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這裡↑↑↑,聽上官為你讀,點擊上方藍字「上官陪你讀」訂閱!
《張怡筠談優質情緒》是心理學博士、情商專家張怡筠老師的一部作品,主要告訴人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提高幸福感!書中有很多非常實用的方法,操作性強。今天「上官陪你讀」的主題是:擺脫憂鬱症的陰影
佳嘉最近和相交三年的未婚夫分手了,原因是他居然琵琶別抱,另有了愛人。佳嘉為此難過至極,雖然家人、朋友一直安慰她,想辦法讓她開心,但是幾個星期以來,她始終不飲不食、不言不笑。
最後竟在一個風雨夜,吞下二十幾顆安眠藥,企圖結束自己的生命,幸虧被姐姐及時發現,總算救回一條命,但當清醒之後,她卻嚎啕大哭,責怪救她的家人及醫生:「你們救我幹什麼?我的心都死了!我根本就不想活下去。」你有沒有沮喪到極點的經驗?當時你怎麼處理的呢?在一生當中,你我難免會碰到一些危急狀況,例如:和相愛的人分手,失去家人、事業失敗、經濟窘困等等。在這些考驗你我EQ的時刻,每個人處理方式大有不同,有人可能情緒暫時低落,但馬上就又振作起來,重新出發;但也有的人卻一直無法擺脫沮喪,最後甚至尋死以求解脫。
憂鬱症的處理
你也有過心情如是低潮的時候嗎?
在這個故事中,主角的狀況很可能是得了憂鬱症。而「憂鬱症」這三個字,感覺常出現在媒體的報導中。
例如:藝人孫翠鳳也公開告訴大家,她得了憂鬱症。孫翠鳳解釋,因為工作一直太忙四處趕場,而完全忽略了休閒生活,經年累月的壓力重擔,終於把自己的心情給壓垮了。
她說,整整兩個星期睡不著覺,原來充滿活力、渴望掌聲的她,突然間變得無精打採毫不在乎,完全變了一個人。
去看了醫生之後,才知道自己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已得了憂鬱症,經過二個多月的休息放鬆,以及按時服用抗抑鬱藥後,她終於再度找回情緒的掌控權,恢復了昔日生氣勃勃的自己。
孫翠鳳的故事,再一次的提醒了你我,應該特別重視自己的情緒狀態,否則就很容易在不經意之間,為了工作而賠上心情,導致憂鬱症的產生。
怎麼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呢?
說到憂鬱症(depression),很不幸的,這是個愈來愈走紅的心理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九九九年所公布的預測,下一世紀(21世紀)人類最大的疾病威脅將會是精神疾病,而其中又以憂鬱症最該令人防範及重視。
說實話,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有鬱卒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能及早在意,並採取行動調適心情,那麼幾天後就能撥雲見日,恢復正常了,對吧?
然而,要是心情低潮的狀況持續二星期以上,並有以下的一些症狀出現時,就有可能被診斷為憂鬱症,也就是說,這時就不能只告訴自己:「沒什麼啦,我只是心情不好而已!」因為這下自己的心情已經生病了,應該及早去看醫生,以求早日康復。
要判斷自己有無憂鬱症,請先自我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下列一些常見的情況:
連續二星期以上,出現:
失眠、或整日昏睡。
食慾和體重明顯增加或減少。
整天疲累沒有活力,奄奄一息。
以前喜歡的活動及人際關係,現在都沒有興趣了(例如:以前常喜歡打電話給死黨聊天,現在連電話都懶得回;或以前熱愛打球,如今卻動都不想動等等)。
覺得自己活得沒有價值,認為未來一片灰暗。
有過度的自責及罪惡感。
常常暗自哭泣,情緒持續低迷。
有自我傷害,甚至想死的念頭。
如果發現自己的確有著上述的狀況,而且持續了兩個星期以上,那麼就很有可能得了心理上的感冒——憂鬱症。
想要特別提醒你的是,患憂鬱症絕不可恥,就如同身體會感冒一樣,我們的心理也會感冒。
而當心理受涼感冒時,最好的滋味,就像對待生理上的感冒一樣,該快快去看醫生,只不過此時耳鼻喉科醫生可幫不上忙,應該去各大醫院的精神科(在有些醫院則稱為神經內科或是身心科)掛號,請醫生做專業的診斷,拿抗憂鬱症藥吃,治療失調的荷爾蒙,而後精神科醫生會根據需要狀況,安排病人與臨床心理師會晤,進行心理諮商,如此生理、心理雙管齊下,就能真正地擺脫憂鬱的陰影了。
由於自殺的案例中,當事人有相當高的比例是憂鬱症患者,所以面對這個心理上的小感冒,我們的確應該提高警覺及早治療,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至於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則可分為體質因素及外在壓力等兩大類,也就是說,生理和心理因素都可能造成憂鬱症。
而在心理成因部分,通常都是肇始於長期情緒低迷,例如,壓力過大、悲傷過度等。
如何幫助有憂鬱症的親友
在這幾年的演講活動中,我最常被問到有關的問題,就是「該如何幫助患有憂鬱症的親友度過低潮期?」
這的確是個重要的問題,當親友們身體上得了傷風感冒時,我們大致還知道該怎麼反應:叮囑他多休息,多喝水等等, 然而當周遭的人心理上傷風感冒(得了憂鬱症)時,我們卻不知所措,往往只能在一旁干著急。
事實上,憂鬱症的病人很需要身旁的人提供情緒上的協助,才能順利地走出心情幽暗谷。
而此刻親友們最佳的幫助,包括:
一、要有耐心,別期望對方會一夜之間康復。
許多人在花費精神期間,關心、傾聽,並且嘗試開導憂鬱症病人後,就認為這下他應該沒什麼心結了吧!而期望對方馬上要變得生龍活虎起來,甚至會因為沒能如預期般出現,而感到挫折或生氣。這樣一來,只會給病人更大的壓力,反而會延緩復原的速度。
憂鬱症的治療,通常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因此請別太過心急,正確的心態,則該是制訂「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的目標就好,如此不斷地提醒病人,也別忘了提醒自己,才能真正幫上忙。
二、多陪伴、多傾聽。
對於有自殺傾向的憂鬱症病人,身為親友的我們,尤其應該輪流陪伴,儘量別讓他落單,以免在他情緒危急無法及時拉他一把,而釀成不幸。如果對方想要談自己的心情,此時最好的協助就是靜靜地傾聽,並表達支持。
三、告訴對方,他如何豐富了你的生命。
在陪伴失去生活動力的憂鬱症親友時,一個很好的做法是多告訴他,他對於你有多重要,以及你如何重視彼此間的情誼,這會讓他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找到再出發的動力。
四、幫助他恢復日常作息。
鼓勵並帶領病人慢慢開始步上生活常軌,三餐定時,適量運動,只要生活作息恢復正常,心情也就容易平穩起來,而逐漸康復。憂鬱症也許難纏,但卻絕不可怕,只要多用些心力,一定可以重拾生活的微笑。
喜歡她的聲音就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吧!
預告:
周一周二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二部
周三周四讀武志紅的《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周五讀《張怡筠談優質情緒》
周六日讀斯科特·派克的心理學名著《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