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的到來,學校紛紛開學,孩子們終於回歸校園。
孩子們的內心活動大相逕庭,有的翹首企盼;有的焦慮擔心……
之所以孩子們的反應不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性格也不同。但是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順利開學,並且適應上學的節奏和生活。
孩子肯定也會在開學前主動調整狀態,但是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家長的幹預和幫助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會讓孩子更快地進入狀態,少繞彎,下面來聊一聊具體用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進入狀態吧。
首先聊一聊精神層面的準備
對於那些不想開學的孩子,家長需要和孩子認真地溝通,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因為感到學校的課業負擔重?還是因為學校的氛圍不好?很多孩子遭受「校園霸凌」,被威脅不準告訴家長、老師,心理長期處於一種緊張且沮喪的狀態下。家長們平時一定要多觀察自己孩子的情緒,並且養成每天和孩子聊天的好習慣,用輕鬆閒聊的方式,就聊聊每天學校發生的事情,愉快的、難受的都可以。
因為上了小學後的老師,不會像幼兒園的老師一樣會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學校的情緒狀態,老師更關注學業部分,所以孩子的情緒只能孩子自己主動告知才能知道的更多,那麼和孩子聊天,建立友誼一定是個非常好的方法。
再聊一聊身體方面的準備
話說千遍不如做一遍,所以身體一定要動起來!家長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孩子傳達開學了,需要調整狀態的信息:
1. 帶孩子去採購開學用品
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開學前去逛文具店,不亞於媽媽們逛街買衣服的那種欣喜程度。看到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真是啥都想買買買!用買文具的方式間接地提醒孩子快開學這個事實。孩子們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文具,也會在心中幻想開學使用它們的場景,會大大提升對開學的心情!
2. 讓孩子和交好的朋友多交流
開學,孩子也終於能見到自己在學校中的朋友。
許久未見,小夥伴們一定有很多在這個「特殊假期」中發生的趣事可以交流。
引導孩子和夥伴多交流,在放學後、休息日帶孩子去和夥伴一起學習、玩耍。
在學校有個感情熟絡的小夥伴,心理上就不會那麼得孤獨,行為上也不會顯得那麼拘謹,能更好、更快地融進集體生活。
3.調整作息時間
制定一張與學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讓孩子「倒時差」,杜絕睡懶覺和看電視無度的情況。利用一周時間複習上學期的要點。度過一個「漫長的假期」,孩子們可能對上學期知識有所遺忘,因此不妨抽空回顧一下知識要點,溫故而知新。學生要進行自我調節,要求自己今天的事情必須今天完成。學生一般在假期裡的懶散造成了沒有時間緊迫感,所以學生的自我調節要從提高生活節奏和做事效率開始。
4.家長也需要調整心態
在家呆久了,很多孩子會對上學這件事有一些不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用平常心對待「孩子抗拒上學」這件事。因為家長的緊張會讓孩子更緊張,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
還是那句話,了解和溝通是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方式,不要在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情況下,就妄下定論,這等於是在給孩子貼標籤,我們知道一旦被貼了標籤,就很難「撕下」。讓孩子愉快地接受開學的事實,再愉快地開始學習生活,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個愛上學的娃,更是一個身心健康、快樂活潑的娃。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