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長:華語學習與使用不該局限於校內

2020-09-09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9月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前,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主持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舉辦的「華文作為第二語言之教與學」線上國際研討會開幕式時,用華語致辭時強調母語學習的重要性。他表示,母語學習與應用不該局限於校內,家長應支持孩子,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華語。

他指出,即便沒有疫情,教育工作也需要適時的改變。新加坡教育部這些年來不斷地做出調整,以各種方式推動和鼓勵母語學習。對於華文程度較弱的學生,教育部推出適合他們學習步伐的基礎華文課程,讓他們逐步建立學習華文的信心。從明年起,所有小學也提供母語輔助計劃,讓能力較弱的小三學生以小班的形式學華文。

至於為程度較強學生而設的語文特選課程,原本只在初院開辦,今年起擴大到九所中學。黃循財說:「我們要繼續栽培這些熱愛華文的孩子,鼓勵他們繼續鑽研,在畢業後成為新加坡的華文生力軍。」

但他強調,語文學習與使用不該限於學校內,家長應支持孩子的母語學習。

一些家長反映孩子覺得學習華文不容易,因此感到擔心,希望孩子能趕快通過華文考試,早日「脫離苦海」。

黃循財鼓勵家長不要灰心,繼續支持孩子學習母語,打好基礎。他說:「我本身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父母在家都是以英語或馬來語溝通,我接觸華語的機會是在學校。雖然學習華文對我來說並不簡單,但我沒有放棄,在華文課堂打下一定的基礎。」

他認為,教師是落實教育改革、讓新加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疫情的發生,給了我們新的挑戰和使命。希望老師們能發揮教學創新精神,積極結合線上的特點和線下優勢,為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華文教研中心成立至今的12年裡致力於提升華文教師的素質,為教師推出各種專業發展課程。因疫情關係,中心今年把課程改為線上形式,步入第六屆的「華文作為第二語言之教與學」研討會也首次在網上舉行。

