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寧小時候最有年味的吃食就是蛋餃了

2020-12-20 老周新視野

老派爺叔

摘要:又到了春節,要說什麼食品最有年味,最具有代表性,對於有點年紀的上海人來說,毫無疑問,自然就是蛋餃了。

又到了春節,要說什麼食品最有年味,最具有代表性,對於有點年紀的上海人來說,毫無疑問,自然就是蛋餃了。

什麼?蛋餃也算是年味的代表,90後00後肯定會笑出聲來,吃火鍋點個蛋餃,那不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就算過年了?

你還別笑,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即便是在繁華的大上海,也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蛋餃。而且那時候,幾乎沒有賣現成的蛋餃,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做的。看到做蛋餃,小孩子就知道,快過年了。

蛋餃,顧名思義,就是用雞蛋液做成蛋皮,豬肉糜為餡包製成餃子形狀。上海人過年是不吃水餃的,但蛋餃是絕對少不了的。蛋餃純豬肉餡(最多加點蔥花),蛋皮做外皮。在當年,肉蛋都是很豪華的食材,這樣的強強結合,當然算是「硬貨」了。再加上蛋餃顏色金黃,而且形如元寶,寓意招財進寶,自然是春節裡最受歡迎的。

當年做蛋餃,一定離不開「冰蛋」。現在90後00後肯定不會知道「冰蛋」是什麼了,「冰蛋」其實就是把碎殼蛋廢物利用,打出蛋液,加水後凍成冰,再切割成冰磚大小的塊狀。

即便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政府為了保證上海人過年必定要吃蛋餃的剛性需求,一定會在春節計劃供應中安排「冰蛋」,就是雞蛋供應再緊張,政府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安排好「冰蛋」集中供應春節市場。可見上海人心目中過年時蛋餃有多重要。

如今,條件好了,「冰蛋」基本上看不到了,做蛋餃也都是用鮮蛋。但是在很多60後70後看來,鮮蛋做的蛋餃反而沒有「冰蛋」做的那種味道了。

「冰蛋」先要解凍,等冰化得差勿多了,這時最好還要再打兩個鮮蛋進去,這樣蛋液就會比較濃稠,畢竟「冰蛋」是加過水的,加了鮮蛋後做出來的蛋餃不但顏色更加金黃,口感也會更好。有些人不知道這個訣竅,所以做出來的蛋餃顏色偏白,少了一份金燦燦的喜感。

餡心是很簡單很樸實的豬肉糜,要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剁成肉糜,按照各家口味加入調料,一定要加小蔥剁成的蔥花,以增加香氣。

最後就是純手工做蛋餃了,當年基本上都是用煤球爐,只有少數條件好的人家才是煤氣灶,就是注意火頭不能太旺,小火即可。一個長柄鐵勺、鋁勺或者不鏽鋼勺,考究的人家則是銅勺,勺子不必太大,直徑也就五、六釐米大小。

先用一小塊豬油肥膘在勺子裡轉一圈,以免粘鍋(上海話叫「嘚底」),然後倒入一匙蛋液,再將勺子逆時針輕輕轉上一圈,使蛋液均勻鋪滿勺子,成為一張圓形的蛋皮,蛋皮一定要厚薄均勻,這是最考驗手藝的。再在蛋皮中間放入一小團事先調製好的肉餡,等到邊上的蛋液剛剛凝固,馬上用筷子尖小心地挑起一邊的蛋皮,慢慢把圓形蛋皮一折為二,兩面合攏完全包蓋住肉餡,最後在蛋皮周邊輕輕壓那麼兩下,將兩邊封口,一個半月形的蛋餃就大功告成了。

做蛋餃火候是一定要特別注意的,最好要微微有點焦,淺淺的咖啡色就行,千萬不能焦黑,那就會有苦味。而微焦的則另有一種香味。

60後70後肯定不會忘記,這時候總是會圍在做蛋餃的長輩身邊,等著長輩「失手」,蛋皮破了,這塊破了的蛋皮通恆是給小孩子吃的——等的就是這個,在那個年月,一個破蛋皮帶來的愉悅和享受,今天恐怕一隻大龍蝦都做不到。

