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一大高發癌症。專家指出,乳房腫塊不是乳腺癌的唯一症狀,也不是早期乳腺癌的徵象,乳房沒有觸及腫塊,並不代表沒有患乳腺癌的危險,定期進行乳腺檢查對於發現「沒有腫塊的早期乳腺癌」意義重大。除了定期查體,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輕鬆心情、定期進行適當的乳房保健等也可有效預防乳腺癌。
16歲女孩也得乳腺癌
近幾年,乳腺疾病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婦女健康的「第一殺手」,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張安秦介紹,與歐美不同的是,我國女性乳腺癌患者發病日趨年輕化,臨床上的發病年齡一降再降,特別是25~35歲年齡段患者大幅增長。整體來說我國乳腺癌平均發病年齡比美國提前近10歲。據了解,該科室收治的最年輕的乳腺癌患者僅有16歲。
摸不到腫塊≠沒患乳腺癌
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的乳房有腫塊,還有疼痛感,因此非常焦慮。對此,張安秦表示,其實大多數乳腺疼痛與情緒、睡眠情況、壓力大等有關。96%的乳腺癌是不痛不癢的,只有3%~7%的乳腺癌是以疼痛為表現的。
引起乳腺腫塊的疾病比較多,如乳腺纖維瘤、乳腺增生等,但與乳腺癌關係不大。不是所有的乳房腫塊都需要處理。以纖維瘤為例,如果年輕女性的纖維瘤沒有超過2cm,一般不建議做手術。
幾乎每一位育齡女性都可發生乳腺增生,普通乳腺增生並不需要特殊幹預,保持定期體檢即可。若乳腺增生引起疼痛,由此影響正常生活時,則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
以前認為「無痛性腫塊可能就是乳腺癌」,張安秦指出,實際上,乳房腫塊不是乳腺癌的必備症狀,也不是早期乳腺癌的徵象,更需要找到的是「沒有腫塊的乳腺癌」,這種一般是真正的早期乳腺癌,臨床治療效果較好。想要「揪出」早期乳腺癌,目前唯一的辦法便是在無任何症狀時定期進行乳腺檢查。
「乳房沒有觸及腫塊,並不是就沒有患乳腺癌的危險」。該科副主任連臻強也表示,乳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乳房腫塊,但並不是唯一的臨床表現。既往,不少人曾錯誤認為只要乳房沒有觸及腫塊,就不可能患乳腺癌。近年來,隨著女性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和乳腺癌篩查及早期診斷工作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不可觸及的乳腺病變被檢出。
放鬆心情可防乳腺癌
目前乳腺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比較明確的是,乳腺癌的發生與酗酒、作息不規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張安秦提醒,精神壓力大、心情焦慮及長期的鬱悶、煩惱會造成身體抵抗力下降,從而易生癌變。
「定期檢查基本上可以發現90%以上的乳腺癌。」張安秦坦言,不規律的乳腺檢查最讓人擔心,建議女性定期進行乳腺檢查,35歲以上女性每半年做一次B超檢查,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連臻強建議,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還應選擇性進行MRI檢查,發現異常乳頭溢液的女性朋友,應就診乳腺科完善乳管鏡檢查。
並不存在「殘乳」這回事兒
除了定期篩查,還可定期進行適當的乳腺保健。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就有中藥包熱敷、穴位刺激和按摩等乳腺保健服務。
張安秦強調,一些美容院大肆吹捧的各種所謂「乳房保健」項目,尤其是「乳腺疏通」「排殘乳」等,並沒有相關科學依據,而且社會上美容院按摩力度普遍較大,很容易造成乳腺的損傷。
張安秦表示,實際上並不存在「殘乳」這回事兒。乳房在不斷刺激下,很難完全斷掉溢液。有研究證明,只要力度到位,70%的正常人都可以擠出乳汁。單純的產後乳汁,如果1~5年還存在溢乳,需要檢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盲目「排殘乳」。
「正常的乳汁分泌不必過於焦慮,真正需要擔心的是有病理改變的乳頭溢液。」他指出,如果發現乳頭溢液呈黃色、紅色,很可能發生了病理改變。
原標題:乳房沒有腫塊不代表沒患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