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總有人樂此不疲地幹著一些事,儘管屢試屢挫,依然不回頭。
2018年,中國最高智庫中科院預測,房價漲幅可能達到4.2%,但歷史又一次無情地響起了打臉聲。
中科院今天(5月23日)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直接挑明,2018年商品房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增長12.2%,明顯高於預期。從數據上可以看到,高的不止一點點。
除了對去年的預判表示自己低估了外,中科院還給出了2019年全年商品房住宅平均售價漲幅,數據為7.6%,平均價格將上漲至9206元/平米。
從過往來看,中科院每次預測下跌基本沒有準過,但預測上漲,至少趨勢預測的不差,既然中科院預測今年房價還得漲,且預測的漲幅比去年預測的漲幅還要大。
說明,今年房價整體形勢會比去年要熱。
去年是什麼形勢?2018年可以一分為二來說,上半年各種萬人搶房上演,下半年從7月底重要會議強調「遏制房價上漲」開始,一眾城市都蔫了。
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有廊坊、廈門等城市。
廊坊從調控之初就看到了成效,曾經的房產銷售一條街,瞬間變得門可羅雀。廈門房價最低時,均價下調了萬元。
其他城市也在緊張的氛圍中戰戰兢兢,可以說,如果今年年初不給出調控放鬆的風聲,許多熱點城市繼續加強調控,多數城市的房價在今年上半年就會出現大面積回調,程度不一定大,但趨勢基本會是這樣。
奈何,住建部給出的2019年樓市任務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很明顯告訴各城市,不允許大漲,也不允許大跌。
在這種暗示中,山東菏澤第一個受不了,跳出來放鬆限售,之後一大波城市加入其中,放鬆限售限價,變相放鬆調控……
如此氛圍下,一些冒進的城市樓市開始回暖,到了三四月份,形勢愈演愈烈,蘇州、杭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不但回春,還有入夏的勢頭。地王頻出,仿佛回到了2016年。
就在千鈞一髮的時候,中央連續三個動作或暗示或明示告訴各城市,別囂張。
第一個動作是4月重要會議上,再次強調「房住不炒」,強調落實城市調控主體責任。
第二個動作是對蘇州這個出頭鳥,開啟棒擊模式,重啟新一輪調控。
第三個動作是住建部對佛山、蘇州、南寧、大連四個城市公開點名,預警房價。
但耐人尋味的是,蘇州的調控政策看似嚴厲,對重點區域的新房限售3年、二手房限售5年,拍地溢價不得超過25%,但細細咀嚼會發現,啟動新一輪調控依舊只是為了穩定,而不是要房價回吐。
蘇州新一輪調控,只是對重點區域的新房二手房限售,沒有涉及蘇州全境,更別說收緊限購了。
限售的目的是限制流動性,沒有流動性,房價自然不能漲也無法下跌。
所以,從年初釋放放鬆信號,到最近連續發出的三個動作可以看出中央的意圖是:2019年,各城市不能太冷,可以適當回暖,但不能太浪,不能入夏。
簡單說,就是告訴大家,可以微幅上漲,但幅度要保持好,不要越界。
什麼樣的幅度算微幅呢?有兩個衡量標準,一個是CPI增速,一個是GDP增速。
房價最理想的增幅是大於CPI增速,小於GDP增速。
大於CPI增幅,因為只有當房價漲幅高於生活中一般消費品時,能跑贏貨幣貶值速度時,房子才對大眾有吸引力,民眾才願意購房,房地產才不會成為負累。
小於GDP增速,才能堵住輿論的嘴。
就形勢來看,中科院給出的7.6%增幅明顯高了,但正如去年中科院給出的4.2%的預測,結果漲了12.2%,具體漲幅誰也沒法說準,但趨勢不會錯,尤其是現在這樣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