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邏輯思維,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皆要回到邏輯學的概念基礎!

2020-12-17 認知框架

談起邏輯思維,其實無非是利用邏輯的一些基礎概念,這些基礎概念組裝起來,配合起來,協同使用。但要做到這一點,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對各個概念的理解以及各個概念之間聯繫的聯繫。

在談起邏輯思維之時,總是喜歡抄捷徑,走最短路徑,直接跳到推理與論證的層次。這也埋下了莫大的隱患,就象蓋了個空中樓閣,卻沒有支持這個空中樓閣的柱子,卻沒有支持柱子的地面。

要玩轉邏輯思維,推理、論證可以說是最後的步驟。

你要推理,你要論證,首先,你要先「判斷」嗎?

沒有判斷就不會有所謂的推理與論證。

大家喜歡談論點、論據。

但論點、論據就是判斷

要回到判斷的概念來理解論點或論據。

那啥是判斷呢?

判斷就是對事物情況的斷定,以肯定的形式或否定的形式進行斷定。

剛才提到論點、論據,都是判斷,判斷就是要對事物的情況進行「肯定或否定」形式的斷定,因此,論點、論據都是要對事物的情況進行斷定。

組織「一系列論據」推理出「論點」,這就是推理了。

推理的形式,大家會經常聽到歸納推理推理的形式,大家會經常聽到類比推理推理的形式,大家會經常聽到演繹推理拿歸納推理來說,推理是由一些判斷組裝起來的。

要對某事物進行歸納推理,首先得對事物做出各種判斷,然後再組織判斷進行推理。

隔壁的小明,已經死了,這是對小明的情況進行肯定形式的斷定,斷定了小明已經死了。

同村的小李,已經死了,這是對小李的情況進行肯定形式的斷定,斷定了小李已經死了。

xxxx,也已經死了,這是對xxxx的情況進行肯定形式的斷定,斷定了xxxx已經死了。

小明是人

小李也是人

xxxxx也是人

凡是人都是會死的。

通過歸納推理,從一些具體的事物中歸納出一個「普遍」的結論,這個結論,也就是論點。

凡是人都會死,這是一個普遍的結論。是通過具體的一些事物歸納出一個普遍的結論。這就是歸納推理。

這個歸納推理其實並不簡單,上面這個簡單的歸納推理,卻涉及了以下的一些概念

比如啥是屬性。比如啥是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劃分。比如啥是判斷這個歸納推理其實並不簡單,上面這個簡單的歸納推理,卻涉及了以下的一些概念之間的聯繫

屬性與概念之間的聯繫概念與定義之間的聯繫概念與外延之間的聯繫外延與劃分之間的聯繫定義與內涵之間的聯繫內涵與屬性之間的聯繫判斷與概念之間的聯繫等等說白了,就象拼圖一樣,要把邏輯學的基礎概念拼成一張系統整體的圖

如果「歸納推理」,只是停留在「論點、論據」的層次去理解,而不深入到各個邏輯學的基礎概念。這是在做表面功夫、花拳秀腿,有表子卻少了裡子,他人一拳過來,便知真假,便會露餡。

玩轉邏輯思維,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皆要回到邏輯學的概念基礎!

