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父母關注與孩子需要錯位 家校合作困難

2020-12-14 界面新聞

家庭教育是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起點和基礎,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一項全國性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有溫暖的家」居首位,人數比例遠高於「有錢」、「有社會地位」和「有權力」。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召開發布會,共同發布了《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

這項調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在全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樣本包括18萬餘名學生和3萬餘名班主任。

孩子最渴望「有溫暖的家」

調查報告顯示,孩子將家庭作為他們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39.3%的四年級學生與49.4%的八年級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均為「有溫暖的家」。同時,「父母」居四、八年級學生最崇敬榜樣的第一位。四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老師」和「科學家」,人數比例依次為25.8%、22.5%和14.2%;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影視歌星或體育明星」和「歷史名人或文化名人」,人數比例依次為29.1%、14.6%和12.1%。

報告稱,與四年級相比,八年級學生更加看重家庭,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擁有一個溫暖的家的重要性。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明顯減少、渴望獨立,與家長的溝通和相處時間減少,但實際上家庭在他們的心目中的地位反而變得更加重要。

「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即孩子在12歲前能否與父母建立親密的依戀感情,對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關重要,而只有『溫暖的家』才能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雲曉告訴界面新聞,儘管父母是學生榜樣的第一位,但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一般來說,無論父母是否願意或者在意,都是在為孩子做榜樣,因為兒童的天性是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判斷與選擇會發生變化。

「這足可見家庭、父母在中小學生心中的地位。應結合這次家庭教育國家報告反映出的家庭教育問題,推進教育改革以及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專業化指導,給孩子健康成長營造溫暖的環境。」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

父母的關注與孩子的需要錯位

孩子既然最渴望有「溫暖的家」,最需要親密的親子依戀,這些都為家庭教育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質條件,卻為什麼會出現親子衝突甚至深深的代溝?孫雲曉指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關注與孩子的需要錯位。

調查報告中,學生和班主任都認為家長最關注孩子的學習。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最關注的方面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其人數比例高於對道德品質、日常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的關注。96.2%的四年級學生和95.8%的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對自己的成績期望至少是「班裡中等」,僅3.8%的四年級學生和4.2%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成績的期望是「考多少名都可以」。同時,四年級、八年級班主任認為家長最關注學生的方面是考試成績,遠高於對愛好或特長發展、心理狀況、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關注。

然而,八年級學生最希望父母關注的三個方面實際上是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和身體健康。其中,四年級男生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人身安全,女生則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八年級男生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女生則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家長學業期待依舊普遍偏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基本沒有改變。過高的期望必然引起高負荷、高強度和學習焦慮等不良情緒,也必然會給家長自身帶來焦慮。」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洪明認為,「評價家長學業期待的關鍵指標是期待的適度性,即期待是否處於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內,過高期待和過低期待(甚至沒有期待)都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麗穎則撰文表示,「學習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認識世界的途徑,更要以促進人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為目的。兒童在學校生活中遭遇了哪些成長的困擾,身體和心靈有哪些呼喚,本應該成為家校合作和溝通的重要議題,但是卻不被家長和教師所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學習,但報告顯示,家長對孩子學習生活的參與程度並不與關注度成正比,有三成四年級學生、近五成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較少捲入自己的學習生活。家長學業捲入是教育捲入的一種,主要是指家長在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投入情況,在家庭或學校中做出促進孩子取得更好學業成就的多種行為。

根據調查,大多數家長把學業捲入的重點放在作業上,小學階段重點關注監督檢查,初中階段關注督促提醒。「學業捲入應該是全方位的、適度的,家長要學會關注細節、積極反饋,學會鼓勵、樹立自信,給予孩子真正的支持和幫助。」洪明稱。

家校合作困難

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礎,也是促進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徑。但調查結果顯示,95.6% 的四年級班主任和97.4% 的八年級班主任報告與家長溝通遇到困難。這表明目前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情況不容樂觀。

根據調查結果,四、八年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遇到的困難排名前三位的均為「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參與溝通的積極性不高」和「與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且人數比例均超過五成。

其中,74.1%的四年級班主任和74.2%的八年級班主任報告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困難是「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58.8%的四年級班主任和60.8%的八年級班主任報告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困難是「家長參與溝通的積極性不高」,52.1%的四年級班主任和55.3%的八年級班主任報告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困難是「與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共育,家長和教師就要共同承擔責任,不僅對教育結果擔責,還要在教育活動尚未開始的時候就承擔責任。」康麗穎指出,目前家校共育指導服務亟待完善,如果家長只重生養而不重教育,對自己承擔的教育責任置之不顧,孩子在人格、行為習慣等方面必然會存在著大量問題,這些問題再到學校去矯正,將使學校不堪重負,遭遇不能承受之重。

