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博大精深,裡面的功法招式多種多樣,數不勝數,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所以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多加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感悟到它的特別之處,以及一些精髓內涵,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就是漢拳中比較著名的一種拳法,通背拳。
通背拳流傳很久,也很廣,裡面有很多的奧義,真正學習起來的話,也不是非常的容易,關鍵在於基本功,它的功效非常的神奇,尤其是在實戰中,可以提升很多的戰鬥力,現在就來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通背拳吧,
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
通背拳在漢族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傳說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採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
通背拳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通背拳術(江湖稱少祁派)。因練法,擊法獨特,變化靈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鑽五掌為主,又附會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稱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脫離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採用人體科學合理的鍛鍊法則,力發腰背力達掌尖,全身上下、內外貫通、剛柔相濟,正確運用心法、身法、氣力,使之成為武林中特殊練法的拳種,有別於「少林」、「武當」。
通背拳側重實用,不講究套路而講求招法。入學先練基本功,如「五行拳」(摔、拍、穿、劈、鑽)、散手後,再習練「單操勢子」,有「十二連錘」、「十二野馬奔槽」、「十把擒拿」等。單操勢子有套路性質,只是短小精悍的招法。因該拳講「見招打勢」,故沒器械的固定套路,習練時按拳術使用器械,常用器械只有刀、槍、棍,表演現組織套路。
活腕,俗語「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練通背拳把腕練活了,在日後練各個單操時很有利於把勁打出來,通背拳很重要的單操摔掌要打出勁來就主要靠腕的勁,通背拳中有「摔掌主於腕」一說。沒事練練通背拳的活腕還有利於舒筋活血舒指,就像寫字把手寫抽筋了,起身練練腕,很是舒服的,特別練腕不僅練活還要練勁,練腕的韌勁,把腕的韌勁練出來打人才狠,勁打的才透,而很多初練通背拳的愛好者對手腕的練習並沒有特別重視起來,雖然也知道練,沒事時也甩巴甩巴手腕,有個練的意識,但是根本上沒有重視起來。
