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州網丨關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扮演什麼角色?

2020-09-15 台州抽屜

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和恩澤醫院心理衛生科醫師尹世平認為,「父母營造的家庭成長環境是孩子心理素質養成的基礎。父母遇到挫折時的應對方式、處理不良情緒的手段、人際溝通的習慣、看待成功與失敗的態度,甚至打發無聊時光的方法等,都是孩子面對同樣問題時,隨手取用的『工具箱』。因此,兒童出現心理問題,常常是家長在某些方面出現問題的表現」。

家長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9月12日,愛自然生命力體系組織台州第36期《父母專業課》研討會。負責人何靈敏介紹,研討會的內容包括孩子常見問題及深層次剖析、0-18歲每個關鍵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應對的方式、如何幫助孩子發揮創造力和釋放壓抑的生命力、偏差行為(叛逆、厭學、暴躁、拖拉、沉迷網絡……)成因及對應處理方式等。

「我們希望從孩子的行為問題入手,發掘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營養需求,降低家長的育兒焦慮。」這是研討會舉辦的初衷,家長們顯然也有相同的想法——200多名家長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類似的研討會,36歲的蘇妍參加過多次。她有兩個孩子,女兒在路橋實驗中學讀初二,兒子是路橋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作為家長,我很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會主動去學習。」但這一點,蘇妍也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慢慢意識到的。

作為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中層管理人員,蘇妍工作繁忙。女兒上學後,她將更多的目光放在孩子的學習和成績上。直到有一天,當時就讀於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跟她大吵了一架,聲嘶力竭地衝她叫喊:「你只關心分數,你從來不關心我心裡是怎麼想的!」蘇妍記得,女兒房間的門被「嘭」的一聲關上了,她站在客廳,大腦短暫的空白後,就反覆湧現那句「你從不關心我心裡是怎麼想的」。

「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應當要學習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讓他們健康長大。」採訪中,多數家長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家住溫嶺的齊麗麗是當地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也是一個9歲男孩的媽媽。孩子上學後,她覺察到問題,「做作業拖拖拉拉,又像有『多動症』一樣,在板凳上坐不住」。在數不清第幾次因為作業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罵後,她走進了一家心理諮詢室,「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也希望自己做出改變,當好這個老師」。

45歲的椒江人李傑認為,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遠比關心成績重要。李傑是一名公務員,兒子讀高一,「成績在班上屬於中等水平」。作為父親,他對此並不十分在意,「我對兒子的要求就是成為一個心理、人格健全的男人,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和一點批評就尋死覓活的,這樣的新聞太多了,現在的孩子心理都太脆弱」。他表示,如果有需要,自己會主動去諮詢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沒有什麼丟人的」。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主動走進醫院的心理衛生科或專業的心理諮詢室。這一點,在對心理衛生科醫師和心理諮詢師的採訪中得到證實——他們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兒童心理問題案例佔多數」。

城市與農村家長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有差異

還有一些父母,已經意識到需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但他們的關注程度也只到這一層。

「關心肯定是要關心的,但諮詢應該不會去做,也不知道去哪裡諮詢。」黃巖北城街道大橋路,下午臨近5點,王文田(音譯)正在自家水果店前忙碌。11歲的大女兒趴在店裡角落的小桌子上認真地寫著作業,5歲的小女兒則坐在一邊的躺椅上,捧著手機看著動畫片。

王文田和妻子2013年從安徽老家來黃巖經營水果生意,兩年前將兩個孩子接到身邊,「我們小時候哪有心理健康問題的說法,長大了不也好好的?」王文田說著,沒有停下整理水果的活兒。他的大女兒現在在一所民工子弟學校上學,「成績還可以」,小女兒也「很聽話」,「這樣就很好了,沒什麼問題。」他說。

晚上7點半,路橋夜市,胡女士的服裝攤位生意不錯。她招呼著客人,8歲的女兒跟隔壁玩具攤的年輕老闆玩得正高興。胡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帶大女兒「沒有任何人幫忙」。

