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2020-12-16 賽博坦騎士

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筆者一直被科幻題材吸引;這其中有尋找科學破綻的職業病,也有對好故事的盼望。最近中國的賀歲科幻片《流浪地球》在各地上映,筆者也到了電影院親身觀摩。《流浪地球》作為新興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無論好壞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劇照

電影完結後放映廳響起了掌聲;個人覺得電影有改善空間,但拍成這樣也可以接受。至少,絕對不像某網友寫的那樣,充滿血脈僨張的意識形態而缺乏內涵。

背景設定

電影改編自作家劉慈欣寫於九十年代的同名小說,由郭帆導演。劉慈欣最著名的作品為《三體》,曾經得到2015 年的雨果獎;可能是因為《三體》的成功,大眾對《流浪地球》的期望水漲船高。

故事發生在公元2070 年代左右的農曆新年。當時候科學家發現太陽正急速膨脹,在五百年內會吞沒地球。人類見此組織了統一政府,傾全球之力建造了一萬個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軌道,向4.2 光年外的人馬座恆星進發;航程預計耗時2500 年。電影講述地球人口減少三十億、經過十多年後航行到木星時遇到的滅頂危機。

《流浪地球》劇照

褒之:微觀細節+ 宏大特效和故事相輔相成

《流浪地球》講的是人類在星際中孤注一擲、向未知航行的經歷,格局宏大而情調悲壯;電影的大手筆特效和細節安排跟故事設定吻合。

《流浪地球》劇照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們也許記得2009 年《星際迷航》的一個鏡頭:企業號太空船從下而上穿越土衛六(泰坦)濃厚的大氣層,近距離仰望土星星環。筆者覺得《流浪地球》達到了同樣的感官高度:從經歷海嘯、冰封三百米高的上海市,到地球臨近木星時紅眼風暴「君臨天下」的畫面,都令筆者目不轉睛。

《流浪地球》劇照

另外,電影在科學方面和細節描述也花了足本功夫。只要接受了星際流浪的設定(畢竟是科幻片),電影在科學上沒有明顯的毛病。地球航行到木星附近時差點被潮汐力撕裂,雖然計算上未必站得穩,但現象本身絕非空穴來風;領航太空站內的人造重力,由向心力而非魔幻物質提供;而故事到最後,男主角的眼淚在無重太空艙內形成圓珠飄起,更是符合了水珠形狀應該降低面積跟體積比例的物理原理。(表面張力會隨著這個比例下降,令水珠形狀更穩定。)

《流浪地球》劇照

而配合故事的全球性設定,各國角色只說自己的母語,以普通話為主、輔以俄語、法語、英文、印尼語、日語、韓語等等;角色溝通透過耳機實時翻譯。語言加上情節的安排(這裡不做劇透),強調了這並不只是中國英雄拯救世人的故事,而是地球生死存亡之際人類同心協力的掙扎。電影以中國人為主角、但人文關懷超越國家種族的視角,跟劉慈欣的原著小說相符合。

《流浪地球》劇照

貶之:單薄的人物刻畫

另一方面,《流浪地球》的人物塑造完全說不上細膩,只能靠背景設定和特效引開注意力。跟《星際穿越》比較可看出差別。《星際穿越》裡面的父女情,透過跟女兒幼時相處和傷感離別奠基,以父親投身黑洞改變時空為高潮,最後在太空站久別重逢為結尾;整個過程層層疊加並自然地煽情。

《流浪地球》劇照

而《流浪地球》中的外祖父去世後,一直忙著挑戰權威的男主角竟然悲情大爆發,仿佛跟外祖父有著深厚的感情。好吧 ——血親們在末世相依為命時多半能培養出感情,但沒有鋪墊的哭天搶地還是難以令人信服。

《流浪地球》劇照

與此同時,出場配角的數量過多,兩小時的電影無法為每個角色提供豐實的性格和背景故事。根據問答網站的網友討論,可能是因為農曆新年檔期對電影長度有嚴格限制,所以減去了不少鏡頭、無可奈何地限制了角色發展。