相關焦點

  •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權威發布
    該調查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共計325個區縣,11萬餘名四年級學生、7萬餘名八年級學生和他們的3萬餘名班主任參與了調查。該調查基於全國代表性取樣,其結果能反映全國家庭教育的狀況,是我國家庭教育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報告。報告不僅客觀呈現了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還為我國家庭教育領域的科學研究與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合格父母是怎樣煉成的?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合格父母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常常是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已經上崗了。
  • 《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白皮書》發布
    權威專家團隊 科學採集小學生家庭養育樣本家庭是少年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方式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尤為重要。友邦北京通過前期客戶調研發現,孩子的學習習慣、親子關係、家長與學校合作的態度與行為、家庭教育支出的範疇等話題都備受家長關注。
  • 北師大發布全國家庭狀況調查報告 超九成家長望孩子成績至少中等
    今天上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調查基於全國代表性取樣,報告呈現了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親子溝通和家校溝通不夠、家長對孩子學習生活參與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為我國家庭教育領域的科學研究與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據。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學術層面,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有溫暖的家」是學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年會倡議新時代新家風,指出家風建設對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具有根基意義;兩岸家庭教育學者熱議隔代教養利弊,認為祖輩教養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剛需,但父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鐵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成立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共建家校合作的教育環島
  • 友邦保險正式發布《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白皮書》攜手教育專家、京城名校長給出「硬核」養育錦囊
    本次白皮書問卷由家庭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及北京名校長名師攜手打造,專家團隊陣容強大,包括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所所長孫宏豔,全國著名校長、史家小學終生名譽校長卓立,全國著名校長、光明小學原校長劉永勝,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暢銷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作者劉稱蓮,以及《現代教育報》社《家長周刊》編輯部主任冉陽和資深教育記者、暢銷書《做成長型父母》作者王小艾。
  • 2018家庭教育的10個熱點,影響了你的生活嗎? | 深呼吸
    如何處理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一直是家校雙方深感困惑的棘手問題。此條例一出,廣大老師紛紛表示「鬆了一口氣」。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
    學術層面,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有溫暖的家」是學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年會倡議新時代新家風,指出家風建設對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具有根基意義;兩岸家庭教育學者熱議隔代教養利弊,認為祖輩教養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剛需,但父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鐵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成立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
  • 化危為機,提升家校合作專業化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學校兩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組織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發展的互助活動。家校合作的核心是親師協同,親師協同就是學生的父母與教師配合工作。家長與教師將教育資源結合在一起,進行互補,孩子的成長會更健全,學習效果會更好。家庭、學校和學生的關係,可以用等腰三角形做比喻:學生是頂點,家庭和學校是底邊的兩個點。命題是:底邊越長,頂點越低;底邊越短,頂點越高。
  • 家校合作如何做好加減法
    家長群變成「誇誇群」「壓力群」,更讓父母們大呼「壓垮一個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面對此事,教師們也不無委屈。「晚上11點還在家長群裡回覆信息。」「家長一有事就在群裡找我,沒及時回復就反覆發。」……本應成為家校合作橋梁的家長群,為何變成了雙方的矛盾場?矛盾之下,家校合作應該如何去理解,又該如何做好加減法?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1期:家校合作下「叛逆期」的家庭教育指導
    《禮記·大學》有云:「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重視家庭教育和關切家長育兒能力是回歸教育原點,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起著基礎性作用,直接攸關到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
  • ​ 家校攜手,智創未來——家庭教育篇
    家校交流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家長多了解學校,了解孩子,加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繫;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形成教育合力,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與氛圍,為孩子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真正實現「家校攜手,為愛護航!」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
  • 全國婦聯發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
    全國婦聯發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 2008年02月27日 09: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2月27日電 全國婦聯於今天上午召開全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和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 家校合作中要有兒童的聲音
    家校共育千般計,童年安好萬家歡。」在4月底於長沙舉辦的第三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用這首小詩闡釋文化節「家校社共育 成就幸福童年」的主題。文化節由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與湖南省教育廳、首都師範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
  • 家校合作不是少數人的遊戲
    在工作原則上,學校和家庭要建立地位平等的合作夥伴關係,堅持平等對待所有家庭、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在工作標準上,要求與家長通過互動,共同制訂個性化的成長和學習規劃,特別是對社會經濟地位不高或有特殊困難的單親、困難、留守兒童等家庭,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和幫助。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
    昨天,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7成以上父母會「陪孩子寫作業」。  父母的人才觀決定了孩子的培養方向,調查中在詢問「您最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共列了12個選項,父母首選的是希望孩子成為「敬老愛幼、有家庭責任感的人」,比例達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陽光快樂的人」。調查同時顯示,對於家庭教育,雖然現在父母的人才觀更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可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成了如今家庭教育中父母遇到的最棘手問題。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來源:攝圖網)芥末堆 寧寧 12月1日報導毫無疑問,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之一。它涵蓋親子互動、家校溝通、教養方式及教育期望,涉及家長、學校、孩子等多重角色。談及家庭教育,需要從多種角色出發。11月18日,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次學術年會家庭教育分論壇上,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上海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鬱琴芳,分別從相關調查研究的結果及家校溝通的方式等角度討論家庭教育。
  • 「教體資訊」家校同力合作共贏——汪勁松老師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新朋友點擊上面藍字「花垣教體」,訂閱微信公眾號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看 「誰放棄了家庭教育,誰就幾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 而誰贏得了家庭教育,誰就贏得了孩子輝煌的未來。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成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 構建「家校合作」與「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人民網北京8月7日電(劉婧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極為重要。」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奉雯認為「家長學習中心」是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對促進「家校共育」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 家校合作研究的社會學視角研究及啟示
    我們所有的研究即是基於試點縣和試點校的家校合作實踐的追蹤調查。這項調查建立了涵蓋300多個變量的資料庫,獲得了一批在國內家校合作領域較高質量的系列研究成果。在此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於2017年11月擬定了江西省家校合作示範縣(校)《指導意見》和《評價標準》(徵求意見稿)並在全省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