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拳中的勁與法

2021-02-07 武術人

陳澤勤先生拳械照

筆者自幼酷愛武術,先後學過少林拳、心意拳、八卦拳,並研習截拳道、散打、摔跤、空手道、泰拳等,30年來一直從事專業訓練的教學。仔細品味其內涵,我認為勁與法在技擊實戰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了使學者在武學之路上不走彎路,現以八卦拳派為主要理論依據,談談「勁與法」的含義及用途。

  勁與法,雖然是兩個字,但概念基本是相同的,所以也可稱為勁力。只有勁力才能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故產生了功,功的大小等於作用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物體移動距離的乘積。在內家拳學上,習練者往往把勁與力分開來認識,總認為勁是靈活的,好像是有生命的,力是笨拙的,相應也是呆滯的。我常常把勁和力當成統一的概念來認識、理解。人本身充滿活力,它賴以生存的就是氣血運行。人的言行,舉手投足本身就充滿「活力」,這種活力是先天性的、固有的。有的人力大,有的人力小,同樣的年齡有的能拿二三百斤重的物體,有的只能拿一二百斤重的物體,這種先天性的力可稱作「死力」,也叫僵勁。力的大小不等於功夫。武術是功夫的代名詞,功夫就是勁與法的融合。所謂武術者就是用功夫和技巧取勝於人,它們相輔相成。

  八卦拳以內外兼修為勁的主要來源,也稱內功與外功,實際就叫內勁和外勁。人通過正確的訓練,可以把潛藏的內勁體現出來。人體巨大的能量,只有靠鍥而不捨的正確修煉,才能發揮出來。八卦拳的發力原則是三空、四催、十二緊。三空者,身心空、手心空、腳心空,即寓上中下三盤皆成圓空之意,因空則圓滿無間而正氣從之。氣乃血之帥,氣乃人體物質之基礎,鍊氣生神,煉神生精,煉精生勁,氣與力合多一力,因此,氣勁合拳術作矣。四催者,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指,是為上四催。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踝,以踝催足是為下四催。十二緊者,舌抵上顎,懸頂裹襠,兩膝相抱,剪子腿,趟泥步,五趾抓地,沉肩垂肘,腕緊指實。只有以三空四催十二緊為訓練要領,才能達到內外相貫,上下相隨,全身擰成一個勁,形成渾厚飽滿的立體圓。圓的特性是力量集中,在實戰中方能靈活不滯,避實擊虛,虛實相兼,動靜相合,小可勝大,弱可勝強,借力還力,以柔克剛,是為八卦拳發勁、變勁之基礎。八卦拳有以下幾勁:

  1、鑽翻伸縮矛盾勁。八卦拳是以八卦為盤九宮為法,以九宮飛行之巧藏天幹地支之妙,用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演化而成。它以陰陽學作為依據,動作特點是要作到在擰勁的前提下進行鑽翻伸縮。鑽是擰住勁後不斷地朝裡扣裹並向前探進;翻是將手臂擰住勁後再不斷的朝外掙、朝前探,二者的關係是鑽到極點就產生了翻,翻到極點產生了鑽,這就是八卦拳中所產生的矛盾力。它如同八卦圖中陰陽魚,陰之極生陽,陽之極生陰之理同。伸即手臂儘量朝後貼伸,做到相對立而又統一。這些特點就易理和用法來說,擰是將勁力團結一致,適中而實在,拳中謂之太極式為和為打;翻謂陰儀式為克為化;鑽中之裹為陽中之陰,打中寓克,鑽中之探為陽中之陽,打中再打,翻中之爭為陰中之陰,克中再克,翻中之探為陰中之陽,克中寓打,這四個勁合起來謂四象式。伸為生為陽儀,縮為化為陰儀。易經上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之理同。四象生八卦,在八卦拳中其動作含義是推、託、帶、領、搬、扣、攔、截八個勁意。簡單說,推是朝前推去之意;託是上託,託住之意;帶是向回帶拉之;扣是扣住之意;攔是攔堵之意;截是截斷截擊之意。這八個勁意的動作必須是在鑽、翻、伸、縮的前提下變化產生出來的。這八個勁力附以內氣,其奧秘在於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變化於瞬息無形之間。沾粘連隨,借力還力,借打還打,寓破於打等皆蘊藏於八力之中,不用時浩氣長存,蓄力待發;施展時隨心所欲,運用四肢百體。此皆為哲學思想的體現。

  2.驚彈抖炸爆發力。八卦拳中高層次發力是驚、彈、抖、炸四勁之和。驚是猝然性的;彈是伸縮性的;抖是震動性的;炸是突然破裂並產生大量的能和強大的氣體物質。驚彈抖炸,在八卦拳中發勁時能產生驚人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的產生來源於三空、四催、十二緊。驚彈抖炸是產生功效的實質。在激烈的搏鬥場上,它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驚、彈、抖、炸四勁若能在刻苦訓練中勤加琢磨,久之可產生出如電擊般的感覺效應,觸者隨即飄出丈外。