趁著空閒,她談起對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看法,「肯定是要關心的,每個當媽媽的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自從女兒上了小學,每天晚上睡覺前,胡女士都會跟孩子聊一聊,「我會問她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發生有趣的事,我覺得對孩子而言,陪伴是最重要的,關心夠了,孩子的心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相比在城市長大的孩子,農村兒童的心理健康,受到關注較少。

對此,何靈敏深有體會,「城市與農村的資源不均衡,導致城鄉父母的認知差別。在城市裡,有很多針對父母的課程和培訓。而農村父母的認知還停留在給孩子吃飽穿暖、安全上下學,學習的事情交給老師,至於孩子的心理問題,許多父母連想都沒想過。」所以,城市孩子的心理問題以焦慮型、抑鬱型、恐懼型為多;農村兒童的心理問題則以多動型、強迫型為多。

在尹世平看來,城市兒童與農村兒童心理問題的就診原因,有著顯著分化。「比如,城市孩子的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受到父母更全面的關注,當任何一個方面出現異常,就可能會被送醫就診。而農村孩子的就診原因,更多是因為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常被忽視,可能與父母的知識水平、孩子的表達能力、家庭經濟條件等有關。」

「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一年最多回來兩次,孩子都是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長大的,你說家長怎麼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不要說去做諮詢和學習了。」天台縣白鶴鎮,一位在鄉鎮小學任教的老師如此表示。來源:中國台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台州網丨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根源是缺愛
    這段時間,我市各家醫院心理醫生接待的病人中,學生明顯增加。他們就診的原因相似:沉迷於遊戲、上網依賴、厭學、情緒障礙、社交障礙,全都是讓家長著急上火的問題。玉環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玉環市心理健康協會會長陳禮賢接診的學生患者中,2/3表現為抑鬱、情緒不穩定、焦慮,其中很多人在初中前有住校史。和同行交流後,他忍不住感嘆:幼兒園階段最好別住校。
  • 中國台州網丨學生心理健康,如何守護?
    「我們將心理健康活動課作為學校的常規課程,所有年級每兩周安排一次,由專職心理健康老師上課。」潘利萍說,「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周一到周五都定時向孩子開放,但是我們能幫助的個例還是有限的。開設專門的課程,可以給孩子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更多的孩子得到幫助。」該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長包海鳳介紹:「在師資隊伍打造方面,我們創建了一支由30位班主任和心理諮詢室成員組成的親子輔導師資隊伍。
  • 關注丨大學生自殺事件背後,學校扮演什麼角色?
    程某家屬向高校和旅館索賠,訴稱「學校未能及時聯繫學生及家長,如學校在第一時間告知家長,家長會及時聯繫孩子,或許能夠察覺到孩子的異常,或許能夠說服孩子放棄死亡的意圖。而學校對學生則是一種動態管理,能夠時時、時地了解、獲得學生的狀態,學校有可為而不為」。法院經審理認為,程某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對其自殺行為應當自擔其責。
  • 家長在孩子學習英語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英語也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是很多孩子的英語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多次與老師溝通,可是效果卻差強人意,因為家長沒能與學校真正從實質上加以配合,所以無法幫助孩子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很多家長沒有清楚地了解在輔導孩子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檢查者?還是督促者?僅僅憑藉督促和檢查就能真的幫助孩子解決學習英語困難的問題嗎?答案當然是NO!
  • 【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 照顧者; 規範者; 戰士兼保護者; 以及精神導師。
  • 中國台州網丨臺視頻
    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上臺朗誦,作為一名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項先銀巧設教學情境,讓思政課從「枯燥無味」變得「津津有味」 。▶三門第二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項先銀:剛才就請同學們來扮演一個文學作品的地主黃世仁和農民代表楊白勞。他們在扮演過程中不僅僅學到知識,還增強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僅使自己對知識感興趣了,而且讓枯燥的理論知識入他們的腦,入他們的心,外化於行,內化於心。
  •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不開心?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從童年到青少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生了巨大改變,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開心,就要還原孩子生活的具體場景,搞清楚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發生時,家長是否站在孩子身後給予適合的引導和陪伴,還是做了相反的事情。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場景有2個,一是家庭,二是學校。通過下面這個圖我們知道,在這兩個生活場景裡,孩子經歷了生理和心理的兩個變化。
