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挖貝新三板
文 | 挖貝網黃鵬
大客戶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能否在科創板上市,或許科隆新能能夠為我們提供參考。
2019年9月30日,上交所受理了科隆新能的科創板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該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鎳系電池正極材料,以及二次電池和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從行業屬性上來說,科隆新能是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的,因為科創板目前已有一家鋰電池行業的上市公司,即科隆新能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容百科技(688005.SH)。不過和容百科技相比,科隆新能存在著一個問題——19家客戶或陷入財務困境,其中就包括其第三大客戶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勁股份)。
根據以往案例,如果科隆新能尋求在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大客戶陷入財務困境可能會對其上市造成一定阻礙,但科創板呢?
19家客戶陷財務困境
在招股書中,科隆新能明確指出,公司汽車動力電池業務受下遊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部分客戶出現經營困難,形成部分長期催收無法回的款項。這裡共涉及17家公司麼,具體名單如下圖所示。
科隆新能為這17家客戶共計提壞帳準備2896.98萬元。其中16家100%計提壞帳準備。唯一沒有100%計提壞帳準備的是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不過這也是壞帳準備金額最高的一家。科隆新能對該公司的應收帳款餘額為3958.28萬元,壞帳準備為2075.50萬元,而且按照雙方籤署的協議,這2075.50萬的壞帳準備大概率是收不回來的。
2019 年 7月,天勁股份與知豆電動汽車有限籤署《債務減讓協議》,同意將對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的債權 (不含質保金部分) 降為 1866.58 萬元, 約定分別於 2019 年 9月 25 日和 2020 年 3月 25 日前各收回一半;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已回款 933.29 萬元。
不過除了這17家客戶,科隆新能還有2家客戶的應收帳款也可能無法收回,這兩家客戶分別為天勁股份和河南中力新能源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科隆新能招股書顯示,2018年其前五大客戶分別為LG Chem,Ltd.(LG化學)、國軒高科(002074.SZ)、天勁股份、豪鵬科技以及優美科。其中,天勁股份是科隆新能第三大客戶,2018年科隆新能對該公司的銷售金額為9235.69萬元。
挖貝網以「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查查上進行搜索,發現有一家公司和「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字完全相同。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兼實際控制人為曾洪華,曾在新三板掛牌(831437.OC,已摘牌),股票簡稱為天勁股份,所屬行業為鋰離子電池製造(三板管理型分類)。
企查查顯示,以發布時間為口徑計算,自今年初至今,與天勁股份有關的法律糾紛共有16項,其中涉案金額較大的有:
深圳市美信電子有限公司與該公司的糾紛,法院裁定結果為查封、凍結被申請人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下價值159萬元的銀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等值的其他財產。
珠海市賽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與該公司的糾紛,法院裁定結果為查封、凍結被申請人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下價值人民幣4937086.75元(493.71萬元)的財產。
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該公司的糾紛,法院裁定結果為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貨款人民幣39729200元(3972.92萬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該公司的糾紛,法院裁定結果為查封、扣押、凍結被申請人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價值人民幣2100萬元的財產。
除此之外,天勁股份還有10條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的記錄;作為被執行人,天勁股份有價值約1.51億元的股權被凍結。同時,天勁股份的實控人兼法定代表人曾洪華也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
目前排在科隆新能的應收帳款餘額第一位就是天勁股份,應收帳款餘額為7675.94萬元。
除了天勁股份,科隆新能還有一筆金額達1170.73萬元的款項也存在不能收回的風險。
2019 年 7月 8日,科隆新能控股子公司太行電源向新鄉市牧野區人民法院提交《起訴書》,請求判令河南中力新能源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以下簡稱 「河南中力」)支付截至2019 年 2月 28 日拖欠太行電源貨款1170.73 萬元及上述欠款自逾期之日起產生的利息。
2019 年 7月 10 日,新鄉市牧野區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裁定凍結河南中力銀行存款1205.73 萬元或查封同等價值的財產。
截至科隆新能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新鄉市牧野區人民法院已將河南中力3輛商務轎車、河南中力對平頂山市應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應收帳款 78.60 萬元及河南中力新能源環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的股權 5000萬元(河南中力全資子公司)進行查封。
