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家中
產生焦慮、擔心、沮喪、失眠等
負性情緒怎麼辦?
新疆精神衛生中心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
建議面對疫情產生的應激反應
要正確接納
六步調節自我心理、改善生活狀態
「目前,大眾對疫情的認知和了解相比年初已有增加,恐慌心理有所減少,但也要認識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心理、行為反應,都屬於特殊時期的正常反應,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新疆精神衛生中心(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科主任、主任醫師夏葉玲說。
家庭成員長時間緊密相處產生摩擦
獨居人群缺少交流後
麻木淡漠精神萎靡
生活高速運轉的年輕人
打亂節奏開始失眠
……
面對受疫情影響的各式應激反應
夏葉玲建議
第一步
應建立掌控感
她解釋,原本人們的生活如在高速路上行駛,突然停下難免有失控感,這時可以利用「暫停期」好好思考自身生活,重新建立目標和方向性。如:從前沒時間管理孩子學習、陪老人深入溝通,就可以計劃陪孩子讀幾本書、為老人按摩幾次,逐步去完成這些小目標,從而實現對生活的自我掌控,保持心理狀態平衡。
第二步
督促自己保持規律生活
適當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夏葉玲說,暫停工作的年輕人很容易長期沉迷網際網路、顛倒作息,這樣會喪失生活的「穩定感和節律感」,時日一久容易產生沮喪、焦慮和煩躁情緒,也會因飲食、睡眠不正常而降低自身免疫力。
第三步
要正視現狀
夏葉玲進一步解讀,無論生病與否,面對生活變化,都會自然產生些負性情緒。要理解居家的重要性和不採取這些措施的危害性,從而坦然接受。也可通過做些平時沒時間做而自己感興趣的事,如繪畫、聽音樂來轉移注意力。
第四步
可以轉換思考角度
「宅家」期間,未嘗不是對平日辛苦工作的補償,利用這段時間享受與家人親密接觸的時光,交流內心體驗,相互支持,增加心理抗壓能力。
如果心情煩躁已嚴重到
產生失眠、脾氣失控等情況時
要進行第五步的
自我暗示、自我對話與自我鼓勵
「很多人都和我一起在面對疫情和困難,我們肯定能戰勝這些。」類似的想法可以緩解焦慮,也可與親朋好友聊天紓解情緒。
當自我調節失敗、心理壓力過大時
則可進行第六步
——向專業人士求助
「我們有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團隊,開設九條心理諮詢熱線,幫助市民們解決精神衛生相關問題。」夏葉玲說,病毒是病,不良情緒也是病,當人們心情愉悅、快樂,就對心理疾病設下了「保護牆」,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