《流浪地球》劇照

但即使如此,由於主演們幾乎都是年輕新手,演技發揮本身就稍為尷尬,令角色人設顯得更不自然。幸好,有香港演員吳孟達和《戰狼》主演吳京支撐著場面,故事的張力才得以維持。(網友在得知吳京扮演主角後,在評論網站例如《豆瓣》爭吵不休,有人因為《戰狼》意識形態過濃而討厭他,有人則認為要支持國產電影云云。這個現象本身也值得留意。)

《流浪地球》劇照

總結:不過不失,希望再接再厲

對中國來說,「科幻」是近來再度興起的題材:從劉慈欣等人在九十年代業餘寫小說到《流浪地球》上映中間不足三十年。而從紙質媒介到電影屏幕的跳躍,也需要成熟的行業架構和述事方式才能駕馭,無法急功冒進。《流浪地球》雖然有明顯改進空間,但筆者認為這依然是一部充滿誠意的作品。

《流浪地球》劇照

希望日後有更多同樣故事宏大、特效令人讚嘆、而精神內涵跟好萊塢電影顯明不同的科幻電影走上世界銀幕。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結局是彩蛋嗎有沒有續集 流浪地球結局劇情解析
    流浪地球結局是彩蛋嗎有沒有續集 流浪地球結局劇情解析時間:2019-02-13 14:1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結局是彩蛋嗎有沒有續集 流浪地球結局劇情解析 《流浪地球》結尾雖然拯救地球成功了,但地球也將繼續流浪,直到到達比鄰星,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
  • 有這麼多缺點的《流浪地球》,最終還是成為了現象級
    豆瓣評分7.9,比之前有滑落,仍然是今年賀歲片中評分最高的。但大批一星差評來自類似「只要出現吳京,就是爛片」的聲音。同時,另一批人攻陷了豆瓣APP的評論,因為不接受這樣的差評。至此,針對「流浪地球」的現象級討論,已經脫離電影本身。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電影《流浪地球》特效厲害,畫面精緻,看完讓人熱淚盈眶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電影,就衝著是劉慈欣的原著,就非常值得看,他的想像力,他的格局真的是太大了。看了電影,感覺非常震撼,畫面,特效,宇宙,地球,木星,空間站,比之前看過的那些國際大片我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編今天就對這部電影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1.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作品證明了實力確實是頂尖的水平,之所以值得我們驕傲,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由中國的團隊完成。落地生根,結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同級別的戰場上對抗,片中劉培強指給俄羅斯看的艙門上,有我們熟悉的一句英文。這是過去中國製造的承接,也是未來中國製造的宣告。
  • 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這裡是InMovie,專注於影視解析與分享。今天給大家解析一部新近國產最佳科幻電影。不得不說《上海堡壘》是一部很優秀的反面教材,而今天給大家解析的是國產最佳科幻片《流浪地球》!影片解析:在2019年的賀歲檔中,電影《流浪地球》取得了引人為傲的成績。鏡頭通過外化把一個小家文化逐漸蔓延引申到地球大家的思想內核,從而使得影片的主題晉升到國家層次的人文主義關懷,對於當今社會來說就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
    自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無論是朋友圈,豆瓣,還是熱門新聞都充斥著對這部電影的大加讚美,簡直可以用狂轟濫炸來形容這種場面。不得不說,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確實不錯,但也沒必要這麼過譽。對於一部國產科幻電影來說,其中的視覺效果可以稱得上是頂峰了。
  • 流浪地球最後流浪成功了嗎
    在喜劇片佔據的春節檔能看到國產科幻元素的片子,令人欣喜,科幻迷的大愛,本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的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遠走高飛,逃離太陽系,也是末日災難片。最強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看之前就說,如果這部片子分數能對得起觀眾,那《三體》就有希望!嗯,看了以後我能確切的說,我現在很期待《三體》!《流浪地球》 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2019也稱為中國科幻片的元年!網友們對它的吹捧力度可以說很強大了!不過,觀後感的確不錯特效漲價了,至少不是5毛錢了!
  • 《流浪地球》:在科學技術的指引下,讓我們對地球有一個新的認識
    《流浪地球》是郭帆根據同名小說劉慈欣改編的劉慈欣,影片主要講述科學家即將毀滅,整個世界將被太陽吞噬,這已不適合人類生存。在地球滅絕之前,人類開始了自助行動,他們想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居住,並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的名稱起的太消極。流浪,指的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而人類終極目標是遷移到適合居住的地方,是有明確目的地的。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
