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恐怕是80後都做過的元宵節扎紙燈籠

2020-12-19 Kid愛手工

每到過年過節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現在過年/過節真沒意思,一點味道都沒有,想我們小時候……此處省略一萬字,全都滿滿的回憶啊。

小編是個八零後,差不多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變遷。說實話,現在生活真是好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甚至各種異想天開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要是放在以前,真是不敢想。

我小時候過正月十五,哪看過什麼花燈啊,都是自己扎一個紙燈籠,點上媽媽做的專屬面燈, 提著走街串巷,各家各戶的照照雞窩,照照牛欄,照照囤,等到燈油燃盡,大人們會根據燈芯結成的燈花來預測今年的收成。雖說苦了點,但回憶起來,卻有滿滿的幸福感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記憶中的扎紙燈籠吧。多年不做,手藝退步不少,效果還算可以吧。

材料:就地取材就可以,我用了報紙、彩紙,剪刀,膠水,細繩。

第一步:用報紙卷細長杆

做這個燈籠需要用比較長的細杆子,小時候我們用的是高粱杆,現在比較難找了,用報紙卷細棍兒代替就行。選那種比較大的報紙,斜對角捲成細棍,需要卷六根。

把這些報紙棍折成六個正方形,用細繩或者膠帶固定住。 然後把其中四個正方形角對角紮起來

現在看起來有點不穩,不用擔心,把上下兩個正方形連接固定住就好了(如下圖中的右圖),這樣燈籠框架就基本完成啦。

那時候我們要放面燈,所以會在底部用硬紙板縫一個底,不過現在都用LED燈泡了,可以省掉這一步了,直接貼彩紙就行。用自己喜歡的彩紙把除了上下兩個正方形以外的地方全都糊住。

