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非常重要,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2021-02-08 3D實驗室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它是作為對認識者的思維及其結構以及起作用的規律的分析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定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它是人的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 

邏輯思維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是指符合世間事物之間關係(合乎自然規律)的思維方式,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Abstract thinking)」或「閉上眼睛的思維」。

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前後一貫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

邏輯思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早在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基礎學科劃分時,就把邏輯學排在了第二位,其重要性僅次於數學。但奇怪的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教育不僅在中學階段不教邏輯學,甚至對大學文科和理科的邏輯學教育也開始進一步刪減弱化。

1988年,中學語文教材刪除了有關邏輯學的教學內容,一些「專家學者」進而又提議取消師範院校課程中的邏輯學。進入90年代,情況變得更為慘澹。在很多大學,邏輯從必修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選修課——最典型者,莫過於從1998年起,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文件,邏輯被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類)的專業基礎課程踢了出去。今天,不用說一般大眾和中小學生,進入某個大學校園隨機抓些大學生問問,可能會有多數表示以前從未聽說過還有「邏輯學」這一學科,這是令人吃驚的!

邏輯學非常重要VS學校不教邏輯學——為什麼?

前一段時間,我在青島給中小學校老師們開了幾次邏輯思維課,在課堂上隨機調查了一下,發現在大學或在職階段學過《邏輯學》這門課的人數幾乎為零。這讓我非常驚訝,因為作為一個理科生我在上大學時還學過《形式邏輯學》這門課,對於教師這個職業,師範生學邏輯學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什麼竟被取消了呢?後來專門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才發現,有許多理由是「不可描述」的,比如: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理由1:《邏輯學》難教,沒有足夠的師資。

邏輯教師難培養,數量少的確是難以開設邏輯學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以中國死記硬背,灌輸式教育的傳統,教不好做不到,強制灌輸還是很容易的,比如就像讓孩子像學國學死記硬背經書一樣,可以先記住了打好底子啊,這似乎對師資的要求並不是很高。退一萬步講,就算《邏輯學》難教,也可以出簡化版,低齡版的教程,奧數可以在小學教,馬哲可以在中學教,為什麼《邏輯學》不可以呢?甚至於要在大學院校課程中取締邏輯學呢?

顯然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理由2:《邏輯學》已經融入到數學和語文具體教學內容中了,無需專門開此類課程。

這個理由似乎很有說服力,但也經不起深度推敲。如果僅僅是以實用為目的,英語完全可以被列為選修課,數學也沒必要學那麼高深,因為80%的學生這輩子對英語和數學的實用僅僅是停留在最低級的小學水平上。而邏輯學表面看似乎沒有什麼實用性,但它是教人邏輯思維的專門學科,每一個強調數學重要性的老師都會對學生說這樣一句話:數學看似抽象無用,但它是訓練你邏輯思維的,而邏輯思維對你將來做任何工作都是最重要的。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學校不直接讓孩子去學邏輯思維的真傳——《邏輯學》,反而要拐個大彎道,讓學生去學一大堆終生也用不上的數學課程來磨練邏輯思維呢?

另外,在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接受過系統數學訓練和語文訓練的學生,邏輯思維並不見得多麼優秀,這就像數學成績高與數學思維優秀是兩回事,語文成績高與語文思維優秀是兩回事,歷史成績高與歷史思維優秀是兩回事,政治成績高與政治思維優秀是兩回事……

邏輯思維的培養,如果沒有專門的邏輯思維課程訓練,而寄希望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來培養,這就像把強身健體與辛苦勞動劃等號一樣荒謬。另外,一幫不知邏輯思維為何物的數學老師和語文老師,又怎麼有能力把邏輯思維教育貫穿於實際數學和語文的教學中呢?

欲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豈不謬哉!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理由3:《邏輯學》抽象枯燥,不適合中小學生學習。

這個觀點更加荒謬,奧數似乎比邏輯學更抽象枯燥,但在中國中小學生學奧數幾乎達到血拼慘烈的程度;馬哲同樣抽象枯燥,但被列為中學、大學的必修課程。當人們學一門課程的時候,不是因為它容易才學習的,而是因為它有用、有價值才學習的。《邏輯學》被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公認是有價值的學科,但在中國卻不被重視,甚至在大學文科和理科教育中都被大規模弱化,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在我看來,我們的精英教育是一條「偽精英」生產流水線,就算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獲得大學畢業證書,走出校門也可能是一個人才殘次品,或者只能說是被塑造成一個具有某種特色的「精英」人才。

你能相信,一個沒開設邏輯學的教育體制能培養出真正的精英嗎?

