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國自然基金項目數量創新高

2021-01-11 健康界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各大醫院獲批項目破新高。

⊙ 吉大一院:獲批項目數首次突破60項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獲批項目60項,其中面上項目3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8項;再次獲重點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立項經費2641萬元。立項總數在全國醫院排行榜榜單中名列第22名,再次位列東北地區第一名。

⊙ 中山一院:獲批項目99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共獲各類資助99項,其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57項,青年科學基金立項41項,總直接經費4126.5萬元,數量及經費總額位列中山大學各學院及廣東省醫療機構之首。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直接經費4226萬元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共獲得項目資助84項,立項直接經費422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3.5%和15.6%。其中,面上項目29項,青年基金48項,重點項目4項,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聯合基金培育項目1項。獲資助項目及獲資助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科技

⊙ 重醫附一院:糖尿病預防相關研究在《柳葉刀》子刊發表

近日,重醫附一院內分泌乳腺外科孔令泉教授和吳凱南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權威期刊《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發文,指出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大慶研究)對糖尿病診斷標準改變的忽視,提出要按照現行糖尿病標準再做分析,才能指導目前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損人群的糖尿病預防的觀點。文章的發表使中國大慶研究這項領先國際的研究項目更加嚴謹和權威,進入新的裡程碑,有利於當前人群的應用。

⊙ 北醫三院:人類圍著床期胚胎發育分子調控規律在《Nature》發表

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IF:43.07)在線發表研究成果「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implantation」。此項研究對於認識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及著床機制、探索著床失敗的原因具有重要價值,為臨床上早期流產、胎兒畸形等疑難病例的診治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該研究應用體外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培養體系,經過與高精度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相結合,首次闡述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受精後第5天到14天)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規律,解析了圍著床期胚胎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

人類圍著床期胚胎的轉錄圖譜與分子特徵

⊙ 華西醫院:基於非小細胞肺癌的多組學研究成果在Cancer Research發表

近日,華西醫院李為民、謝丹教授團隊在Cancer Research發表了基於非小細胞肺癌的多組學研究成果。研究整合多組學數據,揭示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組的調控網絡,並進一步證實了GWAS研究中提出的與肺癌風險相關的位點參與基因組調控網絡的模式。這些位於非編碼區域的調控位點,可以作為肺癌診斷以及藥物設計的靶標,指導肺癌的精準化治療。

⊙ 瑞金醫院:揭示腸道菌群檢測有助於早期診斷老年痴呆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生弟教授團隊的關於阿爾茨海默病(AD)及輕度認知障礙(MCI)腸道菌群演化的研究成果,在神經病學專業領域權威醫學雜誌《Alzheimer’s & Dementia》上發表。該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於更精準、全面地了解AD發病機制,為MCI的早期診斷和幹預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和可測量指標;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相關科研工作者進一步研究腦-腸的相互作用機制,尋找此類神經變性病可幹預的治療靶點。

管理

⊙ 華西醫院:國際遠程會診中心啟用

華西醫院特需醫療中心下設的「華西國際遠程會診中心」,通過網際網路與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了中心首例國際遠程會診。會診中心憑藉華西醫院自身專業優勢,對接美國前5%,以及日本、歐洲頂級醫生資源,以華西醫院為樞紐實現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的協同整合,致力於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國際最佳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此次會診標誌著「華西國際遠程會診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是建設四川省國際醫院的重要舉措。

⊙ 齊魯醫院:萬元徵集130周年院慶標識(LOGO)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明年將迎來130周年院慶。為了緬懷先賢,銘記歷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向社會萬元徵集院慶標識,齊魯醫院表示,作品應充分體現齊魯醫院歷史文化底蘊及其醫院特色,主題突出,構圖簡潔新穎、內涵深刻豐富,富有藝術感染力和鮮明的辨識度,適合各類載體和環境中製作應用(如平面和立體的印刷品、紀念品等各種材質製作需要以及電子媒介等的宣傳傳播)等。作品徵集於2019年9月15日截止。

學科

⊙ 湘雅二醫院:牽頭成立中國 1 型糖尿病聯盟護理專委會籌委會

近日,中國1型糖尿病聯盟護理專業委員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工作會議在洛陽隆重召開。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 1 型糖尿病聯盟主席周智廣指出,護士是 1 型糖尿病綜合管理團隊的重要組成成員,以往沒有專門的1型糖尿病護理組織和規範化培訓,使得1型糖尿病護理工作還不夠規範和標準,此次中國1型糖尿病聯盟護理專業委員會籌備委員會的成立將更好地推動國內1型糖尿病護理、教育和管理發展,標誌著中國 1 型糖尿病的護理工作走入了新的時代。