華文教研中心院長符傳豐博士說:「在新的時代,新的格局下,華文教學也必須能夠適應時勢、格局的改變,與時俱進……我們期待借著網絡平臺上的分享、交流與互動,能夠促進海內外學者碰撞出新的教學與研究火花,為新加坡華文教學提出寶貴的指導意見,幫助華文老師提升專業水平,進而更具信心地教導學生學好新加坡特殊語境下的華文。」(胡潔梅)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教育部長:華語學習與使用不該局限於校內
    新加坡教育部長:華語學習與使用不該局限於校內
  • 新加坡教育部長強調將繼續注重華語教育,豐富學習體驗
    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近日為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舉辦的「華文作為第二語言之教與學」線上國際研討會主持開幕,以華語致辭時強調母語學習的重要。他同時感謝教師們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不受疫情影響繼續學習。  黃循財強調,語文學習與使用不該限於學校內,家長應支持孩子的母語學習,日後無論是要提升語文能力或是工作所需,都不成問題。
  • 獅城華語熱:新加坡開展「講華語COOL!」運動
    新華網專稿:「如果我們只使用英語,導致母語失去它該有的定位,我們將逐漸流失價值觀和文化遺產。社會本質將退化,最終人民會失去信心。我們會覺得自己像二等公民,永遠都在模仿他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月15日在今年的「講華語運動」開幕式上語重心長地說。正像此運動的口號「講華語COOL!」
  • 新加坡是如何推行華語和簡體字的?
    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就是一個大量使用中文和簡體字的國家:不僅中文標示隨處可見、國民華語水平普遍較高,連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也曾為競選苦學中文和福建方言,近年還在《學語致用——李光耀華語學習心得》一書中介紹學習心得——可見中文的重要性。這是怎樣的歷史和社會條件造成的結果呢?
  • 新加坡華語怎麼樣?在職場上哪些語言更受歡迎?
    教育部長王乙康今早出席研討會開幕致辭時,也著重提及了上述研究結果。對於新加坡的華語教育,王乙康部長指出,母語教育仍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從學前、中小學到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新加坡都積極鼓勵母語學習,尤其是華語教育。
  • 新加坡通商中國組織鼓勵年輕人用華語與中國聯繫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日電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通商中國」組織九日表示,將把握中國發展的機會,激發新加坡年輕一代熟練使用華語,以更有效開拓中國市場。  新加坡《聯合早報》十日報導,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已在上個月十八日正式成立以華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通商中國」組織。
  •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宣傳語現錯別字 組織方道歉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已經進入第38個年頭,該項由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發起的運動,旨在鼓勵新加坡人說標準的華語,替代方言。同時也是為統一語言使用,促進社群更多相互了解,並支持雙語教育政策。 不過據環球網7月12日報導,就是這樣一個華語推廣活動,今年卻因主辦方的一個「失誤」而遭意外打臉。 事情是這樣的。
  • 若只將華語視為應付日常的工具,30年後新加坡還會有華文社群嗎?
    李顯龍總理在今年農曆新年致辭時提到了本地華族獨特的新加坡華人身份,那這身份和學習華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是以前常說的華人就該學華語那一套嗎?照部長的說法,顯然不是。部長並不支持告訴學生要像父母或祖父母那樣把母語學好的做法,反而強調好奇心。華人學華語是先天決定的,是強制的,學華語你能更了解華人(自己)則是後天學習的,有選擇的。有選擇的激發興趣,強制的則澆熄興趣。
  • 新加坡雙語教育:多講華語會使孩子英語退步?不存在的!
    調查發現:年輕家長儘管認同學習華文的重要,對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的決心卻容易動搖。尤其在孩子升上小學後,部分家長因過度重視孩子成績,導致他們減少以華語同孩子溝通,擔心妨礙孩子的英文學習。「大環境以英語為主流,家裡就應多講華語……如今小學華文課時只佔所有科目課時的兩成,既然孩子多數時間講英語,不會因為在家多講幾句華語而影響英語水平。」有些家長自認華文水平不夠高,選擇不同孩子說母語。教育專家強調,家長能講華語就應堅持多講,打開語言自然習得的空間,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學校的雙語教學。
  • 雙語教育優勢不再,新加坡教育還有多少吸引力?
    文丨吳錦清 編丨Travis「繼續以特選學校母語教育,守住文化底蘊和優良價值」,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在特選學校 40 周年紀念會上用中文和英文分別說了一遍,臺下不乏憂心忡忡的華人家長。特選學校是改制之後的華語學校,這裡的母語指的華語。在特選學校,中英文並列第一語言,這點與主流學校以英語為主不同。
  • 國際華語教育大拿齊聚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這場大會不容錯過~
    因此加拿大國際學校舉辦第六屆國際學校華語教育研討會暨工作坊,為廣大華文教師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平臺,展開一趟別開生面的教育學習之旅。此次研討會,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臺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灣義守大學國際及兩岸事務處華語文中心、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常熟)、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臺灣義大國際高級中學、香港耀中國際學校中學部、Australia Wesley College及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共同舉辦,屆時將有國際知名漢語教授,各地漢語教學專家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此次盛會!
  • 新加坡華人不愛用華語,究竟是誰的鍋
    漸漸地,新加坡華人不愛說華語的尷尬局面就漸漸形成了。(摘自新加坡文獻館)華語,是華族文化的載體,學習華語也是為了延續民族文化,而且在中國崛起的今天,華文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李光耀早就判斷過:「中國崛起是大勢所趨,即便美國有意阻攔也無法妨礙實現。」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按道理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數量佔據絕大部分,而並沒有其他種族的人來能夠對其形成競爭關係,那麼,新加坡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我們新加坡要堅持不懈地推廣華語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0月22日在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上致辭(@聯合早報)當時的華人多數隻講方言,不一定聽得懂其他籍貫的人說的話,溝通是一個問題。此外,許多國人雖然算是完成了基本教育,但是並沒有掌握好任何一種語言,無論是英語、華語或方言。這樣的情況,不但限制了個人的前途,也不利於國家的建設。
  •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將收錄千個新加坡特色詞彙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日前,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文章,介紹了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和其中收錄的一些新加坡特色華語詞彙。像「樂齡」這類具有本土特色與意義的詞彙接下來會記錄在新加坡華語資料庫。電子版的新加坡華語資料庫由推廣華語理事會創建,目標是收錄1000個新加坡特色詞彙,並介紹這些詞彙的由來、歷史背景、詞義,以及其他地區的用語。資料庫也會收錄報章報導的例句,讓人們認識本地豐富的語言資產。資料庫創立初期會收錄約120個詞彙。
  • 新加坡華語規範之爭
    然而,隨著1991年新中建交,大陸移民開始湧入新加坡;90年代的新加坡投資中國熱,更讓《聯合早報》在中國多個城市設立記者站,報導中國動態;俯仰之間,大陸普通話便取代臺灣國語成為早報語碼,逐步為本地華人接納與吸收。不消說,這就是知識的力量;確切說,是知識分子傳播語言的力量。語言源於民間,但有賴於知識分子予以優化和規範。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他在很多場合都介紹了學習普通話的好處,他希望新加坡人能夠少用(不是「放棄」)廣東話,福建話,閩南語等方言。01新加坡建國後,推行英語教育,華語淪為小眾半個世紀前,新加坡有一整套中文教育體系。當時還有一首推廣華語的歌謠:國家要進步,語言要溝通。就從今天起,大家說華語。不分男和女,不分老和少。不再用方言,大家說華語。聽一聽,記一記。開口說幾句,多親切多便利,簡單又容易。
  • 新加坡雙語教育在衰退:英語才是認同國家身份的重要依據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叄裡河作者:吳錦清「繼續以特選學校母語教育,守住文化底蘊和優良價值」,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在特選學校 40 周年紀念會上用中文和英文分別說了一遍,臺下不乏憂心忡忡的華人家長。特選學校是改制之後的華語學校,這裡的母語指的華語。在特選學校,中英文並列第一語言,這點與主流學校以英語為主不同。
  • 原來新加坡人也為學英文而煩惱......
    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新加坡早在英國殖民時代就是提倡全英語教育了加上新加坡人種眾多和馬來人、印度人在一起不可能再講華語新加坡的歷史、社會條件在一個純粹的英語環境中他成長得很快,證明了自己還獲得獎學金到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留學   之後,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優秀在眾多重要會議上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看起來是標準的英校生更是成為了新加坡教育部長
  •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調查顯示,本地華裔青年使用華英語信心相近!
    近日,據新加坡南大國立教育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本地不同年齡段的華裔年輕人對使用雙語的自信心大不同。據悉,在本地的華裔青年在日常溝通上,使用英語和華語的自信心相近,分別為42.2%和45.6%。而小學生當中,僅11%對使用華語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