  3.凌空飄出平板力。平板力是把對方擊出後,身體像板一樣平著飛出。此勁是八卦拳特有的勁道。訓練平板力要在內功達到一定的基礎後,還必須作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在此基礎上,雙掌蓄力觸摸對方身體向外的同時兩掌跟隨小臂內旋,在上託的同時並震推迅疾發出,其五趾抓地,谷道上提,臀部下沉,坐胯脊椎如弓,輔之驚彈抖炸之和,撕裂推託之合力瞬間爆發出去,大有天崩地裂之氣勢,「發放整力,合一集中」此之謂也。

  4.震碎內臟穿透力。穿透力有震傷內臟、斷裂經脈、滲透肌膚之功效,此勁的產生主要是撕、託之合力。撕是觸之肌表向外及兩側拉,起條件反射作用,同時用託之勁,使掌根有下沉之力。託是向上用力,四個勁之和要恰當,一氣完成,不能有絲毫的間歇,雖然四勁凝聚,然不忘三空四催之要領和驚彈抖炸之妙用。

  5.踢折脛骨扳銼力。扳銼是石匠用來銼石、木匠用來銼木、鐵匠用來銼鐵之工具。八卦拳中的扳銼勁在實用時,主要以腳前掌和腳外側部位從下向上快疾踢擊對方前脛骨。在訓練時要充分牢記其四催之發勁。

  6.渾厚飽滿含蓄力。八卦拳以蓄力為本,含而不露。何為蓄?蓄是儲存、積蓄和貯藏之意。在八卦拳中,喻含著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大蒼,浩渺如四海,炫耀如三光,其意則盡乎其志。蓄,也是通過三空四催十二緊的訓練體現出來的。堅持不懈地訓練,其內勁得以積蓄、內在潛能得以培育。八卦拳要求有支撐八面之力。蓄意味著弓已拉開,箭已上弦,尚未鬆手,一旦鬆手,箭就迅疾而出,大有排山倒海之勢。八卦拳術其理至深,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蓄勁是非遇目標而不發。在三空、十二緊的基礎上,進行四催發力的訓練,並氣沉丹田,以氣催力,只有這樣才能節節貫穿,力從根發。根者為足,足為人身之根,丹田為中節之根。蓄力要配合身法中的吞吐開合,起落旋轉,並還要配合呼吸之法。拳論中講,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發力時便知其勁的大小與變化,借力還力,既克又生的螺旋力變化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出來的。「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之理是各位內家拳練習者不可不明的。

  無論是蓄力(勁)渾圓勁,包括其他力與發力,都要通過站樁才能把巨大的潛力訓練並發揮出來。其主要樁法以渾圓樁和內功聚靈樁為修煉基礎課程。

  下面略談其「法」。

  中國武術流派繁多,內家外家多如群星,雖風格各異,招法萬千,然其勁相同,其法一致,若能悟出「武」之真諦,還是多精研一些「勁與法」之妙訣,武功自然就會有所成就。

  法者,即運用之巧妙。如若懂勁,必知其法,否則藝不精矣。法者,發勁,運勁和技擊實用之法。王翰之先生曾說:「學拳務要法正,法正則理明,理明則神清,神清則動必有方,日進一日,技高一日,功長一日,雖老弱而不拘。拳法不正,則理必欠明,雖奮鬥一生之精力,亦不免於枉然。易曰『纖介不正,悔吝為賊』,正此意耳。」也就是說,無論是發力或是運勁,都必須內勁正確運行,且真氣的培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和內功心法為綱領,縱然苦練一生也是無所成就。在發力上,無論用任何軌跡路線務求內外合一,天人合一;踢、打、摔、拿諸技才能很好的發揮並加以運用。發勁靠正確方法加上舉一反三長期地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運勁就是在搏擊術中與對方勁力的變化。勁力變化的訓練,在八卦拳中靠人與人之間的穿掌、推手實戰等項目中體現出來。

  總之,拳術乃係心眼手密切配合,一直而發,不招不架,運用長短、剛柔之法與夫無形之氣,發揮閃展騰挪、沾粘連隨之技,以變制變,以不變應萬變。換言之,即於施展時,對方不發者,我不預示打彼之機即已打彼;對方先發者,我借打還打,打彼於破彼之中,實寓破於打,使對方不知破之所破打之所來,其根本奧秘就在於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變化於瞬息無形之間。

  諸勁運用之得體,於習者的天賦、師承技術、心理諸方面的因素有關。此見解如有不妥之處,為啟後學,還望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QQ:276026888