  • 中國台州網丨一個有「手機癮」的孩子
    各位讀者,從今天起,家長小課堂開欄了!近年來,有關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話題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關注,一個家庭的和諧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會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那麼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和解決親子矛盾,如何更好地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呢?
  • 韋博英語: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韋博英語: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如今,我國英語學習越來越趨向低齡化。家長們更加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技能以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 中國台州網丨出生時健康的孩子也可能成為「高危兒」
    調整生活習慣、定期產檢,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但是,並非每個孩子都那麼幸運。兒科專家提醒,即便出生時正常的孩子,家長仍要觀察到6周歲左右,如果發現孩子在語言、行為方面和同齡孩子有異,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評估。
  • 輔導孩子學英語 家長要扮演什麼角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輔導孩子學英語 家長要扮演什麼角色 2014-06-12 14:19 來源:騰訊教育 作者:
  • 中國台州網丨開學文具熱銷
    在台州一超市學習用品區,家長們帶著孩子採購書包、文具、書皮等新學期的各項「裝備」。來源:中國台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身份確認敏感期:孩子角色扮演背後的秘密
    身份確認敏感期 3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從父母身上獲得,4-5歲時,當孩子空間活動能力不斷增強,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再依託於父母,他將逐漸建立起一個關於自己內心的想像,逐步給自己進行定位,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
  • 開小•心理‖【轉】心理小課堂 家長篇:《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      照顧者、規範者、戰士兼保護者,以及精神導師。      這四種角色在孩子發展的階段都扮演關鍵性的作用。      父母在某些時刻需要特別凸顯某個角色。
  • 中國台州網丨誰是封面萌娃?「三優寶寶」大賽決賽周六開啟
    中國台州網12月4日訊唱歌、跳舞、朗誦、講相聲、變魔術……令人眼花繚亂的才藝卻是出自一個個萌娃。半個月來,來自全市各地的300多名寶寶在家長帶領下趕來椒江參加「三優寶寶」大賽的海選,在舞臺上大顯身手。明天(12月5日)下午13時,大賽在錦江百貨二樓迎來最終對決,65位入圍的「寶寶」將以他們的精彩表演比出「封面萌娃」和「月曆萌娃」。
  • 中國台州網丨誰是封面萌娃?「三優寶寶」大賽決賽明天開啟
    大賽分為嬰幼兒組和兒童組採用線上投票和線下評委打分結合的形式在海選中,針對「寶寶」們的表演,專業評委們公正打分,同時對每一位小「表演家」給出恰當的評定和建議;線上活動則是通過活動官網掃碼和中國台州網微信公眾號進行投票
  • 中國台州網丨犯錯的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如果孩子能聽話,我希望能跟她做最好的朋友。」談及此事,李女士很無奈。她說。打了孩子,自己也非常後悔。但她也坦言,在與孩子溝通不暢、屢次受挫的時候,心理壓力非常大,難免控制不住情緒。採取過激的解決辦法,多半也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體罰」孩子,家裡的老人可能「狠不下心」,做父母的也「下不去手」。
  • 中國台州網丨合格家長的成長,從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開始
    合格家長的成長,從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開始這個寒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全球,在家學習的我看著這不完美的世界,感到了很多無奈。和女兒在家中24小時共處,矛盾和摩擦越來越多。一些小問題在積累的過程中,發生了質變,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內心也有許多不甘。這時候,女兒說,她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孩子不管怎樣,是否完美,都是我的孩子。
  • 中國台州網丨老來孤獨怎麼辦?
    老年人感到孤獨的原因有許多:退休後生活節奏變化帶來心理落差,身體衰老帶來痛苦和失落,熟悉的親友離世感到哀痛,子女不在身邊感到寂寞,以及精神生活無聊和空虛……各種因素,一層層地剝離老人內心的幸福感,不斷地加重他們的孤獨感。針對老年孤獨症,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椒江門診部副主任醫師隋愛民提出了一些建議。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背後,父母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近些年愈演愈烈,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存在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兒童人數直線上升但影響孩子最深的家庭教育,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作用。我們來分析一下,女孩充值六萬元前後都做了些什麼事情,這麼長時間,家長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