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工作的白領陳小姐(化名)最近在醫院鬧了個大笑話。
「我的乳房有腫塊!我自己都能摸出來!還說問題不大?!」陳小姐臉色通紅,跟醫生爭執著。近年來因乳腺癌去世的明星不少,如歌手姚貝娜、阿桑,演員陳曉旭等,使陳小姐對乳腺癌的關注增多了不少。最近陳小姐在洗澡時,感覺自己的乳房裡好像有腫塊,非常擔心。第二天,陳小姐就急忙去醫院掛了號,等了兩個多小時,終於輪到自己。醫生卻說自己的乳房裡沒有腫塊,陳小姐疑惑了。
「醫院裡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看了40個號吧,80%以上都是沒什麼問題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甲乳外科主任醫師劉仁斌表示,近期人們對乳腺癌的關注度很高,往往過度擔心,方法不得當。「她的乳房檢查方式完全錯誤,用整個手抓住乳房擠壓,肯定感覺有腫塊的,那只是正常的腺體!」
乳腺增生很正常
劉主任還曾遇到一名患者,每次月經前都覺得胸部疼痛,尤其是小跑時,胸部上下波動使疼痛更加明顯。去醫院檢查後,發現為乳房小葉增生,醫生告訴她,不需要什麼專門的治療,主要調整情緒,規律生活作息即可。「很多患者往往過於擔心,害怕乳腺增生會引起癌變,其實絕大多數的乳腺增生是不會引起癌變的,或者可以說,乳腺增生跟乳腺癌沒有直接關係。」劉仁斌說。
乳腺增生是最常見的乳腺良性疾病,其發病率佔乳腺疾病的首位。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於25~45歲的女性。乳腺增生疾病的症狀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徵,在月經前疼痛加劇,月經後疼痛減退。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內有腫塊,而臨床檢查時卻僅發現增厚的乳腺腺體。
學會乳房自檢 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來講,乳腺癌的高發人群應該定期去醫院檢查,一般一年一次。其餘年齡層的人群,通過早期的自我檢測,發現乳房內有異常的腫塊時,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能在早期發現乳腺癌,及早治療。」劉仁斌說,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是40-60歲的婦女。有家族史,以及長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等屬於高危因素。據統計,熬夜多比熬夜少的更易患乳腺癌、哺乳期短或未哺乳過比哺乳期長的更易患乳腺癌。
專家建議,25歲以下的成年女性,每月做好乳房自檢;從25歲起定期去醫院做乳腺檢查,包括每半年一次的醫生手診,每年一次的B超、X線檢查以及每年一次的乳腺MRI等。自檢的優點是簡單方便經濟,但缺點也顯而易見,有的患者可能「大驚小怪」,將腺體誤認為腫塊,也有的患者非常馬虎,即使摸到腫塊也不在意,導致漏診。B超是乳腺癌篩查中最基本的兩項檢查之一,且沒有輻射,適合35歲以下女性。而鉬靶X線輻射較高,最好45-50歲以上女性再做。
■相關連結
乳房自檢方法
月經正常的婦女,建議在每月月經結束後一周檢查。絕經後的中老年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受內分泌激素的影響相對減弱,因而可隨意選擇自檢時間。如果自我檢查中發現下列現象,建議到醫院就診:
1.乳房的大小、形狀發生改變。
2.乳頭的形狀、位置(如乳頭內陷)變化。
3.乳頭有血液等液體溢出。
4.乳房皮膚有凹陷、糜爛。
5.乳房內有腫塊或任何硬的組織。
6.有任何疼痛或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