雖然法院凍結了河南中力全資子公司河南中力新能源環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的股權 5000萬元和股權,但河南中力目前也是深陷買賣合同糾紛,僅企查查顯示的就有2項。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在2000萬元以上
除了客戶陷入財務困境這樣的外部因素,在科隆新能內部,同樣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存貨管理不善——存貨淨額約為競爭對手的一半,但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卻是競爭對手的2.89倍。
科隆新能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3月31日,科隆新能的存貨淨額分別為2.68億元、2.67億元、2.48億元、2.95億元;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711.85萬元、1013.20萬元、2311.96萬元、2361.37萬元。可以看到,科隆新能的存貨淨額基本保持穩定,但存貨跌價準備卻在不斷上升,從2018年開始,每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在2000萬元以上。
作為對比,科隆新能主要競爭對手,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容百科技2016年至2018年的存貨淨額分別為1.15億元、3.77億元、4.62億元;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150.13萬元、305.05萬元、816.03萬元。以2018年為例,容百科技存貨淨額約為科隆新能1倍,但存貨跌價準備只有816.03萬元,但科隆新能高達2311.96萬元。
也許有人或說,存貨跌價準備不是存貨跌價損失。那麼科隆新能的存貨跌價損失究竟如何呢,會不會大幅低於存貨跌價準備呢?2016年至2018年,科隆新能的存貨跌價損失分別是667.35萬元、784.53萬元、1948.27萬元,與存貨跌價準備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容百科技2016年至2018年的存貨跌價損失則分別為140.80萬元、287.16萬元、815.78萬元,同樣與存貨跌價準備沒有太大的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同行業公司,為何科隆新能會計提如此多的存貨跌價準備呢?如果科隆新能的存貨跌價損失能夠做到與容百科技一致,那麼科隆新能的淨利潤是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的,因為科隆新能2018年的淨利潤為4423.77萬元,但存貨跌價損失卻高達1948.27萬元。
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僅50% 卻要募資擴產
前文已經提及,科隆新能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鎳系電池正極材料,以及二次電池和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1到3月,這4大品類的銷售收入分別佔其營業收入的44.79%、14.32%、16.26%、17.87%。
科隆新能招股書顯示,目前該公司4大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特別是佔其銷售收入44.79%的三元前驅體業務,該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已經從2018年的87.90%下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53.45%。
其他業務的產能利用率情況如下:
三元正極材料2019年1到3月產能利用率為77.70%,2018年的產能利用率為91.19%;鎳系正極材料2019年1到3月的產能利用率為81.18%,2018年的產能利用率為113.88%;鋰電池2019年1到3月的產能利用率為42.24%,2018年為15.11%;其他二次電池2019年1到3月的產能利用率為48.41%,2018年為95.00%。
但是在產能利用率出現如此幅度的下滑的時候,科隆新能卻在募資擴產。本次上市,科隆新能擬募集資金6.13億元,其中3.8億元用於年產1.2萬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建設項目、1.8億元用於年產4000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5300萬元用於高性能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項目。
科隆新能當估值幾何
就算科隆新能最終得以上市,該公司以及投資者們也要面臨另外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為其估值。
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暫且不提,科隆新能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容百科技已經成功登陸科創板。目前,容百科技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均大幅領先科隆新能。
2016年至2018年,容百科技營收分別為8.86億元、18.79億元、30.4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55.93萬元、2723.35萬元、2.11億元。同期,科隆新能的營收分別為11.51億元、16.77億元、15.5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046.99萬元、3721.12萬元、4423.77萬元。
可以看到容百科技的營收幾乎是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迅猛增長,而科隆新能2018年的營收卻較2017年有所下滑。此消彼長之下,到了2018年,容百科技的營收幾乎是科隆新能的2倍,淨利潤約為其4.80倍。
截止發稿時間,容百科技總市值為169億元,動態市盈率為78.22倍。那麼這種情況下,給科隆新能一個怎樣的估值才是合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