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頭腦風暴法是一種能夠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

2020-12-13 娛樂朋友

  頭腦風暴法是一種能夠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的方法。又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通常簡稱為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也稱反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專家群體決策、儘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儘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後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質疑,分析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

  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由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在融洽輕鬆的會議氣氛中,由專家們「自由」提出儘可能多的方案。

  頭腦風暴法應遵守如下原則:

  (1)庭外判決原則。對各種意見、方案的評判必須放到最後階段,此前不能對別人的意見提出批評和評價。認真對待任何一種設想,而不管其是否適當和可行。

  (2)歡迎各抒己見,自由鳴放。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激發參加者提出各種荒誕的想法。

  (3)追求數量。意見越多,產生好意見的可能性越大。

  (4)探索取長補短和改進的辦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見外,鼓勵參加者對他人已經提出的設想進行補充、改進和綜合。

  為便於提供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環境,應該確定專家會議的最佳人數和會議進行的時間。經驗證明,專家小組規模以10~15人為宜,會議時間一般以20~60分鐘效果最佳。

  專家的人選應嚴格限制,便於參加者把注意力集中於所涉及的問題。具體應按照下述三個原則選取:

  (1)如果參加者相互認識,要從同一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領導人員不應參加,否則可能對參加者造成某種壓力。

  (2)如果參加者互不認識,可從不同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這時不應宣布參加人員職稱,不論成員的職稱或級別的高低,都應同等對待。

  (3)參加者的專業應力求與所論及的決策問題相一致,這並不是專家組成員的必要條件。但是,專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學識淵博、對所論及問題有較深理解的其他領域的專家。頭腦風暴法的主持工作,最好由對決策問題的背景比較了解並熟悉頭腦風暴法的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的人擔任。

  頭腦風暴法專家小組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1)方法論學者——專家會議的主持者;

  (2)設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3)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級專家;

  (4)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會議提出的設想應由專人簡要記載下來或錄在磁帶上,以便交分析組對會議產生的設想進行系統化處理,供以下(質疑)階段使用。系統化處理程序如下:

  (1)對所有提出的設想編制名稱一覽表;

  (2)用通用術語說明每一設想的要點;

  (3)找出重複的和互為補充的設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設想;

  (4)提出對設想進行評價的準則;

  (5)分組編制設想一覽表。

  實踐經驗表明,頭腦風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對所討論問題通過客觀、連續的分析,找到一組切實可行的方案,因而頭腦風暴法在軍事決策和民用決策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

