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受美國將眾多中國公司拉入黑名單的影響,歐洲政府以及晶片類科技公司都對制裁越來越感到沮喪,並希望減少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使用。
歐洲科技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制裁製度將其拒之門外,同時卻為美國公司提供豁免。
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對華為等中國公司以及前幾天又追加了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實施了嚴厲制裁,這阻止了它們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
但是一位歐洲高級行政人員表示,制裁措施制定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涉及對美國公司實行豁免,而其他國家的公司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說:「到目前為止,很多美國公司已經獲得了供應華為的許可證,而歐洲供應商則沒有。」 許多生產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歐洲企業都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因為它們依賴美國智慧財產權。
另一位歐洲技術主管說,他們的公司曾經被停止向中國買家提供零部件,原因是懷疑它們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但是零部件市場很快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所佔據。這對歐盟公司的影響是巨大的。
本月初,歐洲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瑞士的意法半導體(ST Microelectronics)將其年度收入目標推遲了一年,理由是美國對「重要客戶」華為進行了制裁。ST的股票在同一天下跌了近12%。
該公司執行長讓-馬克奇瑞(Jean-Marc Chery)告訴投資者,其市場「在過去兩年中沒有大幅增長」,並稱中美貿易戰是其中一個原因。
今年9月,德國晶片巨頭英飛凌(Infineon)的負責人對CNBC表示,中美緊張關係是「一個大問題」。英飛凌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歐洲必須小心,不要在中美技術領先地位的競爭中被壓垮。」
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設備集團——荷蘭公司阿斯麥(ASML)被禁止向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出售其最新一代光刻機。該公司預計,今年中國市場將佔其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向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發放許可銷售牌照的公司名單並不公開。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幾家美國公司以及韓國的三星和日本的索尼已獲準向華為提供部分零部件。但是卻很少看到有歐洲晶片公司,這使得歐盟政府及晶片公司對單邊制裁越來越感到失望,並希望減少使用美國智慧財產權。
12月初,17個歐盟成員國通過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關於加強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的新倡議」。該組織指出,該組織指出,歐洲復甦與彈性基金的五分之一,即1450億歐元,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用於「數位化轉型」項目,並主張對半導體研究進行投資。
一位駐中國的歐洲外交官表示:「這一聲明表明,歐洲各國政府希望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儘管這將需要很長時間。」
「美國的制裁加速了這一進程。對歐洲企業來說,中國是一個如此巨大的市場,它們需要想辦法服務於這個市場,」這位外交官補充道。
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歐洲不希望陷入雙邊對抗,不得不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出選擇。」
歐盟外交部長何塞普博雷爾(JosepBorrell)今年早些時候也提到了與美國或中國結盟的壓力,轉而倡導「辛納特拉主義( Sinatra Doctrin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我們歐洲人必須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伍德克表示,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歐洲汽車業面臨的挑戰,該行業的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依賴於美國技術。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和銷售市場。
伍德克補充稱:「他們現在不知道如何在沒有美國半導體的情況下在中國生產,他們預計美國將阻止他們向中國出口某些類型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