網址:http://www.wushuren.com




相關焦點

  • 八卦掌「縱橫勁」和「圓弧勁」勁力初探
    八卦掌勁力初探(文:韋群傑 劉豫堂)八卦掌作為內家拳法,它是立體於卦名,取象於數理,命名於拳術而創編的。它載象形藝術與技擊於形體寓八卦易理於拳理。故它是集文武為一體的優秀拳種之一。武術中的許多拳種,都是以縱橫勁為主的,如長拳、形意、通背拳等;也有的是以纏絲勁和抽絲勁為主的,如太極拳等。而八卦掌不但具有以上的勁力特點,還有圓弧勁和螺旋勁以及擰勁等,所以它是集武術諸勁為一爐的。但以縱橫、圓弧、螺旋(滾、鑽)、爭裹、擰勁為其不可缺少的勁力運動形勢。只有這些勁力運動的產生,才能充分地體現出八卦掌運動的風格特點。
  • 太極拳「法」和「勁」在推手中的運用
    任何拳種,都離不開「法」和「勁」。所謂「法」,就是著法、招法,即攻防破解的方法;「勁」或稱之謂「勁路」,即把自身的力量發揮出去作用於對方。「法。與「勁」是不能分割的,「法」離不開「勁」,「勁」寓於「法」之中。
  • 形意拳五段教學法
    針對這一現實,本書作者,開始了摸索與體驗,歷時6年,從小學組、中學組、成人組、國外組,多種人群進行了系統合理的試驗,於2014至2015 年經梳理總結出「形意拳五段教學法。」五段教學法包含了五層的系統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以遞進滲透的教學思路引領指導學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體驗認知、逐步掌握傳承優秀的拳種。本書由作者的研究成果著述而成,有很強的實用性。首創五段教學法,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習者掌握。
  • 八卦掌第六代傳人丁尚品——遊龍八卦掌中翻 武當名拳世代傳
    市八卦掌研究會會長、八卦掌第六代傳人丁尚品,正和師兄弟以及弟子們在這裡教授孩子們習練八卦掌。每年暑假、周末,他們都會在這裡免費開辦八卦掌培訓班。據了解,八卦掌又稱遊龍八卦掌,源遠流長、普及廣泛,是武當內家拳三大名拳之一,是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武術。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融為一體,內外兼修,在卻病延年上有獨特的功效,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體現,堪稱中華武林的一枝奇葩。
  • 太極八卦五行
    在太極拳中主要用到的是太極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和八卦學說。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太極八卦五行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太極八卦五行介紹  (一)、八卦八法  乾( )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位居正南。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陳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陳程,1965年生,國立南澳大利亞大學碩士。二、螺旋纏絲的對拉拔長勁法在老架一路中的表現形式老祖宗留下來的拳理拳法,和當代大師們對螺旋纏絲的對拉拔長勁法的分析,無不包含先輩、前輩所論及的陳式太極拳所特有的「勁」的學說,並把這個「勁」融會貫通於作為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中所表現出的太極「掤、捋、擠、按、踩、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
  • 通背拳的起源及練法精要
    通背拳在漢族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傳說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
  • 論陰陽八卦、五行功法【會武堂】
    其中前八個字是八種手法,後五個字是五種步法,即俗稱八門五步,或稱八卦五行都是指定這十三法。前文提到,懷抱八法,也就是指的前八種手法,而這八種手法又與文王八卦方位圖有嚴格的四正四隅對應關係。太極拳理屬內家拳種。因此,八卦方位與人體對應各有其竅,而每竅在人體經絡臟腑中又各有其位。這樣在太極拳運行中,以意引氣,按竅運身,意到氣到,氣到勁到,這就是太極拳內練要義的根本所在。
  •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王宗嶽《太極拳論》註解(四)
