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冤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未被濫用,研發成果相繼出爐

2020-12-19 環球老虎財經

7月13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並討論。作者以湖南家庭的遭遇為例,質疑以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準確性。

華大基因是否真的存在過失?事實上,關於華大基因的負面報導,並未得到任何一家官方檢驗機構的回應與證實,除男嬰病徵部分。近期,國家發布多項指令,整治建立完善的醫藥審核監管體制,專業人士並呼籲重塑國產生物醫藥醫療行業信心。回顧這次全國性風波,被證實的主體違規行為固然不少,「躺槍」的也不在少數,華大基因便在此列。

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指責有誤

《華大癌變》的核心內容起始於一個男嬰伴隨著「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症候群」、「腦發育不良」、「虹膜缺損」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降生。而在出生前,產婦曾通過華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低風險」。

然而在事後,華大基因官方對此問題反覆進行過回應,並在華大集團召開的媒體發布會中對上述案例以及文章所涉及的指責進行回應:

華大基因董事會秘書徐茜開宗明義,她稱,「先辨是非,再分對錯,關懷不能少。首先「華大漏檢」的說法概念錯誤,具有強烈誤導性,湖南案例不是漏檢,而是不在公司檢測範圍內,華大基因為湖南案例所提供的服務是合格的,檢測範圍內的結果是正確的。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分責任對錯。

所謂賠償是建立在過錯的基礎上,本案例,無過錯,自然不存在賠償一說。即使沒有檢測責任,華大依然願意肩負社會責任,給予人道主義關懷,事件發生後,華大基因第一時間與家屬聯繫,包括探望寶寶,安撫家屬情緒,給予後續治療建議。」

華大基因進一步解釋上述案例中的孕婦所涉及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項目。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徵的產生,源於胎兒染色體片段缺失。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則是檢測染色體非整數倍異常,不能檢查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複、倒置等情況。

而對於「三位醫生未作出正確判斷」的指責,事實上,當時在超聲波檢測發現異常的基礎上,負責為孕婦產檢的醫生,已經建議孕婦進行臍帶穿刺,母親卻放棄了重新確診的機會。

針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否被濫用,部分專家也表達了他們對此事的看法。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輔助生殖科副主任醫師王玉玲在微博上表示,文章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濫用的指責,與事實不符。在她看來,以目前普及情況來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並沒有被濫用,相反應該得到普及,讓每一位孕媽媽都能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最好能夠像深圳一樣納入醫保,讓每一位媽媽都能充分享受這一現代科技成果。

對此,董秘徐茜也表示,希望通過這個案例,推動社會各界,包括醫療機構、保險機構、慈善機構和政府部門一起群策群力,共同關愛幫助不幸的家庭。

加大研發投入,致力基因分析平臺建設與篩查技術突破

而在資本市場層面,華大基因被質疑其研發投入偏少。而這一情況也與事實有所出入。

對於研發投入的重視是華大基因主旋律之一。根據華大基因2017年年報,2017年全年華大基因研發人員數量為532人,佔華大基因員工比例為18.69%;研發投入1.7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8.32%。根據公開資料,華大基因估計2018年在此基礎上大比例增加48%~53%。

同時,華大基因的研發,從研發成果橫向外拓,研發能力縱向突破兩方面進行了完善。

在橫向外拓方面,華大基因完成了技術建立以及基本性能測試的無創地貧檢測產品,並已於2018年初完成開發。

2017年底,華大基因正式推出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升級版,可檢測項由4個常見耳聾基因、20個高發突變位點拓展至22個耳聾基因、共計159個明確致病突變位點,耳聾基因篩查綜合檢測能力提升60%。據了解,遺傳因素導致聽力障礙的比例高達60%,每分鐘就有3個攜帶耳聾基因的正常人出生,80%的聾兒由聽力正常的父母所生。

此外,華大基因在研產品,還包括PMseq病原快檢系列產品、血流感染常見病原檢測產品、腦炎腦膜炎常見病原檢測產品等。2017年年報信息顯示,目前華大基因共有33項重點研發項目,涵蓋基因遺傳病攜帶者篩查、腫瘤早篩、靶向擴增病等多項基因檢測等領域關鍵項目。