蛋餃通常是在大年三十年夜飯的壓軸大戲,最後一道湯——「全家福」上驚豔亮相。「全家福」可以是暖鍋也可以是砂鍋,以高湯打底,滿滿地擺上蛋餃、肉圓、魚圓、粉絲、肉皮、菠菜、白菜,講究的人家再加上幾塊燻魚幾隻蝦,進一步吊出鮮味。

當然,「全家福」的食材也不僅僅局限於這些,可以多種多樣,喜歡什麼都可以放進去,豬肚,鹹雞,條件好的甚至可以放火腿海參,全家福大團圓嘛。但這裡唯一絕對不能少的主角就是——蛋餃。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心心念念的春節吃食,你最愛吃哪個?
    吃爆魚,不但取「年年有餘」的好寓意,且爆字亦有爆發之意。 春卷 上海的春卷,與「年」有關,所有關於春卷的味道,是一種飄散不去的年味。
  • 如何讓上海更有年味②去飯店吃年夜飯,不必一定是本幫菜,今天的...
    在上海,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種「年味」。相比老一輩的懷舊,上海的80後既承接了老一代的年俗和習慣,又與新時代的過節方式接軌。他們眼中的年味發生了哪些變化?人們在置辦年貨「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美食的團聚了。」吃心說。
  • 上海媽媽教你「客家釀蛋餃」家常做法,味鮮有營養,做法簡單!
    小時候看見蛋餃就知道要過年了,一雙筷子,一個鐵勺,一塊豬肥肉,看著長輩不急不躁又靈活的一個個做好,年味也在這一點一滴中越來越濃,蛋餃是客家菜裡比較傳統和經典的菜之一,做法簡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客家蛋餃號稱客家「餃子」,是客家「釀文化」的又一重要體現。
  • 大叔家的蛋餃,酥脆味美,香氣撲鼻,家人愛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分享是一種美德~上海人的年夜飯各家各戶都有各自的拿手菜,也各有各的傳統,但是有一樣,卻是幾乎是所有上海人年夜飯裡絕對不能少的,那就是蛋餃。很多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蛋餃一到了年夜飯的餐桌上,這貨就成了金元寶。蛋餃好吃,做起來卻麻煩,小時候做蛋餃都是一隻煤爐一把大鐵勺,一塊肥油擦一擦,一勺蛋液滾一滾,其實做蛋餃不用那麼麻煩的,大叔有快速做蛋餃秘方,特意發出來受惠大眾。一到了春節,各種媒體,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鋪天蓋地都是說吃得,也很正常,中國人向來是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對於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段飯——年夜飯,相關的文章自然更是不會少。
  • 上海人的春節,年味都在圓檯面上
    供圖/視覺中國 「魔都」年夜飯其實並不「魔性」,即便是在周璇唱《夜上海》的年代,滬上大佬杜月笙家裡也就吃吃普通菜式。杜的秘書胡敘五回憶杜公館過年,「無非是鹹肉風雞,時鮮蔬菜,再加幾盤熱炒,一個暖鍋」,「所供餚饌,家常菜倍覺有味,若用上海參魚翅,反不是吃年夜飯的格局」。
  • 春卷、蛋餃、帶魚,你家準備好了嗎?蕪湖人快來曬曬你家的年菜!
