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晶片巨頭:美國太損!利用制裁將其拒之門外卻為美公司開綠燈

2020-12-27 EETOP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受美國將眾多中國公司拉入黑名單的影響,歐洲政府以及晶片類科技公司都對制裁越來越感到沮喪,並希望減少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使用。

歐洲科技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制裁製度將其拒之門外,同時卻為美國公司提供豁免。

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對華為等中國公司以及前幾天又追加了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實施了嚴厲制裁,這阻止了它們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

但是一位歐洲高級行政人員表示,制裁措施制定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涉及對美國公司實行豁免,而其他國家的公司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說:「到目前為止,很多美國公司已經獲得了供應華為的許可證,而歐洲供應商則沒有。」 許多生產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歐洲企業都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因為它們依賴美國智慧財產權。

另一位歐洲技術主管說,他們的公司曾經被停止向中國買家提供零部件,原因是懷疑它們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但是零部件市場很快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所佔據。這對歐盟公司的影響是巨大的。

本月初,歐洲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瑞士的意法半導體(ST Microelectronics)將其年度收入目標推遲了一年,理由是美國對「重要客戶」華為進行了制裁。ST的股票在同一天下跌了近12%。

該公司執行長讓-馬克奇瑞(Jean-Marc Chery)告訴投資者,其市場「在過去兩年中沒有大幅增長」,並稱中美貿易戰是其中一個原因。

今年9月,德國晶片巨頭英飛凌(Infineon)的負責人對CNBC表示,中美緊張關係是「一個大問題」。英飛凌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歐洲必須小心,不要在中美技術領先地位的競爭中被壓垮。」

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設備集團——荷蘭公司阿斯麥(ASML)被禁止向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出售其最新一代光刻機。該公司預計,今年中國市場將佔其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向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發放許可銷售牌照的公司名單並不公開。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幾家美國公司以及韓國的三星和日本的索尼已獲準向華為提供部分零部件。但是卻很少看到有歐洲晶片公司,這使得歐盟政府及晶片公司對單邊制裁越來越感到失望,並希望減少使用美國智慧財產權。

12月初,17個歐盟成員國通過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關於加強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的新倡議」。該組織指出,該組織指出,歐洲復甦與彈性基金的五分之一,即1450億歐元,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用於「數位化轉型」項目,並主張對半導體研究進行投資。

一位駐中國的歐洲外交官表示:「這一聲明表明,歐洲各國政府希望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儘管這將需要很長時間。」

「美國的制裁加速了這一進程。對歐洲企業來說,中國是一個如此巨大的市場,它們需要想辦法服務於這個市場,」這位外交官補充道。

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歐洲不希望陷入雙邊對抗,不得不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出選擇。」

歐盟外交部長何塞普博雷爾(JosepBorrell)今年早些時候也提到了與美國或中國結盟的壓力,轉而倡導「辛納特拉主義( Sinatra Doctrin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我們歐洲人必須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伍德克表示,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歐洲汽車業面臨的挑戰,該行業的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依賴於美國技術。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和銷售市場。