通背拳練腕主要就是練兩個,一個抖腕,一個搖腕,通過這兩個把手腕搖活,抖出勁來。打個比方,就是通過活腕訓練把自己原本很柔弱的手腕練成堅韌的剛軸。把抖腕練好了,在遇上事時實戰性是很強的,把手抬起來一抖把對手的鼻梁骨打塌是很容易的,這都是有戰例的,這樣的打法可比玩命的用王八拳狂掄對手省勁多了。搖腕就是以腕當車軸,順時針逆時針的反覆搖,由慢到快自己選擇,以舒適為度,可別搖脫環了就行。
關於抖腕,得應該特別重視起來,不能松松垮垮的練,不能就沒事一抖一抖的,不起什麼作用。抖腕應該帶勁練。比如斬手抖腕,手掌放鬆的抖兩下而第三下時要突然握拳一抖,體會那種由松到緊,由柔入剛的那種感覺,既練摔了又練斬劈了又放鬆手掌了一舉好幾得。比如撣手抖腕,性質跟上個差不多,只是斬手抖腕是手背向下,而撣手手背向兩側的,勁力的路子跟斬手抖腕一樣,兩松一緊。
具體用時用手背就是撣手,用拳背就是翻背拳,至於到時是否能靈活運用,關鍵還是看你的勁能不能練出來。再比如拍掌抖腕,是兩手掌向下的抖,兩手連翻的向下向拍球似的抖,也是放鬆的抖拍若干次後突然發力,啪啪啪幾下,有那種就好像把球拍暴的感覺,感覺奇妙無窮。
五行通背拳練法講「縱壑」,操手周身氣血運行,澎湃鼓蕩,縱橫捭闔,開如氣球脹氣,無限增大;含如撤氣,無限縮小。眼望到哪裡,身手就似挨到哪裡,動則渾身無一處不動,靜則松空如無物,所謂身法八種。
起:如漲船高
落:如人身突然墜井
鑽:若磁力相吸,有空即穿
翻:左右翻轉,隨勢而變
伸:如蚯蚓延頸,化短為長
縮:曲欲蜷縮,化長為短
開:松張開敞,無所不包
含:緊湊收攏,萬象收於一處
雖然是形體在動,變化要點,卻都在於氣血的伸縮開合上。
1.操手時用意不用拙力;虛中求實;柔中求剛;曲中求直;慢中求快,純任自然。禁打斷勁;禁用拙力;要求勁長。
2.練勁不練招,五行通背拳操練,重要是練出勁來,即所謂「空化力」,拳譜上講:不學空化難為首,說明了空化力的重要性。練出勁來出手便是招,如僅學招法而無有勁法,遇敵變則易被人所制。所謂練勁不練招即是指要注重在練勁上。
3.五行通背拳講,力由脊發,講主宰於背,精於背,發於背。平時操手,以背帶動手臂;背既是手,手既是背;操手發手以背抽撤;故將背練活精通,有其重要意義。
4.周身內外相合,氣力合一,一致貫通,要者三關通順,力由脊發,由肩至肘,由肘抵腕,由腕到手,三關無滯,氣與力合,勁達指尖。
5.左右同式,無論拳掌回手勁大,以增加前手質量及加速度,鍛鍊摟、刨、擄、帶力度,鍛鍊用手時來去不空。
練習通背拳的時候,最好是先找個專業的武術老師來給你進行一定的輔導,這樣可以避免你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失誤,所以是非常有必要的,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基本功的,這個是練習武術的基本。
五行通背拳用手原則
1.五行通背拳用手為「天籟法」即是什麼也沒有發出來的東西,急如電。
2 .原地發手,不準將手拿回再打。平日操手養成習慣。
3 .遇敵交手不離翻滾法,如雙頭蛇遇隙即鑽穿入纏繞,不硬接硬架。
4 .出手冷、急、脆、快、硬、粘、連、綿、黏、隨。粘衣發勁,意遠勁長。
此拳前後連貫,動作活潑,步法輕靈捷快,左右運動平均,既無局部偏重之發展,又無標新立異之陋習。
此拳之要,則關鍵在於練,每一法根尚能日以數百動,乃至數千動,(選少數幾個式子)練之日久,不期其攻,而功自至,久練純熟,熟能生巧,由巧生變,由變而達妙化,則剛柔之功即成,體用之法兼備,揮手而力自出,收手而力自止,變化環生,無往不利。
學者之按理法練習,日增其動作,不期功久之自有成功之日,要者在學者有無堅強毅力與恆心而已。
通背拳隨手演示
通背拳術的勁力
1、換勁