在《饒毅教授談「理想的教育」:中國的理科+美國的文科》一文中,饒毅教授提到:美國的中學教育,對孩子早期形成批判精神,養成理智的辯論的良好習慣,提倡創造性,都有幫助。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法,當然是中國的理科教育和美國的文科教育相結合,當然這也不是很容易。文科中所教的分析批判,當然在理科裡面其實有一部分,但在中國可能沒有很好地強調。在文科裡面教批評和創造,中國中學生就能夠得到相當大的促進,但如果是在大學研究生期間教,雖然晚了一點,也能學會。所以,不是說中學、小學沒有學,大學、研究生就不能學,而是說中小學時期能很快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研究生補的這部分內容有效——因為中學期間學的分析和批判,如果知識積累、教育背景比較少,其實也無法較好地運用分析、批判和創造。

有很多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技巧,這裡簡單介紹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只需5個步驟,就可以幫你解決各種選擇困難綜合症。

第一:明確你的問題。

換句話說,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有時並不如想像中的直接。比如說,你正在考慮嘗試最近流行的飲食方法,這種方法聲稱「兩周內就能看到效果」。你的初衷可能被其它因素所掩蓋,但如果你面對選擇時,則需要有更明晰的觀點。比如你真正想要通過這種飲食方法達到什麼效果——為了減重也好,為了更均衡的營養也好,或是為了更有活力。這就使你更批判地篩選信息,從而找到自己最終想要的答案,決定這個點子是否能真正符合你的需要。

第二:搜集信息。

信息無所不在,所以明晰你的問題,可以幫你決定哪些信息是有用的。比如你想通過飲食方式來攝取更多營養,就可以諮詢一下營養師,或是向他人尋求經驗。搜集幫助你權衡不同方案,使你做出更接近目標的決定。

第三:運用信息。

可以通過問關鍵性問題對信息加以運用。面對一個選擇時,問問自己「哪些概念要用到?」,「存在幾種假設?」,「我對信息的解讀符合邏輯嗎?」。比如,一個郵件聲稱能讓你成為百萬富翁,你可以考慮下面幾個問題:「什麼因素決定我對此做出判斷?」,「我認為發件人說的是實話嗎?」,「從現實來看,我有可能賺錢嗎?」。

第四,考慮後果及影響。

想像一下如果大量開採石油,汽油變得越來越便宜,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初聽上去這對消費者很有利,但長期來說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不用高價限制汽油的使用,大氣汙染將變得極其嚴重,而這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可能後果。

第五:了解其他觀點

問問自己為什麼那麼多人被某些高利息金融產品所吸引。即使你一點都不認同這些,你也要探究他們是怎麼宣傳的,弄清楚為什麼這些金融衍生產品你覺得有風險。你就讓自己能更進一步探究其他選擇,衡量自己的選項,最後做出更好的決定。

這五個步驟僅僅是工具,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我們所面對的難題,但卻可以幫我們做出更多更好的決定。批判性思維方式能幫我們篩選信息,找到我們真正想要的。而且如果更多的人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理性。

相關內容來自「知識分子」、「邏輯頭腦力」等微信公眾號及網絡,感謝作者們辛苦付出與創作,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微信號HandsomeBoy_0907。

