 老底子的上海人都知道,新雅食品人氣最高的就是熟食半成品!
  • 上海寧小時候最有年味的吃食就是蛋餃了
    老派爺叔摘要:又到了春節,要說什麼食品最有年味,最具有代表性,對於有點年紀的上海人來說,毫無疑問,自然就是蛋餃了。又到了春節,要說什麼食品最有年味,最具有代表性,對於有點年紀的上海人來說,毫無疑問,自然就是蛋餃了。什麼?蛋餃也算是年味的代表,90後00後肯定會笑出聲來,吃火鍋點個蛋餃,那不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就算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