    自2月5日起,《流浪地球》開始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多地上映。這部被網友稱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在好萊塢的主場反響如何?圖中顯示了2月8日《流浪地球》和《樂高大電影2》在美國同一家影院的上映情況。《流浪地球》不僅排片數遠超後者,而且幾乎所有場次的票都「已售光」,或「接近滿員」。
  • 深度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
    導讀:科幻作家眼中的AI和現實中的AI到底有著什麼不一樣?流浪地球計劃科幻情節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科幻背景下創生的?下面編者帶大家一起來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這表明AI在很多人的眼裡是一種信仰的存在,過度依賴相信AI智能而喪失自身理性思考能力,那流浪計劃是誰提出來的?假若是聯合政府提出來的,那流浪地球方案從階段實施到結束,為什麼AI預測不到流浪地球計劃最終會失敗,而是選擇孤意執行,顯然這不符合AI智能的特點,說明流浪地球計劃的提出跟AI有很大關係,AI通過無數個救援方案中計算得到流浪計劃成功率最大。
  • VR全景之流浪地球
    家是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是流浪地球中的經典語錄,但也是道出了行駛安全的本質,所以這個兩句話成為各大城市的駕駛安全標語,所有的人都深深記住了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電影,從大年初一到今天,票房達到了37個億,這是中國電影界的業績的驕傲,證明了中國電影邁向科幻片的新開啟。不光點爆了中國市場,在國外也是掀起了一波高潮。國外觀影者也是對本片好評如潮。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假若有一天真的太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所賴以生存的太陽系走向崩潰,我們真的能夠實現流浪地球的可能性嗎?理論上來說,地球它的所有的環境都是依照與太陽系而來的,這中間一旦出現任何的偏差,他的天體組織結構,它的自轉和公轉規律全部都會被打破。
  • 《流浪地球》中,網友不斷提出質疑,推動地球運動真的可行嗎?
    但是有很多的網友在看過《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之後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們認為很多的電影情節是非常不合理的,尤其是一些對科學有著狂熱愛好的人。在這部電影當中,地球周圍的環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所以想要讓地球踏上流浪之旅,遠離木星和太陽系進入全新的宜居地帶。
  • 《流浪地球》分析,moss為啥要突然說這樣一句話,這有什麼深意呢
    這話說得有點偏激,不過還是有一點道理的。要是過分追逐票房,那電影又會出現怎麼樣的亂象呢?流量明星出現在熒幕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認為對電影的評價不應該局限於對票房的分析。《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說出了這部電影成功的秘密,「這部電影在客觀上有很多不足,之所以票房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觀眾的寬容」。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一部在商業上很成功的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說明了電影的好口碑,相信不少人都能在觀影中感覺到這部電影的誠意,春節檔最有誠意的一部國產電影實至名歸。於是《流浪地球》就背負了一種使命感,萬眾期待,高聳入雲的行星發動機,冰凍的北京城和濟寧市派出所,斷裂的上海陸家嘴等等這些影像,既親切又震撼,叫人心潮澎湃,這是一次民族想像力的成功植入,試想一下當小朋友們置身影院時,一種與生俱來的民族自豪感將在這些幼小的腦袋裡根深蒂固,從這一點來說真的意義重大,我想這是《流浪地球》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 銳參考|《流浪地球》在北美到底有多火?好萊塢製片人有話說
    由於該片主要在華人聚居區的少量影院放映,高女士帶著孩子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距她家最近的這家有《流浪地球》上映的AMC影院。她說:「我在朋友圈看見圍繞這部影片有很多討論,因此很感興趣。我以前讀過原著,影片改編比較大,但是總體而言,不論是想像力還是製作水平都達到了好萊塢科幻大片的水準。」
  • 三分鐘告訴你:外國人看完《流浪地球》後是什麼反應?
    春節檔,《流浪地球》爆了。   在整個假期裡,幾乎每天的熱搜裡都能看到《流浪地球》相關:   #流浪地球造句大賽##流浪地球票房破20億##流浪地球交通安全提示進入現實#……   電影不僅在春節檔第三天實現票房從第四位到第一位的逆襲,還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國產科幻片,很多影評人稱其代表了「華語電影工業化程度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