長按上面的二維碼

前往3D實驗室公眾號

觀看本文相關視頻

好文需要分享

告訴好友你在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今天,不用說一般大眾和中小學生,進入某個大學校園隨機抓些大學生問問,可能會有多數表示以前從未聽說過還有「邏輯學」這一學科,這是令人吃驚的!邏輯學非常重要VS學校不教邏輯學——為什麼?前一段時間,我在青島給中小學校老師們開了幾次邏輯思維課,在課堂上隨機調查了一下,發現在大學或在職階段學過《邏輯學》這門課的人數幾乎為零。這
  • 邏輯學是一門重要的應用型學科,學會了邏輯學成功將不再遙遠
    導語:邏輯學是一門重要的應用型學科,學會了邏輯學成功將不再遙遠。邏輯學簡單的理解就是研究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學科,學會了邏輯學你就可以進行科學的推論和假設。邏輯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什麼這是符合邏輯的或者不符合邏輯的。表達了人們對一件事的思考,對事情的結果進行的推測。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在這門課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將重點放在「通過實踐來學習」上。我們既閱讀和分析成功地使用了邏輯工具的哲學文本,也不避諱討論這些文本存在的局限性。課堂還會向學生介紹邏輯哲學,即對邏輯理論的概念預設做哲學的深入分析。我們希望在完成本課程後,學生不僅對經典邏輯有所了解,還能夠掌握分析的能力。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按此思路,選邏輯學還是批判性思維,各取所需即可,比如,哲學專業可以教邏輯學課,而有些專業則可以教批判性思維。簡言之,根據第一種聲音,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沒有任何重合;根據第二種聲音,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的內容有部分重合。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亞里斯多德是多個學科的奠基者,也是公認的邏輯學創始人。儘管邏輯不在亞里斯多德的知識分類中,但是他認為邏輯學對知識體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邏輯學是普遍適用於一切科學知識的工具,是知識體系的基礎與根基。正如他評價蘇格拉底時所指出的那樣,「有兩樣東西完全可以歸功於蘇格拉底,這就是歸納論證和一般定義。這兩樣東西都是科學的出發點」。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按此思路,選邏輯學還是批判性思維,各取所需即可,比如,哲學專業可以教邏輯學課,而有些專業則可以教批判性思維。簡言之,根據第一種聲音,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沒有任何重合;根據第二種聲音,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的內容有部分重合。
  • 邏輯學在中國
    略言之,邏輯是一種思維工具,教人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科學研究對邏輯的倚重自不必說,人們的言行都離不開邏輯。說話沒邏輯,即不能有效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想法;做事沒邏輯,就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缺少邏輯常識,會成為人云亦云的跟風派而遭愚弄。因此,20世紀初,邏輯傳入中國後,教育界將邏輯學納入到了正規課程之中。
  • 邏輯學在中國遭難
    邏輯學是教人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的科學。20世紀30年代,邏輯學相繼取得了三個劃時代的成果(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塔斯基形式語言真理論、圖靈機及其應用理論),為現代邏輯學的蓬勃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隨著現代邏輯學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日益廣泛的應用,邏輯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邏輯學的演進
    培根之後,歸納邏輯在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在邏輯學的地位仍飽受質疑。甚至到了18世紀,康德還在認為,亞氏之後邏輯學就再也沒有什麼可值得發展的了。不過,這一斷言很快就被邏輯學的發展證偽。
  • 邏輯學教育在中國
    ——黑格爾《邏輯學》 邏輯學是教人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的科學。蘇聯於1946年11月發布《關於在中學校裡講授邏輯和心理學》的決議,結論認為:每一社會經濟形態都有與自己相適應的邏輯,蘇聯必須創造出一種特殊的、「蘇維埃的」邏輯。 1949後中國的邏輯學更是舉步維艱,「一度將現代邏輯視作帝國主義時代為壟斷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偽科學。」1950年中國大、中學校所教授的邏輯課內容,深受蘇聯影響。
  • 邏輯學在中國遭難
    ——黑格爾《邏輯學》邏輯學是教人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的科學。01「邏輯」幼兒遭受寒流利瑪竇與徐光啟明末的傳教士利瑪竇教授徐光啟邏輯與數學,並通過歐裡幾德幾何學的翻譯出版,把邏輯知識傳授給了中國的士大夫。
  • 關於「邏輯學」的學術報告
    比如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人為什麼會死」,這是個哲學問題,哲學家思考過後的智慧,就是邏輯學。所以說,邏輯學是哲學的子系學科。哲學負責生產智慧,邏輯學負責解構智慧。可能還是有人不理解,那麼看完這段你就完全懂了。難道只有古希臘有哲學家、邏輯學家嗎,不,我們中國也有。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
  • 邏輯學為什麼會失敗
    雄辯術催生邏輯學,正如疾病催生醫學。  掌握雄辯術的年輕人在公共生活中如同開掛,每每獲得成功。從家長的角度說,「囚徒困境」出現。社會是叢林,生活是競爭,既然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娃被淘汰,每位家長不得不加大嘴炮教育投入;從學生的角度說,「馬太效應」出現。
  • 吳家麟與法律邏輯學
    他內心的最早的觸動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的旁邊是福建高等法院。有一次吳先生懷著好奇的心理去旁聽,竟然引起了濃厚的興趣,此後在高等法院公開審判刑民案件的時候,只要和上課時間不衝突,吳先生就跑去旁聽,當時最吸引他的是法庭上的公開辯論——民事案件原告律師與被告律師之間的辯論,刑事案件被告律師與檢察官之間的辯論。
  • 邏輯學專業介紹與解讀
    它是屬於哲學範疇,不要因為就是說這種誤解選錯專業,本來不喜歡哲學專業,喜歡數學專業,而誤認為這個邏輯學是數學專業去學的邏輯學,那就得不償失了。這是澄清一個誤區的問題,下面我們看一下這個邏輯學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說這個邏輯,最初的含義表示規律的意思,說邏輯研究是以推理為中心的,主要的目的是找出這種推理的規律。
  • 邏輯學有什麼作用
    關於邏輯學的價值和意義,有一種「社會功能說」,即強調邏輯學的社會功能,比如能夠培養科學精神和提高人文素質,有利於道德教化和心理調節,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等。這種「社會功能說」有一定道理,但總給人一種抽象、空洞的感覺,不知道這麼重要的社會功能在實踐中怎樣才能實現。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而邏輯學則是一門思維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邏輯知識是根植於實際生活之中,是人類思維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邏輯就在你我身邊,它並不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測的東西,而是隨時隨地可以觸及、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
  • 邏輯學研究的社會化趨勢
    這門學問的應用也非常的廣泛。比如說,科學研究、社會民主和人類的交往都需要推理和說理。所以,可以說沒有邏輯就沒有科學、民主和人類和諧。 《大學周刊》:請問這次的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研討會是在一個什麼樣的背景下舉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