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時代,我還是要勸你老老實實拿起書本閱讀

2020-12-14 加侖讀好書

讀書,從純粹的反面的角度講,除了佔用你的機會成本外,實在沒有太大的壞處。

邁入三十歲,已經有幾年了。一直以來,因為個人興趣讀了不少書,因為所修專業關係讀了不少書,又因為從事行業需要讀了不少書。總之,我生命中的前三十年讀了很多書。

讀書的益處,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它曾經陪伴我渡過了無聊的青春期和整個大學生涯,幫助我取得了工作的機會,也能預見到只要能夠堅持,將帶給我再進一步甚至兩步的可能。讀書,從純粹的反面的角度講,除了佔用你的機會成本外,實在沒有太大的壞處。

讀書的初級階段

我產生讀書的興趣比較晚。讀高中時,我和一個要好的同學選擇了文科。慚愧地說其實我並不對文科功課情有獨鍾,想必我現在依然如此。因為正值懶散惰性的我是斷然不會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以及物質與意識誰決定誰的問題產生興趣。一個簡單的想法是,讀文科,作業相對較少,不太受到拘束。

時間有餘,又沒有消遣的地方,我們就開始沒日沒夜地讀書,即便到了高三衝刺階段依然經常躲在藏書室的角落裡。當時,萌芽以及新概念作文大賽比較轟動,深受文科班級女生喜愛,不過這不在我們的興趣範圍內,我們讀的是還要純粹一點的文學書籍,比如王小波的、李銳的、餘華的,也有再往前推的年代的作家,比如沈從文、巴金,也偶爾涉獵外國文學。

至於,我最鍾情的作家要數渡邊淳一。箇中原因,不但是他的小說裡往往有讓我面紅耳赤的性描寫,還有翻譯他的書的中國譯者簡直可親可敬,算是到目前為止,我讀到的最通俗易懂而不會窩心的外國文學譯作了。但是,我也不能過於張揚,畢竟渡邊淳一在我們當時的理解力上算不得一位文學巨匠。

整個高中生涯,最讓我震撼的是胡適的《四十自述》,儘管到目前為止我只讀了一遍,因為我實在不忍心再讀它時而泯滅當初的心靈震撼。我當時就暗下決心,等到了三十歲,我也要寫一篇盪氣迴腸的《三十自述》。一轉眼,我就真的到了這個年齡。

讀書的躍進

大學時,我自詡讀書品味直線上升,國內作家除了餘秋雨、賈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外,基本不願再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國文學巨匠和新晉諾獎得主的書。也許是因為我修的漢語言文學系實在過於弱勢,或者偏理科的大學對文學興致乏味,學校圖書館藏書少的問題還花費了我不少生活費去購置書籍。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捧著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擠在擁擠的火車廂裡回家的場景。大致來說,大學四年我大約讀遍了19-20世紀知名歐美作家作品的三分之一。如我前文所言,因為缺少天才式的翻譯家,其實讀起這些書來,我仍然感到變扭。

正如你所見的,我當時的讀書興趣基本以小說為主體。二十歲左右的我只對敘述情節類的書感興趣。除此外,教導人世間道理的,傳授人實用技能的,灌輸人思想理念的,幫助人考取證書的,則一概不在我興趣範圍之內。

這種閱讀風格和品味在大學後期陡然轉變,並且延續至今,此後我幾乎很少再讀純粹的文學作品了。自從讀到李澤厚的《美學三書》後,仿佛一下子打開了閱讀世界的新大陸。此後廣泛涉獵了文哲類、歷史類、經管類等類型的中外書籍。

因為所從事行業的關係和興趣的自然更迭,我讀書的行為自覺開始趨於固定,行業書籍和相關衍生的圖文雜誌成了我每日必修的功課,但是我更傾心的是社科類的圖書,喜歡這種充滿著大量歸納、推理、分析、論證痕跡的書籍,也做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儘管它與我工作毫無關係。

