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輔導: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兩次投資之間調整資本公積的處理

2020-12-25 中華會計網校

  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兩次投資之間調整資本公積的處理:

  一、成本法增資變為權益法,可辨認淨資產增資時點的公允價值與原投資時點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不同,這部分的差額可能是由於淨利潤、宣告分配現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評估增值等因素造成的。究竟什麼時候追溯調整時要調整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是很多學員糾結的問題。可以看一個公式,兩次投資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淨利潤-宣告分配的現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資產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評估增值增加的金額(或減去評估減值的金額)

  總結一下:

第一次投資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  當期實現的淨利潤為  宣告分配的現金股利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負號表示公允價值下降)  第二次投資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  會計處理  
5000 10000  0  6000  不需要調整資本公積  
5000  1000  200  0  6000  需要調整的資本公積的金額200【(6000-5000)-(1000-200)】  
5000  1000  200  200  6000  評估增值引起的變動為0,需要調整的資本公積的金額為200(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引起的)  
5000  1000  200  300  6000  此時發生了評估增值的金額-100【(6000-5000)-(1000-200)-300】,所以追溯調整的時候供需調整的資本公積的金額為200(300-100)  
5000  1000  200  100  6000  此時發生了評估增值的金額100【(6000-5000)-(1000-200)-100】,所以追溯調整的時候供需調整的資本公積的金額為200(100+100)  
5000  500  200  0  4500  此時評估增值的金額為-800【(4500-5000)-(500-200)】需要調減資本公積的金額為-800  
5000  -500  0  0  4500  此時評估增值的金額為0【(4500-5000)-(-500)】  
5000  500  200  -300  4500  此時評估增值的金額為-500【(4500-5000)-(500-200)+300】需要調減資本公積的金額為-800  
5000  500  200  300  4500  此時評估增值的金額為-1100【(4500-5000)-(500-200)-300】需要調減資本公積的金額為-800(300-1100) 

  以上的情況可能不是很全,主要是讓大家明白處理的方式。

  二、成本法減資變為權益法

  成本法減資變為權益法,不需要考慮除淨利潤變動外其他因素導致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這裡其他因素我們指的是評估增值或者減值的情況,通過例題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例如,20×7年4月30日,A公司支付現金9300萬元,取得B公司60%股權;當日,B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帳面價值9700萬元,公允價值10200萬元。A、B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2×10年6月30日,A公司處置了持有的B公司的部分股權(佔B公司股份的40%),取得處置價款8200萬元,處置後A公司對B公司的持股比例降為20%,喪失了對B公司的控制權,這20%股權的公允價值為4200萬元;當日,B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帳面價值為10400萬元,公允價值為11400萬元。B公司在20×7年5月1日至20X9年末實現的淨利潤是600W,2X10年1月1日至2×10年6月30日之間實現的淨利潤為2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為300萬元。

  處置後剩餘股權能夠對B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後續計量採用權益法核算。

  A公司喪失對B公司控制權當期的個別財務報表中,第一步,對於處置股權,應當將處置價款8200萬元與其帳面價值(9300萬元×40%÷60%=6200萬元)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投資收益:

  借:銀行存款820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62000000
      投資收益20000000

  持續計算到現在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0200+800+300=11300小於當日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11400,存在評估增值100,對剩餘部分追溯調整的時候,不需要考慮這部分的金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220
    貸:投資收益40
      盈餘公積12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8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60

  (2)將條件「當日,B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帳面價值為10400萬元,公允價值為11400萬元」改為「當日,B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帳面價值為10400萬元,公允價值為10900萬元」處理的方式與上面相同,調整剩餘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的時候,也不需要評估減值的金額400(11300-10900)。