伍德克補充稱:「他們現在不知道如何在沒有美國半導體的情況下在中國生產,他們預計美國將阻止他們向中國出口某些類型的晶片。」

相關焦點

  • 歐洲科技公司指責美國利用制裁將其擋在中國門外
    作者: Yuan Yang 編輯:嗷嗷豬[摘譯 - 原文 FT -- 2020年12月23日]歐洲科技行業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制裁機制將它們擋在中國市場之外,同時對美國公司提供豁免。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迄今為止,美國公司獲得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而歐洲供應商則沒有。」許多生產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歐洲企業都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因為它們依賴於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另一位歐洲科技企業高管表示,他們的公司曾被禁止向中國買家供應零部件。但這位高管稱,零部件市場很快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佔據。
  • 海外網評:美國制裁中企,歐洲很受傷
    (圖片來源: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12月23日報導稱,一些歐洲高科技企業高管和外交官員稱,美國政府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排擠出中國市場,同時卻為美國的企業和公司提供豁免。過去三年多時間裡被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折騰得不輕的歐洲,又一次成了美國濫用單邊制裁措施、揮舞貿易大棒的受害者。
  • 歐洲終於發現了:美國對中國制裁,其實是衝著我們
    來源:環球時報資料圖 圖源:美聯社歐洲科技公司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對華)制裁將他們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同時為美國公司提供豁免。過去兩年,美國對中國公司實施了咄咄逼人的制裁,這使得它們無法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但一位歐洲企業高管表示,制裁造成了一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美國公司獲得豁免,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另一名歐洲科技企業高管表示,因為被懷疑可用於軍事目的,其公司被阻止向中國買家供應組件。但這些市場缺口很快就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填補。
  • 歐洲終於發現了:美國對中國制裁,其實是衝著我們!
    本文譯自英國《金融時報》12月22日文章,原題:歐洲科技公司指責美國利用制裁將其排除在中國之外歐洲科技公司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對華)制裁將他們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同時為美國公司提供豁免。過去兩年,美國對中國公司實施了咄咄逼人的制裁,這使得它們無法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但一位歐洲企業高管表示,制裁造成了一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美國公司獲得豁免,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另一名歐洲科技企業高管表示,因為被懷疑可用於軍事目的,其公司被阻止向中國買家供應組件。但這些市場缺口很快就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填補。
  • 歐洲科技界:美國利用「黑名單」之名,為美國企業「謀利」
    圖片來源: FT集微網消息,據FT報導,歐洲科技行業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制裁將它們擋在中國市場之外,同時對美國公司提供豁免。過去兩年,美國對華為等中國企業實施了嚴厲制裁,阻止它們購買多數含有美國技術的設備及相關產品。但一名歐洲高管表示,這些制裁創造了「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包括美國企業獲得豁免,而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外。迄今為止,美國公司獲得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而歐洲供應商則沒有。
  • 歐洲重拳打擊美國科技公司為哪般?中國就是前車之鑑,不得不防
    這一方面反應出了法國乃至歐洲對巨頭們侵犯隱私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這還涉及著歐洲各國多年來與科美國技巨頭的博弈。早在2015年,歐盟就曾對著名的亞馬遜公司進行過反競爭調查。當年,就有媒體列出來了一個赤裸裸的對比,該媒體指出,在美國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3家是在過去50年中創立的科技公司:蘋果、微軟和谷歌。而在歐洲,市值前10的公司裡沒有科技公司。
  • 痛失最大客戶華為,這家美國晶片巨頭利潤暴跌87%,這鍋誰來背?
    導語:痛失最大客戶華為,這家美國晶片巨頭利潤暴跌87%,這鍋誰來背?最近這一段時間對於華為來說顯然並不是太好過的,不僅接二連三地遭到美國的打壓和制裁,而且還經常會遇到一些國際組織的阻攔。自從華為被加入所謂的「實體清單」後,川普遊說和華為有關係的美國巨頭企業,掐斷華為的「糧草」,想以此讓華為無法翻身。但並未如其所願,華為為了突破美國的至皓加大了科技方面的研發投入,而且還將自己的「備胎」計劃轉正海思麒麟晶片以及鴻蒙系統。
  • 「踢翻」美國晶片限制!美巨頭找到破局之法,或在中國設研發中心
    據站長之家12月16日最新報導,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曝出一則消息,該司或考慮在中國設下研發中心。今年9月中旬,這家美國巨頭「官宣」了收購英國巨頭ARM的消息。然而,由於這兩家企業合併之後將會對全球半導體市場帶來巨大的變化,根據有關規定,此次收購的達成要獲得中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點頭答應」。因此,英偉達也在盼著中國市場「開綠燈」。此前,我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預測,「預計商務部將會否決這個交易」。
