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本質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劃分、MECE、邏輯樹,是一串下來的。
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作為MECE-邏輯樹的認知基礎,或者說MECE及邏輯樹是以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為認知基礎!MECE+議題樹,包裹一層甜甜的裝修,你以為懂了,懂的是那層裝修,但MECE-議題樹的認知基礎,不曾明說的各個邏輯學基礎概念,比如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你對它們的認知,是真不懂。
概念的內涵,要從何說起呢,概念對應外部世界的一類事物,你對這類事物共有本質屬性的認知,這個共有本質屬性的認知就是內涵,這是認識論。
概念的形式是詞語,要明確一個概念,就要通過一個句子來定義,定義就是揭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的邏輯方法。但從人的認識來說,你要弄懂一個概念,就要回到概念對應的一類事物,透過看及觀察或者其它途徑,你從這類事物之中抽取出本質屬性,你對這類事物共有的本質屬性的認識,就是內涵了。會製造生產工具和使用生產工具,這是對人這類事物本質屬性的認知,這是內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質屬性的事物,概念的外延就是一個集合,這個集合裡的每一個事物都具有本質屬性。
定義一個概念之前,要先搞清楚這個概念對應的一類事物共有的本質屬性,這共有的本質屬性是從一類事物之中抽取出來,一旦抽取出來本質屬性,對本質屬性的認知就是內涵了,一旦內涵清楚,就可以通過對本質屬性的認知去找它的外延,而劃分呢,就是對一個概念的外延進行劃分。
按照對本質屬性的認知,找到外延。劃分之前,是搞清楚這個內涵所對應的外延。舉個例子,國家這個概念,它的外延呢,這個概念的外延呢,大家可以窮舉,比如中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法國、英國、巴西、 喀麥隆等等,你可以一一把它窮舉出來,不超過200個。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本質屬性的事物。國家這個概念的外延,你把它一一羅列出來,比如中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法國、英國、巴西、 喀麥隆等等,截止2017年,一共有197個。知道國家這個概念的外延,接著就可以對它進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