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元聖科技有限公司(通宇通訊深圳研發中心)辦公室及技術人員正在工作(資料圖片)。本報記者 繆曉劍 攝
10月14日上午,深圳市元聖科技有限公司射頻研發產品經理周洺宇在寶安機場碼頭搭乘10點的航班,於10點45分抵達中山港碼頭,然後趕往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宇通訊),與來自北京的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的客人商談有關合作事宜。受僱於中山企業,生活和工作在深圳,周洺宇的「深中生活」已經快三年。
■技術人員演繹「雙城記」
周洺宇2008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來元聖科技之前,他任職於摩比天線技術(深圳)有限公司。通過10年的積累,入職元聖科技的周洺宇成為公司的重要研發力量。期間,他的收入逐年增加,並於2012年在寶安買房定居。
2018年1月17日,作為國內通信天線龍頭企業,通宇通訊在深圳市成立了元聖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通宇通訊的全資子公司和中山總部重要的研發支撐,元聖科技承載著中山總部研發「橋頭堡」的重要角色。兩年多年,元聖科技藉助深圳的優秀人才和技術平臺,聚焦射頻無源器件的開發和銷售,所研發的多個項目均具有行業領先水平。
記者了解到,通宇通訊中山總部設有天線、射頻和微波三個研發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研發人才,但依然面臨補充新生力量的需求,深圳作為「科創之城」,創新人才聚集,在深圳設立研發部或者事業部,成為中山企業借力深圳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
元聖科技位於深圳市南山區企航科創研發產業園,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寫字樓裡聚集了數十家高科技企業、研究院所的研發團隊。
因工作需要,周洺宇每月往返深圳和中山四五次,受僱於中山企業,同時又享受著深圳濃厚的創業、創新氛圍,他覺得自己特別幸福。周洺宇介紹,元聖科技目前聚集了20多名工程師,大部分在深圳打拼並且安了家,一般情況下,不會考慮去別的城市工作,而中山企業在深圳設立研發子公司,使得深圳中山兩地科技人才能互相借鑑支持。
「如果有研發材料需要運送,團隊會選擇開車來中山總部,其他情況下多選擇坐船或者大巴,期待深中通道早日通車,那就更加方便了。」周洺宇說。
■「雙中心」加快高端要素融合
廣東超悅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綜合軟體服務提供商,正朝著打造中國商貿批發行業信息化管理標杆企業奮進。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偉慶還有另一個頭銜:深圳悅商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為了順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超悅軟體公司於2018年5月在深圳前海註冊成立了一家公司,深圳公司主要以軟體開發為主,集聚了一批高級研發人才。「與深圳相比,中山的高端軟體開發人才不足,招工比較困難,而深圳一些高端軟體開發人才又不願意過來,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公司乾脆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用好深圳創新資源,實現柔性引才。」李偉慶介紹,兩年來,超悅軟體以深圳研發公司作為「大腦」,加強與各分公司對接,及時收集客戶需求,為客戶開發出更多優質的IT產品。
在李偉慶看來,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重要創新引擎,而中山與深圳有著距離上的天然優勢,在高質量發展中,中山企業需要更多創新資源,相信,未來兩個城市在生產要素合作中將更加緊密。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是科技之城,創新之城,與我們直接相關的精密光學和泛半導體企業早期都是在深圳騰飛,並逐漸溢出輻射到中山、佛山、東莞、惠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以及內地其他城市。」中山市博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總監趙剛說,市場在哪,企業在哪,為了能更近距離的用好深圳的創新和市場資源,公司專門在深圳設立了營銷中心。
在中山成立四年來,博頓光電已在離子束微納加工核心部件與整機裝備細分領域取得突破。趙剛介紹,博頓光電研發中心紮根於中山,營銷和服務中心布局在深圳,將來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更利於博頓光電深圳營銷和服務中心,以及中山研發中心的緊密聯動,公司用好「雙中心」實現良性互動,更好的實施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營銷策略和以核心技術創新為導向的研發策略。
■增強對深企的吸引力
在深中通道帶動下,深圳市暗能量電源有限公司(下簡稱「暗能量」)和許多深圳製造企業一樣,都瞄準中山進行產業布局。上個月底,暗能量位於古鎮鎮的工業4.0智能智造工廠動工建設。
10月14日,在電話那頭,人在深圳的暗能量董事長彭國允高興地告訴記者,項目籤約後,古鎮鎮政府對項目全程跟蹤服務,使得企業項目順利落地,速度比公司原計劃提前了半年以上。「我們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封頂,明年裝修後將可以投產。我們將在中山跑出『深圳速度』。」
當天上午,彭國允全程收看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這讓他更堅定布局深中兩地謀發展的決心。「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必將連成一片,從珠江東岸到珠江西岸,最具天時地利的就是中山。地圖上,一橋飛架後,馬鞍島離深圳前海25分鐘,兩地的連接融合將更加緊密。」
和許多追夢者一樣,彭國允2013年在深圳龍崗創業,藉助深圳科研創新和人才集聚的優勢,迅速成長。為了提升企業製造能力,藉助中山產業鏈優勢,暗能量選擇在中山古鎮鎮布局「4.0智能智造工廠」。這次開工建設的智能工廠佔地6畝,建成後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將實現產業鏈供應本土化,5G網絡技術覆蓋、智能製造化。「未來,智能工廠可實現24小時生產,幾個工人生產能力就能趕得上深圳這邊幾百人的產能。古鎮的項目建成後,我們企業生產能力將大大提升。」彭國允介紹道。屆時,暗能量將依託國內半導體自主創新技術,並利用中山獨特的產業鏈,將電源、光源、智能語音、智能照明、健康照明、健康家居跨界融合,形成獨特的產品優勢。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也是深圳的發展優勢。」彭國允建議中山市不僅要吸引深圳的資金項目到中山投資,也要用「宜居」的優勢,吸引深圳人才服務中山產業。他認為,中山製造整體產業鏈仍有明顯的優勢,但智能製造水平急需提升,應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重振虎威,促進「品質」成為中山製造的代名詞,推動中山製造向中山智造、中山創造發展。
部門聲音
充分對接政策,深入研究深中產業走廊規劃
中山市商務局局長吳翹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山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對接深圳是途徑之一,需要不斷提升城市和園區承載力,繼續高質量打造人居環境,對園區進行創新管理,要加快中山打破鎮區行政界限,建設跨鎮域經濟區,以集聚多方優勢資源,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人才環境。接下來,市商務局將充分對接政策,深入研究深中產業走廊的規劃和布局,積極發揮新政策新業態的優勢,對接深圳等灣區城市。鼓勵中山加工貿易企業與深圳高科技企業對接,承載深圳高科技企業研發之後的產能釋出,以擴增中山加工貿易企業的產能與效益,加速企業技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