在縱深拓展方面,華大基因完成了對其擁有的國內第一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精準醫學基礎平臺BGI Online的技術升級,後者為基於雲計算技術,高效處理大規模的基因數據,加速基因組學的研究的系統平臺。該系統在已經完成的部分基因數據分析實驗中,完成了比尋常技術分析周期高效十倍以上的創舉。

一些主觀論斷認為華大基因在品牌塑造之餘,核心智慧財產權存在缺乏。而從中信證券今年8月7日發布的研報來看,華大基因是極少數真正能將核心設備——也就是基因測序設備完全國產化的公司,且這一改變完全是近一年以來華大基因「先知先覺」,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後的新智慧財產權格局下的巨大優勢。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目前,華大基因布局囊括了「生育檢測」、「複雜疾病」、「感染疾病」三大精準診療平臺。其中,生育健康板塊,囊括基於孕婦外周血進行無創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技術體系,並延伸至孕前夫婦遺傳病攜帶者篩查、孕中流產查因、胎兒宮內異常查因、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單基因病診斷等領域,形成了貫穿婚前、孕前、產前、新生兒等整個生育過程的檢測系列產品,通過全方位、全周期的解決方案的提供來達到降低出生缺陷的目的。

而複雜疾病防治板塊,囊括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致病機理、相關基礎研究的科研解決方案以及相關試劑盒銷售等。其中,華大基因研究的被用於診斷乳腺癌的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BRCA1/2已進入創新審評通道,腫瘤靶點檢測囊括了全局、個體、肺癌,結腸癌等多個種類。

截至2017年底,華大基因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擁有的已獲得授權專利共計282項,自有註冊商標366項,核心技術專利範圍涵蓋實驗儀器、樣品處理、生物信息分析等各個技術環節,其中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自主軟體取得了460項軟體著作權。