通背拳術是一種以柔活鬆快活為主的拳種。以伸舒自然,含而蓄之,快而發之,特殊拳法發拳,發掌,發腿,因此,勁力在通背拳術的習練中佔極重要的地位。初學者首先要解決的即是換勁問題,所謂換勁就是吧初學通背拳者(包括學過其他拳種的人),周身的強勁,拙力,改換成為柔韌沉活,輕快自然的活勁,這就需要練者在練習時始終按照要求一招一式的,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去演練。吧自己的兩隻胳膊練的象兩條柔韌的鞭子,得心應手使自己的身體腰背象蛇一樣活,象猿猴一樣輕靈,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內外上下協調,這就是通背拳的混元勁,練就了這種勁法才能在擊技實戰中得心應手制敵取勝。
通背混元勁的要點是圓字,勁以圓中求,甩柔力而成剛力,以曲求力如同一個流星錘,放在那不太重,而掄起來,越快越沉,發出力越大,錘也越快。這就是將拳、腿的勁力練成「離心力」。
再一個要點是含字常言道,含而不露,蓄而後發,說則容易做則難,所謂含,即暗藏之意,表面看通背拳悠悠噹噹掄掄劈劈沒有多大力,打上也不痛,這就給人一種錯覺,通背拳打不著人,打上也不疼,其實這正中了含勁的計了。
因為通背拳術練的是活勁,混身上下頭頸胸背胯膝足趾肩肘腕掌拳。力氣串通,內外串通,血脈流暢,一動則全動,力蓄丹田而後發,擊技實戰時能發出真力,即想用力時則有力,愈戰愈勇,有使不完的力氣,這就是真力,而勁使不上,想用勁時倒沒有了這是假力,有很多人練功努氣拙力,拳攥的死死的。只知用汗拚命練,這樣練出來大多是假力,拙力僵力。誠如用木棍擊牛,牛雖疼而皮不破,而用鞭抽牛,牛皮裂而更疼,這就是通背拳術的勁力法則,也是通背拳的混元勁。
2、發勁
通背拳換勁之後,最重要的是發勁(即出手,出腿)。擊技實戰主要是出手制敵,擊敵是否有效,是否使敵逢手(腳)即傷,力能恰到好處地用到實戰中,這是擊技的關鍵。藝技再高功夫再高,練的多好,拳打上不重。如隔靴癢無濟於事,所以源掌要有暴發力和控制力,打的著就猛打,狠打。打不著則立即轉換力準備再攻。決不能出馬一條槍,拳出有去無回,擊出剛拳,拙拳,遇高手化其力吃虧不小。
3、通背拳術的粘衣發勁
通背拳術的粘衣發勁,是一種獨特的發勁方法,練時擊時都有粘衣發勁,即練時粘己衣發勁(為練習手感,啄勁),用時(指擊技時)粘彼衣發勁。粘衣則己接觸對手身體,發暴力,突出對方要害,使其措手不及,無法變換和逃避。
4、通背拳術的滾、鑽、擠、豁、撩勁
通背拳每一手法腿法,都有他獨到的發勁方法,如鑽掌是由手攥尖拳始,以鑽點頂撞力擊打對方,同一手發四種勁力,就須臨戰時見景生情千變萬化,而接續掌則發抖,炸、崩、力使敵逢手如眼前響了一聲炸雷,應聲而倒。
拍掌則發、穿、推、撲、塌力擊敵面門,如一團迷霧遮其眼目,氣迷神骸。
穿掌時則發穿、豁、擠、滾力、滾化、擠進、列開對手中門擊敵眼、喉、胸部。
劈掌則發劈、擂、捉、列力,擊敵頭使其聞聲而逃。
這就是說明擊技發力要因人因勢而異不能知篇一律,總是一個勁,要有深奧的變化,有其中的哲理。
通背連環掌之練法
夫,連環者,連而緊,環而密也,此一路返往六次計十二趟,七十二手腿等法,一氣呵成就練,實為拳中之魁也。匡習必有術氣力神功皆合宜更無顧此失彼之害,習之更難,此拳計七十二餘類手法,十餘類絕命腿法乃拳中代腿法之秘訣,多系暗腿,絕腿,明腿少出,為此拳一奇,拳中反掌,反式復出雙為之一怪,故練時必深究其理,研求其奧,萬不可作一路而習強筋耐力而忽其真法也。因此拳路甚長,恐日久忘而誤傳,特書單獨手法名列於下,以明路正之為據。
連手連環鍛鍊之法則