  當然,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成本(時間、費用等)是很高的,另外,頭腦風暴法要求參與者有較好的素質。這些因素是否能滿足會影響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如此詳實且專業的頭腦風暴法教程,你肯定沒見過
    頭腦風暴法簡介頭腦風暴法又稱腦力激蕩法、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目的是通過找到新的和異想天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總監管理筆記:正確開展頭腦風暴法的七個步驟,易學易懂
    在各種催生創意的工作中,頭腦風暴法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個工具,那麼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如果正確進行頭腦風暴法,如何正確使用這項創新工具。國內很多企業都在使用頭腦風暴,但往往效果事與願違,總而言之,在使用頭腦風暴這個工具的過程當中存在這個那個的問題,其實正確使用頭腦風暴法。要遵循以下七個步驟。
  • 17種頭腦風暴法,每一種都是經典!
    頭腦風暴是由美國廣告專家奧斯本提出的概念,是一種適合個人或團隊一起不受限制的討論、提議的過程。這種過程往往能夠打破沉默的現場氣氛,創造出有價值的方案和想法。隨著頭腦風暴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它收集寫作構思、方案創新、意見收集、事項決策等。在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探討17種不同類型的頭腦風暴法!
  • 淺談「頭腦風暴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 「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 是一種讓所有的參與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交換觀點,並以此誘發集體智慧,激發學習者創意和靈感的教學方法。一、「頭腦風暴法」及其理論依據「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又稱智力激勵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lex F.Osbom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集體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該方法讓參與者思維互補、互相激發、敞開思路,在自由愉快的氣氛中暢所欲言。
  • 身為產品經理,你真的明白頭腦風暴怎麼運用嗎?
    頭腦風暴法出自"頭腦風暴"一詞。所謂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言的,如今轉而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
  • 會議如何最大程度發揮頭腦風暴法的作用
    「頭腦風暴」是企業在需要創新和改善的的會議中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它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群體的力量,為企業帶來新思路、新辦法。但如何讓頭腦風暴法更加有效呢?如果在頭腦風暴的集體決策中,某個參與者的觀點明顯脫離實際和主題,這時不要急於打斷或反駁,要讓其將觀點表述完整,並認真記錄,在後續的環節再做探討。(3)。在參與人員各自進行自由聯想完畢後,要回到現實需要解決的問題上,針對每個提議再次鼓勵大家運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評判,在這個過程中會最終挑選出最佳的創意或方案。
  • 試試頭腦風暴法
    導讀:頭腦風暴法區別於傳統會議讓人昏昏欲睡以及大家屈服於老闆的權威,它倡導會議旨在營造民主和諧、暢所欲言的溝通氛圍,使與會者任意表達自己的見解,互相鼓勵、啟迪,產生共鳴及多米諾骨效應,觸發所有人的創新意識及第六感官。
  • 群體決策的優缺點分別是?
    管理者40%以上的時間是在開會,在進行群體決策。 群體決策的優點主要表現在: (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識; (2)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3)提供更多樣的經驗和觀點; (4)可以開發更多的可行方案(alternatives); (5)提高解決方案的接受程度; (6)增加正當性。
  • 厚基|西東談管理·個體決策vs群體決策?
    個人決策指的是機構的主要領導者依據自身的經驗、知識以及判斷力而做出的決策。個人決策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般會用於日常工作中的程序化決策以及管理者職責內的決策。管理者在實施個人決策時,往往會陷入自身的局限性,這些局限性會成為有效決策的障礙。
  • 常見創造性思維方法
    創造性思維方法激發的構思成創意越多,獲得高質量的問題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它是提出有效改進方案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 它幫助你預期自己需要達到的目標,並使之順利實現。下面我們將重點講述幾種常用的創造性思維方法。
  • 廣西舉重「頭腦風暴」法增進交流
    「頭腦風暴法」,主要是由討論小組成員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氣氛中以會議形式進行討論、座談,打破常規,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充分發表看法的一種討論方法,有利於成員打破「群體思維」發表觀點意見,保證決策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發現一系列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一些企業部門和賽事活動組織中的得到廣泛運用,但用於研討舉重訓練尚屬首次。
  • 對孩子使用頭腦風暴法,會使他們的右腦更加發達
    頭腦風暴法也叫腦激勵法,是這樣一種方法: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後鼓勵學習者尋找儘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慮該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也不作評論,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來了為止。平常情況下,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本來是想找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卻變成了對一種法好不的爭論,參加者的情緒大受影響。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解答:頭腦風暴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及相關案例
    一、頭腦風暴法的操作程序 1、準備階段。暢談是頭腦風暴法的創意階段。在該階段主持人應引導大家自由發言,自由想像,自由發揮,使彼此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暢所欲言,然後將會議發言記錄進行整理。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考慮因素5W1H原則及決策方法
    事實上,在人生的過程中,每一條道路都會有挑戰,客觀現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每個人的主觀與客觀都會發生衝突,是否能夠順利解決衝突完全在於個人的抉擇與努力。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亦稱專家決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數量的專家的創造性思維來對決策對象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其狀況做出集體的判斷。頭腦風暴法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兩種。 (1)直接頭腦風暴法。
  • 群體決策和判斷
    本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群體決策時存在的問題。第二部分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做更好的決策。一、群體存在的問題     ①群體誤差和偏差:歸因錯誤和代表性直覺。Ⅰ、常見的幾種群體決策技術         1、一致性意見(共識決策或無異議決策):面對面討論,直到所有人都接受同樣的意見        2、辯證技術:要求群體成員討論可能導致偏差的因素        3、獨裁者(最佳成員技術/權威決策):選出一位成員,他的意見代表整個群體        4、德爾菲技術(投票決策):群體成員不直接見面,以某種順序循環匿名提供答案
  • 【我是學神】頭腦風暴法
  • 淺談「群體對決策的影響」
    我們在日常生活相處之中無可避免的需要進行群體決策,群體在決策制定時比能夠個體獲得更多的信息,那麼群體互動對決策的制定是否更加有利,是以什麼方式來影響群體內成員的態度呢?又是怎樣影響群體作出明智或是愚蠢的決策呢?  我將逐一來探討這些有趣的群體影響現象。不過,什麼是群體?群體被定義為兩個或更多互動並相互影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