相關焦點

  • 無創產篩存在誇大宣傳嫌疑 無創DNA檢測濫用 華大有責任
    7月13日,有媒體發布《華大癌變》一文,提出了對華大基因的質疑。該報導以湖南一個男嬰出生缺陷,引出對華大基因無創檢測在醫院中被過於推崇的批評,以及無創檢測效果宣傳的質疑,乃至對華大基因菸草業務的批判。7月13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就今日廣泛傳播的《華大癌變》一文進行了回應。
  • 華大基因回應質疑: 「無創產檢並沒有被濫用」
    : 「無創產檢並沒有被濫用」  「無創產檢並沒有被濫用,應該被普及。」截至2018年5月31日,華大基因為全球313萬餘名孕婦提供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約1.9萬孕婦因該項技術提早發現了胎兒21、18、13號染色體數目異常並採取了預防措施。  湖南長沙一名孕婦在經無創產前篩查之後生下問題男嬰,日前經媒體報導後,華大基因受到廣泛質疑。
  • 華大基因飽受爭議 無創DNA檢測不應受傷
    原因是華大基因招股書顯示2015年研發費用較2014年下降系當年發行人進行內部重組,精簡崗位人員,優化研發項目,使得研發人員工資、研發領用材料及其他費用相應減少。2016年研發費用大幅上升,原因為隨著公司業務規模擴大,2016年研發項目增加71個,帶來人工、物料與添置設備的費用均有所增加。
  • 華大基因開盤跌停 無創DNA檢測等多個問題遭受質疑
    華大基因開盤跌停 無創DNA檢測等多個問題遭受質疑  Evelyn Zhang • 2018-07-16 14:17:53 來源:前瞻網
  • 華大基因回應報導《華大癌變》:會告知孕婦無創檢測局限性
    華大基因回應報導《華大癌變》:會告知孕婦無創檢測局限性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8-07-13 18:53 來源:
  •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檢測樣本破百萬
    【深圳商報訊】(記者 塗競玉)新興生物技術產業是中國發展迅猛的行業之一,基因產業是其中最快可以進入到應用的領域。昨日是第11屆世界唐氏症候群日,華大基因的NIFTY成為全球首個用戶數突破100萬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 華大基因市值蒸發百億 無創檢測檢出率超99%遭疑
    此外,還有21隻概念股股價累計下跌,緊隨華大基因之後的分別是西隴科學、仟源醫藥、藥明康德、新開源、貝達藥業、海利生物、美康生物,累計跌幅都超過了5%。7月14日,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對媒體質疑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以及公司相關業務的報導進行了說明,稱公司嚴格遵守國家部門法規要求,在相關無創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範圍和技術局限性。
  • 華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_首頁業界動態_親子首頁_太平洋親子網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 ®)是一種新型、準確率高且風險低的檢測技術。該方法最佳檢測時間為孕早、中期,具有無創取樣、無流產風險、高靈敏度,準確性高的特點。「華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享有深圳市政府專項補貼,特惠價880元。  「華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網上預約網址。
  • 華大基因無創漏檢釀悲劇 現胎兒發育遲緩等異常
    不難發現,正因為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做出的「低風險」判斷,導致三位醫生接連誤判,產婦又在醫生建議下,連續放棄或忽視了四次其它產前檢測(唐篩、超聲、穿刺)。華大基因的結論,直接和間接地將這家人送進了深淵。而這個湖南家庭,只是眾多「無創漏檢」悲劇家庭的縮影。男孩母親後來加入了一個名為「無創假陰」的QQ群,在這個群中有近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庭。
  • 華大基因癌變:無創漏檢釀悲劇 胎兒發育現異常
    不難發現,正因為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做出的「低風險」判斷,導致三位醫生接連誤判,產婦又在醫生建議下,連續放棄或忽視了四次其它產前檢測(唐篩、超聲、穿刺)。華大基因的結論,直接和間接地將這家人送進了深淵。而這個湖南家庭,只是眾多「無創漏檢」悲劇家庭的縮影。
  • 無創產前篩查爭議持續 華大基因再次回應質疑
    再次回應舉報華大基因9月25日晚發布《關於網絡傳聞的說明公告》稱,華大基因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機構均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且取得了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技術驗收合格證書,檢測所用設備、試劑和數據分析軟體均經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註冊,從事檢測的實驗室人員均獲得臨床基因擴增檢驗技術培訓合格證書。
  • 無創基因檢測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衛健委回應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華大基因宣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量突破400萬例
    3月21日,正值世界唐氏症候群日,華大基因對外宣布,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  任何年齡的孕婦都有孕育唐氏兒的可能,且由於年輕孕婦在懷孕女性中佔據的比例較高,據華大基因檢測數據顯示,在所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陽性的孕媽中,49%為35歲以下孕婦,因此,年輕孕婦也不能忽視。
  • 1.4億 華大基因中標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項目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7月3日,華大基因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醫檢」)成為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項目的中標單位,中標項目總預算為1.4億元。河北無創產前基因檢測,35萬人受益河北省政府採購網發布的中標公告顯示,河北省自今年4月1日啟動實施孕婦無創產前篩查項目,為轄區內孕婦(含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每孕期免費提供一次產前基因篩查(或唐氏血清學篩查),檢測適宜孕周為12周-22+6周。
  • 5毫升血引發的產檢淚水:無創DNA篩查失靈?華大基因喊冤
    繼6月遭遇實名舉報被指「偽高科技忽悠」後,上周,有自媒體曝出《華大癌變》文章,稱多位家長採用華大基因的無創檢測後,生下了缺陷胎兒,並直指,因受高商業利潤驅動,包括華大基因在內的不少無創產前DNA
  • 華大基因回應「缺陷寶寶」:該案例不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範圍
    連續幾日發酵後,華大基因對無創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公開辯護,並披露數據證明其高準確性。此前,據多家媒體報導,湖南長沙一位「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的患兒母親,在產前曾做華大無創基因檢測出錯,未能起到篩查作用,最終導致產婦生出帶有生理缺陷的嬰兒,且不予理賠,引發熱議。
  • 華大基因推出無創產前檢測技術(NIPT),市場前景廣闊
    華大基因推出無創產前檢測技術(NIPT),市場前景廣闊 2014-07-08 21:14
  • 華大基因:子公司中標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
    摘要 【華大基因:子公司中標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華大基因(300676)12月25日晚公告,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近日收到《中標通知書》,確認深圳臨檢為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2023年度全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的中標單位
  • 華大回應《華大癌變》:會告知孕婦無創檢測局限性
    (原標題:華大基因回應報導《華大癌變》:會告知孕婦無創檢測局限性)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該技術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