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2020-12-24 唐詩宋詞天地

1

古時文人死後都是有墓志銘的,概述逝者生平,評價逝者一生。墓志銘通常由別人來寫,也有少部分是自己生前就寫好的。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張岱就是少數人之一,他早早寫好了自己的墓志銘,《琅嬛文集·卷五·自為墓志銘》: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他少時紈絝,喜好奢華,可走出半生回首時才發覺山河錯亂,萬事皆空。寫出這樣通透句子的張岱那時已然大徹大悟了,從繁華到落寞,從奢靡到了悟,我們無法知曉他因何了悟,但尚可從史書裡一窺他的人生。

1597年,張岱生在浙江山陰縣的一個官宦家庭。他出生時家族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曾外祖父是二品大員廣西巡撫,祖父是江浙有名的文學家,父親是魯獻王的右長史。他在錦繡堆裡長大,心安理得的享受舍美婢鮮衣駿馬,那時他以為這些是人人都有的東西。

張岱紈絝但不痴愚,他幼年聰慧,尤擅對對子。一次文學家陳繼儒以「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來考他,還是個孩童的他立刻工整對道:「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陳繼儒大喜,連呼張岱為小友。

2

由於沒有生活壓力,張岱行事皆可隨心,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1616年,二十歲的張岱學起了琴,他先後師從名師王侶鵝、王本吾,短短兩三年就能彈出難度很高的古曲。

同時,張岱很喜歡徐文長的詩,但徐文長的詩詞作品有很多都散落在民間。於是他花費不少時間收集那些四散的作品,編纂成《徐文長逸稿》,並請祖父和陳繼儒等人幫忙篩選作品、為文集做序。

1620年,張岱的母親去世,他萬分悲痛。這年的大明也初步顯露出油盡燈枯的頹勢來,短短一年裡就換了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三個皇帝,朝堂上奸邪輩出,朝堂不穩定,人心就會浮動,再加上淮北一帶饑荒,所有人都感到心有惶惶。

察覺到這點,喪期的張岱便開始搜集古今義士的資料,他為這些義士作傳,傳播他們的事跡,希望這樣能鼓舞正義之輩,也對心懷不堪者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在作傳的過程裡,張岱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自1627年起他前後共花了二十七年時間寫成《石匱書》,從大明建立起直寫到王朝終結。

1632年,張岱隱居在西湖邊。一個下雪天,他乘船夜遊湖心亭,在亭子裡遇到兩個一樣賞雪的人。回去後,張岱寫了《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1635年,大明覆滅在即。年近不惑的張岱決定參加鄉試,受朝廷優待這麼多年,如今到了大廈將傾的危急關頭,他決心為家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朝的科舉制度僵化,考察的是八股文。而張岱向來自由灑脫,根本沒有寫過八股文,因此他雖才高八鬥卻連鄉試都沒過。

普通人沒考上會怎樣?大概是痛罵兩句考題太難,然後回家加倍用功吧。不過張岱不是普通人,落榜的他冷靜思考了科舉制度,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我不行,是這個制度有問題。張岱認為程朱理學和科舉八股嚴重限制了人們的創造性,是統治者的「術」,但萬萬不該是學子們信仰的「道」。

張岱沒有了再參加科舉的念頭,他轉向山水,與三五好友結伴遍覽山川湖海。遊覽到嶽飛墳的時候,結合當時的朝堂亂象,他發出這樣的感慨,《嶽王墳》:

西泠煙雨嶽王宮,鬼氣陰森碧樹叢。

函谷金人長墮淚,昭陵石馬自嘶風。

半天雷電金牌冷,一族風波夜壑紅。

泥塑嶽侯鐵鑄檜,只令千載罵奸雄。

1644年,甲申之亂爆發,李自成攻克北京,清軍入關,崇禎帝自盡,大明徹底滅亡。伴隨著大明的滅亡,大明皇帝所賜的榮華富貴也煙消雲散。張岱不得不數次遷居以躲避戰火,最後定居在紹興,潦倒生活。

文章憎命達,困頓的日子催生了《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等著作,他用單薄的筆記錄下半生所見所聞所思,為後人留下了一幅真情實感的晚明畫卷。

此後十多年,張岱潛心研究學問,著述書籍。

4

1665年,見慣了清廷迫害大明舊臣和漢人的張岱心灰意冷,在這個浮濁塵世裡他終於悟了。人生大夢轉頭成空,生來無一物死後亦如此,於是他為自己寫了墓志銘,道盡半生遭遇。

少時豪情萬丈,欲建千秋功業,沒想到只落得個一事無成。冷眼看著少年和中年生活條件的天壤差別,他在墓志銘裡寫下七不解:

