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井忍10日晚在方所重慶店和讀者交流。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和吉井忍的採訪是全程用中文進行的。如果不提醒,可能任何一個旁觀者都會以為操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她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10日晚,這位在豆瓣上擁有超高人氣、幾乎成了日式便當代言人的日籍作家作客重慶方所,並帶來了她的新書《東京本屋》。
和以往大紅的《四季便當》不同,本次的《東京本屋》吉井忍把目光對準了東京的各式特色書店以及專職幫人選書的選書師等。和重慶讀者正式交流前,她接受記者的專訪。
20年前就有重慶情緣
已經在中國旅居10年的吉井忍完全可以說是一個中國通,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她還有一段重慶情緣。1996年前後,她在四川大學留學時就曾到過重慶。「我記得當時是坐火車來的,是一個下雨天。」吉井忍說,當時在火車上認識了一個重慶女孩。「她當時還邀請我去她家裡住。」吉井忍回憶,雖然借宿沒能成行,但自己在重慶期間,還曾約這位女孩一起出來吃過重慶的美食。
如今再來重慶,雖然尚未來得及仔細逛逛,但她也連嘆:「和當年完全不一樣了,變化太大了。」
新書講人和書店的故事
《東京本屋》中最純正的航空書店Books Fuji。
在新書《東京本屋》裡,吉井忍共同記錄了東京10家書店、一位職業選書師和一家一個人的出版社的故事。像著名的松浦彌太郎創辦的COW BOOKS、最純正的航空書店Books Fuji、一周只賣一本書、渴望成為「實體社交網絡」的森岡書店等均在其中。
「哈,其實大家很喜歡的便當書我也還在寫。但這次是想展現給大家我不同的那一面。」吉井忍說,在《四季便當》裡自己是一個家庭主婦,但同時「我是做過經濟相關的新聞的記者,之前就覺得採訪這個工作挺好,可以用心聽對方的傾訴。所以這次我想通過採訪的方式來講講這些書店和人的故事。」
吉井忍說,《東京本屋》裡的店主都是普通老百姓,自己在書中呈現的就是他們為什麼想要賣書的理想和故事。她舉例說,像那位職業選書師,他原本也是書店店員,但他發現網店普及後,很多實體書店都看不到顧客了,自己有了危機感。「他就想,與其在店裡等客人、沒有未來,不如自己走出去找客戶,把他們需要的書送上門。」
隨後,動物園的圖書室、美容院,學校等都成了他的客戶。「我最初聽說這個職業時是2008年在上海,現在做這個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吉井忍說。
日本不少人也有開書店的夢
賣書也賣文創產品,吉井忍說,其實近年日本書店的發展也大致和中國差不多。「其實,我最想通過這本書表達兩個事,一是介紹日本的生活方式東京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是什麼樣的,也可以當作一個普通人的想賣書的夢想,如何實現。就像我寫《四季便當》一樣,想告訴大家,日本人日常飲食生活並不是都吃生冷的,也有咖喱飯之類的。(笑)」吉井忍說,在日本想開書店的人也是不少的。
其次,吉井忍希望介紹東京各類大小書店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摸索、培養出閱讀人口、氛圍,如何讓小孩喜歡書,這裡有這麼好看的書,這些東西是怎樣形成的。
當記者問起她心目中最理想的書店的樣子時,她借用了書中採訪時的一句話說,「就是從未聽過、沒想到過的書,能讓我拿起來翻一翻。通常,我進去一家書店拿在書店很可能是我聽說過的書或是作者的作品,比較聰明的書店是可以讓人覺得這本書不有名,但可以想盡辦法讓大家有興趣拿起來。」
作者簡介
吉井忍,日籍華語作家,現旅居北京。畢業於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曾在成都留學,法國南部務農,輾轉臺北、馬尼拉、上海等地任經濟記者兼編輯。
現專職寫作,著有《四季便當》,審校有「MUJI輕料理」叢書等。作品亦見於《知日》、《讀庫》、《鯉》、《南方周末》、《城市畫報》等媒體。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