⊙ 湘雅醫院:肝臟外科啟動ERAS標準病房全國示範基地建設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臟外科正式啟動的「加速康復(ERAS)標準病房全國示範基地」的建設,該基地由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ERAS專委會評審產生。湘雅醫院自2017年7月啟動ERAS項目以來,應用ERAS理念及嚴格按照「中南大學湘雅醫院ERAS項目方案書」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後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 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獲得中國高血壓中心認證授牌

近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中國高血壓大會上,心血管內科主任孫英賢教授帶領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獲得中國高血壓中心認證授牌,此次中國高血壓中心的申請及認證,歷經全國範圍內的網報、現場核查、專家投票等環節,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高血壓中心最終圓滿通過考核,擴大了該院在高血壓領域的影響力。

人事

⊙ 吉大一院:崔久嵬教授獲2019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

在日前舉行的2019年中國腫瘤學大會上,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學院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崔久嵬作為東北三省唯一入圍人員,憑藉斐然的醫教研業績,從幾十位優秀青年才俊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2019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

⊙  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當選2019全國十大「最美醫生」

在8月19日中國醫師節當天,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了2019全國十大「最美醫生」和一個「最美團隊」,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教授成為江蘇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醫務工作者!

服務

⊙  湘雅醫院:讓出職工停車位解決病友停車難

 8月19日「中國醫師節」這一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醫護人員和職工們為病友讓出停車位近500餘個,緩解病友停車難問題。據悉,湘雅醫院目前日門診量達到1.2萬人次,在上午就診高峰期,特別是急診通道壓力劇增,嚴重影響到了交通秩序。為此,醫院與長沙市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綜合治理工作,此次施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部交通優化方案》,規定所有車輛不得在院內未劃停車位的地面停放,並引導職工將車停往富興時代地下停車場,儘管此舉增加醫生上班通勤時間,但醫師密切配合,對緩解病友停車難工作給予了莫大支持。

院長說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現代化醫院具有四大特質

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依據,以研究為導向,以技術為驅動,是現代化醫院具有的四大特質。要創造創新型醫院,一是必須轉變觀念,管理者要認識到創新是可以管理和幹預的;二是必須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三是必須始終堅持黨對公立醫院的領導。

⊙  福建省安溪縣醫院院長陳鑫壇:縣級醫院要向「5G+網際網路醫療」邁進

縣級醫院在現有「網際網路+醫療」的基礎上,還要向「5G+網際網路醫療」邁進,做到「健康知識有人教、慢病患者有人管、急危重症有得救」,才能讓患者們少出縣、不出縣,才能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課堂

2019鄭州肝病高峰論壇即將舉行

http://fcc.zzu.edu.cn/newsss/vmsgisapi.dll/onemsg?msgid=1908211043472466614

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

https://www.medmeeting.org/minisite/index/8537

招聘

珠江醫院面向社會招聘各臨床、職能科室主任

https://mp.weixin.qq.com/s/7ZI4r56NpCKbfJ2xUfVPVw

盛京醫院2019院聘合同制職工(護理崗位)招聘

http://www.sj-hospital.org/show.php?mesid=9350

鄭大一附院2019年臨床藥師規範化培訓招生

http://fcc.zzu.edu.cn/newsss/vmsgisapi.dll/onemsg?msgid=1908231502322467046

(以上內容來自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媒體報導等公開渠道。歡迎各醫院投稿,投稿郵箱:xianghaiquan@hmkx.cn)