    因為此著熟階段,以下乘形拳功夫為主,故曰為:「形拳招熟」。其攻防功夫藝境描述如下: 形拳招熟的攻防招法之實施,乃至妙變化之自出為基本法則。其式身法忽高起忽低盤,或左閃或右趨,或右閃左趨;似進非進,似退非退;進中退、退中進;近而遠、遠而近,恍惚形如神飛無定。
  • 心意拳的七拳釋疑
    盧師云:頭打一點,心意拳頭打技法常用者中門頭、烏牛擺頭、嬰兒撲食。中門頭為正擊法,取敵面部;烏牛擺頭為側功之技,取敵頭胸;嬰兒撲食則由下向上撞敵下頦。頭打必近敵身,步法要疾行如風,並以手法裹住敵梢節方可施用。中門頭即一頭碎碑,為心意門鍛鍊中節功夫之關鍵拳勢,能使身腰靈便、腦清目健。
  • 形意拳崩拳的練法、用法與養生
    但若想讓自己所學更好應用於實戰,還應加練一些崩拳的單式練法,即所謂崩拳單操法。崩拳的單式操法比較簡單易學。下面介紹兩種單操法。1、崩拳單操法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站成左三體式姿勢。兩手握拳,右拳置於右腰側,拳心向上;左拳收至左腰側,然後直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不停,左拳再收至左腰側,再向前直拳打出。如此左拳反覆出收前打。
  • 第二編:心意拳經拳論04心意拳十法摘要(六合十大要序)中05曰「步法」06曰「手法」「足法」07曰「上法」「進法」
    :心意拳經拳論01心意拳之名稱第二編:心意拳經拳論02意拳目錄第二編:心意拳經拳論03拳經十六法第二編:心意拳經拳論04心意拳十法摘要(六合十大要序)上01三節、02四梢、03五行、04身法04心意拳十法摘要(六合十大要序)中05曰「步法」「步法」者:「A寸、B踮
  • 太谷形意拳名家一布學寬
    十六歲起便學習拳術,後投師於車永宏先生門下學練形意拳(車永宏先生,字毅齋,人稱車二師傅,太谷縣賈家堡人,精形意拳術)。由於功架出眾,很受車師器重。得車師真傳,以法精練,功夫漸深,遂得名聲,為車師得意門徒之一。1913年起,布先生開始收徒傳藝,教授門徒頗多,弟子之眾,冠於他師。常以提倡發揚武術為己任,努力發展形意拳技。解放前,曾任太谷縣國術館長及各學校武術教師,教授學生誨人不倦。
  • 內家拳與外家拳的根本不同在哪裡?所說八卦掌的「後發先至」!
    一、太極,形意,八卦掌等,同屬於內家拳。內家拳,與外家拳最大的不同,在於後發而先至,後發制人。為什麼內家拳講究「後發制人」呢?二、針對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說法。三、八卦掌源於太極,屬於太極的一個分支。和太極拳一樣,八卦掌同樣講究一個最根本的道。其實所有武道都是一樣的。都講究道可道,非恆道。看起來有招,其實無招。看起來是一招,其實這一招中包含了千變萬化,靈動百變。
  • 形意八卦掌!
    所以,形意八卦第二代傳人的素質和功力是良莠不齊,他們其中有巨子,亦有庸才,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皆從不攥拳挺胸,不持勇驕人,家中也看不見十八般兵刃,個個儼然文人風度。我力求用「下裡巴人式」的最通俗的語言,最淺顯的比喻,深入淺出地將張佔魁八卦掌最基本、最初級的東西闡述明白,有益於初學者入手。通俗和淺顯不一定低級,這也是《易經》「簡易」之理。照片的動作也是按照初學者「立規矩」的要求去做的,如同書法中之楷書,以供初學者臨摹。希望這本小冊子能對喜歡張佔魁八卦掌的朋友和初學者有益。至於柔練法和剛柔相濟的練法,本書有所提及,但未深涉。
  • 阿福內家拳網絡輔導2019年招生
    在過去的一年阿福在廣大粉絲網友們的支持下開辦了內家拳網絡輔導。向學員們打開了一個通向內家拳山峰的階梯,只要找到並登上第一階,下面就是堅持和按法習練下去的事情了。同時阿福自己也在輔導學員的過程中有了更深的思考和領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現在2019的內家拳網絡輔導已經開始招生,阿福老師親自一對一輔導並按照學員的情況和進度進行。
  • 太極與八卦
    太極拳、八卦拳都是內家拳,其理相通、取名同出一源,都是由古代太極八卦圖取義得名。要知太極拳名稱的由來,必先知太極之含意。「太」是大字加一點,所屬指事字,蓋大之有加焉。「極」,本是指屋極,取義為頂端或最高點。
  • 形意拳崩拳怎樣打出兩把一股勁
    功至化勁也,形意拳講究:明勁,暗勁,化勁,三層功夫。一易骨,二易筋,三易髓。要練好三層功夫,最重要的是先要練好樁功,練樁功是為了穩定重心,只有底盤穩定了,人才能不會跌倒,出手才會更加有力。在練習崩拳時,要充分發揮人的本能,方能制勝。人的本能用力是先縮後伸,沒有縮就沒有伸。縮力愈大,伸力也愈大。
  • 五行通背拳之內力
    八大理論首先就是法於陰陽,陰陽互根,也就是說每個事物都是由陰和陽二個方面組成的。陰陽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在有另一方存在為前提的。這是宇宙運動的規律,任何事物都擺脫不了這個規律,武術亦然。從而產生了太極拳,五行通背拳,八卦掌等優秀拳種。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