  • 多國媒體批美"破壞遊戲規則":制裁華為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幾乎所有報導此事的外媒都在說,這是在為禁止美企與華為的業務往來鋪平道路。包括眾多美國主流媒體在內的全球媒體,密集批評美國的舉動「破壞遊戲規則」,是「嚴重的錯誤」和「勒索」,不僅損人害己,更勢必連累全球。■「一種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5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外媒普遍認為,此舉是在為禁止美企與中國企業華為的業務往來鋪平道路。
  • 歐企抱怨「美國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們成冤大頭
    【文/觀察者網 齊倩】過去兩年間,美國政府頻繁以「國家安全」為由動用制裁大棒,將華為等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依照規定,美國供應商需申請「豁免許可證」才能繼續向名單中的公司供貨。 這下,許多依賴於美國的智慧財產權生產晶片、晶片製造設備的歐洲企業遭殃了:他們受美國制裁影響無法供貨中企,且無法向美國政府申請豁免。
  • 美國肆意揮舞制裁大棒,擾亂全球經濟秩序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題:揮舞制裁大棒,擾亂全球經濟秩序——美國威脅全球安全「七宗罪」之二新華社記者日前,美國政府下最後通牒,要求參與建設「北溪-2」項目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撤出,否則將面臨制裁,此舉引發其盟友德國的強烈不滿。
  • 打破美國技術壁壘!中國上海將量產12nm晶片,歐洲17國也聯合反擊
    在這種情況下,晶片就顯得十分重要——可以說,哪個國家在全球晶片戰中走在了前列,哪個國家就會更容易在這次科技爆發期中笑到最後。遺憾的是,晶片長久以來都是我國高新科技領域最大的軟肋,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花費在進口晶片方面的資金甚至要高於石油進口,也正因為如此當美國禁止了對我國高端晶片出口之後包括華為在內的多家公司均陷入了困境。
  • 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沒想到還憋了個大招
    中芯國際也迅速就此事發布公告,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中芯國際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其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將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繼續保持積極的交流與溝通。其實,中芯國際的服務和產品從未包括任何軍事用途,均用於民用及商用。
  • 33家中國晶片等相關高科技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美國制裁的背後
    近日美國將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奇虎360、哈爾濱工業大學、雲從科技、東方網力、朱傑進,復旦大學副教授 Zhu Jiejin、四川圖斯克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等。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什麼是「實體清單」?
  • 美國瘋狂對中國下毒手,事態出現戲劇性一幕,歐洲噩耗猛然降臨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23日援引英國媒體的報導稱,一些歐洲高科技企業高管和外交官員稱,美國政府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排擠出中國市場,同時卻為美國的企業和公司提供豁免。過去三年多時間裡被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折騰得不輕的歐洲,又一次成了美國濫用單邊制裁措施、揮舞貿易大棒的受害者。
  • 怕成下個「華為」,歐洲廠商開啟「自力更生」模式,美晶片巨頭前途灰暗!
    不過美方卻是另外,習慣了凡事都走在前面的美方,對於其他國家超越它的存在都會極力的打擊,法國的阿爾斯通,巴西的造船業,以及日本的半導體業,都是在技術達到巔峰的時期,被美方藉口調查,各種針對最終徹底走向沒落,現如今美方又將目標指向了華為。華為的5G技術已經走在了前端,很多技術專利美方都沒有實現,顯然在這一塊美方已經落後,它自然又是把曾經的那一套搬出來,對於華為是大家的打壓。
  • 美國被孤立!歐洲十三國家發重要宣言,晶片格局恐有大變化
    提到世界晶片的發展,不得不提中國、美國和歐洲各國在晶片領域的發展實力,近年來美國對華為的種種制裁行為讓世界各國看在眼裡,心中也在想自己是否有一天也會成為第二個華為。正是因為看到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各國加大了對自己研發晶片的重視程度。
  • 美國利用黑名單為企業謀利;實體清單無法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
    (校對/零叄)5、歐洲科技界:美國利用「黑名單」之名,為美國企業「謀利」圖片來源: FT集微網消息,據FT報導,歐洲科技行業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制裁將它們擋在中國市場之外,同時對美國公司提供豁免。過去兩年,美國對華為等中國企業實施了嚴厲制裁,阻止它們購買多數含有美國技術的設備及相關產品。但一名歐洲高管表示,這些制裁創造了「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包括美國企業獲得豁免,而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外。迄今為止,美國公司獲得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而歐洲供應商則沒有。許多生產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歐洲企業都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因為它們依賴於美國的智慧財產權。
  • 談美國制裁華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結果註定無法改變?
    我們都知道,因為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手段再次升級,這幾乎阻止了全球所有的晶片製造商向華為公司輸出半導體元件的能力,而且後面甚至還有條紋規定要求使用美國專利技術的廠商,都不能向華為提供合作。並在1987年7月到1988年4月開放技術,共同開發FSX戰鬥機,表面上看是共同開發,實則美國從中獲取了所有的技術,從此打開了日本技術的大門,將日本的所有科技全部佔為己有,日本成為了美國的後方實驗室,源源不斷為美國輸送技術。
  • 反制措施來了,中國宣布制裁美三大軍火巨頭
    這幾年來中國一直都是美國高度關注的對象,並且美國也一直將中國當作敵人,美國甚至想通過幹涉中國內政的手段來阻止中國的發展。在10月21日,美國國務院通過了三項價值高達18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幹涉了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