不解貴賤紊,不解貧富舛,不解文武錯,不解尊卑溷,不解寬猛背,不解緩急謬,不解智愚雜。

他說自己是富貴人,也是貧賤人;是智慧人,也是愚蠢人;是強項人,也是柔弱人。從此,餘生皆是向死而生。

他的墓志銘何嘗不是透出他的一生: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晚年的張岱收起了半生的風流與喧譁,隱居醉心創作,留下多篇文稿。

1680年,八十四歲的張岱溘然長逝。墓裡的石碑上刻著他的七不解,他以一個永遠靜止的姿態百年千年地面對它們,在另一個世界永無止境地思考著。

作者:再思,一個喜歡看古代文學、歷史,追尋歷史人物足跡的寫作人。

相關焦點

  • 史景遷的浮華
    而是因為我讀完《前朝夢憶》大約只用了四五個小時,但此後的兩三天一直在想這本書,想這本書的邏輯,想史景遷的意圖,想華語讀者和英語讀者該會有怎樣的態度。直到此刻,我才大約理清了自己頭腦的線索。反覆思量,覺得也只有史景遷用來形容張岱的「浮華」二字來形容他最為適合了。言其浮華,一則因為此書浮光掠影,於張岱僅得其形似而未能深諳其人其世;一則浮華也是一種風格,尤其契合當下的風格。
  • 抖音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了歌曲介紹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了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觸,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了歌曲介紹。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了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觸,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曲終人散的傷感短句子心情說說情感語錄大全精選
    曾經的我們以為牽了手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但是世事無常,最終我們還是逃不開離別的命運,哪怕再怎麼的不舍,我們都回不到過去了,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些曲終人散的傷感短句子心情說說情感語錄大全精選,一起來看吧。1、分手的念頭一旦湧起,無論怎麼做,都拉不回頭腦。可最難過的是你愛的人有了這個念頭。
  • 文化沙龍:張岱的西湖夢
    此等深情,身為「新杭州人」的張岱,對杭州和西湖,絕對是矢志不渝的真愛。在杭州城的歷史上,如果要頒發幾張「榮譽市民」的證書,那張岱絕對是實至名歸的。可以說,欲了解杭州、了解西湖,便不能繞過這位大才子。但其實,真實的張岱,遠不止於此。前半生鮮衣怒馬,後半生國破家亡,他的身世,是明清易代之際那些文人的一個縮影。9.8周日下午,咱們一起走進這位「新杭州人」的世界,一起來探討:張岱的西湖夢。
  • 3月20日,曲終人散,勞燕分飛,誓言磨滅的3星座,將各奔東西
    前言:3月20日,曲終人散,勞燕分飛,誓言磨滅的3星座,將各奔東西在一起時間長的兩個人,彼此間也是很清楚的了解對方,也會因此而發生一些矛盾,但如果彼此間的矛盾不解決掉,那麼即便是再長久的愛情,也會走到分手的地步,曾經的那些誓言也都會灰飛煙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下3月20日,曲終人散
  • 張岱:西湖的雪可入夢 守候西湖四十年
    而要描寫西湖的雪,大概沒有人敵過張岱。張岱的《湖心亭小記》,留下了距今382年前那場杭州大雪,關於西湖的文字,被張岱輯錄於《西湖夢尋》,也有些篇目躋身《陶庵夢憶》。  1671年,《西湖夢尋》成書,張岱時年75歲。在西湖附近盤礴了四十餘年的張岱,水尾山頭,無處不到,他幾乎拿捏了西湖的每一寸肌膚。今人再說西湖,想到張岱,難免有怯意。
  • 87版《紅樓夢》的演員們,戲裡戲外,曲終人散,已物是人非
    戲裡戲外,曲終人散,物是人非。看了紅樓夢,難免很多人會意難平吧。因為《紅樓夢》書中的結局是賈府落敗,諸芳流散。87版紅樓夢劇組演員們曾集體生活過三年,彼此結下了深厚情誼。但這部劇拍完之後,劇組人員時隔20年後才重新聚首。
  • 2周後,一晌貪歡,曲終人散,3星座破繭成蝶,活出精彩
    有些人在愛情中就像張愛玲一般低到塵埃裡,開出一朵花來,但真正的愛情是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這是一種更為成熟的態度,遇到不適合自己的爛人爛事,果斷放手,及時止損也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格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2周後,一晌貪歡,曲終人散後,3星座破繭成蝶,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鎮魂結局,曲終人不散,鎮魂女孩喜提兩位寶藏男孩,未來可期!