  請點擊查看論壇原帖>>

相關焦點

  • 增資和減資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核算的差異分析
    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科目——答疑周刊精選問題  增資和減資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核算的差異分析:  長期股權投資增資由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投資企業需要按照原投資時點到投資變動時點被投資企業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
  • 註冊會計師考試《會計》重要考點: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轉換
    (一)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1)原持股比例部分  ①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餘額與按照原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屬於通過投資作價體現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
  • 2021.1.29注會會計學習筆記(第七章)成本法轉權益法(1)
    ⬆點上面藍字澤生關注 每天免費學習筆記今天開始學習長投核算轉換最後一種,即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如下圖④基本原理:因控制權發生改變
  • 2020CPA《會計》第七章知識點及練習題:權益法轉為成本法(同一控制)
    2020CPA《會計》第七章知識點及練習題:權益法轉為成本法(同一控制) 2020年註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了,雖然2020年注會考試大綱目前還沒有正式公布,但根據往年的注會考綱變化情況來看,各位注會考生完全是可以根據先進行一輪系統複習
  •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知識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區別
    :   成本法:投資方對被投資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應該採用成本法;投資方能夠控制被投資方,也應該採用成本法;   權益法:投資方對於被投資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應該用權益法;   第二條途徑是給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應該採用成本法核算;   權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間(包括
  •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會計處理原則
    【例】甲公司於2008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900萬元取得乙公司10%的股權,投資時乙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8 400萬元(假定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相同),因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重大影響且無法可靠確定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甲公司對該項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按淨利潤的10%提取盈餘公積。
  • 2021.1.30注會會計學習筆記(第七章)成本法轉權益法(2)
    ⬆點上面藍字澤生關注 每天免費學習筆記今天繼續學習長投核算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 談「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方法的轉換
    ,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對於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在原投資時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公允價值的變動3600萬元相對於原持股比例的部分360萬元(3600×10%),其中屬於投資後被投資單位實現淨利潤部分90萬元(900×10%),應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餘額,同時調整留存收益;除實現淨損益外其他原因導致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270萬元,應當追加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餘額,同時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 如何學會計中成本法轉權益法
    考生在備考註冊會計師考試《會計》科目時,對長期股權投資中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核算的學習會覺得不容易,特別是沒有會計基礎、非會計專業或會計基礎薄弱的考生會覺得步子一下邁得太大,掌握這些內容有些困難(建議這類考生先參加網校開設的注會零基礎班的學習
  • 金融資產、權益法、成本法8種轉換的案例匯總
    此處所說的金融資產股權比例一般小於20%;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一般20%-50%,成本法一般50%以上其次,三類資產的轉換分為如下8種情況:1、金融資產轉權益法2、金融資產轉成本法(同一)3、金融資產轉成本法(非同一)4、權益法轉成本法(同一)5、權益法轉成本法(非同一)6、權益法轉金融資產
  • 長投成本法和權益法區別
    成本法:適用情況為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佔股在50%以上)。區別二:對投資收益的處理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我才確認投資收益,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權益法對應得你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我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虧損就反過來做)。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 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
    [例]: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甲公司2006年1月對乙公司投資300萬元,佔乙公司20%的權益份額;2007年,乙公司經營收益為100萬元。2008年2月,甲公司將持有的10%乙公司股權以170萬元對外出售給丙,並因此失去對乙公司的影響力,將核算方法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
  • 註冊會計師備考指導:成本法變為權益法形成商譽的處理
    增資導致的成本法變為權益法形成商譽的處理:  增資導致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兩次投資形成的商譽或計入留存收益(當期損益)的金額應綜合考慮,以確定與整體投資相關的商譽或應計入留存收益(當期損益)的金額,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考慮:
  • 注會《會計》第二階段:答疑板經典答疑
    2.其他權益增加和減少3.宣布和發放現金股利)這些情況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調整成成本法的方法和步驟及會計分錄。  (3)問:請問交易性金融資產計提減值嗎?持有至到期投資提減值的分錄怎麼做?權益工具投資的減值不通過損益轉回,老師說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回分錄怎麼做?
  • 大神秘籍:長期股權投資的轉換與處置這樣學,學不會算我輸!
    對於出售的股權部分,出售所獲得的現金與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剩餘股權部分因為轉換成權益法計量,所以該部分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會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在出售之前成本法計量下的帳面價值一直不變,出售以後變為權益法計量,那就要發生改變,因而對帳面價值必須進行追溯調整。
  • 經驗分享: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商譽金額的計算
    目前準則下,無論增資還是減資使得權益法轉為成本法個別報表都是不需要進行追溯調整的,即在轉換日起直接按成本法進行後續核算即可,不必將原權益法核算追溯調整,而增資使得權益法轉為成本法,編制合併報表計算合併商譽時,等於原股權投資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加上新取得的股權所支付的對價,計算出合併成本,然後用合併成本減去購買日被購買方可變現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 投資收益在成本法與權益法中會計與稅法上的不同處理
    (1)會計處理:   成本法:在被投資方實現淨利潤時不做會計處理。  被投資方宣布分配股息紅利時: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權益法:在被投資方實現淨利潤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被投資方宣布分配股息紅利時: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 財務圈大拿分享:長期股權投資的轉換與處置這樣學,學不會算我輸!
    對於出售的股權部分,出售所獲得的現金與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剩餘股權部分因為轉換成權益法計量,所以該部分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會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在出售之前成本法計量下的帳面價值一直不變,出售以後變為權益法計量,那就要發生改變,因而對帳面價值必須進行追溯調整。
  • 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和權益法帳務處理比較分析
    1.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  企業對外投資對於受資企業能夠實施控制時,或者對被控制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構成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其長期投資應採用成本法核算。
  •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及其是否存在市場、公允價值能否可靠區分等進行劃分,應當分別採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核算。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其子公司,投資企業應當將子公司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2.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