相關焦點

  • 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在國際舞臺展現學術實力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科技⊙華西醫院:Nature Communications報導新型納米孔傳感系統近日,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和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耿佳研究員、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逯光文研究員與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張磊教授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河南大學等單位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 名院周報 | 同濟、湘雅等多家醫院科研工作結碩果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科技⊙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完成骨科機器人多中心5G手術,系全球首次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這標誌著我國5G遠程醫療與人工智慧應用達到了新高度
  • 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據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國內最早從事藥物臨床試驗的單位之一,原「中山醫科大學藥物臨床研究基地」是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前身,為全國最早的藥物臨床研究中心之一。發展至今,中山一院共有28個專業近40個科室獲得藥物臨床試驗資格,可開展藥物臨床試驗,專業數量在廣東省位列首位。同時,52個專科在NMPA網站進行了備案,可以開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
  • 名院周報 | 武漢協和醫院領導班子部分調整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同時,WAP項目初步的臨床實驗表明,在長時間使用外骨骼機器人進行訓練過後,截癱的患者下肢的運動和感覺功能有恢復。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來自近20個研究中心的150名科學家加入重拾行走計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和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類腦智能臨床轉化研究中心獲得WAP項目獨家授權,成為亞洲唯一的WAP中心。
  • 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發力全科醫學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4月1日,湘雅醫院小兒血液專科楊明華副教授團隊在醫院新冠院感專家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王天有教授等院內外專家的指導下,多中心合作,在《柳葉刀》子刊《柳葉刀-血液病學》雜誌(IF=11.99)上在線發表了Comments—Strategic
  • 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發布2020年招聘崗位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復旦兒科醫院:全新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在《自然》發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了由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全新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該病可引起患者發熱和炎症反應。
  • 名院周報 |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 華西繼續領跑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中國醫學科學院進已連續5年進行醫院科技能力評價並發布報告。今年的排名共對我國1660家三級醫院開展研究,含部隊醫院、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等。按區域劃分東部地區828家,中部地區453家,西部地區379家。評價結果分為兩部分,一是綜合科技量值;二是學科科技量值,涵蓋心血管病學、呼吸病學等共29個臨床醫學二級學科及部分三級學科。
  • 名院周報 | 瑞金、湘雅二、北大人民等多家醫院發布新崗位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鄭大一附院:NK/T細胞淋巴瘤治療或有新靶點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和李文才教授團隊在NK/T細胞淋巴瘤發病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一種新的影響淋巴瘤發病的驅動基因GNAQ(T96S)被發現。相關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
  • 名院周報 | 北京協和醫院十年領跑中國醫院排行榜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該團隊將主要用於治療腫瘤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創新性地應用於治療高血壓的去腎交感神經術(renal denervation,RDN),不同於目前主流的經導管介入RDN的方法,該技術完全無創,並初步顯示出去腎交感神經的有效性和短期良好的安全性。此研究為高血壓的RDN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名院周報 | 多位專家當選國際組織重要職位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中國醫學科學院在醫學相關研究領域甄選國內領銜、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機構單位,將其納入由院內外研究所(院)-區域性研究基地-院外醫科院重點實驗室-院外創新單元等組成的創新體系。入選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單元均來自學科排名居於國內領先地位且與醫科院現有體系形成互補的機構單位,部分創新單元主任遴選於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 名院周報 | 湘雅醫院影像專家門診開診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 名院周報 | 多位院長入選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從本周起,健康界將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刊》,供業界參考和借鑑。學科⊙ 浙大一院:入選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依託單位名單科技部等4部委公布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依託單位名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等18家醫院入選(具體名單見下表)。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該研究創新性地提出「基因-水凝膠微環境」,為椎間盤退變的基因治療提供新治療策略。⊙ 湘雅醫院:歐陽冬生團隊研究成果被寫入安全用藥指南
  • 名院周報 | 這家醫院的一項研究影響因子超35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成功研發上消化道腫瘤內鏡AI輔助診斷系統日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相關研究成果《人工智慧實時輔助內鏡早期診斷上消化道腫瘤:一項多中心、病例對照、診斷性研究》,正式在線發表於全球頂尖學術期刊《柳葉刀·腫瘤學》(2018 IF=35.386)上,文章詳細介紹了徐瑞華教授團隊成功自主研發出消化道癌內鏡
  • 多家醫院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 國自然:直接經費1000萬/項,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統計
    國家創新群體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團隊在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2020年全國共立項批准了37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相比2019年的45項減少了8項。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廖強教授牽頭的「多相反應流傳遞與轉化調控」群體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批准號:52021004)。這是我校時隔6年後再次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也是我校獲得的第四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是我校長期堅持多學科交叉基礎前沿研究的結晶。
  • 名院周報 | 「最強大腦」聯合攻關破解疾病之謎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該項目共獲得1454萬經費資助,其中中央財政經費資助454萬元,該課題實施時間1年。⊙ 中山醫院:與中科院聯合攻關破解疾病之謎11月27日,中山醫院-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科研臨床醫療產業中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資助經費創新高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資助經費創新高 2008-11-26    本報訊(記者柴葳)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評審工作中獲悉
  • 名院周報 | 浙大二院專家研製出「通用熊貓血」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研究團隊創新性的以B肝病毒耐藥位作為特徵性標記位點,對HBV cccDNA的半衰期展開研究,計算出cccDNA的半衰期在6個月左右,而過去的研究認為HBV cccDNA的半衰期為10~16年。
  • 龍崗中心醫院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致力提高舌鱗癌患者生存率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0月20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許露 李思如)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項目立項結果,龍崗中心醫院申報的項目《線粒體環狀RNA mitocircβ通過代謝重編程促進舌鱗癌轉移的機制研究》成功入選,是龍崗中心醫院自2014年以來獲得的第8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