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堅持「平行線可以相交」,生前受盡嘲諷,去世12年被證實

2020-12-15 微微語言

數學天才堅持「平行線可以相交」,生前受盡嘲諷,去世12年後被證實。

人家都說,真理是永遠存在的,如果還沒有被證實,那麼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在真理的驗證過程中,其實有很多人可能成了犧牲者。因為有些人的意識可能是比一般人超前的,當時的人並不了解,等到時間節點到了之後,才能夠印證。

而在數學界,「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的理論深入人心。比如說我們上學的時候,學到的理論是平行線永遠都是平行的,它們永遠都不可能相交。幾何中,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在當年,其實很多數學界都是堅持這個理論的。比如說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平行線的基本理論是: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平行線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內定義,不適用於立體幾何,比如異面直線,不相交,也不平行。

而《幾何原本》中,第五條公設說:同一平面內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某一側的兩個內角的和小於兩直角,則這兩直線經無限延長後在這一側相交。這就是幾何發展史上最著名的,爭論了長達兩千多年的關於"平行線理論"的討論。

其實當時很多的數學家,都相信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的理論。但是唯獨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持有不同的意見,其實這位人物是俄羅斯數學家,也還是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之一。因為當年羅巴切夫斯基在嘗試證明平行公理時,發現以前所有的證明都無法逃脫循環論證的錯誤。

所以他就大膽假設:他作出假定:過直線外一點,可以作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如果這假定被否定,則就證明了平行公理。而且羅巴切夫斯基覺得這個可以證明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所以他就顯得異常興奮。

所以在1826年2月23日,羅巴切夫斯基於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宣讀了他的第一篇關於非歐幾何的論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而這個論文一出來,就震驚了當時的數學界。

因為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完全顛覆了數學家們的想像,但是這些數學家卻完全不理解,所以他就遭到正統數學家的冷漠和反對。這些傳統的數學家們,因思想上的守舊,不僅沒能理解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反而採取了冷談和輕慢的態度,實在是讓人覺得非常可惜啊。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總是喜歡跟我們開玩笑。比如說在創立和發展非歐幾何的艱難歷程上,羅巴切夫斯基始終沒能遇到他的公開支持者,嘔心瀝血得出的結論,從始至終都沒能得到他人的認可,這讓羅巴切夫斯基悲憤不已,最後因病鬱鬱而終,到他死的時候,還是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相信他、支持他。

直到1868年,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著名論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明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空間的曲面上實現。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羅巴切夫斯基當年是對的,簡直就是天才,所以被人們讚譽為"幾何學中的哥白尼"。