夫連環者,拳路緊而玲瓏,密而無間,純系拳之擊法之精,素能伸手取物之法,變幻莫測,系拳外之拳,法外之法,一路連環可練一趟,又可四六趟而獻藝蹬場,但切莫忽變幻之法,妙中之奧,法中之秘,應以實戰而習,對面如有敵出手如擊敵出腿踢敵倒,之意。今列趟連環勢於下,可反覆習之二趟,再單獨習二,三趟,次習五六趟,後連習之可得其秘功也。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裡面的種類多種多樣化,通背拳作為其中非常顯著的一種或,我相信只要練習了,那麼你就一定會深深的愛上它的,畢竟武術在我國傳承了這麼多年,自然是有它的獨特之處的。
六路站狀練法論
1、周天狀
乃伸肩之法。實乃松肩沉肘運氣周身,歸於丹田之法。常言,伸肩搖腕通背一半,可見其重要。又日,伸肩搖腕奧妙無窮,伸肩時,力發於丹田,通於腰,貫於背,貫於肩,貫於肘,貫於腕,貫於指,陰出陽入,氣力相通,變化莫測。上伸肩出陽手以穿、繃、滾、扇之力,中伸肩,陰陽相濟,以酸、麻、禁、閉之法,下伸肩,以探、舒、按、沉之力,反伸肩以活、柔、變走之力,肩之推點之力,抖肩以抖。擺、擊之力,金雞抖翎。轉環伸肩運周身之力於肩肘之上,沉肩,揉肩也各有所翼,蓋言之,伸肩乃通背之法一總法,萬不可忽而不深求以誤事也。
2、乾坤狀
乃風輪紡車之法,此法乃習練肩臂法,加長兩臂練活二臂之總法,此法練時必舒胸下氣,谷道上提,舌腆上顎,松膊活肩,練兩條胳膊如皮鞭之法,得出各種臂之功。出手如鵬展雙翼,混如風輪,快而不亂,慢而不散。輕靈活快長。
3、子午狀
乃獅子抖鈴,玉女穿梭之練法,出手以穿、攉、擠、滾之力,回手以摟、刨、捋、代之功,出手似箭,回手代鉤,如萬箭齊發,如吼獅發威,獅子抖鈴一般兇猛。實乃迎敵致勝之、奇法也。
4、五行狀
乃摔、拍、穿、劈、鑽五手法而練就之法。此五行按金、木、水、火、土、克、生、變化而來。常言:學會五行掌,打人不用想;學會鬼打轉,天下把勢打一半。
5、中和狀
乃通背根本也。萬變不如中,中乃屬土,萬物土中生,中和這狀奧妙無窮,取其捕、按、推、繃之力。混元狀。乃渾身各關節變化之狀可口傳手授不得輕傳於人,混元一氣,萬法取中,斯為中和,混元,不妄傳,記在心上,紙不傳藝,話到舌尖留三分,以防逆徒把臉翻,此二法紙筆不盡言,必由師口手傳。得其此二狀者可為通背之正宗之後續譜接宗之人也。
通背拳三截九化擊法
三截分上、中、下
上三截
(1)一截敵手腕,迎手而發或刁、或拿、或捋、或啄、或急捋敵手化其來拳勁力急復手攻擊。
(2)二截敵之肘或託或推或擠或按。推向外推託向上託,擠是擠散敵勁,按是按住敵肘,使敵無還手之力。
(3)三截敵之裡膀,即胳肢窩,用手制住使其不能轉身,不能發力。
中三截
(1)一劫敵迎面來手,迎其運巧用掌擊,或掩或擠或滾或豁或挑。將其手力劫化。
(2)二劫迎面敵來拳太急不及躲閃,應吸胸中縮,摔掌攻其不備散其神駭。使其力點不得集中。
(3)三劫敵迎面攻擊特別勇猛,忽發裂掌裂擊擠手內界護手中發絕掌劫化其功力。
下三截
(1)一截,劫住敵踢來的高腿,使禽啄法用拳砸其腳面,或使手拿,抬其腿跟,或使前臂滾化其腿力。使其腿發力的方向改變而失去攻擊效力。
(2)二截,劫住敵踢來的平腿,用翹躍腿法劫住其腿,即提膝翹(勾)腳尖勾踢敵方小腿內側,或以手掌反擋其腳面,使其成單腿,直立狀而發力擊之.
(3)三截,劫住腿踢來的低腿,低腿最難防,技擊中如劫不住低腿,隨時則用劫腿劫住,即提膝勾腳,用腳掌劫迎敵脛骨,上手摔拍其面部,隨機而進攻。
以上三截法只講的截,即護法不讓敵的進攻奏效。但就通背拳術的擊技擊法劫只為先導而擊打對方才是目的,攻中有劫,劫中有攻,連手進攻方功敵的正道。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於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於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