    在外無論吃遍多少山珍海味記憶中最美味的還是那些地道的家鄉味道每年年底聽聞走街串巷的吆喝那些家鄉的年味便隨記憶浮現腦海>你記憶中的年味 有哪些?當一小塊肥肉在湯勺上吱吱作響時,這幸福的年味似乎已經撲鼻而來。雖說如今的市場什麼都能買到,但是曹阿姨家每年過年一定會手工包上100來個蛋餃,美味的秘訣嘛,可能來自於這幾十年的大勺子。童師傅今年已經70歲了,老母親去世多年,每逢佳節做起蛋餃,就能想到小時候圍著母親玩耍的日子,也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
  • 想念蘇州的年味小食,是從一口蛋餃開始的
    還有金黃色的蛋餃形似元寶,寓有招財進寶之意。在家裡廚房集中生產的年味小食裡,蛋餃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一雙筷子、一個鐵勺、一塊豬肥肉,看著長輩不急不躁又靈活地一個個做好,年味也在這一點一滴中,越來越濃……○ 做蛋餃一定要用草雞蛋想要蛋皮更加金黃,一定要用草雞蛋,可以多放幾隻蛋黃。
  • 家鄉的年味之白菜粉絲燴蛋餃,鮮香味美,老少皆宜,上桌就被搶光
    隨著年味漸濃,我也越來越想念小時候過年吃的蛋餃了。蛋餃,是用蛋皮包裹肉餡而成的一種美食,顏色金黃,口味鮮香。做蛋餃的關鍵在於蛋皮,而攤制蛋皮不僅耗費時間,還需要耐心和技巧。小時候過年才能吃上一次蛋餃,每次這道菜一上桌,總會被一搶而空。
  • 中國人的年味是什麼?北方水餃,南方蛋餃
    我曾在老家的徽州土菜館裡看到一位頗有耐心的掌勺阿姨,為了讓所有食材入味,不厭其煩地用湯勺舀起醬色的湯汁從頭澆灌,最後這一鍋食物渾然一色不分你我。當然也有不少店家為了美觀,把蛋餃碼在表面。過於矜持反而乏味,一定要把它摁在濃鬱的肉湯裡燉一會兒,再吃就有爆汁的立體感了。人們對蛋餃的惦念往往出於習慣。
  • 包蛋餃、貼春聯、炒什錦菜,這裡的年味特別濃
    本報記者 周揚天宇金陵晚報報導當下的都市樓越建越高、路越修越寬,可是到了春節,人們卻發現除了夫子廟裡擁堵的遊客、商場裡人山人海的顧客之外,城市裡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然而,在門東一隅,狹窄的小巷,一個門牌號為三條營18號的明清古宅裡卻散發出濃鬱的年味。住在院子裡的居民們,還保存著老南京過年的年俗。
  • 象徵著年味的「金元寶」
    製作好的蛋餃。在銀川生活多年的田守剛,老家在上海,每逢過年,他家的餐桌上不僅有餃子,還少不了一種被稱為「蛋餃」的食物。蛋餃是用雞蛋攤成的蛋皮作為餃子皮,包上肉餡製作而成的餃子。從外觀到製作方法再到口味,蛋餃和普通意義上的餃子區別都很大,但其中寓意著的美好卻同樣滿滿當當。
  • 年夜飯最常出現的5道菜,蛋餃和雞湯絕配,紅燒小公雞必不可少!
    時間真的過得非常快,一轉眼就快過年啦,大家團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吧!年夜飯最常出現的5道菜,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估計每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蛋餃,小時候可能會自己包,現在直接在外面買更方便啦,不得不說,蛋餃和雞湯真是絕配,熱乎乎,非常暖身。年夜飯上怎麼能少得了硬菜呢,紅燒公雞絕對會算上啦,雖然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大家平時偶爾也會吃紅燒雞,也不怎麼特地燒這道菜了。但過年的時候,看到它還是感覺很有熟悉感,很有年味!
  • 上海味道:海派春節菜少不了的手工蛋餃