畢竟,從最初的讀書初衷到很久以後,我都不希冀用功利的心態來對待讀書這件事。實際上,對於讀行業類書,若說是閱讀,不妨說是檢索更為貼切,我用檢索到的學識來指導工作實踐。

為什麼勸你讀書

伴隨著知識的爆炸以及見識變現的可能性不斷增大,我對眼下的讀書風氣有了些許疑慮。

涇渭分明的是,現代人對讀書的精力投入劃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不讀或者很少讀,一派是狂讀、認死理地讀。讓我產生疑慮的正是後者。

我因為常在網上買書,所以打開網頁時經常彈出推薦書目,於是我發現了大搖大擺地跳躍在各大讀書網站上的「一生必讀的XX本書」「XX大學精選書目」「人氣最高的XX本佳作」以及穿插在內、標新立異充滿噱頭的書本。這種蠱惑性強烈的用詞極具視覺衝擊和神經震撼。

你要知道的一個事實是,這些書單和書本在目前的確大有市場。我曾經就參加過幾次讀書交流會等時髦的聚會,也總會有嘉賓煞有介事地推薦諸如全球最暢銷、中國最治癒云云的書籍。如果你帶著滿臉疑惑不置可否的神態,只怕會招來鄙視,而被人打心眼裡誤以為此輩低俗無趣的印象。

然而,稍微具有理性判斷力的人會發現,除了有百分之一地概率能找到1-2本經過時間驗證的佳作外,真是乏善可陳。令人奇怪的是,這些書的作者動輒是情感專家、行業領軍,令人目不暇接。此外,這等人往往在出書前均以職業撰寫熱文博人眼球謀生,他們所寫的文章在各大公眾號上長久不衰,真是賺得盆滿缽滿。往通透了說,這些書單以及作者的背後,可能埋伏著一個能夠操作讀書風氣的經營團隊。

我曾經問過幾位終日閱讀這類書本、熱文而樂此不彼的年輕人,他們雖然語句表達各有側重,但一個明確的主題,是希望通過讀書來改善自己。

然而被利用的正是這種淳樸真誠的心理。為此,我建言:以後但凡遇到標題中間隔著冒號的書或者文章,就繞著走。

信息爆炸時代的選擇

人們往往出於這樣那樣的目的,抱著功利心態讀書。假如你是為了增長見聞、拓展技能,我想是有效的。假如你是打算塑造內心、修行外在,靠認死理地讀上幾十本書,達到架構知識體系,彌補思想空洞,補齊邏輯短板的目的,從而脫胎換骨變成一名雅士,這絕無可能。