註:文章原創, 歡迎轉發收藏。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
  • 俄國數學天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眾人質疑,去世12年才被證實
    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家梵谷,生活落魄,英年早逝,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在去世之後直至今日都成為藝術的代名詞,;作家梭羅經典作品《瓦爾登湖》生前無人願意出版,不被世人所接受,死後才成為不朽經典;就連我國家喻戶曉,至今推崇的孔子也是死後才被稱「聖」的。今天我們文中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俄國天才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所提出的「平行線可相交」生前遭到質疑,離世12年後才終於被證實。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不料死後12年被證實
    其實中國歷史上研究數學的著名人物雖然也有幾位,但是人數不多。和國外一些知名的數學家相比,可能顯得要少一些。因為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比較偏向於實用性,所以和農業生產聯繫不大的數學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看重的程度不是很高。在俄國曾經有這樣一位數學大神,但是這位數學大神在生前如同梵谷一樣,他所提出來的學問並沒有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是到死了之後卻聲名遠揚。
  • 他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鬱鬱而終,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這是蘇格蘭數學家約翰·普萊費爾提出的普萊費爾定理,那麼兩條平行線是否能夠相交呢?普萊費爾並沒有給出答案。但是科學界可以說已經默認了公設的存在,認為證明它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一個數學天才卻打破了他們的認知,此人的名字叫做羅巴切夫斯基。來自於俄國。
  • 俄國數學家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受盡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然而,在一些數學家的成就背後,免不了失敗和被質疑,有一位俄國的數學奇才,他提出的「平行線可以相交」就被不少人質疑,在輿論中他12年都未成功認證自己的觀點,最終鬱鬱而終。不過,在他逝世後,他的觀點卻終於被證實了,這位數學家就是羅巴切夫斯基。小鎮誕生數學家1792年,這位數學家在俄國的一個小鎮出生了。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卻受盡嘲諷,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在我們接觸幾何學後,「平行」與「相交」是裡面入門的基礎知識。所謂「平行」的定義也非常簡單,就是同1個平面裡,2條不會相交的直線就是「平行線」了。「相交」的定義可這麼理解,同1平面裡,2天直線會有交集,也就是接觸點。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在數學界也是,我們學過數學的都知道,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的,它們只能互相平行並且無限延伸,永遠不可能有交點。但是俄國就有一位數學家,他通過日夜反覆多次的證明了,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羅巴切夫斯基出生於1792年,從小他就展現出了自己極高的數學天賦,。羅巴切夫斯基在1807年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喀山大學,在裡面進行深造。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被人嘲諷多年,死後12年被證實
    在常人的思維中,平行線如果平行,那無論怎麼用腦子想,它都不會相交,所以當有人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的觀點時,他就不可避免地引來周圍人的嘲笑。這個看似擁有著「天方夜譚」觀點的人,就是羅巴切夫斯基。羅巴切夫斯基是俄羅斯人,1807年考入喀山大學學習的他,對著數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每天都對著各種數學難題進行專研,廢寢忘食。
  • 國外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面對這種對尋常人而言十分刁鑽的難題,這位數學奇才卻勇敢地進行了探索,可惜他到死都未被認可。令人嘆息的是,有些人生前無法獲得肯定,死後人們才明白他所做出的是貢獻,所以12年後他的這一理論才被證實。 15歲上大學的天才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平行線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交的,如果相交了,那還能叫平行線嗎?
  • 俄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卻一生遭受質疑,死後終被證實!
    俄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卻一生遭受質疑,死後終被證實! 從小老師就教我們「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然而來自俄羅斯的一位數學家卻打破了這個理論,他認為平行線可以交叉,這已經和牛頓定律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形成了完全相反的理論。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相交」理論,遭到同行嘲笑,死後12年被證實
    人類研究數學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還有許多新的發現,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數學也是如此,很多常用的數學理論都是經過無數次的驗證後才得出的,在此期間也曾有過質疑,但最終還是在爭議中順利存活下來。
  • 國外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王國維即便數學成績不及格的人都知道,兩條平行線不能相交,包括每一個數學老師也都是這樣說的。然而有一位國外數學奇才卻稱:「平行線可相交」,此話一出,令就連小學生都要站出來表示不贊同。不過浩瀚世界,凡事皆有可能,平行線不可相交是人類的一個發現和認知,但在人類的認知之外,難道平行線真的無法相交?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 」,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所以對於科學家而言,敢於提出質疑,敢於思考,敢于堅持自我。那便是科學家應有的科學精神。從小到大,我們就知道,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在初中的數學知識點中,給平行線賦予的定義是: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 俄國數學天才:「平行線可以相交」,引科學界質疑,12年後被證實
    在我們小學學習數學的時候,平行線應該是非常早就接觸的概念了,大家都知道,平行線是永遠不會相交的——正因為如此它才叫「平行線」。至於這個定理的出處,相傳是由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當中提出來的。按照歐洲人的歷史記載,歐幾裡得是生活在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間的人。
  • 天才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被人嘲笑,百年後被人證實相交
    天才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被人嘲笑,百年後被人證實相交什麼叫「平行線」?一般我們的認知裡面定義的平行線就是在同一平面內,兩條永不相交且永不重合的直線就是平行線,但俄國著名的天才數學教羅巴切夫斯基就曾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為此就是「羅巴切夫斯基幾何」。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在嘲笑聲中去世,12年後被認可
    當然來自靈感,於是我們就會想起那句著名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在自然科學領域,比如數學、物理和化學等,一旦你的水平達到百尺竿頭,那麼再往前進一小步都是非常困難的,此時就需要你那1%的靈感來加持。
  •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被恥笑一生,死後12年被證實
    那些不屈服於世俗命運的人,不僅僅是勇氣,更多的是對真理的堅定,稱他們為天才就是最好的肯定。而今天要講的正是這樣一位倔強的天才,他不屈服於數學界公認的定論,非要在一次演講中,向世人公布這一言論。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很顯然,他被群嘲了,直到他去世,也依舊沒有人相信他。被恥笑一生,死後12年被證實。當他逝世後十二年,終於這一理論被證實了。平行線可以相交?數學天才被恥笑一生,死後理論被證實。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 平行線可相交?俄國數學家這觀點不被認可,死後12年才被證實!
    羅巴切夫斯基也不是天生的偉人,他1972年出生於俄國的馬卡裡耶夫地區一個貧苦家庭,但是他人比較聰明,同時也碰到一個善於啟發和開導的數學老師,在老師的教導下很快他就喜歡上了數學,1807年考入了喀山大學,在校期間修讀物理和數學專業,之後碩士畢業留在學校教學,這也正好為他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能相交」,因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答案是:平行線。因為平行線沒有相交(香蕉)。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腦筋急轉彎,在我們的觀念中,平行線不可能有交點,但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位數學家,經過多次的證明後,得出了平行線可以相交的結論。當時的主流理論並不認可這個觀點,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可能的,並對他進行了嘲諷,這位數學家也只能含恨而終,但沒想到,12年後出現了反轉。
  •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在1832年,他請求被送往權威機構進行審查,但他再次被嘲諷。Lobachevsky就這樣在一個一直受到質疑的社會中倖存下來,他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病得很重,最終失明了。1856年2月12日,Lobachevsky懷著遺憾辭世。他去世時仍在思考他的證明論據,即使他是盲人,也沒有放棄證明這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