    一名上海主婦正在煎制蛋餃    東方網2月1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如果說日子有滋味可循,那麼在上海小囡的味蕾記憶中,蛋餃那份夾肉夾蛋的香氣就是春節的味道。上海家庭的春節菜譜,就和這必須自家手工製作的蛋餃一樣,講究、精緻又小樂惠,好寓意和祝福話都埋在了一道道美食裡。    蛋皮金黃微焦,最正宗    做蛋餃,是上海小囡的集體回憶吧,尤其是女小囡。小時候,眼巴巴地看外婆姨媽和媽媽熟練地做出一隻只金黃的蛋餃,長到十五六歲,這份手藝就傳到了自己手裡,好像不用學,拿起湯勺,突然就會做了。
  • 蛋餃怎麼做好吃?蛋餃這樣做,好看好吃又簡單,連吃三天也不膩
    小時候過年,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盤蛋餃,吃得那叫一個香啊。現在雖然外面賣蛋餃的很多,但和自己在家做的比起來,口感上要差很多。在家做即使會麻煩很多,我也還是很樂意自己做,口感好、乾淨、衛生,吃得也放心。在家做蛋餃,其實也很簡單,家裡如果沒有不粘鍋,鐵鍋也是可以的。
  • 海派年夜飯有啥講究?菜肉湯糰、春卷、蛋餃、粉絲都要有
    一頓上海年夜飯有怎樣的規矩?沈嘉祿說,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今天的許多地方以前並不是上海的,比如嘉定、青浦,所以上海海派文化中不可避免有江南文化的元素,這同樣體現在民俗文化上。「比如八寶飯,它本來不是上海的。再比如湯糰,我不知道寶山的老百姓吃什麼湯糰,估計是菜肉湯糰,這是正宗的上海湯糰。
  • 蛋餃和水磨元宵
    「阿太說北方人過年都吃餃子,我們南方人吃不慣麵食,就換一層皮子,用雞蛋包一包。」姨媽記得,也不知道是不是約好的,外婆家這棟1955年就蓋好的三層筒子樓裡的每一戶人家都在過年前準備不屬於合肥氣質的年夜飯。
  • 黃金蛋餃在家做,學會小竅門,蛋餃飽滿還不破皮,好看又好吃
    黃金蛋餃想要好看又好吃,記住這幾個小竅門,蛋餃飽滿還不破皮說起蛋餃,對中年的人來說都不陌生,以前,蛋餃是逢年過節,請客吃飯必備的一道菜,在我的記憶裡,蛋餃是一道貴重的菜,一年只做幾次,做一次,就會吃上好幾天,我們小時候最期盼的也就是飯桌上能出現這道菜
  • 南方家喻戶曉的美食(蛋餃)你吃過嗎?
    蛋餃可是我們南方孩子小時候逢年過節都惦記的美食。對於北方人來說可能都沒有概念,下面就由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蛋餃吧!正所謂蛋餃就是雞蛋包的餃子。什麼意思呢我也就不解釋了,下面就教大家怎麼做吧。(就是跟包餃子一樣)每次做好一個前,勺子都要用豬皮摩擦,以免下一個蛋皮粘連。
  • 魂牽夢縈故鄉「鋒味」 述往事、做美食、品年味兒
    新京報記者為此盤點了來自全國12個地方的春節菜餚,呈現出一桌五彩繽紛而又溫情感人的「年味大餐」——北至遼寧,南至廣東,西至新疆,東至上海,不同的年輕人講述自己最想念的春節美食記憶。  而這所有的回憶裡,都有一個共同的「鋒味」,那就是家鄉的味道。
  • 鹹肉蛋餃春卷水磨粉炒瓜子 老上海閒話過年的味道
    鹹肉醃到缸裡,鰻鯗、鹹雞掛起來;石磨上磨著水磨粉,姆媽「傳」下來的勺子攤著蛋餃;柴爿、煤餅「焦茫茫」的味道混合在炒瓜子花生的香味裡……  「倒不是要節省多少鈔票,這個就是上海人的『巴結』。在他的印象裡,小時候過年,弄堂裡並不算很熱鬧。「阿拉小辰光呢,弄堂裡人老少的。因為這個弄堂是(原)南市區檔次比較高的,不是啥人都好進來的。」  但是自家過年的氣氛是很濃鬱的。「阿拉姆媽養了十二個小孩,我排行老九。阿拉平常客堂間裡吃飯就要兩桌唻。過年辰光,老法年三十要燒經的,所以小菜要供的。阿拉老頭子回來要發壓歲錢,每年都有一個紅包。過年前頭還請裁縫師傅到屋裡廂來,給阿拉做新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