我最近越發有了感慨,眼下微信公眾號每日加工炮製出巨量的零碎又缺乏誠意的熱度文章,除了讓你握有一堆談資外,毫無裨益。

轉眼進入5G時代,信息的爆炸成幾何增長。面臨唾手可得的碎片化信息獲取,能夠耐得住性子閱讀書本更顯得難能可貴。

讀書,修養,歸根結底是一項終身的學問。

相關焦點

  • 《深閱讀》速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書籍封面你好,這次我們要解讀的書同樣是齋藤孝先生的書籍——《深閱讀》,它的副標題是「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這裡的「讀書」可以當成是「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比我們想像的要來臨的更快,而且讓我們絲毫無法抵抗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依靠手機可以瀏覽到無數的信息,同時也會讓我們逐漸習慣於去檢索信息而不是思考信息。每天都在信息的洪流之中,膚淺的信息一次又一次的積壓著我們的感官,讓人無暇去進行更深度的思考。我們已經很少去閱讀經典書籍了,甚至想讀的時候都無法沉下心去閱讀了。
  • 信息爆炸時代,你如何獲取信息決定了你的高度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或許正如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裡說的那樣:我們也許正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而非「信息過剩」的世界裡,因為爆炸的是膚淺的即時信息,根本無法沉澱。他們都通過持續的閱讀,來更迭自己的知識系統,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也正是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裡提及的:優秀的企業家都會保持一定的閱讀量。《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是一本關於為何讀書、如何讀書的書籍,書中對於當下如何高效獲取優質的信息給出了自己的方法——閱讀。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每天應該看什麼?
    那麼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大家都會說信息爆炸時代、信息過載,「信息」二字被大家掛在嘴邊,但我們真的理解信息的本質嗎? 追根溯源還是要從科學家的提出的得到學術界認可的理論尋找定義。 在1948年,美國的一位數學家香農(C.E.Shannon),在矽谷著名的貝爾實驗室裡,基於從熱力學中熵理論得到的啟發,提出了資訊理論,為此後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將何去何從?
    你有沒有因為時代「信息爆炸」產生困擾?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類情況,車的保險快到期了,無數保險公司得電話接踵而來。不管是不是什麼大保險公司,都會知道你的電話,然後不厭其煩的來問你準備上什麼保險,如果沒目標考慮他們的,等等……你會不會感到奇怪,他們是怎麼知道電話的?這就要感謝這個「信息數據爆炸」的時代了。
  • 我為什麼勸你升級winodows10
    在最近的幾天,windows7結束服務支持的信息一直充斥在這個網絡,同時關於是不是升級windows10 的信息也是各式各樣,有勸你升級的,有勸你不升級的,也有勸你隨緣的,而我卻要勸你
  • 信息爆炸的時代,請放棄你的無效社交圈子.來看看這幾個好評率超高的訂閱號.
    ,然後合上書本依然感覺到,住在那片光裡。」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你也許很久沒有時間翻開書本,汲取養分。但好的公號就像一本好書,同樣能為你帶來知識和不一樣的觀點,讓你擁有與眾不同的視角看世界。泛學文摘fanxuewenzhai
  • 信息爆炸時代的——斷、舍、離
    事物本身不存在好與壞,要看人類如何利用它。網絡也是把雙刃劍,要看用到哪方面,看被如何利用。網絡詐騙、不良網絡信息的傳播等行為,時有發生。所以趨利避害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二》客觀分析、明辨區分良莠不齊的信息化網際網路時代,同時也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網際網路信息傳播速度之快,為大家提供了無限的便利。似乎人們認為自己無所不知,漸漸難以接受自己未知的事物。
  • 面對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人類面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我們史無前例地生活在一個信息汙染、充斥著信息垃圾的時代。有一次我找一個有關人事政策的原文,一搜索,竟然在好幾張搜索頁以後才找到,前面都是斷章取義或局部引用的網上文章。人的精神越來越貧瘠無趣,花邊新聞、無聊炒作,把我們本該關注的人文的東西、知識的東西屏蔽掉了。讓人無法去關注真正想要的信息,即使找到了看似有用的內容,有時候也難以分辨信息的真偽。
  • 信息爆炸的時代,請保持清醒