    鎮魂結局,曲終人不散,鎮魂女孩喜提兩位寶藏男孩,未來可期!今日,陪伴鎮魂女孩一個多月的鎮魂,終是迎來了它的大結局。這一個多月來,鎮魂給鎮魂女孩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歡聲笑語,鎮魂女孩表示小臉褶子都多了!鎮魂結局,曲終人不散,曾經一起做沙雕表情包的鎮魂女孩,一起花式玩鎮魂梗的鎮魂女孩,一起蛇位爬牆的鎮魂女孩……不管過了多久,不管經過多長時間,都要做個快樂的鎮魂女孩。而不久,朱一龍(居勞斯)與白宇(北勞斯)都有新的作品上線,聽說已經有一部分鎮魂女孩化身黑幫夫人了!
  • 忘羨一曲遠,曲終人不散——感謝今年夏天有你,再見,阿令!
    我喜歡這個故事,喜歡每一個劇中人。「管他熙熙攘攘陽關道,我偏要那一條獨木橋走到黑!」——魏無羨「我想帶一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藍忘機「對不起。還有,謝謝你…」——溫情「阿羨…我馬上就要成親了,過來給你看看……」——江厭離「他舅舅是我,你還有什麼遺言嗎?」
  • 《陳情令》華麗開場,悽慘落幕,曲終人散的時候,你我背向而行
    他們,在華麗開場悽慘落幕,曲終人散的時候,滿臉感傷和失落,其身上所經歷的一切,都成為現在的一一承受。就像最後觀音廟的他們,江澄明知道會失去,還執著著想去挽留,明知道會心痛,還是在內心之中執著的不放手,明知道回憶難受,卻還在惦念回憶裡魏無羨許給他的已經掉落的夢。
  • 曲終人散後,再看張國榮與王家衛之間幾十年的是是非非
    1997年,在《春光乍洩》拍攝現場,好脾氣的哥哥第一次對監製發了脾氣:「不是我不給王家衛面子,我跟家衛這麼多年交情, 他實在太過分了。」隨後,張國榮就飛回了香港,接受採訪時說,「再也不和王家衛合作了」。
  • 過快了喧囂而浮華的快節生活?來桂林放鬆下緊繃的心情!
    只要過得快樂,虛名與浮華對他們而言,不值一提。浮華喧囂中他們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不為名不為利,也不為捲入是是非非。一湖綠油油的泉水仿佛吸收了所有人的痴念,不懷好意,吞噬了他們的貪婪,讓他們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它安靜,純粹,單純,和諧而不同凡響。而另一個與它有著相同特點的就是,沙面。
  • 曲終人散繁華去 紅樓夢空化虛無(原創)
    最近許多人都在追劇《三十而已》,而我卻在追87版經典《紅樓夢》。《紅樓夢》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篇,按理說應該是早看完的。但是我卻一個字都未曾讀過,這對於我這個愛好文字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大諷刺,令人汗顏。
  • 你一定讀過《湖心亭看雪》,但你知道張岱是個怎麼樣的人嗎?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些話當年都能倒背如流,但你知道張岱是個怎麼樣的人嗎?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張岱就是精於吃喝玩樂的行家,是極具傳奇色彩的末世公子,更是驚才絕豔的文字之神!
  • 人生愜意的活法,是浮華褪盡
    我頗覺有理,追上前與老人閒聊起來。那一個人要如何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呢?老人見我帶有疑惑,便與我閒聊起來。其實,過得好的人生,不是有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不缺少三樣東西。不然,人的生活,即使表面光鮮,但背地裡可能依然不順心,加油吧。
  • 在越王崢「遇見」張岱,是什麼支撐他在亂世中修書?
    然後,在這山中「遇到」了三百多年前的另一個城裡人——張岱。山頂有寺,寺藏古人,古人張岱曾在這山上寫下《避兵越王崢留謝遠明上人》——「避兵走層巒,蒼茫履荊棘。住趾越王崢,意欲少歇息。誰知方外人,乃有孫賓碩。僧房幽且深,藏我同複壁。焦飯及酸齏,遂與數晨夕。一子又一奴,竟奪三僧食。蕭然晝掩門,十日九不出。寺僧百餘人,謀面俱不識。一住過三春,兩月生明日。
  • 曲終人散,NPC成員集體更改個人簡介,「百分九」正式解散
    曲終人散,「百分九」組合曾經不可一世,如今卻也走到分別的路口,幾人歡喜幾人愁,對於蔡徐坤、陳立農、範丞丞、朱正廷四位人氣練習生而言,「百分九」組合解散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從此以後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番,然而對於剩下的「百分九
  • 7天後,曲終人散,不再強留,3星座懂得取捨,化繭成蝶活出自我
    雖然喜歡被包圍著,但是即使曲子結束的人散了,我們也無法避免。 不能改變。 既然不能改變,就應該欣然接受。 沒人在乎你深夜哭。 還有,沒人在乎在你的另一邊打滾。 局外人看到結果,自己支持進程。 心情好的人知道取捨,然後不斷地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7天後,曲終人散了,不再強烈留下,3星座知道取捨,化繭為蝶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