彩紙聯接的地方可能不太好看,我們可以用鮮豔紙剪一些花邊,貼在接縫處,遮蓋瑕疵。

燈籠紮好以後就是裝飾了,可以用彩筆畫上一些圖案,或者剪一些漂亮的剪紙貼上也行。

最後在最上面的正方形上系一根細繩,再把細繩固定在一根支撐杆上就可以拿出去玩了。如果想讓它亮起來,可以在裡面放一個小燈泡。

這就是我小時候扎的紙燈籠,不知道你們小時候都做過什麼樣的燈籠,歡迎上圖啊

相關焦點

  • 元宵節紙燈籠,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
    元宵節紙燈籠,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著"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 記憶中的元宵節:那年頭都是自己動手做燈籠
    故事  孩子不經騙,經常把燈籠給燒了  昨日,商報推出「尋找記憶中的元宵節」,很多讀者紛紛參與,講述那些讓他們記憶深刻的過節的快樂,大家提起最多的,就是元宵節的燈籠。  網友「星之一」說,那個時候都是玩紙燈籠,裡面放一根蠟燭,很好玩很有元宵的味道。
  • 燈籠簡筆畫:元宵節打燈籠習俗的由來
    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建甌市是全國著名的紙燈籠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紙燈籠之鄉」,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條匯集裁紙、染紙、印刷、模具製作、繞線、設計等操作工序的較完整產業鏈,大多數產品出口歐美等國。2019年,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約10億元,建甌佔80%以上。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 元宵節的燈籠:80後心中永遠的記憶
    《賣湯圓》和元宵節挑燈籠一併影響了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這些成為80後心中一份揮之不去且永遠珍藏的醇厚記憶。然而時至今日,伴隨著這首正在淡去的歌曲,被人遺忘的還有「消失的燈籠」:很難在元宵之夜看到孩子們手中提著燈籠走街串巷。
  • 製作簡單內外雙層紙燈籠教程,利用卡紙,做出五彩鮮豔的手工作品
    製作簡單內外雙層紙燈籠教程,利用卡紙,做出五彩鮮豔的手工作品。元宵節已經過去,春節也告以段落,不知道寶寶們有沒有從假期中調整好狀態呢?家裡工作的出門工作,做生意的做生意,讀書的小朋友們也要重回學校。生活恢復平靜,那就需要生活小手工製作來豐富生活。
  • 福建南平:精準扶貧 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福建省南平建甌市是全國著名的紙燈籠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紙燈籠之鄉」,經過30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條匯集裁紙、染紙、印刷、模具製作、繞線、設計等操作工序的較完整的產業鏈,絕大多數產品出口歐美等國。2019年,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約10億元,建甌便獨佔80%以上。
  • 元宵節英語叫什麼?你絕對想不到!
    正月十五過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就過完了,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最是熱鬧不過,今天Jenny和Adam就要來聊一聊有關元宵節的英語
  • 元宵節燈籠創意手工,帶著孩子一起動手DIY吧~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都說過了元宵節,這個春節才算圓滿結束。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亦是新年的開始。元宵佳節,全國各地都會舉行花燈會,猜燈謎等活動。今天就跟著HandyKid一起動手做元宵節燈籠吧~出去逛燈會的時候就可以提著自己的小燈籠啦!HandyKid在此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啦!注意事項:推薦使用電子蠟燭或者彩燈,不碰明火,孩子玩起來更安全。
  • 2016年元宵節泉州城今夜燈如晝 各式花燈迷人眼
    亮燈後,全部會閃閃發光,地球還會轉動,場景活靈活現。   主燈由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泉州花燈代表性傳承人吳祖祥製作,今年61歲的他,從17歲起學習製作花燈。他說,一個月前就開始製作,這幾天剛完工。因為泉州是「海絲」起點,要扣緊主題,把海絲元素融入才能貼切傳神。實際上,幸福泉州、美麗泉州等其餘4個主題座燈,以及春晚泉州分會場舞臺的背景座燈、水燈等都是他做的。
  • 《動物餐廳》紙燈籠作用介紹 紙燈籠獲取攻略
    導 讀   在動物餐廳這款遊戲裡會有各種不同的道具,紙燈籠會散發出柔和的光,今天小編就與玩家們分享下關於動物餐廳紙燈籠怎麼解鎖攻略
  • 兒時的紙燈籠帶給你幾多歡樂?探訪安陽內黃木版燈籠畫傳承人張四清
    現在,各種電子燈籠粉墨登場,傳統紙燈籠已經很少見,但是在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東四牌村有一位木版燈籠畫的傳承人,仍然堅持做燈籠畫的「守」藝人,昨日,記者來到這位傳承人張四清家中,拜訪了這位燈籠畫傳承人。做畫:給燈籠畫上色 「這種燈籠是紙糊的,裡面放蠟燭,所以這種燈籠容易壞,蠟燭倒了燈籠就被點著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燈籠一度被淘汰。」張四清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開始,塑料燈籠和各種電子燈籠逐漸替代了紙燈籠,於是紙燈籠慢慢就沒人買了,他也就被迫停止做燈籠,燈籠畫製作也停滯下來。
  • 探尋安陽內黃千餘年的燈籠畫工藝 兒時的紙燈籠帶給你幾多歡樂
    現在,各種電子燈籠粉墨登場,傳統紙燈籠已經很少見,但是在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東四牌村有一位木版燈籠畫的傳承人,仍然堅持做燈籠畫的「守」藝人,昨日,記者來到這位傳承人張四清家中,拜訪了這位燈籠畫傳承人。張四清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開始,塑料燈籠和各種電子燈籠逐漸替代了紙燈籠,於是紙燈籠慢慢就沒人買了,他也就被迫停止做燈籠,燈籠畫製作也停滯下來。  2011年,內黃的燈籠畫被評為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四清又重新拾起這門手藝,為了傳承這門手藝,讓大家重新愛上紙燈籠,他在燈籠畫上下足了功夫,將動漫畫弄到傳統木版上,吸引年輕人的有12生肖、喜羊羊、灰太狼等。
  • 那年頭,都是自己動手做燈籠
    網友「星之一」說,那個時候都是玩紙燈籠,裡面放一根蠟燭,很好玩很有元宵的味道。現在小孩都玩電燈籠,總覺得失去了那種樂趣。  在網友「冷落清秋1987」的記憶中,元宵節那天,家裡每個門檻前都要點上兩支紅蠟燭,大門前的紅燈籠要點一晚上,祝福來年家裡平平安安,萬事光明。現在好些老習俗都不再延續了,覺得沒有當時那種快樂的感覺了。
  • 居民做花燈迎元宵節
    「阿姨,你看我扎的框架行不行呀?」小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向王曉雲請教,她也耐心地教孩子們,很快一盞生肖花燈就製作好了,孩子們拿著自己製作的花燈愛不釋手。在活動現場的另一邊,社區熱心人張勁波一直站在桌子旁邊畫畫,他說因為身體殘疾,社區多年來對他照顧有加,他要回報社區,社區舉辦的活動他都會積極參加。
  • 元宵節怎麼過?有什麼習俗活動講究禁忌介紹
    元宵節怎麼過?元宵節是一年之中比較熱鬧的一個節日,很多人都會聚在一起過節,人們會一起吃湯圓、吃元宵,還會看花燈等等。那么元宵節有什麼習俗活動講究禁忌嗎?一起來看看吧。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 元宵節裡「挑燈籠」
    在老家,不出正月十五都是「年」,老家人也習慣的將元宵節稱為「小年」,而且還有初一、十五挑燈籠的習俗。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挑燈籠,總覺得那是過年的一種特定陪伴。我的祖父在老家經商多年,家裡就賣燈籠,最開始還是紙糊的那種,我家也是當時南陽鎮上賣燈籠出了名的一家店鋪,真的很有幸挑過自家糊的紙燈籠。說起家裡糊燈籠的事情,當時我還小,很多事情都是聽祖母后來講的。
  • 傳統年貨最招人 電燈籠賣不過手工製作紙燈籠
    傳統年貨最招人 電燈籠賣不過手工製作的紙燈籠近日,新文化記者在歐亞超市、中東大市場、北方市場等商場發現,臨近春節,市民紛紛為迎新春做準備,對聯、剪紙、燈籠、中國結等年貨火爆熱銷。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剪紙、對聯、燈籠、中國節都以紅色作為主色,並且大都以「福」字、「喜」字為圖案。據某攤主介紹:今年,中國結、對聯、「福」字銷量一路上升,而價格與去年沒有太大變化,銷售情況良好。電燈籠賣不過紙燈籠近日,記者在北方市場看到,今年一些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的紙燈籠,頗受廣大市民青睞。
  • 香港人過元宵節這麼玩? "傳統三寶"展示西化
    除了在飲食上面,在香港過元宵佳節也是非常熱鬧,傳統習俗和節目活動眾多,中式的、西方的、傳統的、新潮的……各種活動輪番上演,對於香港這個已近非常西化的城市,中國傳統的習俗依然在這裡延續著,農曆新年的歡樂氣氛也依託這些傳統方式展現著。其中「拆利是」、「看彩燈」、「搶雞毛」,是最能代表香港獨特風土人情的元宵節「傳統三寶」。