    現在這個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拿出手機,就能知道天下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真假新聞難以分辨。短視頻的流行,直接影響了直播的盛行,直播瞬間紅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在國外都會一席之地。看著你直播的那些人,可能因為你的表演而喜歡你。然後給你做數據,給你刷禮物,讓你享受成為網紅的待遇。同行的競爭者,看你的數據這麼好,僱傭了水軍來黑你,想方設法的想取代你。造謠的事情多了,三人也就成了虎,剛開始人們將信將疑,然後噴子就在不斷黑你,人們也就信了你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甚至開始人肉你,在這個社會中,你只要在網上有一點的信息,就會被爆出來。各個鍵盤俠,各個黑子不停的潑髒水。你忍受的了嗎?
  • 巨大信息爆炸的時代,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帶你看資訊時代的真相
    不誇張地說,這是大部分國人每天接收信息的縮影:一早醒來,打開手機裡的FM軟體,開始聽主播一條接一條地播新聞;擠地鐵的空檔,打開新聞APP,巨大的信息流瀑布就呈現在眼前;一整天忙碌地上班,手機不時有新消息通知,各大APP在為你推送當天的突發重磅新聞……不消說,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 信息爆炸的時代,精讀更重要!| 推廣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裡 你是否曾有一瞬間覺得忙碌而空虛?以下幾個優質公眾號能讓你在閒暇的時候不斷的提升自我,擴寬視野每一篇推文都值得你打開管理哲學ID:ceoglzx易簡讀書ID:yijiandushu在浮躁的自媒體時代,易簡讀書始終保持著「文化」的初心。指尖閱讀,早間感受,為你提供最hot的資訊,帶你走近名人大家,幫你撥開人生迷津。
  • 如何理解並應對「信息爆炸」?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麼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 信息爆炸時代,該如何做好知識管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都成了「松鼠」,很喜歡囤書、囤課程,越多越好,仿佛擁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就擁有了知識。 但,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們需要做知識管理?信息爆炸時代,人人看似都有很多知識,實則外強中乾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上信息泛濫,好的壞的什麼都有,這對於我們的鑑別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 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什麼人們如此鍾情無聊爭論?
    他們知道當今美國最怕種族主義抬頭,要不怎麼會有「馬丁路德金日」來紀念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呢。認知相差太遠,爭執沒有意義。繼續爭執,反而顯得愚蠢。你喚不醒裝睡的人。就不浪費這個時間。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聽懂了我的意思,那一定是對我有誤解。」
  • 農民為啥拿起書本和滑鼠(文化脈動·文化扶貧系列之二)
    肖春根 鄧和平攝影報導長期以來,缺乏信息和技術是制約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主要因素。但隨著全國60多萬家農家書屋的建立和數位化升級,農村信息封閉、農業技術落後、農民致富無門、農村孩子無書讀的狀況正在改變。農家書屋的知識優勢、信息優勢、服務優勢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 PISA2018:培育資訊時代的閱讀素養
    PISA2018在閱讀素養的定義中新增了「評估」一詞。這是為了強調: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讀者必須衡量文本中論據的真實性、作者的出發點、文本與閱讀目的的相關性等多種因素,從而更為謹慎地對文本進行判別與使用。第二,加強對學生數位化文本閱讀能力的關注。PISA2018刪去了原有概念中的「書面」二字。
  • 拿起滅火器滅火,滅火器卻突然爆炸了……
    一男子正在給車加油 突然起火了 工作人員拿起滅火器欲滅火 火還沒滅 滅火器突然爆炸了 請看監控視頻
  • 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你中招了麼?
    手捧一本書,白紙黑字的閱讀,似乎開始過時,仿佛正要成為越來越遙遠的回憶;當非要我們閱讀的時候,也還是屏幕上閃動的文字來得更加便捷。這樣一個時代,藉助科技力量,閱讀的便利也是前所未有:不必囊螢映雪,也不必鑿壁偷光,更不必磨墨抄書,但凡你想閱讀的,可以很方便很廉價的獲取。
  • 做飯時發現蟑螂,她隨手拿起殺蟲劑,廚房瞬間爆炸!
    做飯時發現蟑螂,她隨手拿起殺蟲劑,廚房瞬間爆炸!在燃氣灶旁邊倒麵粉,你不要命啦!你也許會說,別逗了,麵粉怎麼會爆炸?還真不是開玩笑,8月27日,臺灣一水上樂園舉辦「彩色派對」時發生粉塵爆炸,造成10人死亡,500多人受傷,爆炸源正是生活中很常見的麵粉!今天,湘妹子就為大家揭秘粉塵爆炸。
  • 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學習?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太快,據美國詹姆斯馬丁的測算,在近十年人類知識總量已達到三年翻一番,到2020年甚至要達到每73天翻番的空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