相關焦點

  • 用框架法學習邏輯學,就是把各個概念銜接成一個更大的框架!
    大家一談邏輯思維時,其實更多的是奔向麥肯錫的金字塔思維與MECE和議題樹,奔向推理與論證,奔向歸納與演繹,但這些已經是邏輯思維的上層應用了,而個人設計的這個框架是把邏輯學的最基本的概念給銜接與聯繫起來,回到邏輯學本身來看邏輯思維。
  • 生物學與邏輯學的基礎地位和現實處境
    然而邏輯是所有學科的基礎,這一點是確定的。邏輯研究思維、概念、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判斷和推理,這些是所有學科都要涉及的,至少也要涉及其中的一半以上。語文的閱讀理解,要用到邏輯思維,語文的作文更要用到邏輯思維進行謀篇布局;數學更是處處是邏輯思維的浸透。
  • 邏輯學非常重要,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前後一貫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
  • 學習邏輯學,就選這一本——劉文君《邏輯學教程》編前絮語
    1974 年《大英百科全書》目錄卷的科學分類欄目中,邏輯學位居各門自然科學之首;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制的學科分類,也把邏輯學列在七大基礎學科的第二位,僅次於數學。當然這裡指的是整個邏輯學科,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把邏輯學的研究當作自己的專業;但是學習、掌握普通邏輯的知識,懂得邏輯知識的日常應用,無疑是每一個現代人提升其文明素養的基本要求。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而邏輯學則是一門思維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邏輯知識是根植於實際生活之中,是人類思維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邏輯就在你我身邊,它並不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測的東西,而是隨時隨地可以觸及、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
  • 邵強進:關注思維創新的理性基礎 加強邏輯思維的能力測評
    1.邏輯思維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基礎,體現個人的綜合品質,是創新的關鍵邏輯思維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基礎,是思維創新的關鍵。與會專家在肯定邏輯思維能力重要性的同時,對當前學界中一些混亂概念作出澄清。南開大學翟錦程認為,當前關於邏輯思維能力測評存在概念模糊、認識不準、方法缺乏體系化、途徑有待多樣化等問題。
  •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邏輯思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早在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基礎學科劃分時,就把邏輯學排在了第二位,其重要性僅次於數學。在很多大學,邏輯從必修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選修課——最典型者,莫過於從1998年起,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文件,邏輯被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類)的專業基礎課程踢了出去。今天,不用說一般大眾和中小學生,進入某個大學校園隨機抓些大學生問問,可能會有多數表示以前從未聽說過還有「邏輯學」這一學科,這是令人吃驚的!邏輯學非常重要VS學校不教邏輯學——為什麼?
  • 概念世界——黑格爾邏輯學的本質和核心
    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靈魂和核心,是其哲學觀點及思維方式和體系框架的基本規定。概念論又是其邏輯學的靈魂和核心,黑格爾把概念認作存在的本質,把存在看作概念的外化,把真與善統一的世界看作概念揚棄其外化的結果,從概念自身的辯證運動引出解釋世界的主客關係模式和主體性原則。
  • 帶你認清大學邏輯學專業的真面目
    邏輯一詞是由英文logic音譯而來的,logic來源於希臘文(邏各斯),「邏各斯」一詞有多個含義,其中一種指的是事物的普遍規律,在後來的演變中,邏輯更多的是指思維中的規律,我們將其稱為思維的邏輯規律。邏輯學就是關於邏輯規律的學說和理論,目前已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分支的龐大體系。邏輯的研究以推理為中心,主要目的是找出推理規律。
  • 邏輯學學習的終點在哪?知道終點在哪,才知道啥樣朝著終點去移動
    在探討」邏輯學「的學習終點在哪之前,在這裡要區分清楚先天的邏輯思維與後天學習所掌握的邏輯思維,這二者,它們是不同的。邏輯思維是天生就具有的,是每個人先天都有的,就像貓去抓住老鼠,貓天生就懂得怎麼去抓住老鼠,貓能抓住老鼠也是符合思維的規律,這種天生就具有的邏輯思維,只是這種先天的邏輯思維往往是盲動的,碰到複雜問題之時,這種先天的邏輯思維就會捉襟見肘,疲於應付。
  • 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邏輯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第三章,講邏輯學的語言——論證,「論證—邏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
  • 情迷太極拳 一招一式皆功夫
    此外,他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每天都要用藥。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性也不好,剛說的事情,轉身就忘記了。退休後,他和老伴到位於城區天鵝廣場附近的女兒家幫忙帶外孫。2009年的一天早上,他在天鵝廣場散步時,看到一群人在練太極拳,好奇之餘上前交流,得知是楊式太極拳,可以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還可安寧心神,調養肌膚,就動了心。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西方邏輯學發展歷程  在整個西方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中,邏輯學不僅是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是整個西方知識體系乃至整個文化的基礎。這個傳統從古希臘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傳教士自然也把居於知識體系基礎地位的邏輯學引入中國。這一時期的傳教士和信教士大夫主要有利瑪竇、高一志、艾儒略、傅汎際、南懷仁、徐光啟和李之藻等。  1607年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的《幾何原本》前六卷,第一次把西方的演繹觀念介紹到中國,該書後九卷由李善蘭和偉烈亞力於1857年合作翻譯完成。
  • 【專題】邏輯學專業學什麼,畢業後可以做什麼?
    而且,邏輯學是哲學、數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的交叉學科,本科階段要學習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基礎知識,這正是理科生所擅長的。邏輯哲學側重於對邏輯概念、範疇的哲學進行分析,比如對「真」概念的哲學分析;非形式邏輯在對邏輯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反思中產生,更側重邏輯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其中批判性思維已經被很多學校納入本科教學計劃中。
  • 每月一書|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答案都在這裡了!
    然而邏輯到底是什麼,也許並沒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簡練而又充滿趣味的筆觸,將邏輯學活化為一種藝術,從它的基本原理,到論證,到非邏輯思維的根源,帶領我們進入這個精彩無比的邏輯世界,體會妙趣橫生的思維交鋒,跨過無處不在的邏輯陷阱。
  • 精選書單|提升邏輯思維的7本書(入門級)
    有讀者要求我推薦一些容易入手學習的邏輯思維書籍。本文推薦的這7本書,都是對學習和了解邏輯思維比較有用的書,內容也不會太正式,但又能夠掌握一些邏輯學方面的基礎知識。既然是「入門書」,當然要有入門的樣子,那就是圖文並茂了。書中有大量的插圖,能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邏輯學的一些知識。這本書把邏輯思維的基本架構和知識,都非常精要地梳理出來,沒有繁瑣的公式,沒有高深的定義,所有文字都通俗易懂。如果你有一定的邏輯學知識,這本書會顯得過於簡單。但如果你不知道看什麼書能夠更為容易進入邏輯學的大門,那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
  • 簡單的邏輯學:注意素質,學點邏輯
    學好邏輯,開啟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邏輯學家D.Q.麥克倫尼,旨在以輕鬆的方式為讀者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模式。這本書從邏輯的學基本原理、論證、非邏輯思維的根源以及非輯邏思維的28種形式為我們作了詳細講解。在邏輯學中,事實、觀念、語言是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邏輯學的框架。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包括事物和事件,通過親身經歷或者間接證據確認是否客觀。觀念是人對事實的理解,是在形成文字、語言、代碼之前的意識。語言是觀念的表達。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邏輯思維,而不是詭辯
    邏輯學是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7門基礎學科中的第二門,僅次於數學,《大英百科全書》把它列為5門基礎學科之一,可見邏輯學的重要性。 邏輯能夠對人的思維起到規範作用,讓人的思維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對世界的認識更加正確,對問題的處理也會更加合適。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